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不服?新港劇重要的是留住港味兒

2021-01-07 新京報

《刑事偵緝檔案2》

《妙手仁心》

陳小春主演的《反黑》反響平平。

《溏心風暴3》受到了一些質疑。

《法證先鋒》系列是經典的刑偵劇。

王浩信主演的《盲俠大律師》受到一致好評。

《使徒行者2》的播出,讓袁偉豪等一眾香港新生代演員為觀眾熟知。

《飛虎之潛行極戰》雖然有苗僑偉、吳岱融等老戲骨加盟,內容卻一言難盡。

吳鎮宇主演的《東方華爾街》是少有的華語迷你劇。

今年上半年,多部港劇接連在各大視頻網站上線,其中包括優酷與邵氏影業合制的《飛虎之潛行極戰》,騰訊出品的《東方華爾街》,愛奇藝與王晶合作的《冒險王衛斯理》系列等。這些港劇的共同特點是內地與香港共同製作,由內地投資、宣發,香港主控創作和拍攝。而這類帶有內地基因的「新港劇」,也成為近兩年視頻網站主打的自製劇類型。

早在2017年,愛奇藝便與TVB聯合出品了《盲俠大律師》,網絡評分高達7.8;騰訊則拿下最受矚目的港劇IP《使徒行者2》,為平臺帶來一眾港劇粉絲。而在2018香港國際影視展上,TVB也宣布2018年將有十餘部新劇在內地視頻平臺播出,其中,《大帥哥》《跳躍生命線》《是咁的,法官閣下》等多部劇集將會合規引進,實現內地香港同步播出。香港與內地電視劇產業的合作已經從單純引進,升級為內容和資本的深度合作。

為何發展了幾十年、工業成熟的香港電視製造業,會在近兩年頻頻向內地拋出橄欖枝?為何視頻網站會將「新港劇」作為自製劇版圖中的重要一環?內地和香港的合制劇又會面臨怎樣的「水土不服」?為此新京報記者專訪了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阿里巴巴大文娛優酷劇集中心監製兼製片人方思等業內人士,揭秘「新港劇」誕生的前世今生。

第1階段

香港電視業繁榮內地電視製作落後

港劇,曾是一代人心中「經典」的代名詞。上世紀八十年代,內地電視劇產業尚在萌芽初期,但香港已經建立多家影視公司,培養了諸多影視人才。在1981年內地剛剛拍攝完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之前,香港已經生產出了60集的長篇武俠電視劇《天蠶變》和經典電視劇《上海灘》。

83版《射鵰英雄傳》的熱播,TVB開始專注於翻拍金庸小說。由劉德華、陳玉蓮主演的《神鵰俠侶》、劉德華、梁朝偉主演的《鹿鼎記》,讓「武俠劇」成為港劇的又一代名詞。但在工業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多家影視公司也開始紛紛搶佔市場份額。良性競爭令香港在上世紀90年代的創作氛圍十分熱烈。由於進出口業務繁榮,香港與內地經濟的進一步對接,商戰、刑偵題材成為那個年代的主流類型。《刑事偵緝檔案》系列劇、《妙手仁心》《陀槍師姐》《縱橫四海》《大時代》《天地男兒》等優秀的類型劇均出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紀初。但香港卻並沒有沉浸在同類型的成績中,除了經典的「刑偵」系列一直在推陳出新以外,香港電視產業也開始挖掘各行各業的創作空間,《律政新人王》《衝上雲霄》《尋秦記》《金枝欲孽》等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層出不窮,香港開創了行業劇、穿越劇和宮鬥劇等多個題材的先河。

第2階段

內地高歌猛進香港劇業呈疲軟態勢

隨著日韓影視開始佔據市場份額,內地國產劇製作水平、投資數額也在日益提高,十幾年如一日堅持「做人呢,最要緊就是開心」套路的香港電視劇,開始逐漸從個性化變為類型化。2007年,亞視因財力不濟結束了電視劇的業務開發;TVB開始進入「流水線」式生產。「家庭小品劇」《溏心風暴》系列、《當旺爸爸》等缺乏新意;《學警狙擊》《法證先鋒3》《仁心解碼2》等行業劇也開始「套路化」;曾經在2004年創造40點超高收視率的《金枝欲孽》,在2013年播出第二部時卻只以20點收場。回想近幾年,香港拿得出手的電視劇也只有一部《使徒行者》。電視製造業的同質化令香港製作公司陷入怪圈。

