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名城,這也造就了福州歷史悠久的飲食文化。特別是福州菜以烹製山珍海味而著稱,在烹飪界獨樹一幟,成為全國八大菜系之一閩菜的主體,故有「福州菜飄香四海,食文化千古流傳」之稱。
福州小吃是福州菜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州人有句老話,叫「七溜八溜莫離福州」。意思是說福州飲食的風味獨好,鄉人不忍離去。尤其是一些名小吃,經過幾十上百年的發展,創出了在全省甚至全國都響噹噹的福州小吃品牌。今天,就來盤點下最具福州特色的地道小吃,記不住沒關係,眼饞就行啦。
魚丸
福州人過年過節或在宴席上,總少不了一道菜——魚丸。一般用鰻魚、馬鮫魚的魚肉搗成泥糊狀,調拌優質薯粉為皮,用精肉、蝦仁等作餡,捏成丸子。煮熟後泡以美味高湯,加上蔥花,浮於湯麵,稱「七星魚丸」。它具有色澤潔白、質有彈性、肉餡香松、口味清爽等特點,魚丸有團團圓圓、年年有餘之吉祥美意。
肉燕
說完魚丸就必須來說說肉燕了。作為福州小吃裡最能登上宴席的食物,有「無燕不成席」的說法。
肉燕看起來是「皮包餡」,其實是「肉包餡」。製作過程本身幾乎成為一種文化,一種古老的行為藝術:選用豬後腿的精肉,配以上好的番薯粉,通過精細複雜的工序手工打制而成。
肉燕細品起來比想像的要脆,燕皮非常滑嫩。但吃多幾個會覺得有點膩,因為實在是太香了。
鍋邊糊
鍋邊糊也叫鼎邊糊,是用大米磨成米漿攤在鍋邊,等米漿被燙成皮以後再用鍋鏟將其慢慢刮到湯裡製成的。湯底由各種小海鮮熬成,蝦、魷魚、海蠣之類,燒沸以後就是一鍋湯汁鮮美又黏稠的鍋邊糊了。吃的時候可以配油條、蝦酥或者海蠣餅,都是油炸食物,這樣搭配不會膩。
拌麵扁肉
很多外省人認識拌麵和扁肉大概是因為沙縣小吃的風靡,其實在福州街頭也很常見。尤其是早上,拌麵和扁肉的組合簡直就像南昌的拌粉和瓦罐湯一樣是當地人的首選。
豬油和花生醬是一碗拌麵的靈魂。扁肉由餛飩演化而來,但比起餛飩,皮薄而滑,肉餡要用豬後腿上最緊緻的瘦肉才能保證口感不粘而爽脆。
撈化
撈化裡的「化」,指的是興化米粉,很細,是福建莆田的傳統特產,但福州人吃的也很多。撈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清湯化,一種是重口味一點的豬血化。豬血化是用豬血、豬骨和豆瓣醬熬成的。但豆瓣醬沒有辣味。
w9rtrt
來源:福州同城圈
責編:曲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