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生病的時候,往往是最脆弱的。
這時候人們最想要和他人傾訴、尋求溫暖和幫助。
但也有一群人,他們生病了卻不說,即便再難受,也選擇默默守著秘密——這就是愛滋病患者。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
世界上第一個愛滋病病例,就是在1981年的這一天診斷出來的。
如今,近四十年過去,人類仍未研製出根治愛滋病的特效藥物,也沒有可用於預防的有效疫苗。愛滋病不再僅僅是個醫學問題,它也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出現在不少優秀的影視作品中。
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聊幾部關注愛滋病的經典電影。
它們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種,是把愛滋病當做影片中的「大Boss」。主角們在想盡辦法對抗病魔的過程中,發生了各種感人至深的故事。
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可能要數2013年那部《達拉斯買家俱樂部》。
影片雖然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但開場就很戲劇化:男主角羅恩·伍德魯夫,一個恐同的德州電工,忽然發現自己患有「同志病」愛滋,生命只剩下30天。
當時,美國藥管局唯一批准面市的抗艾藥物AZT,毒性極大、售價極高,還很難弄到。
為了活下去,羅恩開始研究抗艾處方,走私來自世界各地的藥物,成了一名「美國藥神」。
他成立了「達拉斯買家俱樂部」,專門為愛滋病人提供藥物,也因此受到藥管局和製藥商的施壓和阻撓。
但正是在堅持不懈的鬥爭中,羅恩享受到了「真正活著」的人生;也正是這種頑強的求生欲望,令他在被告知「只有30天可活」後,又奇蹟般地活過了2557天。
可以說,這部電影將愛滋病人與病魔鬥爭的艱難處境,展現得淋漓盡致。不論羅恩在人前如何故作堅強,他也無法偽裝自己在絕症面前的痛苦無助:
而愛滋病人所要面對的痛苦,還不僅僅來自於病症折磨。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另一部留名影史的經典——《費城故事》。
這部電影的劇情,全程圍繞著愛滋病人受到的誤解與社會歧視展開。
片中,湯姆·漢克斯飾演的男主原本是個年輕有為的律師,卻因為愛滋病被老闆發現,以莫須有的理由解僱了。
他四處尋找律師,決定起訴老闆,但沒有人願意接近和幫助他。
好在,一名黑人律師在目睹他受到的種種歧視後,決定受理案件,幫他討回公道。
影片的情節並不複雜,結局也不難預料。但在短短兩小時的故事裡,它營造出了巨大的情感起伏,讓人看到渺小個體與時代背景間的悲劇性衝突,並發出了擲地有聲的「反歧視」呼籲:
正如湯姆·漢克斯在回憶時所說,《費城故事》其實是部關於「不要害怕」的電影,告訴人們不要因為無知而陷入盲目的仇恨和恐懼。
除了呈現病患承受的痛苦壓力外,還有一類電影,選擇把愛滋病當做一面鏡子,從中照出各種人性善惡。
比如《鱷魚波鞋走天涯》,讓人看到一段跨越絕症的純真友誼;
比如法國電影《愛滋味》,講述了一對令人豔羨的夫妻,在丈夫出軌同性並染上愛滋後,陷入的一場家庭風暴。
值得一提的是,愛滋病題材的電影,在國產片中也有代表,就是顧長衛執導,章子怡、郭富城主演的那部《最愛》。
這是第一部正面聚焦「愛滋病村」的內地大片,講的是90年代的一個偏遠山村,村民們因為賣血染上愛滋,只能在閉塞的環境中,一個接一個地等待死亡降臨。
事實上,觀眾之所以會被這些電影觸動,是因為透過愛滋病的主題,我們看到的仍是人所共有的欲望與恐懼。
不過,還有一部電影,和上面聊到的這些都不太一樣。
它並非以愛滋病人為主角,而是通過層層隱喻的方式,將「防艾」主題包裹在一個恐怖故事中——《它在身後》。
這部影片之前我也和大家聊過,設定非常高能,講的是有一個「鬼魂」,專門通過性行為進行傳播,它會變換模樣地接近並攻擊被傳染上的人,直到把這個人殺死。
而受感染者,如果想擺脫鬼魂,就必須去和另一個人啪啪啪,這樣鬼魂就會去轉而攻擊新的宿主。
這部影片上映後,口碑兩極分化很嚴重。有人被奇葩高能的腦洞整嗨了,也有人不能欣賞這種「借鬼魂名義擊鼓傳花滾床單」的惡趣味。
但在我看來,影片設定並不惡俗,反而有很大的解讀空間。
首先,通過性行為傳播的設定,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鬼魂」是對愛滋病的隱喻。
所以片中的故事,實際上講的是:性行為可能會使濫交的人染病,疾病會長久地折磨人,給人帶來無盡的恐懼,直到人死亡。
其次,「鬼魂」可以變化成任何人的形象,也可以解讀為對「恐艾心理」的隱喻。
當一個人染上愛滋,他身邊的親友、同事,甚至普通陌路人,都有可能突然對他產生恐懼和敵意——而這份恐艾心理,又會給感染者造成更深的傷害和打擊。
因此,不少觀眾在看出這幾層隱喻後,都直接把《它在身後》稱作「大型防艾安全教育片」。導演通過這麼一個腦洞大開的恐怖故事來教育年輕人不要濫交,也真是煞費苦心了……
不過玩笑歸玩笑,回歸到現實來看,愛滋病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遙遠。
在地球上,平均每分鐘都有一個孩子死於愛滋,有超過1500萬的兒童因為愛滋病而失去父母。
世界愛滋病日的設立,正是為了宣傳和普及防艾知識,團結全社會的力量共同抵抗愛滋病。
在中國,現存愛滋病感染者約120萬人,僅2018年上半年,中國愛滋病發病數就有27243例,絕大多數新增病例是通過性行為傳播。
其中,年齡在15至24周歲的青少年人群,在感染愛滋病的群體中尤為突出。大學校園已成為愛滋病高發區,大學生的兩性安全知識教育,刻不容緩。
而在每年的防艾公益活動中,我們都能看到杜蕾斯的身影。
今年的世界愛滋病日,杜蕾斯繼續助力防艾,發起「紅色保護 防艾有我」為艾接力公益活動,倡導大家一起行動,共同預防愛滋病。
在12月1 日當天,杜蕾斯攜手中國大學生馬拉松聯賽,走進中南大學校園。
同時還將「紅色保護」大篷車,開進長沙通程商業廣場,用年輕人熟悉的內容形式,引導大家正確認識愛滋病,傳遞兩性安全知識及正確的兩性價值觀。
而沒能到活動現場的小夥伴,也可以識別下圖二維碼或點擊文章結尾「閱讀原文」分享H5,參與線上接力。
無論是線上分享H5,還是參與大馬賽、大篷車活動打卡,都將計入杜蕾斯「為艾接力」公益傳遞人數。
杜蕾斯承諾,只要12月4日前互動量達到10萬人,杜蕾斯即向中國預防性病愛滋病基金會捐贈50萬元,用於共同防艾!
所以,還等什麼?動動手指參與互動,和杜蕾斯一起倡導安全性行為,遠離性傳播疾病,邁向零艾一代吧!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為艾接力」公益活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