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數據「注水」 3萬個贊5元可買

2021-01-18 中國經濟網

閱讀提示

直播帶貨日漸成為影響消費者網絡購物的方式。然而,直播帶貨流量造假、價格欺詐等問題也引發關注。記者調查發現,直播間的直播人數、粉絲點讚互動數等數據都可以花錢「刷」出來。近日,國家網信辦發布意見稿,禁止直播數據流量造假、虛假宣傳等行為。

直播帶貨作為時下風口,在這個「雙11」成為創造銷量的主力軍之一。然而,直播帶貨流量數據造假、價格欺詐、退貨率高等引發的維權糾紛也層出不窮。《工人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直播帶貨市場背後隱藏著一個刷數據的黑色產業鏈條——改帶貨銷量、增加觀看人數和互動評論、點讚數都可花錢「刷」。

100元買「一條龍套餐」

近日,某知名主持人一場直播帶貨被曝退款率超七成,引發關注。另據媒體報導,某當紅脫口秀演員在「雙11」期間的一場直播結束時,311萬名觀眾中只有不到11萬人真實存在,其他觀眾都是花錢「刷量」而來,而評論區與該演員互動的「粉絲」評論,絕大部分也是機器「刷」出來的。

採訪中,不少消費者在肯定直播消費帶來便捷的同時,對產品質量和直播間數據的真實性也提出了懷疑,認為直播對部分產品的功效存在誇大宣傳。

在一家電商平臺上,《工人日報》記者以「直播刷單」為關鍵詞搜索相關內容,發現內容已被屏蔽,但變換成「直播人數」「直播神器」等關鍵詞後,仍能搜索到刷單店鋪。這些商家店鋪頁面沒有過多介紹,有的只用一句「電商業務均可辦理」簡單介紹,詳情需要加微信諮詢。

記者以需要直播帶貨漲粉為由,聯繫到一個商家。該店客服回覆:50元100人,「一條龍套餐」100人+點心(點讚)+互動+全面配合,100元。該客服還對記者表示,5元可買3萬個點讚數。

記者發現,那些購買的帳號可點擊購物,但在實際不下單的情況下系統卻判定「正在去購物」,給直播間確實想購物的觀眾以「銷售火爆」的假象。

此外,在一些QQ群和微信群中,還有專門組織真人粉絲進行直播刷數據的商家,粉絲進入直播間觀看幾分鐘,就能拿到酬勞。

「很多主播幾場直播下來,觀看人數隨便都是幾百萬人甚至上千萬人,這裡面數據注水太厲害了。」某電商平臺的一名銷售經理告訴記者。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曉明對《工人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國對直播數據造假這方面的法律監管還不足,造假成本低。同時,商家、刷流量機構、電商平臺分屬不同地域,市場監管等部門跨地域管理和執法會存在一定難度。

商家也成為「泡沫數據」受害者

記者了解到,直播數據造假,被侵權的不只是消費者,一些商家也成為受害者。

對商家而言,直播帶貨商品退貨率較高,算上產品成本、運營成本、物流成本,再加上動輒十幾萬元、幾十萬元的「坑位費(指定主播帶貨商品需要支付的費用)」,自己只能虧錢。但主播們卻可以拿著「泡沫數據」再去接下一個商家的直播。

王曉明律師告訴記者,在如今直播帶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商家都在尋求有影響力和帶貨實力的人氣主播,有影響力的帶貨主播成為「賣方市場」。

「主播們往往對大品牌合作更上心,如果是小公司小品牌,他們主播傾注的資源會少一些。」某外資面膜品牌商的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一旦掉進他們虛假數據的坑裡,商家很難爭取回相應的權益。」

記者了解到,除了在直播領域掌握話語權的主播會收取高額「坑位費」外,在銷售量上商家還需要給主播抽出提成作為「佣金」。這樣,對於一些銷路不好的產品,商家做的直播帶貨常有虧本的可能。

今年8月,國新辦就消費扶貧行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發布會上,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洪天雲對部分貧困地區請名人直播帶貨的現象提出了批評:「目前我們發現少數地區請名人大牌,最後算帳下來,直播帶貨請名人花的費用和直播帶貨以後的效應不成正比。」

