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關於密集恐懼症的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2021-03-05 狂丸科學
點擊上方 狂丸科學 關注並星標我們關於密集恐懼症,相信有不少朋友在看到這個詞的時候都會渾身一顫,只覺得毛骨悚然,不過其實關於這個症狀,遠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今天就由狂丸的老朋友@灰照貓 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下。

2005年一些社交媒體上,大量網友扎堆討論自己對蓮蓬的恐懼,這些網友一邊恐懼一邊不停的互相安利,從而產生了一個由希臘文構成的新詞彙Trypophobia,即中文的密集恐懼症。但事實上Trypophobia的直譯應該是hole fear——孔洞的恐懼,所以最標準的稱呼應該為「孔洞恐懼症」

給你一把密集的瓜子你會恐嗎?當然不會!不過既然已經約定俗成,下文我依舊會稱其密集恐懼症,我只是想說明引起不適的並不是密集,而是孔洞

最開始的時候心理學家普遍把密集恐懼症當做「特殊恐懼症specific phobia」的一種,特殊恐懼症包括蜘蛛恐懼症、恐高症等等,但後來發現這兩種明顯的區別,因為密集恐懼症首先引起的是噁心、起雞皮疙瘩等,這個和一般的恐懼有相似性但並不相同,所以比「孔洞恐懼症」更標準的翻譯是「孔洞噁心症」。

在最初把密集恐懼症當做特殊恐懼症對待時,遺傳學家認為這可能是我們的原始基因中基於對幾何形狀的有毒生物的恐懼。但馬上發現了問題,因為有很多連毒蛇毛蟲都不怕的人,卻依舊帶有密集恐懼症,所以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接下來在給號稱不具有密集恐懼症的和有密集恐懼症的兩組人員測試中發現,號稱不具有密集恐懼症的人,在面對人體相關的孔洞時依舊會引起不適,而有密集恐懼症的人即便是一個蓮蓬、一個蜂巢都會汗毛豎起,所以大家可能只是程度不一樣,但都是密集恐懼症。

既然大家統統中招,就可以找到共同點了,我個人認為:密集恐懼症並非後天習得,而是牢牢嵌入我們基因,但這並不是用來防禦毒蛇蜘蛛,而是用來防禦人類。因為這些孔洞太像帶有傳染病或寄生蟲的人類皮膚,比如天花、麻疹、梅毒、皮蠅等。

皮膚過敏

不難看出,那些病灶出現在皮膚上的傳染病都和密集恐懼症上的孔洞有驚人的相似,所以密集恐懼症所帶來的噁心本身並不是病,而是一種我們進化出來的自我防禦機制,讓我們主動遠離病原體,我們應該感謝它。

有意思的是,最新發現其實「更密集」未必能帶來「更噁心」,最噁心的一般是中低密度結合高對比。同時,各項研究還表明,女性對密集恐懼的反應明顯高於男性,但具體因素依舊不詳……

目前並沒有治療密集恐懼症的方法,當然也無需治療,已知唯一可以克服密集恐懼症的辦法不是躲避,而是反覆觀看……

密集恐懼症是一項值得深入研究的遺傳性獲得,還有更多的迷團需要我們去打開。


最後大家可以點擊放大圖片長按二維碼加我一下,平時便於諮詢和交流:

了解更多醫學知識,保護好自己

▼▼▼


推薦閱讀 

先凍死自己再靠憋尿復活,為了過冬動物用上了超能力

輸的比國足慘多了,人類1-10被星際2人工智慧碾壓

天天念叨「盤他」,你知道該怎麼盤嗎?

