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恐懼症、腳底按摩、
防震性能測評、安全警示……
你能理解這些詞
其實都是在描繪一條「斑馬線」嗎?
近期,不少市民發現,福田區紅荔路-新洲路交叉口的「斑馬線」變了個樣!原本間隔較寬、線條較粗的劃線,被更加細小、密集的線條所代替 。記者體驗發現,新型「斑馬線」突出地面程度比普通「斑馬線」要高,因此,橫過馬路時會有明顯的凹凸感。
對於這種新型「斑馬線」,市民怎麼看?
記者隨機進行了街頭採訪:
「第一次看到這種「斑馬線」被嚇了一跳,簡直要被引發「密集恐懼症」。「路面阻力太大,而且顛簸,推童車走比較費勁。不過是不是對老人比較友好,比如更防滑?」「開車到路口,沒反應過來這是什麼標線,差點一個急剎車。」「太顛了,這是要測試車子避震性能嗎?」「我覺得比原先的人行橫道醒目啊,老遠就注意到了,對行人提醒作用更強,汽車會提前減速吧。」「線劃得這麼密、這麼高,是不是可以提供類似「盲道「的功能,方便殘障人士出行?」「陽光下太刺眼,晃得人眼睛都花了。有頭暈頭痛的,估計要加重了。」
而在記者的隨機採訪中,許多市民都提出了疑問:究竟為什麼「斑馬線」要劃成這個樣子?「斑馬線」施劃到底有沒有標準,能否隨意創新?為此,記者採訪了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福田管理局。
福田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城市道路交通標誌和標線設置規範GB51038–2015》、《道路交通標誌和標線GB5768.3-2009》、《公路交通標誌標線設置規範JTG-D82-2009 》等規範斑馬線的說明均採用統一標準:
人行橫道線應採用一組白色平行粗實線,線寬宜為40cm或45cm,線間隔宜為60cm,最大不應超過80cm。人行橫道線寬度應大於等於3m,應以1m為一級加寬。其中對於線寬和間隔,規範用詞採用了「宜」,這表示也「允許稍有選擇」。因此在滿足斑馬線基本功能的基礎上,深圳試點調整了線寬及間隔。
他解釋,設置新型「斑馬線」的目的是提醒行人快速通過,提高路口通行效率。按照設計初衷,與傳統斑馬線相比新型「斑馬線」線條密集,且厚度增加,具有以下優勢:
一是摩擦性能增加,雨天有助防滑;二是相對醒目,能提示行人快速通過;三是行走觸感明顯,能警示低頭族注意行駛區域,提升過街安全與效率;四是傳統「斑馬線」上行人和單車、電單車等非機動車混行明顯,即使在「斑馬線」旁設置了非機動車道的情況下,這種現象也依然突出。而非機動車行走新型「斑馬線」顛簸更明顯,有助於實現行人和非機動車的分離過街,或者抑制其行駛速度,提高安全性。目前,福田區的這一新型「斑馬線」還處於試驗階段。根據短期實施效果來看,對於改善人非混行效果較為明顯。至於未來是否在更多路段推廣,將根據實際試點情況以及綜合各方反饋意見做進一步詳細研究。
實際上,這並不是深圳第一次在斑馬線上創新。為了讓行人安全過街,深圳交通部門這幾年也是操碎了心。最後,就讓我們看看深圳有哪些新型「斑馬線」吧。
3D「斑馬線」
深圳首條3D立體斑馬線出現在蓮花支路上。這樣的斑馬線有立體感,會讓司機提前減速以保障行人過街安全。
彩繪「斑馬線」
彩繪斑馬線首先在福田園嶺一街、園嶺五街試點。附近有多所學校,歡脫的斑馬線受到學生格外歡迎。不少學生還提出建議,期望自己喜歡的卡通形象可以出現在斑馬線上。
發光斑馬線
在深圳寶安大道與創業一路路口有一條會發光的斑馬線,專治「低頭族」。斑馬線兩端等候過馬路的位置地面安裝了會發紅綠光的燈光條,與信號燈同步顯示紅燈或綠燈,即時低頭刷手機也能用餘光看到交通信號燈變化。此外,地面發光條能通過感應行人體溫,讓左右兩側的發光條發出白色亮光。
X形斑馬線
深圳首個X型斑馬線,位於高新南一道與科技南十路十字路口。行人可通過斑馬線全方向過街,包括橫向、縱向和斜向,提高了通行效率。
【來源:深圳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