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這個古鎮,詩仙李白來過兩次,一住就是半年

2020-12-28 懶遊的故事

桃花潭鎮位於黃山餘脈和九華山餘脈之間,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皖南古鎮。1200多年前,「詩仙」李白在這裡留下過一首傳誦千年的詩句,讓這座隱匿在山水間的小鎮名揚四海。

清晨,當陽光撩開薄霧,桃花潭的水面披上了一層暖色。晨光越過老街旁的青瓦烏簷,把古鎮從睡夢中喚醒,準備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沿著青弋江泛舟而一,兩岸的山色好像水墨入畫一般,映襯著周圍古老的徽派建築。第一次來到桃花潭,就會驚嘆於它的美。雖然現在還不是桃花盛開的季節,但是看著沿江的美景,還是讓人忍不住想像,當年詩人李白倚舟回望,看著瀲灩的水光倒映著灼灼桃花,岸上的友人踏歌相送,他的內心一定充滿了感動,才會留下那樣動情的詩篇吧。

位於黃山餘脈和九華山餘脈之間的桃花潭,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皖南古鎮。唐朝時,這裡稱為南陽鎮,明清時期,徽商崛起,因為水運交通便利,來往舟船大都在此停靠,所以古鎮興盛一時。民國年間,桃花潭更是成為皖贛兩地的貨物集散地,而被人稱為「小上海」,如今,告別了過去,舟桅相連的熱鬧繁華,來到此地的大部分都是尋找「詩仙」足跡的遊人。

當地人常說,在這片山水間,有看不完的美景,讀不完的詩歌,更有說不盡的情義故事。而這一切都源於「李白來過」。唐天寶年間,李白來到安徽宣城一帶,世居桃花潭的汪倫得知後激動不已。他雖與李白素昧平生,但卻仰慕詩人的才華已久,汪倫當即修書,邀約李白到桃花潭一聚。這看似平常的邀請,汪倫卻花了很多心思,信中的內容更是思量了許久。

信中有這麼兩句話,「先生好遊乎,此處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這兩句話使李白迫不及待地欣然來往,來桃花潭。一生好遊,愛飲酒對詩的李白,被信中描繪的景色吸引,如約來到桃花潭。當他到達小鎮時,卻並沒有看到信中所說的「十裡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面帶歉意地解釋,「桃花者,潭名也,並無十裡桃花;萬家者,乃店主人姓也,非萬家酒店」,李白聽後放聲大笑,不僅沒有絲毫責怪之意,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感動。

李白來桃花潭的時候,他是第三次被貶來桃花潭的,一個很失意的人,想不到汪倫對他這麼看重,寫了這麼多信邀請他來,所以來到桃花潭以後他一個感動,在桃花潭住下了將近半年的時間。他們每一天在一起飲酒,作詩,遊山玩水。汪倫熱情好客,讓當時官場失意的李白暫時忘記了愁緒。這段不問世俗的日子,也讓詩人的心境漸漸寬廣。

李白的政治抱負,實際他一直都是想當官的,但是來到桃花潭以後,感悟到了人間有真情,因為李白在桃花潭還有一首詩,詩中有這麼兩句話,「作人不倚將軍勢,飲酒豈顧尚書期」。在桃花潭住了將近半年時間,李白才依依不捨地準備回程,臨別前,汪倫以厚禮相贈,但為了不再叨擾友人,李白本打算悄然登舟離去。沒想到,當船起航時,岸上卻傳來悅耳的踏歌聲「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想不到汪倫還用這麼熱鬧的場面來歡送他。

在古時的桃花潭,人們送別時最隆重的禮節就是「踏歌舞」,歌舞裡飽含著對親友的不舍與祝福,李白就在這歌聲中揮別岸上的友人,心底越發感動,揮筆寫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潭落天上星,龍開水中霧」。來到桃花潭的李白感受到,這裡不僅有吸引他的美景,更有讓他為之牽掛的深厚情誼。五年之後,他再次來到桃花潭,與汪倫重逢,結伴相遊。這兩次期間,他留下了大量的詩篇,千百年後,人們紛紛循著詩人的足跡尋訪故地,領略醉人的皖南山水。

為了紀念李白與汪倫的這段千年佳話,後人在岸邊送行處建起了一座「踏歌古岸」,千百年來,許多文人到這裡追尋「詩仙」足跡,留下滿閣詩香餘韻。在這裡,人們領略到的,不僅是「詩仙」的才華,更有對古人深情厚誼的傾慕。

