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李雪琴親歷的直播帶貨造假現場:311萬觀眾真實數不到11萬丨深網

2021-02-21 騰訊財經
明星、主播、MCN機構直播刷量的動機不言自明。明星通過刷量來避免人氣冷清的尷尬,而主播和MCN機構則希望用更漂亮的數據,向商家收取更高的坑位費。

來源丨騰訊新聞深網

作者丨馬圓圓 張睿  編輯丨康曉

11月11日晚,當紅脫口秀演員李雪琴與楊天真等被邀嘉賓在某平臺參與了一場直播活動,這場主要銷售數碼產品的帶貨直播,最終在311萬人群的圍觀和粉絲對李雪琴依依不捨的道別中結束。

李雪琴或許不知道,剛剛和她互動的大部分都是虛假的機器人粉絲。一位全程參與此次直播的工作人員告訴《深網》,當天結束時311萬的觀眾中,只有不到11萬真實存在,其他觀眾人數都是花錢刷量,而評論區與李雪琴親切互動的「粉絲」的評論,絕大部分也是機器刷出來的。

「這次直播我們需要維護300萬人氣加互動點讚,結束是311萬,自然人氣也就不到11萬。」該工作人員對《深網》表示,此次直播由平臺發起,承接的主辦方把直播效果維護交給了某傳媒公司,傳媒公司再把直播人氣和互動等需求,外包給一家刷單機構。

上述工作人員向《深網》全程「直播」了昨晚該直播活動的工作記錄,以及刷量過程與直播間數據變化。

李雪琴的遭遇只是當下直播帶貨刷量亂象的一個縮影。剛剛過去的雙十一,直播帶貨延續了過去一年的火爆景象。薇婭、李佳琦、辛巴等頭部主播動輒數十億的交易額,越來越多的知名主播也紛紛加入「億元俱樂部」。

然而「直播銷售不過億,不好意思發戰績」背後,卻潛藏著巨大的行業泡沫和層層虛假數據。

李雪琴、楊天真等參與的雙十一某直播帶貨活動

「很少有不買量的主播」

「從十月三十號開始,整個雙十一期間我們的機器都爆滿,想要找到空出來的非常難。」一位經營直播刷量軟體的商家對《深網》表示,他公司開發的「雲控」刷量軟體在雙十一期間需求非常大,每天有幾百萬的流水,相當於大半年的業務量,而購買者既有中小主播,也有知名帶貨網紅。

直播帶貨的刷量黑產一直存在,雙十一成了這些黑產「衝業績的最佳時候」。《深網》調查發現,直播帶貨刷量的現象覆蓋了抖音、快手、淘寶、京東和拼多多等平臺,直播觀看人數、評論互動、甚至直播銷量都可以刷。

在百度搜索「直播漲粉」「直播人氣」「直播運營」等關鍵詞,就會出現大量指向第三方直播刷量公司的廣告,《深網》向其中幾家刷量公司了解到,他們既可以提供機器刷量,也可以提供人工刷量。「機刷價格便宜,人工比較貴,但是效果好」。

「抖音快手智能雲控軟體引流獲客系統,批量養號產粉,直播互動場控,免費DOU+,精準採集引流等功能應有盡有!需要請加V……」在一個名為「快手抖音直播賣貨漲粉」的群內,不斷有人發布引流廣告,也時常有「老闆」諮詢業務。

群內自稱有一間工作室的「小C」對《深網》表示,他可以提供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和抖音四個直播平臺的人工或機器刷量服務。

以淘寶(天貓)為例,小C提供的業務類型包括「普通機刷人氣、高級機刷人氣、機刷達人粉、直播間進店關注主播、直播間進店點商品加購物車、真人進店UV、直播間進店加購+關注主播、真人進直播間互動、真人進直播間發言、圖文前端閱讀、圖文後臺PV、圖文後臺UV、圖文後臺進店、視頻前端」等等,幾乎涵蓋了淘寶直播產品的每一項數據維度。

從小C提供的「2020年雙十一期間直播業務報價」來看,機器刷量的價格比較低,客戶花10塊錢就可以買到一萬的機刷人氣。而人工刷量的價格比較高,客戶如果選用了真人進直播間互動服務,每小時需要支付每個人15元。

