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年少不懂紅樓夢 讀懂已是夢中人

2021-02-13 中國新聞社


來源:中國新聞網(cns2012)

記者:上官雲

對經典名著《紅樓夢》,王熙鳳、薛寶釵、林黛玉都是人們相當熟悉的名字,再不了解內容,也能說出黛玉葬花的故事。

製圖:張艦元

它的作者,正是清代的曹雪芹。這位寫出不朽巨著的大文豪,一輩子過得也像書裡的人物:年少輕裘白馬,不知愁滋味;人到中年,生活壓力撲面而來,於是一地雞毛。

曹雪芹和他的《紅樓夢》,只有年歲漸長、閱盡滄桑,才會更懂。

說起來,小時候的曹雪芹出身好、人聰明,就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他出身望族,生於清代南京江寧織造府,家資巨富。加上祖母溺愛,跟賈寶玉一樣,曹雪芹很是經歷了一段富貴風流的公子哥生活,或吟詩作畫,或彈琴下棋,日子過得心滿意足。

曹家家學頗深,他的祖父曹寅著有詩詞集,在揚州曾管領《全唐詩》及二十幾種精裝書的刻印,兼管揚州詩局。家中藏書非常多,據說精本就有3287種之多。

雖然淘氣,但曹雪芹本人相當聰明,特別愛讀書,只不過不大愛看四書五經。他喜歡詩賦、小說之類的文學書,像戲曲、美食、養生、醫藥諸科,也是雜學旁收。

製圖:張艦元

對曹雪芹來說,那可能是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了。

有人說,沒有這段積蓄能量的經歷,可能也不會有後來的《紅樓夢》——這部皇皇巨著,幾乎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醫藥、服飾等等。

據統計,其中僅描寫的食品多達186種,包含9個大類;涉及的中藥100多種,方劑也有40多個,令人眼花繚亂。

好景不長,他十三歲時,時任江寧織造員外郎的叔父(一說父親)曹頫被革職入獄,次年正月元宵節前被抄家,曹雪芹隨著全家遷回北京。曹家也從此日漸衰落。

昔日的榮華富貴,一下變成了黃粱一夢。

為了償還騷擾驛站案欠下的虧空、填補家用,曹家不得已賣地,家裡的奴僕趁機搗鬼,中飽私囊。再後來,還有賊寇入室盜竊,終於淪落到門戶凋零,人口流散,不得不仰人鼻息過活。

製圖:張艦元

因為這場變故,曹雪芹越來越不愛說話,雖然還不算遍嘗人間甘苦,對世道人情卻已經比原先懂了好多。

他擔任過一些小職務,但都沒濺起多大水花。所幸廣泛交遊,朋友圈不乏王孫公子、名人雅士,敦誠、敦敏都是他才華的仰慕者,也是他們記錄下了曹雪芹生活的點滴。

大約30歲時,他寫了《風月寶鑑》。移居北京西郊前後,曹雪芹開始了不斷搬家的北漂時光,住草庵、賞野花,覓詩買醉,最窮的時候「舉家食粥」,靠賣字畫和求告親友救濟為生。

人到中年,他遺憾自己一事無成,決心著書立說,在隱居西山的十多年間,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將舊作《風月寶鑑》「披閱十載,增刪五次」,不朽巨著《紅樓夢》就此問世。

從少年時富家子弟,到一個為生活奔波忙碌的中年人,曹雪芹的人生仿佛分成了兩個階段。他的艱辛,在《紅樓夢》的小人物身上也有很多體現。

比如求職者賈芸,就很像中年四處討生活的曹雪芹。

製圖:張艦元

身為賈氏宗族,但賈芸早已家境沒落,父親早逝,和守寡的母親生活在一起。他想去賈府謀差事養活母親,得給王熙鳳送禮,於是找到親舅舅卜世仁想賒點香料,卻被一通指桑罵槐。

為了找個靠山,他不惜借著一句玩笑話,認比自己還小几歲的寶玉當父親,賠小心、主動拜訪,討寶玉高興,結果寶玉連他是誰都差點沒想起來。

曹雪芹年紀漸長後,也開始挑起家庭重擔,幫著料理些家務。因曹頫致仕在家,懶得去應酬,他就出來代為接待,結識了一些政商名流和文壇前輩,立下了復興家族的志向。

生活的磨礪,讓他改掉了小時候的頑劣,一度把自己關起來勤奮讀書。在寫《紅樓夢》的同時,有意識地訪師覓友,多方幹謁朝中權貴,希望能有個一官半職。但卻始終無果。

很無奈也很真實,不是嗎?

