「北京八分鐘」,震撼!

2021-02-28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蔣逸軒

八分鐘,很短,八分鐘,又很長。


2月25日晚平昌冬奧會的閉幕式上,看完「北京八分鐘」的節目後,你一定會有種五味雜陳的興奮之情。


沒有紅燈籠、琵琶這些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傳統物件的鋪陳,熟悉的京劇悠揚旋律也沒有聽見,那一幀幀畫面,就像飛馳而去的高鐵速度,帶著我們領略著現在的中國。那些新科技、新文化、新成就,讓我們不禁激情澎湃。

澎湃訊 視頻編輯:徐儲立 視頻來自網絡 責任編輯:朱軼(08:44)

使把我們多年來引以為豪的燦爛文化的外衣撕掉,我們仍然可以驕傲著對世界喊出:中國,在新時代,依然可以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伴隨著這種自信,屬於我們的「北京時間」也正式開啟了。

早早籌備的「北京八分鐘」

2017年3月,「北京八分鐘」聯合工作組成立,也正式拉開了「北京八分鐘」的序幕。


10月前後,北京冬奧組委和張藝謀團隊就來到北京體育大學,精心挑選了80位男生作為學生演員。他們承擔的是平昌奧運會「北京八分鐘」的表演重任。和以往選拔條件略顯不同的是,這次的選拔條件很簡單——身高1米75以上,身體勻稱,身體素質好,有運動能力。


在採訪中,一位演員代表也表示,「演員挑選的過程中,(導演)會對我們的身高和體重有一些要求。」在「北京八分鐘」總導演張藝謀眼中,定下這樣的選拔標準是為了儘可能凸顯冬奧相關的元素。

「冬奧會要表達冬奧元素,我們希望表達滑雪、滑冰這樣的姿態,所以在挑選演員時,未必就是舞蹈演員,我們要選有這樣(冬季運動技能)的人。」

12月1日的誓師大會,當「北京八分鐘」倒計時的聲音正式發出,學生演員們也正式開始了長達近三個月的排練。據悉,這些演員們平時主要是做一些體能上的訓練,包括拉伸、平板支撐等,以及對節目動作的熟悉。

2月17日,演員團隊從北京出發,來到平昌。當天晚上就與先期抵達的技術團隊在閉幕式舉辦地平昌奧林匹克體育場進行了技術測試。18日晚,他們又在該體育場進行了兩次獨立彩排;21日和23日晚,他們又與韓國閉幕式表演團隊進行了聯合彩排。


將近三個月的時間,這些年輕的學生演員們幾乎沒有休息。不過,對於這些辛苦,他們卻充滿自豪。


「能有機會為國家出力,爭得榮譽,大家都非常激動。」

奧運轉播團隊看了樣帶就鼓掌

對於時長只有8分鐘的「北京八分鐘」,整個團隊卻在近一年時間裡付出了無數個8分鐘的心血。


早在北京合練時,為了儘可能貼近實戰,昌平排練的場地全部按照1:1模擬平昌冬奧會的實際場地布置。而考慮到當地的低溫和大風,相關設備在國內均經過抗風抗凍測試,可以在每秒8米的風速和零下25攝氏度的天氣條件下正常運轉。


為達到最好的轉播效果,「北京八分鐘」團隊還與奧林匹克轉播公司(OBS)團隊進行了溝通,在昌平訓練基地拍攝了錄像樣片,並按照導演的思路初步設計了鏡頭語言,告訴對方如何以最好的鏡頭語言呈現「北京八分鐘」。

當這盤樣帶作為「北京八分鐘」電視轉播的指導性文件,交給奧運會轉播團隊後,獲得了極佳的反饋。「北京八分鐘」總製片人沙曉嵐透露,觀看完樣帶後,奧運會轉播團隊非常滿意,屋裡掌聲一片。


「看完樣帶以後,他們認為我們做得很優秀,很漂亮,他們的掌聲代表了讚許。」


整個團隊還需要把設備早早運往韓國進行調試——一個月前,這些設備就已經在天津港、青島港裝箱,送往釜山港。由於設備的科技含量較高,部件精密,所以在海運和陸運的過程中,設備都經過了特殊的包裝。


「我們所有的設備都要自己帶過去,連一個螺絲釘都要自己帶。」

和雅典「北京八分鐘」有何不同?