反觀內地電視劇卻在近十年飛速進步著。2011年《甄嬛傳》熱播,讓原本善於向內地輸入宮廷劇的香港,也在2012年引進這部劇。隨之,諸多大投資下,高製作水準、類型多樣化、拍攝技術先進的內地劇頻繁「侵入」香港市場。《武則天》的熱播讓範冰冰登上「Google香港2015熱爆關鍵詞搜索排行榜」;《無心法師》《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劇接連在TVB播出;而新版《射鵰英雄傳》更是在首播後拿到平均23.8點的超高收視,約175萬觀眾收看,創下內地劇在香港播出的新收視紀錄。

不僅是劇集從輸出變為引入,極具誘惑力的內地市場也吸引著香港演員。據悉,早年間TVB二線演員的底薪只有6000多港元,即便是「雙料視後」佘詩曼,每集片酬也只有5萬港元。鄭嘉穎在拍攝完內地電視劇《步步驚心》後表示,內地拍一部戲的片酬相當於他在TVB拍很多部。在香港發展平平的劉愷威,在內地接連拍攝《如意》《盛夏晚晴天》等劇令其名聲大噪。他在接受採訪時也並不掩飾自己片酬翻倍的現實,「市場不一樣,收入肯定也不一樣,賣衣服也同理,一切都是市場需求在起槓桿調節。」內地開出翻倍的價格令蔡少芬、林峰、吳卓羲等一眾香港演員紛紛離潮來內地「吸金」,香港電視業不得不繼電視劇儲量不足後,進而面臨演員青黃不接的境況。

第3階段

香港與內地共生合作「新港劇」成為趨勢

2016年,騰訊宣布將與TVB合拍《使徒行者2》,令沉悶已久的港劇重回內地觀眾視野。隨後愛奇藝在2017年推出《盲俠大律師》,騰訊注資《溏心風暴3》,優酷則以《反黑》展開港劇布局,「新港劇」成為新興概念,緊密聯結著內地和香港的電視劇製造業。

合作原因

彌補類型劇缺失帶來流量

談及與香港合作的初衷,不同視頻網站看中的方向各不相同。首先,港劇在行業劇製作方面的經驗,彌補了內地對於類型劇的欠缺。戴瑩表示,香港的類型化作品一直是愛奇藝自製版圖中所需的一部分,從早期的《壹號皇庭》《妙手仁心》到《刑事偵緝檔案》系列劇集都太過經典,這也是為何愛奇藝首先選擇和TVB合作《盲俠大律師》,「這個類型我們非常喜歡,它是TVB的強項,劇情中也有具有社會用意的案例在裡邊。」而作為「後起之秀」,內地對於香港幾十年成熟的電視生產工業也有著憧憬。「像TVB就擁有一批劇集製作能力很強,以及對工業化生產流程特別熟悉的製作團隊,他們對電視劇的理解很深,這是值得我們在合作中學習的地方。」戴瑩表示。

除此之外,隨著海外劇在引進上的限制越來越多,視頻網站也開始「懷念」由港劇帶來的高流量。據悉,2012年的《飛虎》、2014年的《使徒行者》和《飛虎2》均分別成為優酷的年度爆款劇。加上優酷於2013年與TVB籤訂了港劇的內地網絡播放權,第一年便取得了突破80億的巔峰流量,超越同期日劇、韓劇、美劇等其他國家和地區劇集的流量,無疑證明了港劇在內地有不小的市場亟待開發。「邵氏兄弟影業雖然一直以拍攝電影為主,但美劇節奏、電影品質、全生態鏈開發也是優酷在內容、製作和運營上堅持的標準,所以2016年邵氏影業便與我們一拍即合,決定與內地合作,做出最具香港特色的警匪題材,全面升級的《飛虎之潛行極戰》由此而來。」方思表示。

合作模式

內地出資金和技術,香港出題材和創意

內地與香港的合作模式通常是,內地提供資金和技術,香港提供題材和創意。戴瑩表示,愛奇藝自製團隊會從劇本階段就深度參與,而並非純粹的買賣關係。例如《守護神》是愛奇藝全額投資劇,《再創世紀》是愛奇藝與TVB聯合投資,共同製作。平臺、發行、宣傳,由愛奇藝來操作,製作和藝人大部分是TVB負責,「但創作階段,我們也希望和TVB一起開發,因為我們希望自己的『港片』在原有的基礎上能尋求突破。」

