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鎮位於黃山餘脈和九華山餘脈之間,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皖南古鎮。1200多年前,「詩仙」李白在這裡留下過一首傳誦千年的詩句,讓這座隱匿在山水間的小鎮名揚四海。
清晨,當陽光撩開薄霧,桃花潭的水面披上了一層暖色。晨光越過老街旁的青瓦烏簷,把古鎮從睡夢中喚醒,準備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沿著青弋江泛舟而一,兩岸的山色好像水墨入畫一般,映襯著周圍古老的徽派建築。第一次來到桃花潭,就會驚嘆於它的美。雖然現在還不是桃花盛開的季節,但是看著沿江的美景,還是讓人忍不住想像,當年詩人李白倚舟回望,看著瀲灩的水光倒映著灼灼桃花,岸上的友人踏歌相送,他的內心一定充滿了感動,才會留下那樣動情的詩篇吧。
位於黃山餘脈和九華山餘脈之間的桃花潭,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皖南古鎮。唐朝時,這裡稱為南陽鎮,明清時期,徽商崛起,因為水運交通便利,來往舟船大都在此停靠,所以古鎮興盛一時。民國年間,桃花潭更是成為皖贛兩地的貨物集散地,而被人稱為「小上海」,如今,告別了過去,舟桅相連的熱鬧繁華,來到此地的大部分都是尋找「詩仙」足跡的遊人。
當地人常說,在這片山水間,有看不完的美景,讀不完的詩歌,更有說不盡的情義故事。而這一切都源於「李白來過」。唐天寶年間,李白來到安徽宣城一帶,世居桃花潭的汪倫得知後激動不已。他雖與李白素昧平生,但卻仰慕詩人的才華已久,汪倫當即修書,邀約李白到桃花潭一聚。這看似平常的邀請,汪倫卻花了很多心思,信中的內容更是思量了許久。
信中有這麼兩句話,「先生好遊乎,此處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這兩句話使李白迫不及待地欣然來往,來桃花潭。一生好遊,愛飲酒對詩的李白,被信中描繪的景色吸引,如約來到桃花潭。當他到達小鎮時,卻並沒有看到信中所說的「十裡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面帶歉意地解釋,「桃花者,潭名也,並無十裡桃花;萬家者,乃店主人姓也,非萬家酒店」,李白聽後放聲大笑,不僅沒有絲毫責怪之意,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感動。
李白來桃花潭的時候,他是第三次被貶來桃花潭的,一個很失意的人,想不到汪倫對他這麼看重,寫了這麼多信邀請他來,所以來到桃花潭以後他一個感動,在桃花潭住下了將近半年的時間。他們每一天在一起飲酒,作詩,遊山玩水。汪倫熱情好客,讓當時官場失意的李白暫時忘記了愁緒。這段不問世俗的日子,也讓詩人的心境漸漸寬廣。
李白的政治抱負,實際他一直都是想當官的,但是來到桃花潭以後,感悟到了人間有真情,因為李白在桃花潭還有一首詩,詩中有這麼兩句話,「作人不倚將軍勢,飲酒豈顧尚書期」。在桃花潭住了將近半年時間,李白才依依不捨地準備回程,臨別前,汪倫以厚禮相贈,但為了不再叨擾友人,李白本打算悄然登舟離去。沒想到,當船起航時,岸上卻傳來悅耳的踏歌聲「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想不到汪倫還用這麼熱鬧的場面來歡送他。
在古時的桃花潭,人們送別時最隆重的禮節就是「踏歌舞」,歌舞裡飽含著對親友的不舍與祝福,李白就在這歌聲中揮別岸上的友人,心底越發感動,揮筆寫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潭落天上星,龍開水中霧」。來到桃花潭的李白感受到,這裡不僅有吸引他的美景,更有讓他為之牽掛的深厚情誼。五年之後,他再次來到桃花潭,與汪倫重逢,結伴相遊。這兩次期間,他留下了大量的詩篇,千百年後,人們紛紛循著詩人的足跡尋訪故地,領略醉人的皖南山水。
為了紀念李白與汪倫的這段千年佳話,後人在岸邊送行處建起了一座「踏歌古岸」,千百年來,許多文人到這裡追尋「詩仙」足跡,留下滿閣詩香餘韻。在這裡,人們領略到的,不僅是「詩仙」的才華,更有對古人深情厚誼的傾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