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艦隊重返蘇聯時代強勢地位」:俄專家評論俄羅斯海軍在蘇丹建立...

2020-11-18 騰訊網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11月17日報導稱,針對俄羅斯海軍將在非洲國家蘇丹建立海軍基地一事,俄羅斯專家科斯京發表評論稱,俄方此舉旨在讓本國艦隊重返蘇聯海軍時期的強勢地位。

俄羅斯總統普京出席俄羅斯海軍節現場

據報導,科斯京在一則文章中寫道:「俄羅斯雖被視為蘇聯的合法繼承者,卻丟失了蘇聯在中東和非洲(地區)的所有海軍基地。如今我們只在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擁有海軍物資技術保障點,(這裡)已經成為真正的基地,我們的海軍再次重返每個人都熟悉的(插有)蘇聯海軍軍旗的地方。」

結合科斯京的描述,蘇聯曾在紅海達赫拉克群島設立海軍基地,該基地於蘇聯解體的同一年,即1991年宣布關閉。而駐蘇丹海軍基地的建立將會讓俄羅斯在這一地區佔據有利的地緣戰略地位。「對面是沙特沿岸,北邊是埃及,南邊是衣索比亞,南部出口為印度洋的亞丁灣和非洲之角以及葉門,蘇聯的荷臺達海軍基地曾經位於該國,」科斯京補充道,「俄羅斯將可以從蘇丹關注阿拉伯地區和非洲的廣大地區,還有紅海,並通過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連通,這是重要的航道。」

報導稱,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本周上市的新書《應許之地》中就指出,海外軍事基地(數量)的不足是俄羅斯成為超級大國所面臨的主要障礙,而在該書問世的同時,俄羅斯政府宣布本國計劃在蘇丹建立海軍物資技術保障點。