對總導演張藝謀來說,「北京八分鐘」的經歷,他早在2004年的雅典就已經品味過一遍了。他甚至會調侃,說自己是全世界唯一兩次執導過「八分鐘」的導演。


十四年前,在奧林匹克的發源地希臘,京劇、紅燈籠、茉莉花……一眾有著中國傳統寓意的物事一件件出現,中國長達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在那短促的八分鐘中,完成了奧運會上的第一次亮相。

「那是我們第一次亮相,想要的東西很多,想表達的內容也很多,最後做成了一個拼盤,效果並不理想。」在張藝謀看來,那一次的效果並不算好。而這一次,他想做些改變。


張藝謀給自己定下了目標——他希望「北京八分鐘」可以更純粹回到具體的節目上,「要潛移默化地傳遞中國文化,而不是變成一個宣傳片或櫥窗。」


於是,他摒棄了以前最愛的「人海戰術」,用更為精簡的演員陣容,搭配中國最先進的高科技和人工智慧,給世界展現出另一個不同的「北京八分鐘」。


「這次8分鐘表演與雅典有著本質區別,從理念到表現手法完全不一樣,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沙曉嵐表示,想在8分鐘內把中國燦爛的歷史文明都說清楚,其實不太容易。

「這次路線完全不同,從開始創意時就不再講5000年文明,而是用現代科技手段,用藝術的手法,來表達中國人民歡迎全世界朋友相聚北京這個主題。」


表演需要的LED屏幕、遙控設備、演員身穿的可自行加熱的石墨烯材料的演出服……這些「新東西」都體現了中國技術。以這次新技術中最為突出的可移動裝置平臺為例,這種之前主要用於工業上,包括汽車生產線和物流的設備,將會被使用在文藝演出中,這也是全世界的首例。


「八分鐘時間很短,我們還是儘量把每一秒做完美。」

不再講歷史和傳統,能看到未來和希望

「在這八分鐘裡,你能看到國家新的發展。而其中第一個任務就是要表達出全國人民歡迎2022年冬奧會,歡迎到我們家來做客的真實情感。」


於是,在張藝謀導演的這次「北京八分鐘」中,有個特殊的「驚喜」——國人的微信頭像將有機會出現在這個環節中。


「通過網際網路與中國人有一個互動,大家可以通過一定方式參與表演,參與其中的一些人的圖片和頭像將出現在平昌。大家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到平昌,表示2022北京見。」

據新華社報導,北京冬奧組委在春節期間就推出了這個「冬奧有我」的互動,凡在閉幕式開始前參與活動,參與者都將有機會感受這樣的驚喜。截至2月25日中午,參與邀請函和語音互動的人數,已經超過八千萬人。


不過,最讓大家感慨的,是張藝謀想用這短短八分鐘,傳遞出的,有著大國風範的理念。


「我們將在這八分鐘裡展示我們的文化自信、科技含量、五千年的文化以及如今中國的新面貌,突出的理念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

漫漫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發酵出的燦爛文化,依然能從八分鐘裡看到,但比重卻遠遠不如中國的新面貌的展示。對於現今的文化自信,甚至在節目編排中可以窺見。張藝謀說,本次八分鐘去除掉以往的「拼盤」,只有一個節目,首尾呼應,更純粹。


而另一個細節是,那些紅燈籠、茉莉花、京劇……將被高鐵、共享單車、網購等新的影像所替代,更多凝聚著國家科研和企業能力的科技元素,會給人帶來更大的震撼。


「這次將會非常唯美、單純和超前。」


或許,敢於在八分鐘拋棄宣傳五千年傳統和文化的思路,而向世界展示一個全新的中國,進行新文化和新科技的輸出,這也使得「北京八分鐘」承載了更多意義——中國,不但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在新時代,還有屬於自己的新名片。


那麼,帶著這種期待,就讓我們四年後北京見吧。

(本文圖片 視覺中國/東方IC 圖)

