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展映威尼斯 後疫情時代的中國電影

2020-09-12 娛體空間


備受矚目的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如期舉行,包括《媽媽和七天的時間》(MAMA)在內的四部華語電影入圍多個競賽單元,帶給中國電影很大的信心和鼓舞。

疫情下的電影節 重啟依舊精彩


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嚴重影響了國際電影產業的發展格局。據估計全球電影票房因疫情關係,損失超過百億美元。

在歷經最困難的考驗後,雖然如今全球電影院的人氣開始回歸,然而對於大環境改變後世界電影未來之路的思考卻仍在進行。

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仍然實體舉辦。而隨著疫情的日趨常態化,在整個電影行業持續低迷、眾多國際電影節停擺的狀態下,威尼斯電影節仍頂住壓力,在夾縫中堅持實體舉辦。雖然今年的規模有所縮減,但作為今年全球秋季電影節的頭炮,威尼斯電影節還是給業界和影迷注入一支強心針。

電影節評委主持入圍單元電影放映


後疫情時代歐洲影展 重逢中國身影


2020年7月28日,威尼斯電影節就在線公布了今年片單的陣容,有四位中國導演的電影入圍,分別是威尼斯日單元李冬梅的《媽媽和七天的時間》,主競賽單元趙婷的《無依之地》,地平線單元王晶的《不止不休》,非競賽單元許鞍華的《第一爐香》。

其中,尤其李冬梅的《媽媽和七天的時間》作為處女作入圍,收到組委會和影迷的格外關注。該片由MESPACE(夢空間電影公司)、Yilisoo Films聯合製片。

影片講述了一個20世紀90年代在中國農村七天中所發生的故事,記載了十二歲女孩小鹹關於家庭和村莊的記憶。該片入圍威尼斯日單元之後,於9月9日在電影節上首映,收到組委會和觀眾的普遍好評。

趙婷導演的《無依之地》入圍主競賽單元

《媽媽和七天的時間》中的演員本色演出


國際電影人職責 重塑振興使命


疫情之下的國際電影生產受到損失是事實,面臨艱難的考驗也是事實,這種情況下務實就顯得十分重要。近年來中國電影迅猛發展,得到了世界性的認同,儘管目前疫情形勢緊張,但歐洲電影人對中國電影產業、市場發行和中歐影視交流合作前景保持積極態度。

《媽媽和七天的時間》聯合製片人、法國MESPACE 電影製作公司創始人劉夢圓女士認為,疫情雖然給中國乃至全球電影市場帶來一系列嚴重影響,但她相信這一局面終歸會受到控制。屆時人們的生活也會恢復如常,更希望大家重新步入電影院。

談起中國電影市場的前景,劉夢圓依然保持樂觀,認為中歐之間的影視合作機遇不會因此消失。她還舉例說,自己正在負責一部中法合拍的電影,儘管拍攝進度受到疫情影響,但會堅持把這部影片繼續完成下去,作為中法電影合作的又一成果。

劉夢圓還認為,在疫情影響下中國民眾的觀影喜好可能會出現一些變化,行業發展也可能出現一些新趨勢,這樣也許能為未來的中歐電影合拍、發行及合作打開新局面、新機遇。諸多歐洲電影人對疫情擴散難免會引起擔心,但這些挫折應該只是暫時的,相信大家可以共同克服困難,助力電影市場會儘快復甦。

據悉,《媽媽和七天的時間》因為因疫情影響,包括李冬梅導演在內的一些主創人員未能趕到威尼斯,但在聯合製片方MESPACE 電影公司等單位的支持下,該影片的首映和加映場次都得到了保障,並通過社交媒體等方式擴大了與國際電影人和海外製片的聯繫互動,使得該片在本屆電影節上廣受歡迎。

據悉,《媽媽和七天的時間》在威尼斯首映後,劇組代表劉夢圓將率團隊參加一系列官方活動,包括組委會為影片專門安排的推介會、論壇沙龍等,並聯合國際銷售提早著手該影片的發行工作,以求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劉夢圓女士與威尼斯日單元評委進行有關MAMA影片的交流

