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妝品觀察
日前,國家稅務總局發布《2020年電子商務稅收數據分析應用升級完善和運行維護項目》的中標公告。公告表示,中標公司將在未來6個月內完成對國家電商稅收數據分析的升級完善工作。
這也意味著,升級完成後,國家將正式開啟對電商稅收的嚴查工作。留給線上商家們整頓的時間不多了。
2013年啟動,經過五年四審,《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下稱《電商法》)在千呼萬喚中出臺,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作為我國電商領域首部綜合性法律,電商法第11條明確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
這是首次將電商納稅以法律形式確立下來。但事實上,《電商法》實施近兩年時間內,平臺數據與稅務部門之間並未完全開放,部分企業利用這個灰色地帶「逃稅避稅」。其中,不開發票和「刷單」成為稅收困境的核心問題。
針對這一現象,今年5月,不少網店店主收到了當地稅務部門發送的「風險自查提示」,要求企業自查近3年(2017—2019)來存在的漏報稅情況,並補繳稅款及收納金。據悉,北京第一批通知了2000家企業,廣東也有不少電商賣家收到了此類通知。
然而一個月後,稅務總局緊急叫停「電商補稅」,國家稅務總局還專門發布了《關於優化稅務執法方式嚴禁徵收「過頭稅費」的通知》,規定嚴禁徵收「過頭稅費」、違規攬稅收費以及以清繳補繳為名增加市場主體不合理負擔。換句話說,電商商家不用追繳少交或漏交的稅了。
該通知還提及,要「建立健全稅費收入質量監控和分析機制,利用大數據完善分區縣、分稅種、分時段的收入實時監控體系」。近日,《2020年電子商務稅收數據分析應用升級完善和運行維護項目》公告的發布,就是對該要求的落實,通過大數據加強稅收監管。
換言之,此次升級完成後,網店信息將和工商、公安、稅務等部門實現共享。「瞞報謊報」「刷單」等徵稅盲點或將不復存在,過去逃稅的「漏網之魚」也將無處遁形。
電商已經成為了主流渠道之一,尤其是在美妝類目上。
在今年品觀APP年會現場,上海語析信息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CEO林愷澌透露了一組最新數據,2020年1月-10月淘寶天貓的化妝品護膚和彩妝總成交額達1993億元,同比2019年的1475億元增長35.12%。2020年全年,預計成交額將突破2600億元,同比增幅不低於27%。
艾媒數據則預測,2024年化妝品零售市場的交易額將達到4392億元,其中79.8%的份額將由電商渠道貢獻。
今年以來,美妝品牌在線上渠道布局也更為迅猛,不少美妝上市企業今年發布的財報顯示,線上渠道正成為品牌業績增長的主要引擎。比如,上海家化1-9月的線上增幅達20%以上;今年上半年,丸美在線上渠道的銷售佔比達到53.71%,首次超過線下。
就在美妝品牌對線上渠道寄予厚望的關口,一紙徵稅升級公告的發布,對於線上化妝品市場來說,或將預示著一場洗牌的開始。
一方面,在流量越來越貴的當下,不少商家本身面臨較大壓力,而電商稅收的規範化,勢必會增加商家的運營壓力,生存空間變窄。
另一方面,電商渠道大量生存在灰色地帶的商家,將被暴露在「陽光下」,偷稅漏稅行為有望得到整頓。
有人認為,電商徵稅趨嚴,線下市場或會因此迎來部分品牌回流。但也有行業人士並不認同該說法。「以後線上沒法逃稅,所有電子痕跡都可以追蹤。但線上仍比線下有優勢,線下市場不會因此迎來部分品牌回流。」
在他看來,線下成本仍然偏高於線上,線上平臺卡著線下脖子,後者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即便電商稅收嚴苛了,電商平臺在商業活動中仍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
但也有不少行業人士認為,這種電商徵稅模式實操難度大,原因在於電商紅利期已逝,利潤空間在壓縮,徵稅將加大運營難度,不同地區稅負率難以達成統一,另外,目前對線上商家徵稅採取的是中標機制,也就是說,有人先徵稅,有人後徵稅,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引發行業恐慌。
電商法中對於電子商務經營者的定義是,「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
在這一定義中,電商法還通過「其他網絡服務」將一系列從事網絡銷售的主體也納入其中,包括代購、微商、直播帶貨在內的電子商務新形態都是納稅主體。
今年來勢頭居高不下的直播帶貨,無疑會是此次電商加強徵稅的重點監管領域之一。這與當前直播亂象不無關係。
根據品觀APP此前報導,第三方數據機構胖球數據發布的今年10月「直播帶貨銷售排行榜TOP50」榜單顯示,全網TOP50主播帶貨成交額高達258.77億元,其中薇婭和李佳琦合計帶貨138億。這也是兩位主播直播帶貨以來,單月首次合計破百億元。
但在光鮮亮麗的數據背後,亂象也浮出水面:年初至今,市場被曝光的直播帶貨翻車事件至少已有20起,美妝品類成重災區。其中,直播數據「注水」、「刷單」成災是翻車主要因素之一(詳見「化妝品觀察」公眾號《這20起翻車,抖出了直播帶貨的所有亂象》)。
此次公告提出要求,國家稅務部門將在6個月內完成電商稅收數據的升級完善,這意味著,未來店家直播帶貨的交易數據將直接與監管部門共享,無法再「暗箱操作」。而因為電商徵稅是按照帳戶產生的流水交易納稅,而不按實際銷售額,因此,「刷單」「數據注水」等亂象,有望得到遏制。
在此背景下,經過野蠻生長的直播電商,隨著監管的趨嚴,以及電商稅的壓力,或將逐步進入規範化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