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鄉殷家又出牛人,他叫殷曉煜,用機器人做手術

2021-02-12 金鄉草根


  醫生在操作機器人。受訪者供圖

  電影《超能陸戰隊》中,機器人大白能夠快速檢測人體的健康狀況,並提供治療,可謂最佳醫療伴侶。

  今天,「機器人醫生」並非只存在於科幻故事或影視劇的想像中。

  2015年初,廣東首臺達文西手術機器人(下稱「達文西」)落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下稱中山一院),作為第三代達文西外科手術機器人,在醫生的指揮下,它已「成功開展」數十例腸胃、肝臟、膽胰、泌尿方面的手術。


  「手術機器人具有高穩定性和精準度,超越了肉眼和人手的局限,且由機器人完成的手術創傷更小、失血更少,患者在術後恢復更快,癒合更好,能縮短住院時間。」說到「達文西」的好處,用它做過十餘臺手術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膽胰外科主任殷曉煜教授如數家珍。

  可他也坦言,機器人並非萬能,一些複雜、疑難的手術,仍需要外科醫生以傳統的方式處理。「說到底,手術機器人也是由醫生來操作的嘛!」

  南方日報記者 曹斯

  實習生 李霄 何嘉憶

  通訊員 彭福祥 李紹斌

  1

  「達文西」做手術

  「達文西」由外科醫生控制臺、床旁機械臂系統和成像系統三部分組成。其機械臂系統如同一隻章魚,共有四條可實現540度旋轉的可交互式「操作臂」和「鏡頭臂」

  哪怕10年前,殷曉煜也沒想過會用機器人給病人做手術。如今,他成為廣東最早嘗鮮的醫生之一。


  2015年初,中山一院引進廣東首臺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受到專家歡迎。「以前我們總羨慕國外有先進的醫療設備,現在我們也往前邁進一步了。」殷曉煜說。

  在香港達文西機器人腹腔鏡培訓中心學習培訓後,殷曉煜正式開啟了與「達文西」並肩作戰的歷程。

  前不久,殷曉煜接收了一位胰腺體尾部長有腫瘤的50歲男性患者。該患者患有糖尿病,經CT檢測,腫瘤初步判斷良性,直徑達7釐米。

  「他的脾臟血管被腫瘤壓迫得很嚴重,腫瘤與脾靜脈、脾動脈粘連得很緊密,需要將胰體尾和脾臟連帶腫瘤一併切除。」在過去,殷曉煜會給這位患者做傳統開腹手術,手術切口會達到二三十釐米,「創傷大,意味著感染機率也會比較大。」

  那能否選擇微創腹腔鏡手術?

  「是可以的。不過胰腺屬腹腔後的臟器,組織很軟,且與周邊器官關係複雜,傳統腹腔鏡器械頭端都是固定的,應用起來不夠靈活,這樣會增加手術難度。」深思熟慮後,殷曉煜打算用「達文西」試試。

  「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是一款可以輔助醫生進行外科微創手術的機器人系統。不同於人形機器人,「達文西」的設計注重功用而非仿形,它由外科醫生控制臺、床旁機械臂系統和成像系統三部分組成。其機械臂系統如同一隻章魚,共有四條可實現540度旋轉的可交互式「操作臂」和「鏡頭臂」。

  「這次切除胰腺體尾腫瘤手術,我們動用了『達文西』的四條『手臂』:三條操作臂和一條鏡頭臂。」殷曉煜等在患者腹部開了五個1釐米左右的切口,「三個供機械臂進入體內,一個提供給鏡頭臂,餘下的一個為助手孔,由助手操作輔助器械,切除的標本從助手孔取出」。

  操作臂的設計精細到關節,能完成上下、前後、自由運動與仿真手腕的左右、旋轉、開合、末端關節彎曲共七種動作,它的四個金屬連接端相當於機器人的「手指」,可根據手術需要安裝手術刀、鉗子、縫針器等器械。

  手術過程中,殷曉煜坐在手術無菌區之外的操控臺上,眼前的顯示器呈現放大了10倍的三維立體高清影像,使他能清晰地關注到手術視野中的每一個細節。

  他雙手控制兩個指套式手柄,「手柄可感應醫生的手部動作,再等比例轉換成機械臂的同步精細操作。」殷曉煜的腳也不閒著,通過操控臺下方的腳踏板調整機械臂的遠近位置、調節鏡頭的焦距。

  就這樣,他調動雙手雙腳,發出移動、捏夾、提拉、打結等動作指令,猶如「隔空取物」。「如果將這臺手術比作一場戰役,醫生就是在後方運籌帷幄、發號施令的指揮官,而機器人就是在前線衝鋒陷陣、配合操作的士兵。」殷曉煜如此打比方。