本期編輯 彭煒軒

推薦閱讀


「豪車成群、豪宅成排……」退休官員父子被實名舉報

相關焦點

  • 震撼!北京八分鐘來了!
    剛剛,平昌冬奧的閉幕式終於迎來了北京八分鐘!新鮮出爐的視頻來感受一下!24名來自北京體育大學的輪滑演員和24個帶著透明冰屏的智慧機器人,象徵著第24屆北京冬奧會。他們藉助高科技實現的影像變換,在舞臺上滑出漂亮的曲線軌跡,與智慧機器人相映成趣,帶來了一場融合科技與文化的視聽盛宴。
  • 平昌冬奧會 央視記者探班「北京八分鐘」團隊
    2018-02-24 來源: CCTV 來源: CCTV |發布時間: 2018年02月24日 13:46:15 |責編: 楊慧 分享到: 視頻信息平昌冬奧會 央視記者探班「北京八分鐘
  • 張藝謀執導平昌冬奧閉幕式"北京八分鐘":擔心天氣
    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八分鐘」總導演張藝謀率領的「北京八分鐘」主創團隊在17日也已抵達韓國。18日一早,出現在閉幕式場館現場的張藝謀,接受了央視記者的獨家專訪。剛剛抵達平昌的張藝謀,心情看上去非常放鬆。當天他專程來到閉幕式現場,與韓方總導演和轉播團隊開展有關演出的協調工作。
  • 揭秘「北京八分鐘」背後的世界第一!(附完整視頻+超燃圖片)
    中國龍震撼全場  世界上最大卻又最輕的熊貓木偶、可以與人共舞的機器人……這些在「北京8分鐘」表演上的新技術,成就了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驚豔的「北京8分鐘」。▲2018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8分鐘。  熊貓的「體重」降了下來,但是新的問題也隨之產生。唐國良說,四川和北京兩地不同的氣溫和溼度條件都曾給他們帶來挑戰。
  • 平昌冬奧「北京八分鐘」,張藝謀這次會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而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八分鐘」的總導演張藝謀率領的主創團隊17日已經抵達韓國。本次八分鐘表演有哪些看點?團隊的準備工作進展如何?總導演張藝謀接受了央視記者的獨家專訪。全文共414字,閱讀大約需要1分。
  • 揭秘「北京八分鐘」裡的央企力量!
    小新要向大家驕傲地宣布,「北京八分鐘」的運營保障,由央企完成!「北京八分鐘」文藝演出的運營總監由北京保利紫禁城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堅擔任,擁有高效率,高質量的保利紫禁城公司運營團隊,全程負責「北京八分鐘」文藝演出的運營保障工作。
  • 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八分鐘」總導演張藝謀:做了充足的準備...
    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八分鐘」總導演張藝謀率領的「北京八分鐘」主創團隊在17日也已抵達韓國。18日一早,出現在閉幕式場館現場的張藝謀,接受了央視記者的獨家專訪。剛剛抵達平昌的張藝謀,心情看上去非常放鬆。當天他專程來到閉幕式現場,與韓方總導演和轉播團隊開展有關演出的協調工作。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八分鐘」總導演 張藝謀:我覺得昨天我們聽了前期團隊的匯報,我覺得非常好。
  • 驕傲 | 平昌冬奧會閉幕,北京8分鐘驚豔了全世界!
    北京時間2月25日,平昌奧運會閉幕式上演北京八分鐘,震撼全場。
  • 壹本 | 平昌冬奧會圓滿落幕,北京八分鐘震驚世界!
    除了韓國方面的精彩表演,本次閉幕式最大亮點莫過於最後環節的「北京八分鐘」。第二次執導「北京八分鐘」的張藝謀導演表示本次「北京八分鐘」要突出的理念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中國的大國風範。將著重表達全體中國人歡迎大家2022年冬奧會到北京來做客的含義。22名輪滑少年和2名少年演繹的「熊貓隊長」,藉助高科技實現的影像變換,與智慧機器人相映成趣。表演內容更多展現了當代中國的建設和科技成就,其中就包括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行動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值得一提的是,「熊貓隊長」的創意來源於中國四川大木偶;川北大木偶戲也是中國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武大靖現身綜藝講訴北京8分鐘 直言比訓練累多了
    在節目現場,武大靖作為講述人推薦的中國故事是《北京八分鐘》,他動情地講述驚嘆和掌聲背後的付出與感動,「太震撼了!」作為冬奧會閉幕式中國代表團旗手,武大靖現場看完北京八分鐘的表演就曾發出這樣的驚嘆。當他了解到這次表演背後的故事,更是表示每看一次《北京八分鐘》這段視頻之後,都會不由自主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 「北京八分鐘」竟然用了這麼多黑科技
