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北城市:當地人想走走不了,遊客想去要7道手續

2020-12-19 行走在陌路

亞洲最北城市是哪座?絕大部分中國人會說是黑龍江的漠河,因地處北緯53度而得名「北極村」,實際上,亞洲最北的城市比漠河還要北很多,甚至比俄羅斯的摩爾曼斯克更靠北,北到被譽為亞洲最孤獨的城市,距離最近城市650公裡,還不通公路。

1992年,俄羅斯首家私營航空公司的飛機成功降落在喀拉海邊的苔原上,對當地6000多居民而言,這不僅是他們第一次見到商業飛機,也代表他們終於可以離開這座冰冷的城市,去更繁華、更溫暖的地方生活。

這座冰冷的城市,就是蘇聯時代被當成宣傳典範的「鎮邊英雄城」:迪克森

最早抵達迪克森的瑞典探險家、著名的「北極先鋒」奧斯卡·迪克森,他沿著葉尼塞河一路順流而下,在入海口附近的苔原淺灘上偶遇一支因紐特人部落,他們平時住在1.5公裡外的一座島上方便捕魚,冬季結冰後再橫跨冰面將漁獲轉運到陸地上的冰窖儲存。

因此,大部分地理學家將陸地居住區和捕魚小島統稱為迪克森島,但俄羅斯卻拒絕如此命名,因為迪克森城的誕生不是因為因紐特人,而是650公裡外的諾裡爾斯克。

這事兒要從蘇聯成立初期說起,當時的蘇聯百業待興卻急缺工業原料,此時佔全球總儲量50%的鈀礦、20%的鎳礦、10%的鈷礦以及至少2億噸無煙煤的諾裡爾斯克「橫空出世」。為了迅速提煉軍工原料,蘇聯一面增派數十萬古拉格囚犯進駐開採,一面緊急規劃鋪設鐵路與公路。

然而,諾裡爾斯克所處地區絕大部分都是永凍土,就算不計代價,在天寒地凍的惡劣環境下,施工進度與質量也遠遠不能保證重工業所需。於是,蘇聯暫停了陸地交通計劃,轉而以大型貨輪通過葉尼塞河直抵喀拉海為第一選擇,而入海口附近的迪克森城,就是海運的唯一中轉站。

由於諾裡爾斯克的重金屬產量高到可以決定蘇聯軍械產量,為欲蓋彌彰,由蘇聯氣候學家出面聲稱在迪克森島上修建北極水文科考站,以掩飾大量重金屬經此地轉運內陸的機密線路。1928年,第一批軍工專家抵達迪克森,以軍事建築的標準規劃了一系列碼頭、吊裝、倉儲、運輸等設施,剩下的建築工作則交給諾裡爾斯克轉運而來的古拉格囚犯,前後三批總數約9萬人。

由於缺乏建築材料與大型機械,迪克森轉運碼頭的建設進度始終不如人意,再加上北極圈內一年兩個月極夜、10個月冰凍期的影響,修修停停直到二戰爆發前夕才全面完工。為了不讓德國潛艇摸清軍工材料的運輸線路,史達林下令所有知情者不得離開迪克森,其中就包含了近2萬名古拉格囚犯。

為什麼9萬隻剩下2萬?因為其他人莫名其妙的消失了,沒有任何記錄,也沒有留下墓地墓碑等等印記。

按照後期解密的文件顯示:當時的迪克森城只有6000個常住居民,除了原住民和航運公司的員工以外,還有蘇聯時期派來的邊防士兵與家屬,被迫駐留迪克森的2萬囚犯並沒有計算在內。

50年代被派往迪克森協助修建空軍機場的烏克蘭工程師蘭德·亨威爾,在臨終前的回憶錄中為「消失的2萬人」留下了唯一線索:在-50℃的低溫中,他們(古拉格囚犯)被困在島上的「流放灘」內禁止離開,成千上萬人擠在一棟棟的小鐵皮屋內,靠燃燒海上漂來的木頭取暖,在岸邊鑿冰捕食貝類和小魚。每天都有人解脫(死亡),然後被丟棄在海岸邊,凍成木頭一樣被海浪捲走。

