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接近57天的時間拿下50億票房,這如果放在以往簡直不值一提,尤其其中大部分時間落在暑期檔,這樣的成績在往年怕是要被釘在恥辱柱上的。但2020註定與眾不同。7月20日,中國內地電影院在歷經了近半年的停擺,終於正式復工。9月14日,復工第57天,中國內地院線復工後累計的綜合票房達到50億,這個時間節點出現在19點至20點之間。
一路關注著內地電影市場恢復的從業者和電影愛好者們當然知道這個50億的達成有多麼不容易。從一開始影院被允許恢復營業,只有部分影城第一時間開業迎賓,不少影院在觀望。影院的排片表上大部分在靠復映影片撐場面,只有個別小成本影片願意做探路者,大片持續觀望。到後來,越來越多的影院恢復開放,以《八佰》為首的大片逐漸開始定檔,並在上映後撐起救市重任。影院也終於逐漸恢復往日活力,可售座位從百分之三十加到百分之五十再到更多。觀眾們也終於放下顧慮重新走進影院,感受大銀幕的魅力。
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止復工後累計票房破50億時,貢獻了過億票房的電影共有8部,其中深刻影響復工後影院格局的管虎導演電影《八佰》貢獻了26.79億票房,貢獻率超過了一半,是當之無愧的救市之作。儘管關於影片本身仍存在著褒貶不一的聲音,但不可否認其製作費用的規模、票房的規模都達到了大片水準,也極大地促成了市場的正式恢復。
當然,榜單中貢獻電影數量最多的導演非克里斯多福·諾蘭莫屬,一共有3部。自復工以來,「諾蘭三部曲」的接連定檔也在影迷群體中形成了一個話題,8月2日率先接受市場檢閱的重映片《星際穿越》貢獻了過億票房,在目前所有重映片中排名第二。後續《盜夢空間》的重映票房雖然在《八佰》、《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等新片的重壓之下不算亮眼,卻也排在了復工後票房第15名。而《信條》作為「三部曲」中唯一的新片最後登場,雖表現略低於預期,卻也成為了開學後新片的主力軍,在「50億榜單」中貢獻率第三。所以諾蘭的三部影片均排在貢獻榜的前十五名,加起來貢獻了超過5億的票房。
在重映後50億票房貢獻榜的前20名影片中,國產片數量為7部,進口片為13部。從數量上來看進口片更勝一籌,不過這主要是由於復工後上映的所有影片中國產片數量偏少,進口片尤其是批片會更快速地定檔。雖然前20國產片只有7部,卻貢獻了50億中近三分之二的票房,除了《八佰》,七夕檔票房冠軍《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也貢獻了近5億票房,拿下榜單亞軍。自2019年12月13日正式上映以來,所有影院開業的日子裡幾乎不曾缺席的《誤殺》在復工後又取得了過億的票房。此外,七夕檔影片《蕎麥瘋長》、翻拍片《我的機器人女友》、懸疑愛情片《抵達之謎》和重映的影史亞軍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也都在榜。
當然,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在復工後票房前20名裡,重映片的數量就達到了6部,前20之外還有更多的重映片。這些影片雖然總體票房貢獻率不算特別高,卻正是它們撐起了影院復工的大旗,幫助影院完成了過渡期和恢復期,功勞不可謂不大。其中《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以1.91億的傲人成績拿下了殿軍,《誤殺》和《星際穿越》重映票房也都過億,競爭力不亞於大部分的新片。
當然,復工後50億票房只是個節點,電影市場的長期發展還要朝前看。那麼復工後總票房突破100億要到什麼時候呢?基於九月前半程上映的主力新片票房走勢不甚理想,後續新片體量有限,要到9月25日《奪冠》上映大盤才有望重新站上高點。那麼可以預計有《急先鋒》、《姜子牙》、《一點就到家》、《我和我的家鄉》加持的國慶中秋檔會實現真正的新一輪票房高潮,復工後累計票房百億的時刻也會在假期中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