帶貨良性發展需明晰各方權責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電商直播用戶規模為3.09億人。僅今年上半年,國內電商直播超過1000萬場,活躍主播數超過40萬人。業內人士認為,直播電商行業規模仍未飽和,預計未來兩年仍會保持較高的增長態勢,對由此帶來的數據造假問題,到了應該規範的時候。

11月13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了《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指出,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從事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不得虛構或者篡改關注度、瀏覽量、點讚量、交易量等數據流量造假。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陳忠雲認為,對直播帶貨立法立規非常有必要。他認為,《意見稿》非常及時,不僅對主播提出了要求,對直播平臺也明確了其責任。「只有明晰各方的權責,加大對不法行為的監管處罰和打擊力度,才能促進直播帶貨行業的良性發展。」

實際上,今年7月起正式實施的《網絡直播營銷活動行為規範》就對直播帶貨行業刷單、虛假宣傳等情況作出了規定。該規定指出,網絡直播營銷主體不得利用刷單、炒信等流量造假方式虛構或篡改交易數據和用戶評價,不得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在直播購物時,要謹慎對待直播中的各種數據和主播宣稱的銷量及使用效果,仔細甄別考慮後再購買,同時還要保留購物憑證,以方便日後維權。對商家來說,做直播不是單靠主播個人就能夠產生巨額成交量的,歸根到底還是看品牌影響力和產品質量本身。優質的直播帶貨,應做到品牌美譽度和銷量的共贏。(記者 劉兵)