種種不為外人所知的秘密,導致迪克森被列為蘇聯時期的「一級城市」,這裡的「一級」是蘇聯軍方制定的城市保密等級,與諾裡爾斯克同級。

蘇聯解體後,城市保密制度被延續下來,迪克森防範程度甚至比諾裡爾斯克更嚴格,尤其是島上的流放灘區域,就連當地人都被明令禁止進入。而對於外國遊客,從蘇聯解體直至2018年也只有區區幾百個外國人能安全進出迪克森。

受俄羅斯朋友妮薩琳邀請前往諾裡爾斯克旅行時,我順帶提出想去迪克森看看,妮薩琳一開始是堅決反對的,因為申請特殊許可證的成功率太低,看到我成功取得諾裡爾斯克的許可證後,她才勉為其難的說去試試。

沒想到的是,妮薩琳居然託人找到迪克森一個頗有名望的老爺子做擔保,從遞交申請再發出邀請函開始,逐級批覆審核一個來回就要6道手續,只用了18天就收到通過的郵件。出發前兩天又接到通知,必須攜帶諾裡爾斯克出具的「入境無犯罪證明」才能順利進入迪克森。也就是說,作為一個拿著俄羅斯籤證的遊客,我想去迪克森一共要7道手續。

可惜的是,我們下飛機想親自登門道謝,結果老爺子陰差陽錯的恰好出海捕魚了,接待我們的工作就交給了他的孫女,一個從未離開這座城市的19歲小姑娘伊娃·薩諾維奇,她對妮薩琳說的第一句話是:能教我化妝嗎?

誠然,對現代城市中的花季姑娘來說,化妝不僅可以展現自身的美,同時也是社交禮儀之一,但迪克森的姑娘卻沒有渠道接觸到這些,就算託人代買化妝品再輾轉運回來也沒幾個人會化妝,更別說教別人化妝了。

如果問「迪克森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我可能會回答與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偏遠小鎮沒太大區別,大家都一樣的穿羽絨服、棉衣,戴毛線針織帽和手套,唯一不同的是,這裡的人更加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對我帶來的相機、無人機、望遠鏡甚至手機,無論男女老少都十分「狂熱」,以至於伊娃的親大姨拿著我的望遠鏡半個小時了,還沒有還給我的意思。

妮薩琳與我不太一樣,她更關心這些小孩的教育問題,結果伊娃給出的答案卻驚呆了我們:迪克森未成年的孩子約有150人(總人口620人),他們不享受俄聯邦教育福利,而是由諾裡爾斯克政府承擔他們的教育支出,早期新學校還沒修建的時候,一年只開課70天,1999年新建學校提高教師待遇後,才有了全日制的正式課程,但每年開課時間也不會超過100天,因為迪克森一年10個月時間下雪,一旦大雪就得停課。

更意外的是,雖然20年前就已經與俄聯邦教育接軌,但迪克森學校的教材卻主要以工業知識為主,這才引起我們的主意,從而揭開了一個堪稱無法想像的秘密。

原來,迪克森雖然具備了一切城市必備的設施,比如醫院、學校、政府、法院、郵局以及教堂等等,但嚴苛的環境以及極度缺乏的就業機會,蘇聯末期的迪克森人十分頹喪,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抗議與上訴,聯邦法院最終同意增設商業航班準許居民遷居,但可選擇的目標城市只有兩座:諾裡爾斯克與馬加丹,前者距離約650公裡,有穩定且較高收入的工作;後者直線距離超過3500公裡,但不提供工作與就業機會。

換個角度來說,迪克森人也只能選擇諾裡爾斯克,因為離開家鄉到同樣冰天雪地的馬加丹生活,沒有工作又怎麼生活?然而,諾裡爾斯克與迪克森一樣,也是一座「進去簡單,想走卻走不了」的城市。

於是乎,共有5000多人在1992年-1999年之間離開迪克森,其中只有不到50人去了馬加丹,剩下的全部移居到諾裡爾斯克。為了獎勵留守的這些人,俄聯邦要求諾裡爾斯克提高居民待遇與福利,除了修建新學校、醫院、教堂等設施外,還特別贊助了20輛特製農用車和20艘小型漁船。

