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有話說|吹出來的業績、狂「注水」的數據:直播帶貨流量造假...

2020-12-20 新華社

談談有話說 | 吹出來的業績、狂「注水」的數據:直播帶貨流量造假觸目驚心

隨著直播的興起以及電商促銷活動的增多,直播帶貨的促銷方式愈發流行。記者調查發現,直播帶貨如火如荼的背後,存在觀看人數吹牛、銷售數據「注水」等問題,導致部分商家和消費者受到矇騙和損失。

電商從業人員告訴記者,在直播帶貨的銷量統計上貓膩很多。例如,一張手機貼膜,事先提高標價,標為100元,帶貨時5元賣出,賣出2萬張,再找人刷單8萬張,對外宣稱銷量10萬張。然後按照100元來算銷售額,如此一來業績輕鬆過千萬元。

造假成本低、監管有缺位,是造假產業鏈形成的主要原因。

電商直播中為創造噱頭而進行的數據「注水」,既是不誠信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導致消費者不能正確掌握商品和服務的真實狀況,擾亂了市場秩序。電商、短視頻等平臺應強化自身監控體系,監管部門也應加強管理,保障消費者權益,共同促使直播帶貨等行業正規化長久發展。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數據「注水」 5元可買3萬個點讚數
    直播帶貨數據「注水」 3萬個贊5元可買  直播帶貨日漸成為影響消費者網絡購物的方式。然而,直播帶貨流量造假、價格欺詐等問題也引發關注。記者調查發現,直播間的直播人數、粉絲點讚互動數等數據都可以花錢「刷」出來。近日,國家網信辦發布意見稿,禁止直播數據流量造假、虛假宣傳等行為。
  • 直播帶貨數據「注水」 3萬個贊5元可買
    閱讀提示直播帶貨日漸成為影響消費者網絡購物的方式。然而,直播帶貨流量造假、價格欺詐等問題也引發關注。記者調查發現,直播間的直播人數、粉絲點讚互動數等數據都可以花錢「刷」出來。近日,國家網信辦發布意見稿,禁止直播數據流量造假、虛假宣傳等行為。直播帶貨作為時下風口,在這個「雙11」成為創造銷量的主力軍之一。
  • 直播帶貨有多少難逃的「坑」
    記者調查發現,直播帶貨如火如荼的背後,存在一些觀看人數吹牛、銷售數據「注水」的問題。被矇騙的商家不少最終賠錢,同時一些只認錢不看品質的「無底線」帶貨也直接坑害了不少消費者,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敲響了警鐘。更離譜的一次是,商品已經下架,但銷售數據還在攀升,說明數據是假的。」孫玲玲說,有主播甚至告訴她,「數據造假是直播帶貨的『潛規則』。」
  • 直播電商野蠻生長下的黑暗面:刷單造假、售假、數據注水
    羅永浩持坦誠態度承認了自己近期直播過程中銷售的羊毛衫為假貨,提出對兩萬多購買了產品的用戶實施三倍賠償方案。相比較辛有志團隊處理"糖水燕窩"事件時的蠻愚,老羅對於假貨問題的善後處理方式顯得果斷,且有章有法。持續爆出的售假問題只是冰山一角,直播帶貨的黑暗面與直播帶貨本身一樣,立於風口、野蠻生長。
  • 直播帶貨數據背後有多少真實?有多少水分?
    李佳琦、薇婭帶火了電商直播模式,不少明星紛紛入局,以「直播帶貨」等字眼頻登各大社交媒體熱搜,在動輒成交量上千萬的數據背後,有多少真實?又有多少水分?  近期一篇《戳破「明星直播泡沫」:90萬人觀看成交不到10單》的文章引發熱議。
  • 我來說說直播帶貨數據造假的事
    但直播帶貨看似繁榮的背後,數據造假的亂象也愈演愈烈。 前段時間主持人汪涵帶貨的東西直接就上了熱搜。事情是這樣的: 雙十一期間的汪涵給某品牌做直播,一天的開播費用是10萬。本來商家想借用汪涵的名氣,在直播帶貨中打開銷路,但最後的結果是,當天汪涵帶貨1323件,退款就達到了1012件,佔比76.4%,所以被商家投訴了。
  • 直播帶貨泡沫越吹越大 1塊錢能買上萬播放量數據
    一塊錢能買到上萬播放量數據  有些直播間貌似繁榮 奔湧的卻是虛假流量  當前,直播帶貨風頭正勁,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成交額讓人瞠目。驚訝的同時,有民眾也懷疑,這些數據是真的嗎?
  • 流量造假頻發的直播帶貨「坑位」水深幾許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流量造假事件中,商家面臨舉證難題,完善相關證據規則或可有助問題解決。  流量造假形式多樣  11月20日,中消協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報告指出,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明星帶貨涉嫌刷單造假是直播帶貨主要「槽點」之一。
  • 業績注水花錢買榜,房企排行榜「貓膩」多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不同機構排行榜「數據打架」,同一企業排名相差數十名業績注水花錢買榜,房企排行榜「貓膩」多花錢買榜已成為行業內公開的秘密。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不同機構發布房企排行榜。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排行榜經常「數據打架」,甚至同一家企業在不同榜單的排名相差數十名。對於房企排行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質疑聲一直不絕於耳。有業內人士表示,房產排行榜亂象已困擾行業多年,虛假的數據不僅誤導廣大購房者,更容易給金融機構和決策部門提供錯誤信號,不利於穩房價、穩預期。