來源:工人日報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數據「注水」 5元可買3萬個點讚數
    直播帶貨數據「注水」 3萬個贊5元可買  直播帶貨日漸成為影響消費者網絡購物的方式。然而,直播帶貨流量造假、價格欺詐等問題也引發關注。記者調查發現,直播間的直播人數、粉絲點讚互動數等數據都可以花錢「刷」出來。近日,國家網信辦發布意見稿,禁止直播數據流量造假、虛假宣傳等行為。
  • 直播帶貨「泡沫」:16元買1萬觀眾,帶貨銷量能造假
    澎湃新聞記者實測發現,花費16元便可增加1萬淘寶直播間的觀看人數,2元增加1萬個點讚;百元可在抖音直播間增加1000名觀眾,花費30元可顯示「不斷去購買」的假象;20元可在快手直播間增加100觀眾,0.5元可發送自定義彈幕一條。一些代刷流量的「公司」還宣稱,除了一般以「刷單」方式提升銷量,還可以通過設置「滿減優惠券」、主帳號關聯子帳號的方式修改帶貨銷量。
  • 刷量系統操控的直播帶貨:90元可買500個機器粉發言帶節奏
    如今直播帶貨出現了新的玩法,即花錢買機器粉進直播間觀看、帶節奏,製造「銷售火爆」的假象。儘管平臺進行了多輪清理,但這些灰產人士依然活躍在社交平臺上。在利益驅使下,像李飛這樣批量炮製流量數據的灰產人士應運而生。在他們手中,流量數據被明碼標價,90元可買500個機器粉進直播間發言帶節奏,包三個小時。使用者,大到孵化網紅的中介MCN(Multi-Channel Network多頻道網絡)機構,小到田埂上的個體果農。
  • 談談有話說|吹出來的業績、狂「注水」的數據:直播帶貨流量造假...
    談談有話說 | 吹出來的業績、狂「注水」的數據:直播帶貨流量造假觸目驚心隨著直播的興起以及電商促銷活動的增多,直播帶貨的促銷方式愈發流行。記者調查發現,直播帶貨如火如荼的背後,存在觀看人數吹牛、銷售數據「注水」等問題,導致部分商家和消費者受到矇騙和損失。電商從業人員告訴記者,在直播帶貨的銷量統計上貓膩很多。例如,一張手機貼膜,事先提高標價,標為100元,帶貨時5元賣出,賣出2萬張,再找人刷單8萬張,對外宣稱銷量10萬張。然後按照100元來算銷售額,如此一來業績輕鬆過千萬元。
  • 直播帶貨需「祛火」升級
    本月初,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了9個新職業,其中「網際網路營銷師」下新增的「直播銷售員」引起了關注,這意味進行直播帶貨的網紅們有了正式的職業稱呼。在直播帶貨成為新職業的同時,記者發現,直播行業中,誇大宣傳、收取天價坑位費、數據注水、售後欠缺等問題逐漸暴露。
  • 關於快手直播帶貨的6個數據真相
    據第三方數據平臺顯示, 2020 年 7 月,薇婭和李佳琦引導的成交額(GMV)分別為18. 29 億和11. 93 億,而從卡思數據所統計的辛巴帶貨數據看, 7 月,其直播帶貨銷售額也超過了5. 2 億。這個數據相比於主播們 6 月的表現都有很大程度下滑。
  • 直播帶貨有多少難逃的「坑」
    記者調查發現,直播帶貨如火如荼的背後,存在一些觀看人數吹牛、銷售數據「注水」的問題。被矇騙的商家不少最終賠錢,同時一些只認錢不看品質的「無底線」帶貨也直接坑害了不少消費者,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敲響了警鐘。山東臨谷電商科技創新孵化園副總經理李軍華告訴記者,以服裝銷售為例,百萬粉絲的主播,帶貨一場能賣出2萬單左右,刨除物流、人工等成本,收益並沒有很誇張。但有的主播過分誇大帶貨效果,1元活動「秒殺」的產品按原價算銷售額,打五折的商品也按原價計算。  此外,中國消費者協會此前發布的《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顯示,有37.3%的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
  • 直播帶貨數據背後有多少真實?有多少水分?
    文章指出,「小瀋陽直播賣白酒,當晚下單20件,第二天退貨16件」「葉一茜賣單價200多塊的茶具,90萬人觀看,成交額不到2000塊」。這些明星帶貨的「翻車事故」,讓商家直言「現在請明星直播,簡直就是被詐騙,因為他們很多數據和粉絲量都是造假的」。  高流量背後的低銷量,不禁讓我們思索,到底是流量不能成功轉化還是如商家所說這流量本身就「注水」了?
  • 一場李雪琴親歷的直播帶貨造假現場:311萬觀眾真實數不到11萬
    收費上,真人掛榜【贈送點讚,每號3000贊】1.0元每臺每小時;真人自定義隨機互動1.2元每臺每小時;真人掛榜+互動+小黃車 1.4元每臺每小時;真人加粉絲團純送燈牌【送完就退直播間】0.4元1個;真人實時跟播互動【彈幕根據直播要求】2.6元每臺每小時。並且可以定製自定義套餐。
  • 直播帶貨大翻車:燕窩被檢測為糖水 退貨率高達70%人氣或全靠注水