根據相關協議草案,俄羅斯駐蘇丹海軍基地的工作人員數量不會超過300人,可部署的最大艦艇數量為4艘。此外,建立該基地的相關協議的有效期為25年,並且能夠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延期十年,而蘇丹軍方將負責該基地的維護工作。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環球網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加快「重返非洲」步伐,俄羅斯將在蘇丹建立蘇聯解體後首個非洲海軍...
    |新華社  根據俄羅斯總統普京16日籤署的相關文件,俄羅斯將在蘇丹境內建立一個俄海軍物資保障點。有分析指出,這將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首次在非洲建立海軍後勤基地。  可同時停泊4艘俄軍艦船  據塔斯社報導,本月11日,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在政府法律信息網站發布的行政命令顯示,俄政府批准在蘇丹建立海軍後勤基地的協議草案,並將草案呈交普京總統籤署。  根據該網站16日發布的公告,普京在文件中同意米舒斯京提交的關於在蘇丹境內建立俄海軍物資保障點的方案。
  • 俄羅斯為何在蘇丹設立海軍基地
    設立海外基地是俄應對西方的戰略進攻性舉措蘇丹是非洲大國,位於非洲東北部,陸上國土面積為非洲第三。蘇丹瀕臨紅海,經濟結構以農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居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列,國內政局不穩,2019年曾發生軍事政變。
  • 俄專家:因為對中國恐懼,印度歡迎俄海軍重返印度洋
    16日,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阿列克謝·庫普裡揚諾夫在《消息報》上發文,更為深入地分析了這一基地的作用。他說,俄羅斯有權在蘇丹建立海軍「後勤中心」,實際上關乎俄羅斯重返印度洋的大政治。  因此,俄羅斯隨隨便便回到了印度洋。在卡拉巴赫衝突的背景下,很少有人注意到俄羅斯發生的這一事件。
  • 趁美國大亂,俄總統果斷出手:建立海軍基地,拜登著急也沒用
    就在這個關頭,美國老對頭俄羅斯突然行動,趁著美國防務空虛之際,直接幹了一件大事,拜登再著急也沒用。趁美國大亂,普京果斷與蘇丹籤訂海軍協議據《環球時報》消息,近期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式對外批准與蘇丹就建立俄海軍後勤保障點籤署協議,協議的達成意味著俄海軍將在紅海擁有可靠的海軍停泊點。
  • 俄軍在蘇丹建立海軍後勤中心,全球第二個海外基地,挑戰美軍地位
    上世紀90年代起,俄羅斯在建國時繼承了很大與家產,包括在全球範圍內的許多軍事基地,但是由於經濟承受不起,先後放棄了許多的海外基地,最終只剩下在敘利亞的一個補給站,現在情況正在發生很大的變化,在2020年11月份的時候,人們發現俄軍在蘇丹建立海軍後勤中心,雙方已經原則上同意了有關計劃
  • 普京批准俄羅斯在蘇丹建立海軍後勤保障點
    (觀察者網訊)俄衛星通訊社11月16日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京批准與蘇丹就設立俄海軍後勤保障點籤署協議。這份發布在俄官方法律信息網站上的文件稱:「接受俄羅斯政府有關俄羅斯與蘇丹就在蘇丹境內設立俄羅斯海軍後勤保障點籤署協議的提議。」
  • 趁美國亂成一鍋粥,普京果斷出手:建立海軍基地,拜登只能幹著急
    兩國籤署協約後,引起美國政府高度重視,其稱普京極有可能會讓俄方海軍重返世界海洋。蘇丹優越地理位置趁美國亂成一鍋粥,俄羅斯總統普京果斷出手,與蘇丹籤訂協議,將在此處建立海軍基地。相關建設完工後,俄方海軍在紅海區域就會擁有停泊點,屆時拜登只能幹著急。蘇丹擁有地理優勢,位於紅海重要水域。
  • 蘇聯解體後,裏海艦隊慘遭分家
    因而,俄羅斯一直走在建設強大海軍的路上。普京遠眺波羅的海,這片來之不易的出海口俄羅斯如今擁有總部位於摩爾曼斯克的北方艦隊(發源於沙俄時期的北冰洋艦隊,是目前俄羅斯最強大的海軍艦隊)、總部位於加裡寧格勒的波羅的海艦隊、總部設在海參崴的太平洋艦隊和總部位於克裡米亞的黑海艦隊以及裏海區艦隊。
  • 趁著美國亂成一鍋粥,俄羅斯邁出關鍵一步,美媒:將重返世界海洋
    ,日前,俄羅斯和蘇丹籤署了一份協議,將在蘇丹建立一個海軍後勤中心和修理廠。這也將成為俄羅斯在非洲地區建立的第一個軍事基地。在此之前,俄羅斯曾經試圖在吉布地建立軍事基地,但是雙方的談判進展的並不順利。這次俄羅斯在蘇丹取得重大突破,對於俄羅斯海軍建設而言具有重大的意義。
  • 漢和防務:中國進入大海軍時代 俄羅斯重回「小艦隊」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華人平可夫主編)月刊12月號(提前出版)刊登題為《中俄海權思想的非對稱性》的文章稱,2012年俄羅斯的GDP總額為2.1萬億美元,同期中國的GDP達到8.2萬億美元,是俄羅斯的4倍。這就是發展大海軍的實力差距。