雖然一輩子不得志,但曹雪芹倒不是一副文文弱弱的性格。敦誠形容過他「狂放」,縱情詩酒。

有一回,天氣已經很涼,還下著小雨,敦誠去找哥哥敦敏閒聊。還沒走到門口,遠遠一看,洞裡倚著一個人,再一瞅,這不是曹雪芹嗎?

製圖:張艦元

一看敦誠來了,曹雪芹大喜過望,拉著敦誠就往酒館跑。原來他來找敦敏喝酒,時間太早,主人都還沒起床,只能在外頭等。倆人找到附近一個小酒館,一頓大喝,喝著喝著,敦誠一摸兜:壞了,沒帶錢。

那時候,男子出門有時會帶著一把佩刀。敦誠沒辦法,就把刀拿出來,跟老闆說暫且充作酒錢,過後再贖回來。曹雪芹一看,更高興了,一邊喝酒一邊高聲唱歌,倆人就這麼開懷暢飲。

或許正是因為曹雪芹愛喝酒,據說,在《紅樓夢》裡,與酒有關的描寫大概有六百多處,裡面人人飲酒、各色酒令酒具俱全。《紅樓夢》對酒文化反映的廣度和深度,令人嘆為觀止。

曾經有人說,以曹雪芹堪比李杜的才華,如果不是去世早,也許還會有更多經典作品問世。

可惜,一部《紅樓夢》耗盡了他的心血。大約48歲那年,由於幼子夭亡,原本貧病交加的曹雪芹受到巨大打擊,從此臥床不起,沒過多久就去世了。只有這樣一句話留下來:「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

曹雪芹身後,是無盡的猜想和討論。有人認為,曹雪芹就是賈寶玉的原型,也有人認為,曹雪芹根本不是《紅樓夢》的作者,甚至就沒有這個人。

這些猜測的起因都是因為資料太少,除了在敦敏、敦誠等朋友的詩句有零碎的記錄外,曹雪芹生卒年、活了多大歲數、長得什麼模樣,親生父母是誰……大家幾乎都不知道。

製圖:張艦元

但更多人,支持「曹雪芹即是《紅樓夢》作者」這一說法。著名紅學家周汝昌還認為,曹雪芹是一位驚人的天才,一生坎坷困頓而又光輝燦爛。

從富家子弟到窮困潦倒,直至悽涼離世,曹雪芹經歷了曹家盛極而衰的過程。他一身兼有貴賤、榮辱、興衰、離合、悲歡的人生閱歷,把自己的甘苦、對世事的洞徹,都放進了《紅樓夢》裡。

在他去世後,《紅樓夢》名聲大噪,一時間洛陽紙貴。年少的人,為寶黛愛情悲劇流淚;年長的人,為讀懂小人物的辛酸嘆息。無論哪個年齡群,幾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直到今天也還有人說,每年都會看一遍《紅樓夢》,每看一遍都有新的認知,生活不易,我們都是文中人。

這也正是曹雪芹的偉大之處吧。

哎呀媽呀!2019年過去一半了,我年初立的FLAG……

清華立體錄取通知書來了,手工定製!網友羨慕嫉妒

厲害了!這座橫跨「中國百慕達」的大橋通車了!