    平昌冬奧會北京8分鐘表演 在這精彩的8分鐘表演背後,是由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利用先進的影視虛擬製作和仿真技術,為演出的創意設計、訓練和執行提供了全程「黑科技級別」的技術保障。本期文章為您揭秘「北京八分鐘」從籌備到執行的全過程中,先進影像技術如何與藝術創意結合帶來震驚全球的視聽盛宴: 隨著技術進步和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大型現場表演這一傳統形式不再局限於人與道具的演出,各種新的技術手段與表現形式運用到現場表演當中,技術推動著表演的內涵與外延不斷擴展,也給創意人員和執行人員帶來了更多的難度與挑戰。
  • 張藝謀確認執導2018年冬奧「北京8分鐘」
    北京時間1月6日消息,著名導演張藝謀正式確認,將擔任2018年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北京8分鐘」的現場導演。
  • 《八佰》到底有多震撼?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和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騰訊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影業(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
  • 2018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八分鐘視頻回看 CCTV5直播地址時間
    在春節期間,北京冬奧組委推出了「冬奧有我」新媒體互動活動,凡在平昌冬奧會閉幕式開始前,參與本次「語音邀請」活動,參與者的微信頭像將有機會出現在「北京8分鐘」環節中。  自從2月15日啟動,一直到25日閉幕式當天,所有網友都可以在微信上,參與「冬奧有我」官方小程序全民邀請活動,與體育明星共同錄製專屬邀請語音,您的頭像就有機會出現在25日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8分鐘文藝演出的現場。此外,您還可以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官方微博中,向全世界發出邀請函。根據最新數據,目前已經有7000多萬人參與該項活動。
  • 沒看夠"北京八分鐘"的高科技? 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啟你的"酷科技"之旅!
    2018平昌冬季奧運會閉幕式上「北京8分鐘」給全世界帶來了一場難忘的中國文化盛宴,短短八分鐘的表演將平昌冬奧會閉幕式推向高潮。這場屬於中國、屬於北京的完美展示,向世界發出問候,向冬季運動愛好者發出「相約北京」的熱情邀請。閉幕式舞臺上,機器人與表演者相互交織,共同完成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演出。
  • 《八佰》首輪點映口碑獲贊如潮被譽「中國製造戰爭大片」震撼催淚
    《八佰》首輪點映口碑獲贊如潮 被譽「中國製造戰爭大片」震撼催淚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用熱血和生命守家衛國的故事深深感動和震撼了廣大網友,「看哭了」成為被大家頻頻提到的關鍵詞。有觀眾說:「到了淚點哭得發抖,中華民族的無畏精神是不可磨滅的。」更有觀眾表示:「周圍人哭成一片,終於明白為什麼座位上要放紙巾了。」作為電影行業復工後上映的首部商業巨製,《八佰》反響熱烈,口碑不俗,獲得了淘票票平臺開分9.4,貓眼平臺開分9.4,豆瓣平臺開分8.3的好成績。
  • 電影《八佰》臨沂看片會舉行!故事震撼催淚,口碑獲贊如潮
    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用熱血和生命守家衛國的故事深深感動和震撼了現場媒體、影迷,「看哭了」成為被大家頻頻提到的關鍵詞。不少影迷表示:「到了淚點哭得發抖,中華民族的無畏精神是不可磨滅的。」全程的IMAX拍攝更加凸顯了視聽的震撼與恢弘,不少觀眾沉浸在片中,直到字幕放映完後才離場。、震撼巨製!戰爭大片推進電影工業化 硬核品質樹華語電影裡程碑《八佰》是疫情後上映的首部國產商業巨製,打響了電影行業復興的頭炮。提前點映的《八佰》也成為了許多闊別影院已久的觀眾今年回到電影院觀看的第一部電影。
  • 《八佰》原片165分鐘,上映147分鐘,都刪了哪些內容?
    電影《八佰》上映後據傳電影《八佰》為了過審,對劇情進行了13分鐘的刪減。《八佰》原剪輯片長應該為160分鐘,但在公映的版本中實際只有147分鐘。而根據最早的說法,實際原片達到了165分鐘。在這被剪掉的13分鐘裡面,有哪一些細節被去掉了呢,讓我們一塊來捋一捋。
  • 《八佰》首輪點映口碑獲贊如潮,被譽「中國製造戰爭大片」震撼催淚
    電影《八佰》於8月14日舉行全球雲首映禮,電影的首波口碑也隨著首映與點映釋出。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用熱血和生命守家衛國的故事深深感動和震撼了廣大網友,「看哭了」成為被大家頻頻提到的關鍵詞。全程的IMAX拍攝更加凸顯了視聽的震撼與恢弘,不少觀眾沉浸在片中,直到字幕放映完後才離場。
  • 《八佰》首輪點映口碑獲贊如潮,被譽中國製造戰爭大片震撼催淚
    電影《八佰》於8月14日舉行全球雲首映禮,電影的首波口碑也隨著首映與點映釋出。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用熱血和生命守家衛國的故事深深感動和震撼了廣大網友,「看哭了」成為被大家頻頻提到的關鍵詞。有觀眾說:「到了淚點哭得發抖,中華民族的無畏精神是不可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