  在他的指揮下,「達文西」很靈巧地完成了這項手術,病人也恢復得很快。

相關焦點

  • 成都80後小夥開發微創手術機器人 讓患者「用得起」
    本期關注  成都博恩思醫學機器人有限公司CEO李耀博士  效率  他想藉助機器人提高醫生的效率,「看病,現在是我們的父母,過幾年就是我們自己,再過十年就是我們的孩子,所以這個事必須有人去做。」
  • 「三頭四臂」讓操作更加精準 機器人專為患兒開刀做手術
    機器人上陣為小患兒手術□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迅 通訊員 高琛琛 張祖國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王永勝10月23日,4歲的琦琦(化名)做了膽總管囊腫手術,而她的「主刀醫生」是擁有「三頭四臂」的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
  • 這個會做手術的機器人叫"達文西",站著不累手不抖,TA做手術有絕招
    達文西在做手術哦,這是TA在浙江省首次亮相文丨錢江晚報圖丨浙一醫院提供不管是日本動漫還是美國電影,人們嫻熟地操作著各種機甲戰士的場景,一直讓小男孩、大男人熱血沸騰。如今科技的發展,讓這件事情在醫學界實現了。昨天凌晨,浙大一院引進我省首臺達文西手術機器人。
  • 行研|神外手術機器人,手術機器人專科化趨勢的重要賽道!
    前言前不久,骨科手術機器人企業天智航在科創板的成功上市不僅提振了市場對於手術機器人市場的信心,同時也預示著,在未來的手術機器人市場中,將不只是腹腔鏡手術機器人達文西獨霸天下,手術機器人會呈現專科化趨勢。由於神經外科手術空間小、定位操作困難等原因,利用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進行神外手術成為越來越多醫生的選擇。
  • 機器人醫生做手術什麼情況 機器人醫生會勝過人工醫生嗎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未來將有越來越多機器人「醫生」走上手術臺。  目前最大優勢:前列腺癌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死亡率居各種癌症的第二位。在英國,每年新診斷出的前列腺癌就超過4萬例。現在,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正在改變很多歐美前列腺癌患者的命運。
  • 國內首臺心臟介入導管手術機器人明年進入臨床 | 讓機器人做心臟...
    心臟介入手術機器人導航系統「提香」  陳博士表示,機器人替代醫生介入心律失常手術,不僅可以減少病人和手術團隊的輻射損傷,降低手術人員的勞動強度,也能大幅縮短手術操作技術的學習曲線301醫院心內科主任盧才義教授表示,「用國產心臟醫療器材替代國外進口,減少國家在醫療器械上的負擔,改善手術環境,讓病人得到更好的醫治,這是我作為心內科醫生和梅奧心磁核心團隊的共同夢想。」  據介紹,目前,中國的心臟磁導航設備依靠國外進口,因設備採購成本過高,目前只引進少量。
  •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的「價」與「值」------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系統科普文章之五
    膾炙人口的美劇《實習醫生格蕾》中有一集講述的是外科主任Webber要爭奪醫院「第一刀」,用了一招殺手鐧,弄來個達文西機器人在當醫生。
  • 中國手術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歷程,手術機器人行業的市場規模
    按應用領域劃分,醫療機器人包括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診療機器人、輔助機器人和其他類型醫療機器人,其中手術機器人的技術難度高、風險大,是醫療機器人中的皇冠。 手術機器人是融合多學科和多項高新技術為一體,用於手術影像導航定位和臨床微創手術的綜合化醫療器械。通常由機械臂、操作臺、三維成像系統三大功能單元構成,憑藉操作精度高、可重複性高、穩定性高等特點,被廣泛用於精度要求高的微創手術中。
  • 「高新造」手術機器人有望明年面世
    位於成都高新區的天府軟體園近日,成都高新區天府軟體園明星創業企業博恩思醫學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恩思」)宣布完成1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德屹資本領投,瑞華控股和天巽投資聯合投資,所籌資金將重點用於支持公司完成博恩思全系列微創手術機器人的註冊認證及上市前準備工作。
  • 機器人做手術真的靠譜麼?醫生被機器取代,一年完成2萬多例
    隨著醫學技術不斷發展,很多學科領域已經告別了傳統手術,取而代之的是先進的機器人手術,這種手術方式是否真的靠譜?現代醫學領域高科技——機器人助力多學科發展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機器人做手術已日益普及,在很多人眼裡,這已不是什麼新鮮名詞。