  • 直播數據造假成風:售價5元、銷量2萬,銷售額卻能破千萬
    電商直播行業的蓬勃發展,所有人都在說,2020年直播帶貨成了最火的風口,那麼究竟有多火? 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直播電商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預測,2021年,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億,滲透率會提高至14.3%。
  • 這些造假,觸目驚心!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直播帶貨如火如荼的背後,有些存在觀看人數吹牛、銷售數據「注水」問題,被矇騙的商家不少最終賠錢,同時一些只認錢不看品質的「無底線」帶貨也直接坑害了不少消費者,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敲響了警鐘。1山東臨沂電商從業者孫玲玲,在某電商平臺經營一家銷售糖果類產品的店鋪,今年10月開始嘗試電商直播。
  • 網絡直播和直播帶貨再出新規,直播帶貨亂象何時休
    中消協20日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觀看人數吹牛、銷售數據「注水」等「影響力」指標造假,已經形成一條產業鏈。同時,惡意刷單、花式踢館、虛假舉報等同業競爭也汙染了直播生態。報告在列舉典型案例時,特別點出汪涵直播帶貨翻車疑雲、李雪琴親歷直播帶貨造假、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等典型案例。 汪涵帶貨造假?
  • 鄭爽直播翻車 明星帶貨是作秀還是玩票?
    8月21日,明星帶貨翻車史上又出現了魔幻的一幕。「鄭爽直播翻車」「鄭爽直播坑位費」接連兩天衝上熱搜。8月21日,鄭爽進行了自己生日會直播,但是直播現場一度情緒崩潰、哽咽落淚、場面尷尬。除了鄭爽以外,直播間還有配備一個副主播,就是快手著名的帶貨大王「辛巴家族」的成員貓妹妹。
  • 直播電商市場興起,燕窩、口紅「造假」:直播帶貨你怕了嗎?
    近幾年,直播帶貨火速發展,由iiMedia數據統計表明,直播電商市場的規模從17年的一百九十億增長至19年的四千多億,因為疫情的影響,直播帶貨在2020年更是得到了飛速發展,預計2020年規模將達到近萬億。
  • 數據解讀:2020年雙十一和以往有什麼不同?
    而與社交平臺不同的是,APP與新聞平臺的內容則以報導雙十一後各大平臺和品牌的業績為主,另外,有關直播和物流等行業的相關分析性文章也引發部分網民轉發和關注。2、輿論傳播態勢還有部分媒體文章關注直播帶貨營銷模式,相關報導佔比30.2%。大部分媒體認為今年雙十一是直播帶貨常態化的首個購物節,並對多個運用該模式的商品及行業進行了報導與評析;也有媒體表示直播帶貨也存在數據造假、產品售後有問題的現象,希望加大直播平臺的監管力度。如「新華網」文章《真相:吹出來的業績、狂「注水」的數據——直播帶貨流量造假觸目驚心》。
  • 汪涵直播帶貨「翻車」?網信辦出新規:對數據造假嚴厲打擊
    籤約方回應:懷疑遭到了惡意攻擊11月12晚,上海銀河眾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發布聲明稱:2020年11月7日,有自稱是品牌方工作人員發布朋友圈稱我司在直播過程中存在刷單行為,經我司調查了解,此人並非品牌方工作人員,且後續該發布者已經再次發布朋友圈對自己的言論作出更正。聲明還稱,公司一直秉承誠信經營的理念,從未有任何虛構數據或購買流量的行為。
  • 李雪琴回應被中消協點名:造假的事絕對不會幹
    20日,中消協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通過對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發現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並點名汪涵、李雪琴直播帶貨「翻車」和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等。
  • 一場李雪琴親歷的直播帶貨造假現場:311萬觀眾真實數不到11萬
    一位經營直播刷量軟體的商家對《深網》表示,他公司開發的「雲控」刷量軟體在雙十一期間需求非常大,每天有幾百萬的流水,相當於大半年的業務量,而購買者既有中小主播,也有知名帶貨網紅。直播帶貨的刷量黑產一直存在,雙十一成了這些黑產「衝業績的最佳時候」。
  • 一塊錢能買到上萬播放量數據 流量造假灰產如何整治
    驚訝的同時,有民眾也懷疑,這些數據是真的嗎?   近日,經媒體報導後,快手主播小伊伊直播帶貨數據涉嫌造假一事引發了廣泛關注。據第三方數據機構統計,該場直播的銷售額應為867萬元,與快手官方給出的1.05億元具有一定差距。其後,快手方面出面澄清,稱由於數據接口調試不到位,造成了前後端數據顯示不一致。
  • 惡意刷單、觀看人數吹牛、銷售數據注水 「雙11」淪為消費維權集散地
    監測發現,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顯然,熱火朝天的直播帶貨成了槽點的集中地。此外,「雙11」當天的11月11日,消費維權、促銷規則類負面信息等均達到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