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上映真是十分曲折,再加上黃志忠、姜武、王千源、杜淳、黃曉明、張譯、歐豪、姚晨、俞灝明、鄭愷、李晨等陣容,吊足人的胃口,讓我更想去欣賞一番。這不放假我就去看了看現在大部分明星推薦的愛國電影。
故事原型為一九三七年發生於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最後一役,故事圍繞「八百孤軍血戰四行倉庫」展開。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 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
以下是剛出茅廬的野丫頭的拙見:
全片147分鐘,剛開始的劇情挺吸引人的,有忙著逃跑的逃兵,有不願出力的老兵,也有脾氣暴躁的軍官,而歐豪飾演的端午是一個心思單純的大男孩,而最後因為戰爭的慘痛讓他也拿起來槍桿殺敵。後面多處戰鬥場面情節夠慘烈,視效夠刺激,不過也真夠虐心的。高潮應該就是鄭愷飾演的陳樹生全身綁滿手榴彈跳樓,身體也是炸彈,破日軍的鋼板陣。剛開始我都沒認出來那個是鄭愷,說到這我要特別的說一下,這個電影看完令我感受大的是我沒看太清楚人物的臉,大家臉是黑的補光也是黑的,看完搜《八佰》才知道演員列表,才一一對應,這個片子整體就是一種壓抑黑色的感覺,這可能就是那種大戰時期的緊張感,用環境渲染氛圍。
《八佰》沒有絕對的主角,包括團長謝晉元。人物眾多,線索交織。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戲份,展示戰爭中的眾生相。老算盤、羊拐、老鐵三個普通士兵,是三個老戲骨飾演的,以為是重角色擔當,沒想是老弱病殘,爾虞我詐擔當,各自的心路歷程也曲折。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景色是:一橋之隔,一河之距,一邊是炮火連天一邊安居樂業,卻是一邊天堂一邊地獄。就像是曾經輝煌的中國和彼時的老弱病殘的中國。西方把這一幕當戲看,其中不乏國人,但大多數依舊是國人自知。方記者設定應該是個雙面間諜,他不僅出現在日本軍營,還出現在租界區的西方媒體,也出現在了中國四行倉庫,他不站隊,工作的目的可能只是為了賺錢,但他也是我看完整部電影的唯一的迷點。
其實我對其中一句話印象很深,謝晉元說道:「我們敗了。為什麼敗?因為我們的民族病了!」,確實當看到黃曉明飾演的特派員來和謝團長說讓他們撤退時,我十分的氣憤,因為我看到戰士們已經抱著視死如歸的決心開始洗澡準備明天的戰鬥,這時告訴他們不用打了,要撤退,那這就表明中國已經敗了!
大家的爭議是因為每個人的看法不同,當然和導演的取景取角的角度更是不一樣,你和他談歷史,他和你談電影;你和他談電影,他和你談歷史,百口難調!《八佰》在疫情時期,也承擔了「救市大片」的角色,更多明星宣傳效應吸引人進影院,當然大家都是因為有一顆愛國的心去欣賞這部電影的,最後勸告大家記得帶點紙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