作為投資方的優酷,也會全程參與創作和製作環節,但策劃和劇本階段,優酷則更多地與香港團隊溝通,「因為港劇有它自己獨有的特點和魅力,我們更多需要的是香港團隊的專業和經驗。優酷也會在人物故事、情感、演員的選擇上來給好的建議,因為要讓更多的內地觀眾代入人物和劇情。」方思說。

合作題材

以舊IP、行業劇為主

目前的「新港劇」大多數以衍生以往經典的香港IP為主,例如《使徒行者2》《再創世紀》《飛虎之潛行極戰》等。TVB節目及製作副總經理杜之克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首先推出它們是為了讓內地觀眾重新接受港劇,「(我們想)做出在整體品位上比過去港劇有提升的劇集,拍出新風格。新港劇是我們的目標。」

優酷也表示,港劇的經典作品有強大的粉絲基礎,「我們需要考慮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吸引用戶花比較長的時間來看完一部劇。但我們與港劇IP的合作也僅是借用其劇名,在內容上我們進行了全新創作。」方思說。

除此之外,刑偵題材、商戰題材也成為內地「新港劇」最偏好的類型,例如《盲俠大律師》《反黑》等。戴瑩表示,TVB在商戰題材方面本就非常有優勢和經驗,《盲俠大律師》《再創世紀》無論是內容或是影響力,都可以讓TVB在內地充分發揮其特長。方思坦言,警匪題材比情感劇在視覺體驗上更有衝擊性,在故事節奏上更快,即便不是港劇迷也會被吸引,「而像香港情感劇就相對缺少黏性,以及一些香港本土化的幽默沒辦法完全讓內地觀眾代入、有共鳴,所以我們很少選擇這類。」

少了港味怎麼解決?

不強改邏輯,不強加演員

雖然不用找資源就可以看到的「新港劇」受到不少港迷的擁護,但也有不少觀眾表示,這些港劇一旦接觸內地資源後,就失去了原本的「港味兒」。例如去年備受矚目的《使徒行者2》,TVB捨棄幾十年如一日的定點三機拍攝,轉而採用更加昂貴的4K攝影,畫面質感更像電影。該劇在首播14個小時後點擊量迅速破億,卻很快高開低走,情節上也拋棄了原來港劇中的市井氣和江湖氣,拍攝地以泰國為主,沒有了大眾熟悉的茶餐廳和油麻地。剛播完的《飛虎之潛行極戰》,雖然觀眾衝著熟悉的演員而來,彈幕裡卻充滿了對於情節設定的質疑,劇名被認為沾光口碑劇《飛虎》和《潛行狙擊》,實際劇情卻名不副實。

戴瑩認為,「新港劇」必然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創新,但創新並非丟掉「港味」,「我們更多是在題材上進行創新,例如《盲俠大律師》《冒險王》等題材會和之前有不一樣的地方。而在製作時,愛奇藝也會從劇本階段就深度參與,提出一些意見,如內地網劇的準則及不太適合於劇內出現的元素等。畢竟我們也要考慮劇集在內地進行審批、發行、宣傳工作時的問題。」

而方思則認為,「新港劇」的水土不服主要是兩地的文化差異、表演方式差異以及創作觀念差異帶來的。例如很多合拍劇都會優先選擇用內地演員搭配香港演員,甚至配音也是以內地配音為主,認為此舉可以適應內地觀眾的口味,收穫更泛眾的觀看群體。但在這一點上,優酷卻比較謹慎,「我們看到去年很多合拍劇都配音被罵,因為像港劇中每一位被內地觀眾熟知的演員都有他們固定的『聲音』,這是大家都熟悉的特點。所以在《飛虎》配音階段,我們也堅持國語版配音選用劇中主演的御用配音師,播出的效果就很好。而香港本土演員也可以更好地避免『水土不服』,減少拍攝時因語言溝通障礙帶來的表演上的情緒融合問題。」

在方思看來,想要避免港劇不純正的途徑,就是內地製作方一定要保持專業,「我們絕不能強行改變港劇在內容創作上的原有邏輯,也不能強行加入不適合的內地演員,要保留港劇中最精髓的特點。」