當然,這些贊助也是有條件的,因為蘇聯解體後,諾裡爾斯克重金屬冶煉遭遇多次挫折,產量早已沒有當年那麼大,所需的工人自然也減少了很多,留守的這些迪克森人就是海運轉運站的唯一希望,一旦這些人也搬走,那就只能花更高的價格去請人來運營。也就是說,現在的迪克森當地人,是真的想走都走不了。

第二天下午,迪克森城上方響起了陣陣刺耳的警報聲,伊娃說這是氣象警報,三長一短代表今晚會下暴雪。果不其然,晚上8點我們離開伊娃家的時候,外面已經積了一層10公分厚的雪。

伊娃的媽媽送到門口時叮囑道:明天早點起來帶我們去學校和碼頭走走,如果她和伊娃沒來,讓我們千萬不要到處走動,以免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第二天早上6點來接我們的是伊娃的表弟,此時的迪克森還是一片黑暗,表弟開口就說:伊娃和媽媽被傳喚去詢問了,可能會遲到,所以讓他來帶路。在迪克森,接受詢問是常有的事兒,更何況她們一家接待的還有外國人,好在兩個小時後她們就平安到家,這也讓我起了提前離開的想法,連累她們可不是什麼好事。

從遊客角度來說,迪克森真不適合旅行,但這座城市還是給我帶來了很多震撼的視覺衝擊,50年代修建的蘇式公寓樓我見過很多,卻從未見到如此成片成棟都無人居住的房子,一副沒有燈光的死氣沉沉。

在碼頭邊,表弟特意帶我們去參觀從諾裡爾斯克過來的觀光船,船體被凍出一層冰,按照預期,這艘船本來前幾天就出發逆流而上返回,因為暴雪被迫停靠在迪克森。

我怎麼也想不到,這座城市給我最深刻印象的會是小學,正處於休學期的學校也沒有供暖,教室玻璃被低溫凍裂後的場面,相信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不會見到。

但對於伊娃她們來說,在這座亞洲最北的城市生活,這樣的場面幾乎每年都有,以前有,以後也一樣會有。

(紀實類旅遊長文不好寫,希望能得到您的認可與關注)