    新聞繼續:直播帶貨為何屢屢翻車:退貨率高達70%人氣或全靠注水東方財富網:07-20動輒上百萬的瀏覽量數據,低到離譜的轉化率,高達70%的退貨率,「發大水」的觀看人次,早已成為灰色產業的一部分。「買它!買它!買它!」「家人們給我衝!」
  • 直播帶貨造假揭秘:25元就能買2萬個圍觀,不刷單都做不成腰部主播
    直播帶貨的頭部主播們最近有點「鬱悶」:先是辛巴團隊,被「打假名人」王海公開點名,稱其帶貨的燕窩就是糖水;隨後,中消協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列舉了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以及李雪琴參與的一場直播帶貨涉嫌機器刷量數據造假等案例。
  • 深網|一場李雪琴親歷的直播帶貨造假現場:311萬觀眾真實數不到11萬
    主要做抖音直播刷量的丁某向《深網》表示,他能提供真人掛榜、互動、送燈牌、真人實時跟播互動等服務,甚至購物小黃車的數據都能刷。收費上,真人掛榜【贈送點讚,每號3000贊】1.0元每臺每小時;真人自定義隨機互動1.2元每臺每小時;真人掛榜+互動+小黃車 1.4元每臺每小時;真人加粉絲團純送燈牌【送完就退直播間】0.4元1個;真人實時跟播互動【彈幕根據直播要求】2.6元每臺每小時。
  • 一場李雪琴親歷的直播帶貨造假現場:311萬觀眾真實數不到11萬丨深網
    《深網》在某直播平臺隨機選取一位正在直播的商家,花費10元向小C購買了五分鐘內到量的1萬普通機刷人氣,五分鐘內,該直播商家的觀看人數從不足三千增長至一萬多。《深網》隨後又花費60元購買了100個直播間進店點商品加購物車的數據,原本不太活躍的直播間,迅速出現了很多「xxx正在去購買」的字樣。黑產為短視頻直播平臺量身定做的刷量服務也「非常完善」。
  • 直播帶貨刷單兇猛:120元買1萬個機器粉 先刷單再退單 訂單水分達78%
    只需花70元,就可以在抖音直播中刷100個「機器粉」觀看數據,觀看時間長達2小時;在淘寶直播中,更是120元能買到10000個機器粉觀看數據;還有專門組織真人粉絲進行直播刷數據的商家,粉絲進去直播間觀看1分鐘,就能拿到5毛錢的酬勞;……「其實刷沒刷數據,挺容易就能發現,比如某主播的直播觀看人數達到20w,但實際進店轉化數卻不到
  • 知瓜數據丨汪涵淘寶直播帶貨1.56億,5個半小時直播遭吐槽不斷?
    近期直播帶貨大火,每天打開淘寶直播都能看到不一樣的娛樂明星。繼5月4日汪涵在吉傑直播間以春蕾計劃為主題「秒完」18萬斤荔枝後,這次,汪涵又重新回歸!並且直接開啟了國內首檔民族品牌推介直播節目《向美好出發》。
  • 楊坤直播又出事?直播帶貨頻翻車,這9000億元的市場如何規範?
    回顧:楊坤帶貨122萬隻剩4萬?據「商業街探案」此前報導,11月8日,幾位賣家通過第三方經紀公司天映參與了楊坤的直播帶貨活動後,表示直播數據造假,損失慘重。賣家們稱,自己事先在招商關於銷售額數百萬的誘惑下,分別繳納了10萬-13.5萬不等的坑位費後,結果真實銷售額平均只有3萬左右。
  • 直播數據造假成風:售價5元、銷量2萬,銷售額卻能破千萬
    電商直播行業的蓬勃發展,所有人都在說,2020年直播帶貨成了最火的風口,那麼究竟有多火? 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直播電商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預測,2021年,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億,滲透率會提高至14.3%。
  • 網絡直播和直播帶貨再出新規,直播帶貨亂象何時休
    隨著網絡直播進入網絡直播帶貨的2.0時代,各種潛在的負面信息也開始逐漸顯露。國家相關部門和各大平臺也正在積極不斷的制定各種相應的網絡直播和直播帶貨規範來應對。
  • 直播帶貨之殤
    2019年被稱為電商直播的元年,在帶貨這行,起初名氣最大的就是李佳琪,作為男人賣口紅這個點兒由於巨大的反差,非常吸睛,再加上極具洗腦性質的「買它,買它,買它!」以及優異的成交數據,使得李佳琪迅速走紅,成為直播帶貨界的口紅一哥。自此開始,直播帶貨徹底進入大眾視線。爾後,直播帶貨一姐也進入了人們視線。
  • 起底直播刷單:1288贊+88條真人評論+10萬播放=30元
    經手過上千個網紅帶貨案例、深諳網紅運營的一位MCN機構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記者近日多方調查採訪了解到,在火爆的直播帶貨背後,像劉先生一樣「高坑位費低銷售量,商家不賺反虧」的直播間案例不在少數。同時,主播帶貨之後,部分退貨率高達50%以上,也讓商家們叫苦不迭。理想和現實巨大反差背後,屢禁不止的刷單「灰產」正在重新活躍,直播間粉絲、點讚、人氣、評論皆可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