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有話說 | 吹出來的業績、狂「注水」的數據:直播帶貨流量造假觸目驚心
隨著直播的興起以及電商促銷活動的增多,直播帶貨的促銷方式愈發流行。記者調查發現,直播帶貨如火如荼的背後,存在觀看人數吹牛、銷售數據「注水」等問題,導致部分商家和消費者受到矇騙和損失。
電商從業人員告訴記者,在直播帶貨的銷量統計上貓膩很多。例如,一張手機貼膜,事先提高標價,標為100元,帶貨時5元賣出,賣出2萬張,再找人刷單8萬張,對外宣稱銷量10萬張。然後按照100元來算銷售額,如此一來業績輕鬆過千萬元。
造假成本低、監管有缺位,是造假產業鏈形成的主要原因。
電商直播中為創造噱頭而進行的數據「注水」,既是不誠信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導致消費者不能正確掌握商品和服務的真實狀況,擾亂了市場秩序。電商、短視頻等平臺應強化自身監控體系,監管部門也應加強管理,保障消費者權益,共同促使直播帶貨等行業正規化長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