如果按照這個報價全用機器來刷,此次李雪琴所參與的直播被虛增的300萬觀眾,傳媒公司只需要向刷單機構支付3000元人民幣。

小C稱,他最多能同時安排1000人進入直播間互動,每人1小時大概可以發100句左右的評論,執行前提供名單供檢測,可按指定文案發布,也可以根據客戶方向自由發揮。

《深網》獲取的「2020年雙十一期間直播業務報價」

直播間刷量幾乎可以做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深網》在某直播平臺隨機選取一位正在直播的商家,花費10元向小C購買了五分鐘內到量的1萬普通機刷人氣,五分鐘內,該直播商家的觀看人數從不足三千增長至一萬多。

《深網》隨後又花費60元購買了100個直播間進店點商品加購物車的數據,原本不太活躍的直播間,迅速出現了很多「xxx正在去購買」的字樣。

黑產為短視頻直播平臺量身定做的刷量服務也「非常完善」。主要做抖音直播刷量的丁某向《深網》表示,他能提供真人掛榜、互動、送燈牌、真人實時跟播互動等服務,甚至購物小黃車的數據都能刷。

收費上,真人掛榜【贈送點讚,每號3000贊】1.0元每臺每小時;真人自定義隨機互動1.2元每臺每小時;真人掛榜+互動+小黃車 1.4元每臺每小時;真人加粉絲團純送燈牌【送完就退直播間】0.4元1個;真人實時跟播互動【彈幕根據直播要求】2.6元每臺每小時。並且可以定製自定義套餐。

「我和很多MCN機構、工會、主播都有長期合作,說實話,現在很少有不刷量的主播。」丁某宣稱,他能保證真人真機,可以視頻驗證,如果返現使用協議充數將全額退款,長期合作還可以優惠。

據《深網》了解,小C和丁某兩人相當於代理商的角色,處於直播刷量黑色產業鏈的中遊,而鏈條的更上遊,則是前文提到的「雲控」刷量軟體開發商以及眾多的「養號中介」。

從直播帶貨刷量的黑色產業鏈來看,數據造假幾乎遍布每一個環節。

刷量騙局遍布黑產鏈的每一個環節

自稱來自河南新鄉某智能營銷公司的林某對《深網》表示,該公司開發的「雲控」軟體,可以讓一個人控制數百臺手機在直播間刷數據。

此類軟體是目前直播刷量中最常用的工具。據澎湃新聞此前報導,購買安裝此類軟體並綁定淘寶直播店鋪後,可批量點讚、購物、關注、「來了」、觀看,可設置需要的總數及間隔時間,啟動服務後頁面會用紅色小字體顯示已增加的服務單項數量。

林某表示其公司目前主要做抖音平臺,因為抖音帶貨直播的流量最大,而且可以在直播上推廣淘寶等電商平臺的主頁。

對於刷量是否會被平臺封號的問題,林某解釋稱,「開直播對推薦權重影響非常大,雲控相當於模擬出一個人操作一臺手機和一個IP,而被封號的情況往往是虛擬的,不是真機,虛擬的很容易被平臺監控到,要麼就是降你的權重要麼就是封號。」

「我們通過機器模擬出來的和真人一樣,每個號都有自己的等級。平臺沒法識別出來,不可能被封號的。」

林某告訴《深網》,抖音上有很多直播商家自己不做號,而是會購買有現成粉絲的號來做直播。買到號以後,這些商家一般會先測試這個號能不能帶來流量,這就需要有等級的機器粉來刷,刷完之後會得到平臺的推薦權重。而這些商家也是他主要服務的客戶。

雙十一期間,很多主播會做十個小時左右的專場直播,因為需要一直保持直播間的人氣和活躍度,這種直播的刷量需求很大。林某介紹說,他們當天一般派了專人服務,主播團隊需要什麼,工作人員就按照要求去做。「比如說,主播會讓刷問題問這個商品怎麼賣,新來的朋友加入粉絲團,這邊就會選擇機器加入粉絲團,基本上主播要什麼我們就給他做什麼。」