相關焦點

  • 四川這個4A級景點,是當地人的「天堂」,外地遊客去的卻很少!
    四川這個4A級景點,是當地人的「天堂」,外地遊客去的卻很少!成都是一個非常受遊客歡迎的城市,這裡是很受歡迎的旅遊勝地,幾乎成都的任何旅遊勝地都能讓你感覺到人山人海,但成都有隻有當地人知道的旅遊勝地, 這個景點可以說是當地人的天堂, 大家都很喜歡來這裡, 外國人經過的話,可能一目了然。
  • 去金門旅遊要辦什麼手續?
    隨著生活水平提升,以及金門對外開放的政策,大陸越來越多遊客都想去那走走,一方面去看看寶島臺灣這座留下歷史痕跡的小島,另外想去那邊買買東西、品品美食。去金門旅遊要辦什麼手續?一、廈門市民及擁有暫住證的外地遊客:網上預約好時間,帶好身份證、暫住證自行到出入境辦證中心辦理《臺灣通行證》及籤注,辦理好後再找旅行社辦好《入金證》,即可自由行或跟團遊,時間大概9-20個工作日。沒有辦理入金證的遊客可選擇金門落地籤,只是價格更貴一點。
  • 亞洲最奇葩的國家:城市公廁全都露天,不少女遊客見了都會臉紅
    亞洲最奇葩的國家:城市公廁全都露天,不少女遊客見了都會臉紅近年來,旅遊這項活動日益受到廣大網友們的喜愛。不少人都願意走出自己的家門,不再做一頭只賴在家裡吃喝睡覺的懶豬,大家都願意走出去看看風景,在觀賞風景之餘,還能享受大自然美妙至極的饋贈,享受愜意時光,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亞洲最奇葩的國家:城市公廁全都露天,不少女遊客見了都會臉紅。同時,也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拘束於國內遊,不少人因為生活的富足,錢包的充實以後,選擇了國外遊。像歐美國家或者是較為發達的亞洲國家,都是這些人的心頭好。
  • 學越南取消對華免籤,當地人哭訴道:中國遊客,快來吧
    如今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老百姓的口袋也是越來越鼓了,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對各種精神需求也是越來越強烈,出國旅遊成為很多朋友的首選,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遊大餐,對一部分人來說也是非常愉悅的。前幾年中國遊客喜歡去的國家就是周邊的越南等等國家,畢竟這個國家的消費是非常低的,再加上風景也是很美麗,吸引了一大批中國遊客前往。
  • 亞洲這兩個國家,對待中國遊客的雙標態度,讓我們永遠說「no」
    我們都知道塞爾維亞還是第一個對中國免籤的歐洲國家,與我國關係密切,友好往來,因此去塞爾維亞旅遊的國人受到的待遇也很不錯。但歐洲畢竟距離頗遠,旅遊經費和時間有限的話,更多人還是會選擇距離較近,消費水平較低的東南亞國家。亞洲卻有這樣兩個國家,曾經是國人出國遊的熱門選擇,但近幾年他們不友好的態度硬生生的把大家的好感度「作」沒了。越南和緬甸這兩個國家對中國遊客的做法也是在把我們往外推。
  • 全國「最憋屈」的城市,明明是濱海城市,但當地人不能去海邊
    中國是亞洲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有1.8萬公里海岸線,在這漫長的海岸線上,有45個地級市,多虧海岸線帶來的便利,這些地級市都有了不錯的發展,除了發展很好的外賓城市的人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波濤洶湧的大海,價格便宜又好吃海鮮,但中國的海濱城市沒有這種福氣,雖然是海濱城市,但當地人都把海邊裝扮成人
  • 為何成都的網紅景點,外地遊客比肩繼踵,當地人卻不愛去
    說到旅行,很多人第一個城市是成都,這個四川省的中心城市,無論在哪裡都是關注的焦點,成都的風格像往常一樣急躁,成都人的態度也是一如既往的熱情,很多人來到這裡,感嘆這裡的風俗人情之美,很多人在這裡生活好像是在自己家裡生活,但成都這些網紅景點,外地遊客肩並肩,當地人不想去。
  • 這5座「回頭客」最多的旅遊城市,去了一次還想去,你去過幾個?
    很多人假期出去旅行,緩解工作壓力放鬆自己,但很多景區改變了性質,成為當地人賺錢的工具, 這種現狀很多人不敢去旅行,但是很多城市即使讓遊客去一次也想去,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這5座「回頭客」最多的旅遊城市,去了一次還想去,你去過幾個?
  • 這個城市非常「委屈」,景色不輸於三亞,但卻很少有遊客去
    這個城市很冤枉,雖然風景不亞於3個亞洲,但沒有多少遊客談論3個亞洲城市,很多人不會感到陌生,以前很多人喜歡來這裡玩,有些人喜歡冬天來這裡過冬,但是後來這裡的物價太貴,旅遊景點的門票也很貴,因為便宜,所以以後去玩的遊客不多,但是除了三亞之外,還有美麗的景色,再加上當地的海鮮價格便宜,但誰都不想去
  • 武漢人氣「最高」的美食街,來的都是外地遊客,當地人卻不愛去