相關焦點

  • 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獲獎作品在威尼斯電影節展映
    新華網義大利威尼斯9月8日電(王薇)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於2日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如約開幕,為疫情後全球文化活動重啟注入新鮮活力來自新華網選送的「藍星球科幻電影精選」影片進入本屆電影節「聚焦中國」活動特別市場展映環節,為這一全球最古老的國際電影節增添了幾份「未來」的色彩。藍星球科幻電影周是由新華網融媒體未來研究院發起,於2019年首次舉辦的中國第一個以科幻電影為主題,跨界科普、科教、科創的大型活動。
  • 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獲獎作品在威尼斯電影節展映
    新華網義大利威尼斯9月8日電(王薇)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於2日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如約開幕,為疫情後全球文化活動重啟注入新鮮活力。來自新華網選送的「藍星球科幻電影精選」影片進入本屆電影節「聚焦中國」活動特別市場展映環節,為這一全球最古老的國際電影節增添了幾份「未來」的色彩。
  • VR電影三年掃盲,44部作品競賽威尼斯電影節
    陰暗的展廳,配合詭異的怪叫,組成了威尼斯電影節VR單元的體驗現場。讓人發出叫聲的,是一款名為《聲音的自我(Sound Self:A Technodelic)》的VR影視作品。這也是2020年威尼斯電影節VR單元展出的競賽作品。8月31日,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R單元官方展映,以及第三屆砂之盒沉浸影像展(SIF 2020)新聞發布會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自2017年首次設立VR單元以來,威尼斯電影節展映作品數量,已經從22部增至今年的44部。
  • VR電影三年掃盲,44部作品競賽威尼斯電影節
    陰暗的展廳,配合詭異的怪叫,組成了威尼斯電影節VR單元的體驗現場。讓人發出叫聲的,是一款名為《聲音的自我(Sound Self:A Technodelic)》的VR影視作品。操作時,你必須注視著屏幕,用聲音引發共鳴,推動自己在畫面中前進。
  • 疫情下威尼斯電影節照常開幕
    來源:河南映象網據中國日報消息,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在9月2日開幕,這是新冠疫情暴發後第一個線下國際電影節活動。與以往的不同是,今年的電影節不對公眾開放,參加的嘉賓也須嚴格遵守防疫措施。據外媒報導,根據上周威尼斯官方發布的指導意見,電影節在9月2日至12日舉辦期間,走紅地毯儀式環節將禁止粉絲和普通公眾入場,觀影者必須通過網上購票和預訂座位,以確保座位之間留有間隔。觀眾在電影放映期間戴口罩,如果他們來自歐洲以外地區,則要接受新型冠狀病毒檢測。
  • MAMA歐洲首映引關注 後疫情時代的中國電影
    備受矚目的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如期舉行,包括《媽媽和七天的時間》(英文名MAMA)在內的四部華語電影入圍多個競賽單元,帶給中國電影很大的信心和鼓舞。疫情下的電影節重啟依舊精彩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嚴重影響了國際電影產業的發展格局。據估計全球電影票房因疫情關係,損失超過百億美元。在歷經最困難的考驗後,雖然如今全球電影院的人氣開始回歸,然而對於大環境改變後世界電影未來之路的思考卻仍在進行。
  • 張律導演作品展映
    2015 第34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展映 電影的第一段落是一個黑白的戲中戲故事:一個劇組正在拍攝電影,燈光組第一導演(樸海日飾演)與總導演發生衝突後,將拍攝用的膠片偷走並離開……這是導演寫給膠片時代的一封情書,表達了導演對過去膠片時代的懷念。
  • 「藍星球」科幻電影周亮相威尼斯電影節
    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是疫情背景下歐洲重啟後舉行的第一批大型國際文化盛事之一,主辦方如期線下舉辦電影節是對深受疫情影響的電影和視聽行業「表達信心的標誌和具體的支持」。在防控措施要求下,本屆威尼斯電影節「聚焦中國」活動於6日在電影節的義大利國家館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
  • 2020後疫情時代的全球電影節
    電影節的順利舉辦,無疑是給中國乃至世界的電影行業釋放出的積極信號。 後疫情時代下,電影節的舉辦,也成為了一場行業的大考。 在威尼斯電影節舉辦期間,威尼斯、柏林、坎城、洛迦諾、鹿特丹、卡羅維發利、聖塞巴斯蒂安、倫敦BFI這八大電影節在威尼斯發布了聯合聲明,向社會呼籲: 「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不能沒有電影。
  • 獨特視角講述中國故事《喜馬拉雅的種子》在威尼斯電影節展映
    新華網義大利威尼斯9月6日電(王薇)由上電影業(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聯合出品的紀錄片《喜馬拉雅的種子》,6日在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期間舉辦的「聚焦中國」特別市場展映活動中亮相。據製片人曲麗萍介紹,本片拍攝製作近兩年時間,以上海電影學院師生為主組成的攝製組克服了重重困難,足跡遍及西藏的各個地區,除了尋找珍稀的高原植物,攝影組也真實地記錄下高原上人與植物的共生關係,在這裡已建立起一個獨特的自然與人文生態系統,植物深深地滲透進當地藏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宗教生活、文化生活中:大黃染出了氆氌布、藏木香伴隨著藏民的家居與精神生活、大花黃牡丹成為唐卡的表現內容……而看似不起眼的青稞
