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不足20天
2020年即將成為過去式
這一年
他們勇毅逆行
為戰勝疫情添磚加瓦
他們晝夜奮戰
守住堤壩下無數個小家
……
這一年
我們更加明白
感恩和珍惜兩個詞的意義
任風吹雨打
仍大步向前
時間終將證明心懷夢想的力量
站在時間的門檻邊
我們要以怎樣的姿勢
告別2020年?
我想有人早早就寫下了答案
這一年,有人告訴我們:
無畏無懼 砥礪前行
1
今年24歲的屈玲玉
原本在武漢一家餐廳當主管
疫情發生後,便做起了志願者
為援助湖北的醫療隊採購物資
小到指甲刀、創可貼
大到秋衣秋褲、羽絨服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今年武漢的冬天陰冷潮溼,甚至還下了雪
這讓不少廣西醫護人員叫苦不迭
屈玲玉得知後,默默地記在了心裡
為廣西的醫護人員帶去了羽絨服
採購所有物資的錢,都是屈玲玉自掏腰包
90後,00後
不是嬌滴滴的一代
昨天還是父母眼中的孩子
今天就用不畏艱險、衝鋒在前的行動
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
已然成為新時代的驕傲和希望
2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1月26日,甘肅兩位農民兄弟王東林和成龍
驅車1200多公裡,歷時20個小時
到達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
當起義務搬運工,服務抗疫一線人員
王東林:「我想即便睡在大街上,睡在樓層外面
只要有活幹就可以了,國家有難
為什麼我們不能出來做一點貢獻呢?」
當面對危險時
他們劈風斬浪、挺身而出
他們,是一群普通人
無需留名,只願山河安好
他們,是一群平凡人
不需讚美,只盼大地無恙
3
沒有生而英勇,只有選擇無畏
今年疫情期間,許多人義無反顧地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
肩負起人員排查、測量體溫、環境消殺等任務
在隴南市西和縣稍峪鎮馬河村,一位村醫帶著兒子、女兒
一家三口一起並肩抗擊疫情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
在抗疫一線,負重前行
用實際行動守護著人民群眾的健康
在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
因為有無數個「他們」堅守
我們才能安然無恙
4
那是趙丹第24個生日剛過的第十天
天色陰沉,暴雨如注
接到隴南抗洪救援轉移任務時,趙丹迅速拿好裝備,緊急出發
臨走時,他還和隊友約定晚上一起測試無人機
沒想到,這一走,竟是永別
2020年8月13日上午,一心想著衝鋒陷陣搶險救災的趙丹
停下了匆匆的腳步
他的一生,永遠定格在了風華正茂的24歲
英雄已逝,浩氣長存
趙丹用生命詮釋了忠誠與擔當
正是因為他們的守護
我們才可安於盛世,大步向前
5
疫情面前,總有溫暖不期而遇
2月17日上午
永靖縣劉家峽鎮牛肉麵老闆牟亞南和他的團隊
駕駛車輛,帶著餐具、食材和煤氣罐等
來到了祁家渡口等疫情防控監測點
為在寒風中值守一線的工作人員做起了熱氣騰騰的牛肉麵
送去了最「實在」的關懷,讓守點人員倍感溫暖
一個人助力一群人,一群人守護一城人
有了可口的餐食,暖了身也暖了心
即使病毒再猖狂,即使冬天的風再冷
我們也看到了處處散發的溫暖光芒
6
「95後」有很多標籤
「很自我」「不成熟」……
但一場疫情讓我們發現
他們選擇了無畏,擔起了國之重任
其實,他們早已長大……
2月26日,慶陽環縣曲子鎮劉旗村村民張柱柱駕車從老家出發
與兩位志願服務者一道直奔武漢
奔往戰「疫」第一線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月7日,他回到老家看望爺爺奶奶,準備過春節
然而當疫情防控形勢越來越嚴峻,一個想法在他心裡扎了根:
「村醫都上了一線參加疫情防控,自己是學醫學專業的,更應該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