原標題:《【古人有癮】曹雪芹:年少不懂紅樓夢 讀懂已是夢中人》

編輯:丁寶秀

相關焦點

  • 年少不懂雪千尋,讀懂已是夢中人
    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年少看時似乎只是被兩位女神的顏值所吸引,她們的臉似乎是一個時代的記憶,尤其是雪千尋的那一滴淚更讓人我看憂憐。只是那時候卻看不懂雪千尋的感情,教主不愛她,她身邊有個愛她的人,可是她何必如此作,假扮教主,不僅要靠自己苦苦支撐,生生折磨自己,還毀了教主平靜的生活,傷了愛自己的人,最後也被教主廢了。
  • 紅樓夢中收拾殘局的竟是一個老嫗!年少不懂她,看懂已是中年人
    任誰讀了紅樓夢,都會對劉姥姥印象深刻。劉姥姥進過三次榮國府,紅樓夢前八十回裡,我們看到了劉姥姥兩次進府,在巧姐的判詞中,能夠推斷出,劉姥姥後來還進過一次。劉姥姥三進榮國府,讓人可敬。本來對於劉姥姥來說,賈府的落敗,她可本以躲得遠遠的,不給自己招惹上不必要的麻煩,但是她沒有,因為她懂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對於劉姥姥而言,哪怕是拼了老命,也會救出巧姐,這也是根植在這個窮苦的農村老太太身上的善良的品質,真的是讓人十分佩服!
  • 大家都讀過《紅樓夢》有多少人知道曹雪芹為什麼要寫《紅樓夢》?
    因為曹雪芹生活的那個年代是康雍乾三代,那個時候文字監獄非常厲害,一個不小心就會被砍頭,甚至還會株連九族。曹雪芹為了省去麻煩就選擇了這樣一種形式寫作。曹雪芹出生於康熙年間一個貴族家庭,他生下來是個錦衣玉食,受家人眾星捧月般的愛護的公子哥,就像紅樓夢中描繪的寶玉的童年那樣,自幼受賈母溺愛,聰明異常,可以說他的童年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 聽蔣勳講《紅樓夢》
    18歲,爭強好勝,信誓旦旦地把《紅樓夢》列入必讀書單。可讀了沒幾回就放棄了,實在讀不下去晦澀的文字,也不懂為什麼姑娘們居然都一致地愛上了寶玉這樣的「渣男」?年少不懂紅樓夢,讀懂已是中年人。直到聽到這個男人對寶黛的解讀,我才真正懂得了紅樓夢裡的大智慧。
  • 曹雪芹 | 寫出《紅樓夢》的人,憑什麼是他?
    曹雪芹又一次經歷了大悲大喜,雖不至心如死灰,但他的悲觀卻難以掩飾,從此丟了志向,逐漸消沉。或許他想,事已至此,還談什麼家族復興,能苟延殘喘地活下去,便已是萬幸。他沒了經濟來源,窮困潦倒,住一間草庵,在山野遊蕩,漁樵耕讀,過著不得已的隱居生活,只有在痛飲大醉時,曹雪芹才能稍微平復內心洶湧的痛苦,得到暫時的歡愉。
  • 曹雪芹-紅樓夢作者
    乾隆四十四年(1779 ),曹雪芹去世十七年,敦誠作《寄大兄(敦敏)書》懷念曹雪芹。曹雪芹最偉大的貢獻在於文學創作。他創作的《紅樓夢》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情節複雜、描寫生動,塑造了眾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象,堪稱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
    經歷這樣家族變遷的曹雪芹,因此而獲得對貴族之家種種黑暗與罪惡的深切體驗,這便成為他創作《紅樓夢》重要的生活基礎。《紅樓夢》創作開始時,雪芹年未二十。他前後花了十年時間,經五次增刪修改,在他30歲之前,全書除有少數章回未分定,因而個別回目也須重擬確定,以及有幾處尚缺詩待補外,正文部份已基本草成(末回叫「警幻情榜」),書稿匆匆交付其親友脂硯齋等人加批謄清。
  • 曹雪芹原百回本《紅樓夢》是紅樓夢中人唐國明如此考古復原而成的
    曹雪芹原百回本《紅樓夢》是紅樓夢中人唐國明如此考古復原而成的(提醒:本篇正文的內容從下面的第四張圖片下開始)————
  • 蔣勳講《紅樓夢》,究竟跟旁人有何不同?
    18歲,爭強好勝,信誓旦旦地把《紅樓夢》列入必讀書單。可讀了沒幾回就放棄了,實在讀不下去晦澀的文字,也不懂為什麼姑娘們居然都一致地愛上了寶玉這樣的「渣男」?年少不懂紅樓夢,讀懂已是中年人。直到聽到這個男人對寶黛的解讀,我才真正懂得了紅樓夢裡的大智慧。
  • 《聽蔣勳講紅樓夢》每天15分鐘,最好的催眠藥
    18歲,爭強好勝,信誓旦旦地把《紅樓夢》列入必讀書單。可讀了沒幾回就放棄了,實在讀不下去晦澀的文字,也不懂為什麼姑娘們居然都一致地愛上了寶玉這樣的「渣男」?年少不懂紅樓夢,讀懂已是中年人。直到聽到這個男人對寶黛的解讀,我才真正懂得了紅樓夢裡的大智慧。從滿清貴族,到一窮二白這個男人說「紅樓夢,是我自己的故事」
  • 曹雪芹 | 黛玉曾是命中客,寶玉同是夢中人
