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博
全國先進工作者
11月24日上午
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
在北京召開
安徽省白湖監獄管理分局
沐集監區黨委委員、副監區長張文博
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的稱號
今天
讓我們走進張文博的世界
聽聽他的故事
▼
張文博,1982年出生,漢族,中共黨員,2006年參加工作,現為白湖監獄管理分局沐集監區黨委委員、副監區長,先後獲得2014年全國監獄勞教(戒毒)工作先進個人;2016年安徽省司法行政系統「年度榜樣人物」和優秀共產黨員;2016-2017年度安徽省監獄教育改造標兵;2017年全國司法行政系統先進工作者;2019年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以及個人三等功兩次。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璀璨的星光點亮了夜空。張文博輕輕推開房門,移步女兒床前,離女兒還有一米多時候,他的腳步戛然而止,溫柔的目光注視著孩子,兩行淚水從他眼角悄然滑落。要是以前,他會為熟睡的女兒蓋好被子,親吻她的額頭,但現在卻成為張文博的一種奢望,這是他最想卻又不敢做的事情。
今年春節前夕,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他告別家人和年幼的女兒,立即返崗。這是他連續在基層監區度過的第14個春節。回到監區後,張文博馬上投入到「封閉執勤備勤」中。張文博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民警和監區黨委班子成員,他以身作則,帶頭遵守各項要求,帶領大家一起打掃衛生、消毒,組織民警進行政治學習,同時找青年民警談話,讓全體封閉民警都能安心備勤。
在進監區封閉執勤期間,張文博克服半月板損傷的疼痛,堅守工作崗位,嚴格落實各項監管安全制度。作為負責監管安全的分管領導,他每天進行現場巡查,對講機24小時開機。
白湖監獄管理分局肺結核康復分監區關押著結核病罪犯,95%以上患肺結核,屬典型的高傳染、高戒備、高危險人群。2013年,張文博臨危受命,赴任結核病康復分監區政治指導員,此後每天,張文博都要和多名傳染病人密切接觸。
張文博知道分監區罪犯改造意識差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教育和引導,從他來分監區第一天起,便堅持每天給罪犯上課。張文博對每名罪犯都推心置腹地談心談話,一段時間後,罪犯們感受到了張文博強大的決心和毅力。六個月時間裡,張文博從談話教育入手,一個一個問題解決,一項一項制度建立,摸索創建了現場管理、康復治療、生活照顧、思想教育「四步走」結核病罪犯改造流程,根據病情程度實行「黃、橙、紅」三級預警分類管理機制,推行「發藥到手,服藥到口,咽下再走」工作法,分監區改造秩序持續好轉。
「張指導員,出事了,王某咳了好多血……」2013年7月的一天上午9時30分,聽到這個緊急報告後,張文博毫不遲疑,起身跑向事發現場。王某半躺在床,大口大口往外嘔吐,病情十分危急。張文博一面安排救護車,一面用手撥開人群,背起王某向外奔去。張文博不顧具有高度傳染性的嘔吐物不斷噴濺到身上,將王某送進了救護車。就在救護車快到醫院時,突然打滑無法前行。張文博迅速捲起褲管,繼續背著王某向醫院跑去。
由於送醫及時,王某的生命得以挽救。「不拋棄,不放棄,不嫌棄」 ——這是張文博在分監區工作中始終堅持的準則。
有一年的除夕夜,正在組織罪犯開展文化活動的張文博,眼裡噙滿了淚水,從警十幾年來,他錯過女兒太多太多的成長片段,但他知道越是逢年過節,罪犯思想就越不穩定,這個時候民警在他們身邊,就能給予安慰,拉近他們之間的距離。
有一次,張文博正在醫院陪護病犯,得知女兒肺部出現問題。張文博心急如焚,感覺到無比的內疚與自責。他在對女兒的信中這樣寫道:「親愛的女兒,爸爸不能只做你一個人的盔甲,因為有更多需要爸爸的人在等待,希望你能夠理解。」
2016年7月,張文博被調入串河監區青年示範監區擔任政治教導員。這個由青年民警為主的監區,成立之初就擔負著成為「第一」、成為「標兵」的重任。他帶領一幫人,積極創新教育改造方法,在服刑人員中開展矛盾調處、設立腰鼓隊、組織精品故事閱讀等活動。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張文博帶領的青年示範監區,成為白湖監獄管理分局基層監區的「樣板」,圓滿完成組織交付的重託。
張文博奮鬥的腳步從未停歇,在成功打造青年示範監區「樣板」後,2018年,張文博服從組織安排,再次回到關押結核病犯和精神病犯的專管監區,從事專管監區病犯的教育改造工作。
遠遠望去,魁梧的身材,挺直的腰板,剛毅的臉龐,張文博渾身充滿正能量,充滿著對監獄事業的熱愛和身為監獄人民警察的驕傲與自豪。
文章來源 | 安徽監獄
編輯丨操可
司法部出品
歡迎投稿到郵箱sfblw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