答對一半就算你是考試鬼才,就這24道題我想了一年

雞頭上裝個攝像頭竟能拍出大片?網友:正宗攝像雞

相關焦點

  • 關於密集恐懼症的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密恐慎入
    關於密集恐懼症,相信有不少朋友在看到這個詞的時候都會渾身一顫,只覺得毛骨悚然,不過其實關於這個症狀,遠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下。不過既然已經約定俗成,下文我依舊會稱其密集恐懼症,我只是想說明引起不適的並不是密集,而是孔洞。
  • 被密集密集密集密集恐懼症支配,是種什麼感受?膽小的止步!
    請自行搜索關鍵詞「蓮蓬乳」,看到圖片的那個瞬間,你就能確定了~或者定位深圳的朋友,也可以去深圳機場感受一下,或者滑動下圖三連看:隨著相關研究的推進,關於密集恐懼症,目前比較廣為傳播的定義是:對密集排列的孔、洞、小包、凸起、囊腫等事物或圖像的害怕和恐懼。
  • 【疾病科普】你有恐懼症嗎?人群恐懼≠密集恐懼
    這世上的恐懼症千奇百怪,例如密室恐懼症、恐高症、或是電梯恐懼症等等類似如此,還有一種人群恐懼症和密集恐懼。可能你聽說過這兩種恐懼症,但你能區分開嗎?人群恐懼≠密集恐懼  人群恐懼症,顧名思義是對人群產生的一種緊張恐懼的心理。
  • 被罵矯情和過激的密集恐懼症,可能讓我們更好地活到了今天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你可能無法想像去年iPhone 11 Pro發行的時候,有不少用戶因為「浴霸式攝像頭」而評論說這引發了他們的密集恐懼症。所以從這一角度看,密恐人群真的失去了不少享受生活的機會。這不夏天到了,江南採蓮時「蓮葉何田田」的場景在他們眼中可能並沒有那麼詩情畫意。
  • 密集恐懼症,到底在恐懼什麼?
    閉上眼睛,想像一下草莓、蜂巢和起泡的煎餅糊的畫面,你腦子裡閃過的是某個夏末的美味食物,還是恐怖電影的畫面?如果你是成千上萬受密集恐懼症折磨的人之一,那麼這三個畫面可能會讓你發瘋。密集恐懼症是一種對擁擠的孔/洞穴的恐懼或厭惡。患有這些恐懼症的人可能會在看到蓮蓬密集的頭部時感到噁心,或者在看到充滿泡泡的浴缸時感到噁心、出汗或恐慌。
  • 你有密集恐懼症還是恐高症?帶你了解神秘的恐懼症
    密集恐懼症、恐高症、血液恐懼症,我們都曾在周圍或新聞報導上見過各種各樣的恐懼症,那它究竟是什麼呢?密集恐懼症,並非官方用語,它既不是來自醫學界,也不能從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找到,最初的說法是,一名患有此類恐懼症的女性請《牛津英語詞典》的工作人員就她這種病症給出說明後,工作人員開始採用這種病症的說法。
  • 沙拉·愛默生:人為什麼會有密集恐懼症?
    密集恐懼症並不是臨床可診斷出的恐懼症。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你是不會發現這個病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病十分普遍,尤其在網上。我曾經諮詢美國心理學會,這個手冊是否有附錄,答案也沒有。但是對於如此廣泛存在的一個現象,我們對密集恐懼症背後生理機制的了解幾近於零。一些批評家甚至懷疑,這種病根本不存在。
  • 密集恐懼症是一種矯情嗎?他們到底在恐懼什麼?
    如果你是成千上萬受密集恐懼症折磨的人之一,那麼這三個畫面可能會讓你發瘋。密集恐懼症是一種對擁擠的孔/洞穴的恐懼或厭惡。患有這些恐懼症的人可能會在看到蓮蓬密集的頭部時感到噁心,或者在看到充滿泡泡的浴缸時感到噁心、出汗或恐慌。
  • 「密集恐懼症」不是病,是生存本能
    原創 餃子姐 餃子姐的健康八卦(小貼士:本文不包含任何會引起密集恐懼症的圖片或視頻,可放心食用~❤️)有人說,現在人們好像變矯情了,有各種各樣的「恐懼症」——恐高症、密集恐懼症、幽閉恐懼症、深海恐懼症、巨物恐懼症、社交恐懼症
  • 頭皮發麻、心悸出汗……密集恐懼症的人到底是不是矯情?
    看到上述案例,有些人也許覺得這也太矯情了吧?對於沒有密集恐懼症的人,這種行為似乎無法理解。患有密集恐懼症,真的是矯情嗎?人類演化而來的生理機制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表情研究專家湯姆·庫普費爾認為,密集恐懼症和演化適應性有關,是人類為了躲避蝨子、跳蚤等寄生蟲演化而來的。你可以輕而易舉捏死一隻蝨子,但如果成千上萬隻蝨子在你眼前爬來爬去,你的心態就不一樣了。