  • 為對付俄羅斯海軍,美海軍專門「復活」了一支艦隊
    在冷戰時期,第二艦隊主要負責整個北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地區的防務任務,其防區包括巴倫支海、北大西洋、加勒比海以及非洲的西海岸一帶地區,是美國海軍和蘇聯海軍爭奪大西洋控制權的先鋒部隊。(海洋雖大,但是軍艦卻不是隨便跑的,需要以一定的編制結構,組織艦隊,才能作戰)第二艦隊曾經有著"輝煌"的歷史,例如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美國海軍當時第二艦隊總共集結了包括8艘航母在內的180艘各型軍艦,全面封鎖古巴,並最終以武力迫使蘇聯妥協,並從古巴拆除了全部的36枚已經部署就位的中程彈道飛彈。
  • 俄羅斯正擺脫「吃蘇聯老本」窘境,專家:俄經濟各個領域都在進步
    【環球時報駐俄羅斯特派、特約記者 張光政 李曉龍 環球時報記者 邵一佳 柳玉鵬】編者的話:「普京總統承認,俄羅斯擁有蘇聯時期的雄心,但不能說俄主要依靠蘇聯遺產為生」。俄媒近日在關注政府官員人事變動的同時,也熱議有關「俄羅斯與蘇聯遺產」的話題。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執政已20年的普京多次被動回應或主動提及「蘇聯留下哪些遺產」「俄羅斯有沒有吃蘇聯『老本』」的話題。
  • 從西伯利亞艦隊到太平洋艦隊,俄羅斯的遠東海洋夢
    ,要想保持其大國地位並謀求向外開拓,除了要保證本土陸軍的強大外,還得發展出能夠與歐美列強於大洋之上爭雄的海軍力量。因此俄羅斯從沙俄時代開始,就建設了世界上第一支「太平洋艦隊」。風風雨雨三百年,從西伯利亞艦隊到太平洋艦隊的變化,反映的是俄羅斯海軍,乃至整個俄羅斯國家的興衰變遷。
  • 窮是原罪,俄羅斯海軍艦艇大盤點,情況實在不容樂觀
    【軍武次位面】作者:liutang2020▲俄羅斯總統普京參觀航母模型當地時間1月10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納希莫夫海軍學校參觀了11430E型"海牛"號航母的模型。俄羅斯軍事專家們對新型航母的評價很高,但是很難想像俄羅斯造船業和海軍能否成功推動新型航母的計劃。
  • 外媒:俄羅斯點頭,印度是否就有機會威脅到中國關鍵軍事基地?
    此前,《印度國防時報》5日也發表報導,稱俄羅斯的蘇丹的海軍基地將有助於印度發展,也想在非洲分一杯羹的架勢真可謂敢想敢做夢,這種事可能嗎?據報導,印媒稱,俄羅斯和印度海軍兩國已經在印度-太平洋地區進行了兩次演習,甚至有一場與海軍紀念日相吻合(不知印媒想表達什麼),俄印雙方目前已計劃在下屆年度峰會上簽署其海軍的共同物流協定。
  • 普京賦予了北方艦隊一個特殊的地位,下一個可能是太平洋
    空軍和防空部隊,海軍航空兵,當然還有水面艦艇。目前,在現行總統令規定的行政邊界內部署的所有軍事部隊都將加入北方艦隊。因此,在俄羅斯歷史上第一次有獨立的艦隊的地位等同於軍區。國防部以前曾指出,這項革新除其他外,將「改善在北極戰略防禦領域的合作」。
  • 俄海軍有對手了,美軍這支艦隊曾讓蘇聯認慫
    據悉,在解編時候,第二艦隊總共掌管著海軍126艘艦艇,4500架作戰飛機以及超過90000萬名人員,解編後第二艦隊的裝備和人員都被第四和第六艦隊吸收了。美國海軍第二艦隊,是美國海軍旗下負責北大西洋和美國東海岸的一支艦隊,成立於二戰結束後的1950年,當時美國海軍為了力挺北約「不受蘇聯武力威脅」,而特地成立。
  • 俄羅斯海軍大批戰艦領頭,率艦隊闖入英吉利海峽,英法聯軍圍觀
    根據俄羅斯方面稱,英國皇家海軍與俄羅斯艦隊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的維修艦在地中海部署途經英吉利海峽,這是過去三年來,俄羅斯維修船向地中海進行的第四次長途部署。這些俄羅斯維修船被指定在遙遠的水域維修船舶,武器系統和設備,輔助在敘利亞常年駐紮的俄羅斯海軍的地中海中隊。蘇聯海軍第5地中海中隊是目前俄羅斯海軍常駐地中海特遣部隊的原型。第5作戰蘇聯中隊在冷戰時期處理了海軍在地中海戰區的存在的任務。蘇聯海軍第5地中海中隊的主要競爭對手是美國海軍的第六艦隊。蘇聯解體一年後,蘇聯海軍第5地中海中隊於1992年12月31日解散。
  • 專家:海軍或宜從"三大艦隊"轉為"兩海艦隊"
    這一划分的背後,有技術、形勢和戰略等方面的原因:奉行近岸防禦戰略新中國立國至改革開放前的三十年裡,由於特殊的國內國際原因,我國經濟上奉行相對封閉的政策,對外貿易面比較窄,整個國家對資源能源的需求通過國內基本可以得到滿足,海洋作為貿易通道和能源資源寶庫的地位尚未顯現,海洋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尚未突出。
  • 俄羅斯三大艦隊前往東地中海 俄在敘周邊海域軍艦達7艘
    俄羅斯海軍消息人士4日向俄媒表示,包括「新切爾卡斯克」號(黑海艦隊)、「明斯克」號大型登陸艦(波羅的海艦隊)以及「亞速海」號偵察船在內的俄羅斯海軍戰艦隊將於5日至6日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前往東地中海地區。這將使得俄羅斯在敘利亞周邊海域的軍艦規模達到7艘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