  • 萬州機器人做手術,女子第二天就下床!
    羅女士的快速恢復,得益於「達文西Xi」手術機器人的輔助順利完成了左肝外葉切除。該手術是重慶三峽中心醫院肝膽外科首臺「達文西Xi」機器人手術,標誌著該院以及萬州肝膽外科手術進入「達文西Xi」機器人新時代。
  • 「成都造」手術機器人解放醫生雙手
    在2017創交會上亮相的手術機器人,是他們朝向目標邁出的第一步。讓醫生坐著做手術  在一些大熱的醫療劇中,已經可以看到類似手術機器人的「身影」:在手術臺前,一臺機器以微創的方式進入人體,醫生在人體外操作這臺機器,最終完成手術。
  • 微創手術機器人先要理解醫生「語言」
    在手術間裡,醫生通過目鏡觀察,並在中控臺進行系列操作,手術機器人靈活地揮舞著機械臂進行剝離、切割、止血、縫合、打結等各種操作。以前在電影裡才能看到的場景,現在正成為可能。「讓手術更容易做。」博恩思醫學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恩思」)創始人李耀,談及做微創手術機器人的初衷時說。公司總部位於成都高新區天府軟體園及生物城,同時在美國矽谷設立了研發中心。前不久,博恩思完成1億元A輪融資。李耀曾在美國南加州大學從事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後研究工作,從那時起他開始頻繁接觸醫生群體。「醫生是很辛苦的職業,尤其是腔鏡外科醫生做手術難度相當大。」
  • 日劇《黑色止血鉗》,了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在心臟手術的應用
    但由於心臟手術的複雜性,加深操作機器手臂的困難度,使得這方面的發展相當緩慢。然而隨著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設計的成熟,也使得微創心臟手術能夠有更穩定的成果。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微創心臟手術是經由肋骨之間的空隙,以機器手臂進入胸腔進行手術,免除鋸開胸骨的步驟,維持病人胸腔骨骼的完整性。
  • 2000萬一臺的「達文西」專利到期,國產手術機器人機會來了嗎?
    從2018年開始,由於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第一批專利保護陸續到期,美敦力、強生、西門子、史賽克等醫械巨頭開始入場。國內企業的動作更為迅猛,多家企業加入賽道,希望打破「達文西」的壟斷,有的產品已經獲批。國內企業的策略是做低配版「達文西」,通過價格搶佔市場。「達文西」的領先優勢不僅在於硬體。近年歐美也有同類產品獲批,但推廣應用頗為困難。
  • ...臺,穩居全國前三甲,邵逸夫醫院又最新引進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王家鈴 李文芳12月15日,67歲的馬大伯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成功接受了機器人輔助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這也是邵逸夫醫院完成的第1000臺機器人手術。
  • 神經外科開顱手術機器人研究進展
    同時神經外科的高技術發展(包括影像導航技術、術中磁共振技術、術中電生理檢測技術、術中喚醒技術等)使得術中的精確定位、病灶邊界精準確定、手術入路的合適選擇、創面的微小化越來越成為可能。而作為神經外科手術中比重最大的開顱手術,它與醫用機器人的結合更凸顯其優勢。本文總結既往機器人輔助開顱手術的優勢和不足,以啟示未來機器人輔助開顱手術的研究方向。
  • 主刀醫生坐著完成手術,常州完成首例胃腸外科「達文西」機器人手術!
    「很榮幸,能成為常州首位做胃腸外科『達文西』手術的病人。很感謝,盧主任團隊用精湛的醫術幫我脫離病痛。謝謝你們!」3月31日,準備出院的孫先生激動地說。據悉,這是常州一院開展的首例「達文西」乙狀結腸癌根治手術,標誌著常州地區胃腸外科手術邁入「機器人時代」。事情還得從一個月前說起,66歲的孫先生近來總感覺左下腹隱隱作痛,有時還會拉肚子,大便中偶有血跡。發現身體出現問題,他立即趕到常州一院就診。
  • 上海德濟醫院龔德山:機器人輔助DBS手術治療難治性癲癇的經驗
    近日,就機器人輔助DBS手術治療難治性癲癇等相關話題,上海德濟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龔德山接受了神外前沿新媒體專訪,分享了用STN和ANT-DBS手術治療難治性癲癇的案例,而對有些特色患者先期做SEEG電極,後期做ANT-DBS獲得良好治療效果。
  • 博恩思1億元A輪融資幕後:「成都造」手術機器人有望明年面世
    正是懷著讓機器人變得更「聰明」,讓醫生「用的上」,讓患者「用得起」的樸素願望,在美國學習、工作多年的李耀決定回國創業,研發博恩思手術機器人,重點關注腹腔鏡外科。李耀組建了一支國際化的多元科研團隊。博恩思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威廉列文博士,是世界人工智慧優化控制理論大師,IEEE終身院士、馬裡蘭大學終生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