相關焦點

  • 李白在唐朝不是詩仙 真正的詩仙被皇帝所欣賞 是這位大詩人
    因為在唐朝有好多個「詩仙」,偏偏找不到有誰曾經稱呼過李白為詩仙。一、姚合稱賈島是詩仙中唐有一位喜歡「推敲」的苦吟詩人賈島,曾經被稱為詩仙:懶作住山人,貧家日賃身。書多筆漸重,睡少枕長新。野客狂無過,詩仙瘦始真。
  • 安徽即將消失的古鎮,李白稱其為「西來第一鎮」,如今卻鮮為人知
    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歷史文化非常悠久的國家,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許多燦爛輝煌的文化,因此在我們國家旅遊的話,除了欣賞優美的自然風光以外,還有許多非常有特色的古村古鎮,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許多古鎮都被開發成了旅遊景區,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去參觀。
  • 詩仙李白在山東
    到了公元736年,36歲的李白攜妻女來到山東,將妻兒安頓在東魯(今濟寧兗州),在濟寧任城縣一住就是二十三年,23年之後,才帶著兒女回四川老家了。據說,當時李白有很多親戚都在山東做官。叔叔在任城當縣令,哥哥在中都(今汶上)當縣令,族弟李凝在單父(今單縣)為主簿,從祖李之芳在濟南當太守,近世族祖李輔在魯郡(今兗州)任都督……所以他也是來投奔親友的。
  • 「詩仙」李白
    ,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這時有好朋友為他張羅婚事,女家在安陸,姓許,祖父曾做過高宗的的宰相。婚後李白繼續交朋友,他認識了孟浩然,發現這個人有隱士之風,你來我往,相得甚歡。孟浩然去揚州,李白為他送行,寫下了那首著名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尋仙不成,他考慮求官。有詩為證:「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他以安陸為中心,北上太原,東去洛陽。下揚州是家常便飯,還醞釀到長安,許氏很少埋怨他。
  • 安陸首發李白歌曲《詩仙尋夢》
    「遙望悠悠的長安古都,也未曾仗劍策馬下揚州,只想朗月對影的夜晚,詩仙尋夢碧山遊……」11月8日,在2019』湖北安陸李白文化旅遊節上,安陸市青年歌手吳鵬演唱的李白主題單曲《詩仙尋夢》,感心動耳,盪氣迴腸。
  • 被稱為「詩仙」的李白,身上的仙氣從何而來?
    被稱為「詩仙」的李白,身上的仙氣從何而來?李白號稱詩仙,既然都稱仙了,那麼李白的身上肯定會有一種仙氣,那麼李白的仙氣是如何來的呢?和道教的緊密聯繫李白從小學習道教,從小對道教的信仰,讓李白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自覺的養成道士那種飄飄然的氣質。
  • 詩仙李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李白出生於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素有「詩仙」之稱,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可以說是唐朝最著名的詩人,在他42歲遇到自己謫仙人的伯樂之前,他一直都在四處的飄蕩、漫遊、拜謁,在激憤不平當中蹉跎著一年又一年,當然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
  • 唐朝詩仙李白:一把劍,一壺酒,一輪明月,一生的鄉愁
    而今天,我想和大家說一說「詩仙」李白的情感故事,終其一生恐怕不過「一壺酒,一把劍,一輪明月,一生的鄉愁」僅此而已。飛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寶劍雙蛟龍,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騰不可衝。當然,李白也曾吃過虧,那個時候風流年少,估計劍術一般,並且對方還是一群小混混,雙拳難敵四手,惡虎還怕群狼,這不幸虧自己一個好兄弟陸調的幫助,叫來了官兵,才免去了一場毒打。
  • 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的差別
    李白的詩清新飄逸,杜甫的詩厚重沉鬱。李白為詩仙,李白的詩,確產有一股仙氣,而杜甫為詩聖,杜甫的詩能映民間疾苦。李白與杜甫,語言風格就不一樣。人們常拿相似內容題材的李白《渡荊門送別》和杜甫《旅夜書懷》來比較:李白: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 從詩仙到俠客,《李白之天火燎原》挖掘教科書之外的李白江湖
    李白,這個盛世王朝裡最負盛名的豪邁文俠。 然而,大多數世人只知李白的「詩仙」身份,卻忽略了李白也是位一生仗劍蕩不平的豪邁俠客。9月6日,由騰訊視頻、功業影業、北京卓然影業出品的電影《李白之天火燎原》在騰訊視頻獨播。影片聚焦發生在李白身上的跌宕傳奇,既有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又有基於新時代的創新,描繪出一個大唐盛世的氣象輪廓。
  • 安徽被「遺忘」的古鎮,曾被譽為「西來一鎮」,如今卻鮮為人知