    曹雪芹罪臣後代的身份,被重新強調,主流社會徹底拋棄了他。他的原配妻子,亦是他的表妹,一個黛玉式的美人,也因故香消玉殞。曹雪芹又一次經歷了大悲大喜,雖不至心如死灰,但他的悲觀卻難以掩飾,從此丟了志向,逐漸消沉。或許他想,事已至此,還談什麼家族復興,能苟延殘喘地活下去,便已是萬幸。
  • 曹雪芹憑什麼能寫出《紅樓夢》
    話癆曹雪芹 除了詩書滿腹、動手能力強外,曹雪芹還是一個話嘮之人。曹雪芹也遇到過催稿。不過他絲毫不怕催稿的人給他寄刀片,反而還戲謔催稿的人。有趣的人即使深處逆境靈魂依然閃光 曹雪芹一生著書,遺留下的唯有一本《紅樓夢》,這本書耗盡了他畢生心血,而且書中大多數內容是他後半生完成的
  • 為什麼你這輩子一定要讀《紅樓夢》?背後真相,字字扎心
    年少不懂紅樓夢,讀懂已是中年人。直到聽到這個男人對寶黛的解讀,我才真正懂得了紅樓夢裡的大智慧。蔣勳講紅樓夢中讓人上癮的,是他對紅樓夢中人入木三分的人性解讀。蔣勳說:「曹雪芹了不得,他能看見所有的人。」蔣勳了不得,他有一雙曹雪芹般的眼睛,能夠帶你洞明人性。
  • 「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不再少年」,蘇軾的這首詞讓人感慨萬千
    蘇東坡年少一舉成名,備受當時的宰相兼文壇領袖歐陽修的推崇。也曾少年輕狂、豪情壯志。最終在他43歲時,因為封建王朝內部的權勢紛爭,蘇東坡以莫須有的罪行入獄坐牢,世稱「烏臺詩案」。少年時寫到的歷史只是這樣簡略,完全寫不出蘇東坡那時的幽暗人生。步入中年後又差點兒斃命的親身經歷並沒有嚇倒他。不親身經歷生與死,不足以語人生路。關於命運的不公平,最佳的報仇是活成了清風朗月,天高地迥,悠閒自在。
  • 張江紅續寫《紅樓夢》以敬曹雪芹
    8月4日電 題:張江紅續寫《紅樓夢》以敬曹雪芹  記者 成展鵬  曹雪芹的《紅樓夢》問世以來,讀者風靡,論者雲集,續者輩出,歷久彌盛而成為文學巔峰、藝術大觀、心靈聖境。張江紅愛《紅樓夢》而敬曹雪芹,以讀代會,以會代考,以墨代淚,以續代論,續寫55萬言的《張江紅續紅樓夢》獻於紅迷案下以交流,奉於「文聖」曹雪芹的祭壇以致敬。4日,張江紅攜新書《張江紅續紅樓夢》(下稱《張續》)接受了記者專訪。  張江紅,碩士研究生,安徽銅陵學院講師。他說,浮躁的當今,讀者多未盡《紅樓夢》之妙;論者多不逮《紅樓夢》之要;續者多不恪《紅樓夢》之原。
  • 曹雪芹不是紅樓夢作者?
    甚至還有人懷疑過曹雪芹並非紅樓夢的作者,紅樓夢的作者另有其人,像吳梅村、冒闢疆、李漁、洪昇、袁枚等人,都曾被懷疑是紅樓的作者,但至今為止,仍未有令人信服的證據出來,所以各種版本的紅樓夢封面,仍是以曹雪芹作為紅樓夢的作者。
  • 為什么女人這輩子一定要讀《紅樓夢》?背後真相,字字扎心
    年少不懂紅樓夢,讀懂已是中年人。直到聽到這個男人對寶黛的解讀,我才真正懂得了紅樓夢裡的大智慧。」蔣勳講紅樓夢中讓人上癮的,是他對紅樓夢中人入木三分的人性解讀。蔣勳說:「曹雪芹了不得,他能看見所有的人。」蔣勳了不得,他有一雙曹雪芹般的眼睛,能夠帶你洞明人性。
  • 紅樓夢作者居然不是曹雪芹?
    ,估計百分之90以上會說是曹雪芹,誠然這是很多人的共識,但是這個結果的產生其實源自於民國的一場考據。將紅樓夢定為曹雪芹自傳,而且胡適宣揚隨園就是大觀園,這遭遇了顧頡剛的批駁,其後胡適的學生俞平伯、周汝昌發揚胡說使得新紅學一家獨大,舊紅學逐漸被揚棄式微,消失在歷史中。但是胡適對了嗎?曹雪芹是誰,歷史上沒有定論,胡適主張他是曹雪芹之父為曹頫。
  • 年少不懂父親心,讀懂已是中年人
    小時候總不懂,為什麼我的爸爸不能有錢一點,沒有抓住機會在廣州買房子,不能高大一點,或者為什麼我的爸爸沒有成功?直到我長大了,才理解爸爸曾經也是一個有夢想的男孩,他也想仗劍走天涯,可是生活的重擔和孩子的出生,讓他省吃儉用。
  • 很精彩的一首詩詞,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不再是少年
    他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一詞,相信很多人都會背誦,也經常引用其中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無畏和淡然,很多人認為這是5000年來最精彩的一首詩詞。年少時喜歡一蓑煙雨任平生,後來懂得也無風雨也無晴。譯文:不要去聽那穿林打葉的雨聲,為什麼不一邊吟詩嘯歌,一邊悠然地行走呢。竹站和草鞋輕便得更勝過馬,怕什麼?一身蓑衣,足夠在風雨中過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