這一年,迎難而上
堅守在一線的每一個人
都應該被記住、被懷念
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更踏實
7
2020年2月28日11時50分
蘭州市第一看守所管教四隊隊長
一級警長劉潤慶,永遠閉上了眼睛
隕落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年僅49歲
劉潤慶同志
在劉潤慶生前辦公桌上的「交班日誌」裡
還保留著他犧牲當天上午9時寫下的字跡
旁邊還整齊疊放著一條毛巾
「交班日誌」裡保留著劉潤慶犧牲當天寫下的字跡
抗疫期間,劉潤慶堅持身先士卒
用夜以繼日的堅守
確保了監區未發生一例輸入病例
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劉潤慶(中)生前在工作中
丹心映天宇、熱血染忠魂
一條鮮活的生命,凝成一個永恆的英雄
向劉潤慶同志致敬
2020年,有太多人教會了
我們如何學會面對失去
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給了我們力量
可以背負著他們的夢想繼續前行
這一年,有無數平凡人在說:
別怕!你不是一人在扛
1
11月10日凌晨,3歲半的女兒突然抽搐
85後年輕母親
在蘭州市城關區北面灘新村路口
攔下一輛夜班計程車
「的姐」胡延琴毫不猶豫
一路連闖四個紅燈
迅速把暈厥患兒和母親送到了醫院
安頓好母女倆後,她分文未收就離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冒著「闖紅燈」的危險,不計個人得失
明明做著本職內的一件平常事兒
背後卻挽救了一個幼小的生命,守護了希望
讓這個世界愛意延綿的
是每一個努力生活的平凡人
他們才是這個世界的點點星光
照亮了、溫暖了前行的路
2
7月7日下午4時許
蘭州公交駕駛員程紀偉駕駛著16路公交車
從新港城出發,行至紅山根萬和城附近時
突然感覺全身發麻,手抽搐得厲害
隨後,他按下右轉向燈、剎車、拉手剎……
程紀偉回憶道:「幸好有一名好心乘客留下來幫忙撥打了120急救電話。」
採訪中,他說得最多的就是「只要乘客安全,比什麼都好。」
「只要乘客安全,比什麼都好。」
一字一句的分量
沉甸甸的溫暖在寒冬裡醞釀
這既是責任,更是大愛
在危險之際,每一份為他人著想的選擇
都是克服了難以想像的糾結之後的善良
感人的是這份善良
得到了善意的回應
為駕駛員程紀偉點讚
為乘客的那一通急救電話點讚
因為他們都在為生命護航
3
甘肅蘭州
「釀皮小哥」的攤位不大
疫情期間,他和妻子多次為一線工作人員和醫療隊免費送餐
但前不久,她的妻子在製作辣椒油時
不幸發生火災,導致全身大面積燒傷
事故發生後,大家紛紛伸出援手
我們常常暗自期待世界溫柔以待
但也難免於接納現實的殘酷無情
可一直都有一些平凡人的平凡事
告訴我們:
太陽升起的明天值得最美的期待
總有一天,你曾溫暖過別人的那份愛
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
反過來擁抱你、寬慰你
4
「咱們能不能一起幫幫老人,讓他們見一面。」
「能!」
「明天下午三點,咱們給老人們視頻連線……」
「好的,沒問題!」
……
事情要從一封陌生來信說起
6月8日,一封寫著老人姓名和地址的信,被送到了某媒體的郵箱裡
信裡老人自述,他是湖南人
17歲加入中國人解放軍
被分配到了當時的「甘肅省銀川軍分區」工作
並在銀川和湖南老鄉朱蘭清結為夫妻
之後,夫妻二人在銀川偶然遇到了同為湖南老鄉的曹典訓和王臨英
四個湖南人在銀川的意外相遇是「他鄉遇故知」
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但在1956年,李仁壽從銀川調到蘭州轉業後
大家便失去了聯繫,如今一晃64年過去
老人時常會回憶起那段美好的時光
想通過媒體尋找兩位老朋友
信裡的字體是漂亮的正楷
工整的字跡裡透露著正式和莊重
在被電話和簡訊「轟炸」的時代
這樣的一封親筆信,顯得格外珍貴
六十年不忘的故友情,讓人溼了眼眶
半生牽掛!