  • 有恐高症,有密集恐懼症,但你聽說過食物恐懼症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恐懼症的種類也愈加繁多。例如,對密集的小洞而感到害怕的密集恐懼症,又或者對飲食產生了過度擔憂的食物恐懼症。 其實這些事情無論多麼令人擔憂,都不會形成恐懼症,而造成這種症狀的大多數原因只是因為一般的食物問題,例如害怕做飯,在這方面很可能一點小事就能影響到人們,比如你害怕因食物煮不熟而吃壞肚子,所以你就把所有的東西煮的稀爛,又或者害怕把食物燒焦,所以經常煮不熟東西。
  • 為什麼人會得密集恐懼症?
    為什麼人會得密集恐懼症?其次,只有很少部分人在面對密集圖片時的反應符合「恐懼症」的標準,即極端的、持續的驚恐,伴隨著明顯的痛苦或者功能損傷。而大部分自稱有「密恐」的人,在看到密密麻麻的孔洞圖片時,感受到更多的可能是噁心或厭惡,會皺起眉頭、癟著嘴、做出嫌惡、躲避的姿勢,而不是恐懼,不會瞪大眼睛、張大嘴巴、心慌、冒汗。
  • 密集恐懼症是真的有病,還是只是公舉病?
    文_郭麗媚人們口中常說的「恐懼症」究竟是什麼呢?醫學家會告訴你它是現代都市人最常見的神經症之一。對對對,其實簡單來說就是你肯定是瘋了,才會如此害怕某個東西或處在某個環境。幸運的話,你所害怕的對象可能只有特定的一個,但是若恰巧你是不幸運的那一種,那麼你可能身集兩種甚至更多的恐懼。
  • 為什麼會得密集恐懼症?為了少得病
    一些科學家認為,這種強烈的反應,是因為點狀和圓圈常見於劇毒動物體表,例如一些毒蛇和藍環章魚,因此我們真正恐懼的是可怕的動物。 美麗的藍環章魚。來源:Oceanwide Images最近,一項發表於Cognition and Emotion的最新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導緻密集物體恐懼症的,是我們對寄生蟲和傳染病的恐懼。
  • 《花千骨》「東方彧卿」張丹峰:我對面具也有密集恐懼症!
    昨日,在劇中飾演東方彧卿的張丹峰接受媒體微信群訪,表示自己也和網友們一樣,對異朽閣的面具患有密集恐懼症,「它所有東西擺在一塊我看到覺得特別恐怖。但是我覺得那個面具做的特別精細,我秘密留下一個當作紀念。如果花千骨播的好,會拿出來回饋粉絲,那絕對是一個藝術品。」
  • CAD實操:一張向日葵圖測試你有沒有密集恐懼症
    寫在前面:如果知道自己有所謂的密集恐懼症,請慎入。其實也沒那麼嚴重,經常會在網上看到一些網友或多或少會因為某些圖片而感到頭皮發麻,發軟甚至噁心,通常這些圖片都是因為元素排列得密密麻麻(打這幾個字都覺得手指發軟),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密集恐懼症。
  • 這些照片你敢看完嗎?為什麼有人說,密集恐懼症幫人類躲避危險?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些現象後會產生怎樣的感覺,密密麻麻的蜂窩,新鮮美味的蓮子和深圳的寶安國際機場。這些事物之間並沒有聯繫,但是它們卻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密集恐懼症者的痛點。就像強迫症和巨物恐懼症一樣,密集恐懼症也成為了當下比較流行的一種「神經病症」,很多人在看到密密麻麻的事物後,就會感覺到渾身發毛,直冒冷汗,有時僅通過一張密集照片就可以讓一位成年人崩潰。密恐是受他人影響的嗎?如今網絡上對於密集恐懼症的討論已經越來越普遍了,很多人在看到這些照片後更容易被影響。
  • 密集恐懼症類型以及形成原因
    密集物體恐懼症人真正恐懼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會對密集物體發生本能的恐懼心理,對密集排列的相對小物體很敏感,感覺頭暈,噁心,頭皮發麻。有的人有,有的人沒有,程度因人而異。密集物恐懼一般有三種類型:凹陷密集型、平面密集型、突出密集型。密集恐懼症的成因很多。遺傳因素、素質因素、生理因素、心理社會因素。
  • 第五人格:這5款皮膚,是密集恐懼症的噩夢,單看外觀都受不了
    那些具有爭議的皮膚,有的人愛不釋手,有的人卻接受無能,尤其是一些外在造型比較奇特的皮膚,會對犯有密集恐懼症的人來說,只是看看就頭皮發麻。特別是從背後來看,大大小小的長頸鹿的斑紋遍布在上身,更是讓密集恐懼症患者難以接受。不知道訪客朋友們,對這套時裝有什麼樣的看法。
  • 鄧超挑戰秋葵料理 密集恐懼症發作
    他日前為了小孩試做生煎包,卻慘不忍睹地煎成黑炭,1日不甘心又挑戰做新的菜,認真將秋葵裝盤,沒想到再度讓網友崩潰大呼「密集恐懼症發作」!鄧超挑戰料理屢屢失敗。(圖/翻攝自微博/鄧超)鄧超為了小孩學習新料理,4月曾PO出自己揉的麵團照片,透露「孩子們想吃生煎包,祝我成功」,誰料原本有模有樣的麵團下鍋後,再拿出來就成了焦黑一片,只能無奈大嘆:「心態徹底崩了!」悽慘的成果被粉絲笑了好一段時間。▼鄧超日前做生煎包,結果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