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赫

相關焦點

  • 製造新港劇,《使徒行者2》的套路與反套路
    革新後的港劇,在克服初期的「水土不服」後,既避免了續作後繼不力的症候,又昭示了新港劇的廣闊天地。去除過度生活化情節的瑣碎,但保留我們最熟悉的人情味,添加美劇式的快節奏和燒腦度,《使徒行者2》一度讓觀眾懷疑TVB換了風格。各種高大上的國際取景,情節快到沒辦法下碗面吃,反轉比前作更加鋪墊成熟出乎意料,戲劇衝突山呼海嘯糾人肚腸。
  • 比起8.8分《嘆息橋》這些新港劇,我還是更懷念老港劇的「港味」
    這類與老港劇風格、基因截然不同的劇集,被評論者賦予了一個統一的稱號——新港劇。有劇評人認為,這些劇集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新平臺、新一代的創作者,對老一代創作者和港劇系統發起的挑戰。還有評論認為,當TVB漸漸老去,新港劇正在完成對港劇的拯救。
  • 專訪邵氏金牌監製樂易玲:堅持港劇特色才能拍好新港劇
    內地元素越來越多的新港劇,還能保持原有的港味兒嗎?有些時候,所謂的純港味兒只是老港劇迷們想像中的真實。在更多沒有港劇情懷的新觀眾眼中,這些港味兒反而是套路,是包袱,比如港劇中經典的下面情節。這些常用的橋段或許是原汁原味的香港味道,但並不是港劇的精髓。
  • 阿Sir,新港劇這麼搞我覺得不行
    演員熟,黃宗澤、吳卓羲,早已成為新港劇代言人,以這對港劇兄弟為核心,從馬國明到關智斌,換個配方,又一部新港劇。真的,萬無一失?結果呢?要有多期待,就有多失望。劇集一出,一票網友怒打一星。吐槽這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港味雷劇」。到底為什麼呢?來,以身戰毒。
  • 消失的那10年,歸來的《溏心風暴3》與新港劇的產品邏輯
    從港星北上再到老將離巢,過去10年的TVB承受著競爭加劇的變化與壓力。不過,這家老牌的傳媒集團一直沒有放棄找尋機會。「很多網民不斷要求開拍《溏心風暴3》,公司也想重新刻畫這一部經典,同時企鵝影視也希望在其網絡平臺上播放濃厚港劇味道的劇集。」《溏心風暴3》製作總監劉家豪告訴《三聲》(ID:tosansheng)。
  • 新港劇2018:明爭暗鬥優愛騰和年輕觀眾的嬗變
    文 | 趙二把刀港劇失寵,不僅是新舊觀眾群體對於「港味」的理解不同,更是香港在整個中國快速發展和變化的大環境下和當代年輕人的認知偏差。2013年,《衝上雲霄2》在優酷土豆熱播,在當年底土豆網的「青春的選擇」盛典上拿下最受歡迎的影視劇作品,以及拿下最受歡迎的男女演員。
  • 「港味兒」這是又回來了?
    上周的《衝鋒隊之怒火街頭》反響不錯,同學們紛紛表示又聞到了久違的「港味兒」,包括硬碰硬的飆車、角色間的插科打諢等,特別是陳小春對「冚家鏟」的魔幻解釋讓人捧腹。
  • 港記網劇:劉德華的夢和新港劇
    由福斯傳媒和企鵝影視聯合出品的《東方華爾街》在今晚(5月24日)上線,劉德華本人創立的映藝娛樂在這部劇的製作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於拍戲受傷,劉德華幾乎缺席了《東方華爾街》的所有拍攝,但他對這部網劇的作用很清楚。「這種題材只是一個新的東西。」劉德華強調製作這部劇的初心就是「投一個命題」給觀眾,「看看大家有什麼回應,我再返回給你什麼。」
  • TVB以前多經典,現在跟內地視頻網站合作「新港劇」為何水土不服
    為何視頻網站會將「新港劇」作為自製劇版圖中的重要一環?內地和香港的合制劇又會面臨怎樣的「水土不服」?為此新京報記者專訪了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阿里巴巴大文娛優酷劇集中心監製兼製片人方思等業內人士,揭秘「新港劇」誕生的前世今生。