87歲蘭州老人信遞銀川「找朋友」
時間流逝,帶走了很多東西
容顏、青春、財富、生命……
帶不走的是心中那份美好回憶
5
隴南成縣90後青年尚育康是位養殖戶
家裡共養了約5000隻雞
被網友稱為「山村雞司令」
今年3月
尚育康率領4000隻「雞小弟」
耗時4個小時,200斤飼料
擺出戴口罩的醫生形象
致敬疫情前線醫護人員
這波花式操作
引來大批網友點讚
↓↓↓
疫情一線的英雄們
你們在前方拼命「打怪獸」
網友在後方變著花樣打call
這是我們全民動員、舉國上陣的決心
這一年,有少年大聲在說:
請拾起勇氣,賡續夢想
1
四年前
收到國防科技大學錄取通知書時
魏凱倫還在工地搬磚補貼家用
在離開的那一刻
他高喊「山,山,我走出去了!」
這一幕感動了無數網友
四年後
面對畢業分配
魏凱倫主動寫下赴疆申請書
從工地搬磚到軍官
這是多麼了不起的的努力啊!
從通渭大山到新疆天山
這是多麼了不起的的決定啊!
為理想努力的樣子最帥
祝福魏凱倫
在強軍新徵程上繼續闊步向前
2
甘肅蘭州
爸爸趙剛每天帶兒子趙浚杉晨跑
晨跑時父子倆發現,街頭很多共享單車
從顏色到位置,都沒有整齊擺放
於是兩人決定在晨跑過程中
把凌亂的共享單車擺好,並拍視頻打卡
他們還給自己取了一個
別致的名字:排長
意思就是把自行車排放整齊
在父子倆的帶領下
趙浚杉的同學們也加入這個隊伍
大家每天六點四十五集合
晨跑一圈,然後一起擺放共享單車
就這樣大家堅持了116天
擺好一輛共享單車
力所能及,微不足道
但在孩子心裡留下的卻是
善良、堅持、嚴於律己、奉獻……的種子
這些將是真正永不熄滅
可以讓孩子們在未來溫暖自己的火把
他們將舉著這火把,照亮通往更大世界的路
3
甘肅慶陽西峰15歲男孩梁健
出生時因早產缺血缺氧致使腦癱
但經過自己的努力和父母老師同學的幫助
他學會了漢語拼音,用嘴唇寫字交流
他花兩個月時間完成了
以自己為原型的長達2萬字的電影劇本《回家的孩子》
他說:「希望自己能像電影結局一樣站起來。」
很多人都曾深深的相信這樣一句話:
「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但脫掉「名言警句」的外套,其實上帝什麼都沒做
真正的生活是上帝在關上門時,絕不會為你開一扇窗
而你想要從那間關上門的房間走出去
只能去拼搏努力,去揮灑汗水
每一個擺脫命運束縛的人
都是經歷了他人所無法感同身受的掙扎
少年不屈!
男孩梁健的頑強、堅韌
推開的從來都不是那扇窗
而應是更多人心裡的不甘
願你不羨少年志
拾起勇氣賡續夢想
這一年
有人選擇了無畏逆行
有人告訴我們要堅強
有人學會了勇敢面對不幸
有人用生命捍衛了誓言
有人說離別是為了更好的相遇
……
這一年,我們不會忘記
在2020年的最後幾天
願我們不慌不忙
拍拍2020年的灰塵
重新背起行囊
帶著溫暖與期望
滿懷信心地走進2021年
來源:新甘肅客戶端綜合
編輯:李丹
責任編輯:江文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