    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歷史文化非常悠久的國家,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許多燦爛輝煌的文化,因此在我們國家旅遊的話,除了欣賞優美的自然風光以外,還有許多非常有特色的古村古鎮,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許多古鎮都被開發成了旅遊景區,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去參觀。
  • 詩仙李白,原來是個道士
    李白之所以成為詩仙,根本因為他是個道士。「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誤逐世間樂,頗窮理亂情。九十六聖君,浮雲掛空名。」天帝居所白玉京、仙人、長生……這些道教名詞在詩中毫無違和感,整首詩字裡行間透著一股仙氣。詩的作者李白,字太白,正是一名道士。
  • 詩仙李白最幽默的一首詩
    在人們的印象中,李白總是瀟灑豪邁,意氣風發的,他的詩也是瑰麗奇絕,俊逸絕塵的,天馬行空,似乎不食人間煙火,但事實上,詩仙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會幽默風趣。也需要緩解生活的壓力。
  • 詩仙是誰 | 李之柔
    寫起詩來費心耗神、夜以繼日、不辭辛苦,不是魔又是什麼?有時候,與志同道合者在花前月下暢飲,吟唱詩句,忘記了時間、年齡,感覺即便遨遊仙山,也比不得此間快樂。不是仙又是什麼?《白氏長慶集》有詩句曰:「詩仙歸洞裡,酒病滯人間。」(《待漏入閣書事,奉贈元九學士閣老》)看來,白居易這般直抒胸臆不是一兩次了,難得的是有朋友肯定。宰相牛僧孺就曾點讚劉禹錫、白居易「詩仙有劉白,為汝數逢迎」。
  •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的尊稱為何會是他?
    唐朝產生了精彩紛呈的唐詩,也產生了眾多的詩人,一些出色的詩人也獲得了獨有的尊稱,比如大詩人李白被後世尊為「詩仙」,杜甫則被後世尊為「詩聖」。在唐朝當世,也有一位大詩人的名聲並不低於李白和杜甫,同樣的,他也被後世尊為「詩佛」,他就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王維為什麼會被尊稱為「詩佛」?王維又沒出家當和尚,怎麼和「佛」沾邊呢?
  • 我的偶像作文:狂放詩仙李白
    提起偶像,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明星和網紅。而我的偶像,是一個半輩子流浪漂泊的狂放詩仙——李白。他出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他經歷過繁華的大唐盛世,遭受過安史之亂的磨難,他總是在失敗與成功之間徘徊。我把李白當作偶像,是因為他有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樂觀。天寶三年,李白遭受讒言詆毀而被排擠出長安,他心中無比的悲憤。但就算落得這般天地,仍表現出了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豪邁氣概。我把李白當作偶像,是因為他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天寶十一年,李白與友人岑勳和元丹丘登高宴飲。
  • 大唐李白丨「詩仙」李白的傳奇一生
    今天讓我們來聊一聊盛唐時期赫赫有名的「詩仙」李白。他的自由浪漫主義情懷也深深影響了無數中華兒女。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 【高清】經典黃梅戲電視劇《詩仙李白》唱段集-黃新德/周源源/楊俊
    黃梅戲電視劇《詩仙李白》主要描述了詩仙李白生命歷程的最後兩年,在展現詩仙李白晚年的意氣風貌的同時,也以一種回溯的眼光展現了李白不平凡的一生。
  • 詩仙李白,如何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一生放浪不羈,飲酒作詩遊山玩水,生平做的最大的官是六品,而且為官時間短,他是如何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呢?李白的家境還算殷實,其父是四川一代有名的富商,其叔叔兄弟也在朝庭為官,千金散盡時,投靠親戚,靠著家族的支持,李白才能飲酒作詩遊山玩水。古往今來,女愛才男愛貌,李白之才天下聞名,一生有四個老婆,其中,有兩個是當朝宰相的孫女,李白是入贅到女家,靠子妻子的家財萬貫,有權有勢,李白自然有資本只管飲酒作詩,遊山玩水了。
  • 李白「煙花三月下揚州」中的「煙花」何意?讀懂才知詩仙名不虛傳
    甚至有人認為,詩仙之所以寫不好七律,是因為他對對文字的煉化還不夠高明。對於這一點,筆者是完全不能同意的。詩仙對文字本身的講究或許沒有達到詩聖杜甫的高度,但絕對是能超過大多數唐代詩人的。隨便給大家舉兩個例子,「天生我材必有用」中為何用「材」不用「才」?原因「材」是不需要通過教育的原始材料,李白就是要用這個字體現自己和其它人不一樣,表示自己的才華是天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