  • 《宮心計2》成語梗、太平梗熱議背後,新港劇的文化認可進一步提升
    在保持「原港原味」的基礎上進行網際網路式的模式改良,將略顯拖沓、冗長的東西剔除,劇情節奏的加快和內容的精簡,都使得《宮心計2深宮計》有了新港劇的一番韻味。並且在劇目製作、後期宣發都呈現出騰訊視頻對「新港劇」布局的考量。
  • 【新劇】《宮心計2》成語梗、太平梗熱議背後,新港劇的文化認可進一步提升
    在保持「原港原味」的基礎上進行網際網路式的模式改良,將略顯拖沓、冗長的東西剔除,劇情節奏的加快和內容的精簡,都使得《宮心計2深宮計》有了新港劇的一番韻味。並且在劇目製作、後期宣發都呈現出騰訊視頻對「新港劇」布局的考量。
  • 港風水土不服,票房暴死嚴重!
    一是因為它水土不服,二是因為它票房暴死。 二、《麥兜》主打港風,但水土不服 《麥兜》動畫系列一直主打港風,但近些年它水土不服的症狀越來越嚴重。
  • 新港劇VS老港劇 一個小 一個大
    《嘆息橋》和《綠豆》都是香港ViuTV平臺的自製劇,這類與老港劇風格和基因截然不同的劇集,被賦予統一稱號——新港劇。但它們很難像《射鵰英雄傳》《創世紀》一樣成為全民爆款,熱度甚至比不上《法證先鋒4》等老港劇續集。「如果說老港劇脫胎於TVB前身——邵氏的流水線式製作,呈現統一風格,那新港劇則更接近於獨立電影式導演風格」,有資深港劇迷表示,這在港劇歷史上的確前所未見。
  • 《怪物彈珠》要捲土重來,水土不服怎麼治?
    從曾經的「水土不服」到這次由mixi自營並捲土重來,不知《怪物彈珠》能否為mixi在海外的頻頻失利扳回一局?日本國民級手遊產品,出海之路甚是坎坷作為一款RPG手遊,《怪物彈珠》由mixi旗下的XFlag工作室製作,玩家在遊戲中以類似發射彈珠的方法發動對敵人的攻擊,《怪物彈珠》最多可4人同時進行聯機,因此社交是其中的重要元素。
  • 新港劇北上第二年:《冒險王衛斯理》正面剛《飛虎之潛行極戰 》
    而進入2018年的4月,卡司和製作全面升級的新港劇又攜手入網,優酷《飛虎之潛行極戰 》和愛奇藝《冒險王衛斯理》陸續上線,由此也拉開了「港劇入網」第二年的收視率之戰。 《飛虎》和《衛斯理》這兩部新港劇的檔期相撞,也是坊間的看點之一,畢竟,對於港劇方而言,入網不僅意味著可以回到內地觀眾的視野,同時也是行業「恢復活力」的強心劑。
  • 新港劇《非凡三俠》播出,一次可以看六集
    今天新港劇《非凡三俠》在某平臺播出,一次可以看六集,這部劇是由張智霖,黃宗澤,周秀娜主演,陳豪,高海寧,王浩信,王敏德,吳業坤,商天娥等藝人聯合主演的動作喜劇片。
  • 反英雄的勝利,劉德華攜手邱禮濤,拆掉了港產警匪片的水土不服
    在樓主的印象中,近年來的港產警匪片要想取得不俗的口碑,都離不開一些亦正亦邪的角色。其中,既有正面角色因為誤入歧途導致最後結局慘澹,讓觀眾深感惋惜。如《殺破狼1》裡任達華、廖啟智等人飾演的警官,為了剷除罪惡走入極端,最終落得橫屍街頭的悲慘下場,可悲可嘆。
  • 新港劇VS老港劇 一個小 一個大|創世紀|港劇|瑪嘉烈與大衛 綠豆|...
    《嘆息橋》和《綠豆》都是香港ViuTV平臺的自製劇,這類與老港劇風格和基因截然不同的劇集,被賦予統一稱號——新港劇。但它們很難像《射鵰英雄傳》《創世紀》一樣成為全民爆款,熱度甚至比不上《法證先鋒4》等老港劇續集。「如果說老港劇脫胎於TVB前身——邵氏的流水線式製作,呈現統一風格,那新港劇則更接近於獨立電影式導演風格」,有資深港劇迷表示,這在港劇歷史上的確前所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