  • 她在威尼斯電影節推廣中國電影《媽媽和七天的時間》聯合製片人劉...
    中國導演趙婷憑藉《無依之地》奪得金獅獎,許鞍華導演的《第一爐香》,賈樟柯監製、王晶導演的《不止不休》和《媽媽和七天的時間》作為導演李冬梅處女作入圍,收到組委會和影迷的格外關注。值得一提的是,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展映後,《媽媽和七天的時間》又入圍韓國釜山電影節,而這部電影的聯合製片人劉夢圓則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山東姑娘。在接受記者越洋連線採訪時,剛從威尼斯趕回法國的她還在為影片的下一步海外發行做規劃。
  • 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VR單元展映開啟
    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R單元全球官方展映將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啟,2020/9/2到2020/9/12,44部世界VR頂級佳作限時免費展映。中國美術學院與砂之盒沉浸影像展為本次展映官方合作夥伴,是威尼斯電影節VR單元首次來到中國。
  • 《喜馬拉雅的種子》在威尼斯電影節展映
    由上電影業(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聯合出品的紀錄片《喜馬拉雅的種子》,6日在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期間舉辦的「聚焦中國」特別市場展映活動中亮相。據製片人曲麗萍介紹,本片拍攝製作近兩年時間,以上海電影學院師生為主組成的攝製組克服了重重困難,足跡遍及西藏的各個地區,除了尋找珍稀的高原植物,攝影組也真實地記錄下高原上人與植物的共生關係,在這裡已建立起一個獨特的自然與人文生態系統,植物深深地滲透進當地藏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宗教生活、文化生活中:大黃染出了氆氌布、藏木香伴隨著藏民的家居與精神生活、大花黃牡丹成為唐卡的表現內容
  • 第15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電影展映豐富多彩
    央廣網長春9月4日消息(記者劉源源 通訊員杜清玉)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長春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將在9月5日開幕。作為重頭戲,今年的中國長春電影節將開展名字為「影界」「原力」和「致敬」的三大單元電影展映。
  • 《血戰鋼鋸嶺》威尼斯展映 衝奧勢頭被看好
    《血戰鋼鋸嶺》威尼斯首映主創合照  當地時間9月4日,《勇敢的心》導演梅爾·吉勃遜攜新作《血戰鋼鋸嶺》和主演安德魯·加菲爾德、雨果·維文、泰麗莎·帕爾默及盧克·布雷西等,在威尼斯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舉行全球首次公開放映
  • 成龍電影A計劃第四期短片作品展映
    成龍電影A計劃第四期「短片拍攝工坊」作品展映近日舉行短片首映儀式,並邀請到評審團代表賈志傑老師、導師團代表姚婷婷導演、何鈞導演與短片主創、往期A計劃學員和行業嘉賓進行交流討論。11月9日,5部短片作品正式上線貓眼平臺,開啟線上展映。
  • 明星、媒體缺席,邀片被拒,疫情下開幕的威尼斯電影節如何「掙扎」?
    作為歐美國家疫情爆發後第一個堅持線下活動的國際性電影節,這屆威尼斯如能順利舉辦,無疑從形式上為疫情仍然嚴重的歐美電影行業和電影人帶來一些安慰和曙光。受到最多限制的可能是好萊塢的電影人和媒體們。因為美國疫情形勢嚴峻,今年好萊塢公司幾乎沒有參與威尼斯電影節,十八部參賽片中只有兩部來自美國。眾多媒體也因為入境難度太大而放棄到現場。因為主競賽or展映片最終在頒獎季和奧斯卡戰績斐然,近年來威尼斯越來越像北美頒獎季的「前哨站」之一,不少好萊塢影片都選擇在威尼斯首映以聚集人氣,如去年奪得金獅獎的《小丑》。
  • VeeR兩部入圍作品將在威尼斯電影節全球首映
    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R單元全球官方展映將於9月2日線上線下同步開啟,此次線下展映中國站選在中國美院美術館,這也是威尼斯電影節VR單元首次進入中國展映。作為一個年輕的創作團隊,VeeR Studio從去年開始積極孵化原創VR作品,首批出品的作品便雙雙入圍威尼斯電影節VR競賽單元。同時也證明了VeeR在VR精品內容的影像語言、敘事手法等藝術探索中,獲得了全球的關注與肯定。
  • 成龍電影A計劃短片展映 這五部作品正式開啟線上展映
    成龍電影A計劃第四期「短片拍攝工坊」作品展映來襲,11月6日在北京舉辦了線下短片首映儀式,並邀請到業內人士交流討論;11月9日,五部短片作品正式開啟線上展映。  短片線下首映 公益助力青年影人光影圓夢  本次線下展映邀請到了評審團代表賈志傑老師,導師團代表姚婷婷導演,導師團代表何鈞導演和知名製作公司代表以及往期A計劃學員到現場。
  • 中國長春電影節再拉序幕,新增國際電影節展映單元
    這個為期6天的電影節,今年以「新時代、新搖籃、新力量」為主題,並將舉辦「金鹿獎」評獎頒獎、電影論壇、電影展映等活動。繼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和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之後,本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成為疫情平穩之後又一成功落地的電影界大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