    武漢這個城市是最大的旅遊城市,在武漢從歷史建築、現代建築到風景名勝數不勝數,但是,去武漢的話不能錯過最受歡迎的美食街,華中第一的商品正在集散,王思聰先生來這裡玩了。去武漢旅遊過的朋友應該猜是哪個美食街,那個在哪個胡同都有,武漢網紅必打卡美食街,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最繁華的司門前,著名的黃鶴樓和文藝雲華林就在那附近,另外,每條胡同都是來武漢的遊客必去的觀光景點,據資料顯示,每年接待每個胡同的遊客都超過了千萬人。
  • 喬治亞 | 走走走走走著去旅行
    我們去喬治亞是在2018年了,這個國家位於亞歐交界處,高加索地區,就是我們中學地理課背誦的那個亞歐大陸分界線呀,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就是高加索地區,大家可以在地圖上找找,一片離我們不遠但又往往被忽略的土地,可以說既像是亞洲,又像是歐洲,但到頭來它就是它自己。
  • 寧夏銀川最熱鬧的夜市,天天人滿為患,但當地人說:去了是找罪受
    夜市,往往是一座城市最有活力、最有市井氣息的地方,也是我每到一個新的城市旅行都必須去看一看的地方。最近,我來到了寧夏首府銀川旅遊,第一天晚上就詢問了銀川當地的朋友,如果想在銀川逛夜市的話,去哪裡逛比較好?他們給我的答案幾乎是一致的:懷遠市場。
  • 想去走走《賽德克巴萊》之路
    電影並沒有一味美化主角莫那·魯道,沒有掩蓋賽德克原住民濫殺的一面,而是將史實最大限度的還原,是非功過由觀影的我們自己去思考、評判。      影中的小孩(巴萬)讓我銘記於心,他看到戰友一個個被打倒,化悲痛為力量,扛起機關槍,不要命地衝鋒掃射。
  • 國慶「最貼心」旅遊城市,呼籲本地人不要去景區,讓外地遊客遊玩
    今天是國慶節的第七天,也就是最後一天,很多人相信在旅行回家的路上或者沒有去家裡玩,出去玩的人分為兩種,一個是玩得很開心,有空的話還想去,票、票、酒店都漲價了,所以不多兩倍,倒不如說沒有去家旅行的孩子們很自豪,幸虧沒花錢,每日新聞報導國慶節各景點的人數,到處都是人,小景點的人數竟然達到了數萬人。
  • 全國人民背著廣東過冬,現在就想去東北!攻略收好馬上出發~
    你在東北裹著貂,我在南方露著腰同屬一個國家,溫差卻有幾十度南方的朋友們已經蠢蠢欲動~想去天然滑雪場滑雪,體驗一次「滾雪球」想在林海雪原中徒步,來一次打雪仗還想在清晨日出裡,捕捉一次絕美霧凇1、出發準備(僅供參考)南方孩紙盼不得現在立刻馬上飛去東北打雪仗· 相機:必不可少!
  • 國內遊客國慶最想去的十大城市,青島位列第五
    在「十一」黃金周前夕,高德地圖正式上線「高德指南」,覆蓋國內350個城市「吃住行、遊娛購」全品類熱門推薦。作為國內首個大數據出遊指南,依據高德地圖十億「過來人」的真實出行大數據,「真實性」成為高德指南的最大特點。 據高德大數據顯示,8月以來,國內用戶出行需求持續增強。近日,包括必遊景點、5A/4A景區在內的異地必遊類榜單瀏覽量上漲最高。
  • 我國最了不起的城市,當地人口不足7萬,卻每年接待了200萬遊客!
    我國最了不起的城市,當地人口不足7萬,卻每年接待了200萬遊客!現在人們雖然生活在城市裡,但嚮往大自然的生活,休息日很多時候都想出去走走,而我國的旅遊區很多,人口還不到7萬,每年去旅遊的人就有200多萬人,這裡就是我國的淨山市。
  • 中國遊客很喜歡去旅行的國家,當地人都會漢語,沒有交流的壓力
    在國際上,中國遊客一直被認為是土豪,一個國家如果能掌握中國遊客的喜愛,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獲得國內旅遊經濟的快速發展,但中國遊客顯然更喜歡東南亞國家,這些國家比較窮,國內的旅遊景點和文化也很適合中國遊客,但是你知道嗎?
  • 香港人不歡迎大陸遊客?聽一下去過的大陸遊客怎樣說?原因很真實
    其實在空閒的時候多出去走走,也是非常的不錯的一種體驗,當你走在路上的時候,就已經收穫了自由自在的好心情。但是當我們出去旅遊的時候,不要索性把所有的景點全部玩完才算好,累死累活不說,走馬觀花,也少了真實的體驗。因為當我們出去一直擔心會自己錯過什麼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錯過了真正旅行的意義。
  • 日遊服務運營商「bikego」想以當地人帶領小團出遊的方式,解決用戶...
    「很多人都不看好旅遊行業,覺得不賺錢。但市場中有痛點需求沒被解決,說明做這個事還有機會。」畢勝告訴創業家&i黑馬。為了尋求機遇,2015年畢勝在雲南實地調研了幾個月,住各種各樣的民宿、酒店、青旅以及和成百上千的遊客聊天……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國內目的地缺乏有效率的產品,供需不匹配問題顯著。此外,國內旅遊公司拿高額回扣、強制購物等作惡現象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