除了和主播直接接單外,林某這樣的「智能營銷公司」也會發展下級代理,把軟體賣給小C和丁某這樣的代理商。林某稱,現在其公司加上代理,已經達到了30多萬臺機器的規模,為了減少運營難度和分散風險,有的機器放在公司,有的則放在代理那裡。

林某向《深網》提供一份代理價格表顯示,100控是3萬塊錢,500控是5萬塊錢,所謂多少控,就是後臺給客戶開多少個埠,手機需要自己準備,但可以購買華強北地區廉價山寨廠組裝的產品。

林某提供的代理價格表

這些代理購買軟體後,再通過為客戶刷量收回成本,賺取利潤。林某向《深網》算了一筆帳:代理100控系統預算3萬,100臺山寨手機預算2萬,手機支架和多口充電器3000,網絡每個地方的情況不一樣暫定每年1000。一個人去一臺電腦就可以操作100臺機器,第一年免費服務更新,總成本在6萬元以內。

林某在群裡發的「廣告」中宣稱,以現在的行情,100控每月能賺4-6萬,最快一個月能回本。不過當《深網》問及該「廣告」真實性時,林某笑答「哪有那麼好的事。」

與林某所在智能營銷公司一樣,開發「雲控」刷量系統的公司還有很多,比如「企飛科技」「寶仁信息技術」等等,這些公司的業務模式大同小異。

除了軟體刷量,質量更高的人工刷量需求量也非常大。這催生了一批職業養人工號的「中介」。這些「中介」一邊對接主播,一邊去發展自己的下線人工刷量。在多個「漲粉」群裡,有中介頻繁發出尋找刷量兼職的廣告,這些廣告稱報酬每天從幾十到幾百塊不等。

不過,有自稱參與過刷單的人告訴《深網》,這種兼職刷量非常不靠譜,「中介」一般支付最初刷單的報酬後,會給更多的單子讓兼職做,但做完之後給不給錢還得看「中介」。

有「中介」稱,現在直播刷量的需求非常大,他們很難找到兼職,現在大多按小時或者按天結算。

直播帶貨何時走向規範?

需求決定供給。直播刷量黑產的「繁榮」景象,以及黑產鏈上存在的種種騙局,本質還是由直播帶貨行業的造假需求造成的。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它的灰產地帶,特別是像今年這個直播帶貨這麼火,越賺錢的地方不是騙子就越多嘛。」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MCN機構創始人對《深網》說。

明星、主播、MCN機構直播刷量的動機不言自明。明星通過刷量來避免人氣冷清的尷尬,而主播和MCN機構則希望用更漂亮的數據,向商家收取更高的坑位費。

而很長一段時間,部分平臺對刷量行為似乎也是一種默許態度。「很多人都說刷流量、刷播放量、刷粉絲平臺會限流甚至封號,其實只要你不是色情、暴力、侵權等等不特別嚴重的,平臺一般不會管。為什麼?平臺默認的話對他們也是好事,如果有刷粉的,平臺整體數據就會好看,對平臺來說也是有利的。」上述MCN機構創始人說。

《深網》獲取的刷量軟體後臺照片

當然,像所有新生行業一樣,直播帶貨也在加速走向規範。據媒體報導,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要求依法查處不正當競爭違法行為。針對網絡直播營銷中虛構交易或評價、網絡直播者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等不正當競爭問題,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重點查處實施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仿冒混淆、商業詆毀和違法有獎銷售等違法行為。

直播平臺亦加大了對刷量行為的打擊力度。據澎湃新聞報導,抖音表示,2020年8月至10月,抖音直播業務查處封禁刷粉等作弊帳號28萬,封禁刷人氣作弊帳號92萬。廣大用戶、商家提高警惕,不要輕信此類作弊服務的相關宣傳,如發現此類現象及時向平臺舉報。

快手方面有關負責人表示,刷人氣、刷單損害平臺生態和用戶利益,是平臺一直重點打擊的行為。快手通過技術手段全鏈路布防,對於刷人氣、刷單行為進行發現和監控,一經核實存在違規行為,相關刷量數據將全部刪除,並根據違規情況對帳號、購物車功能進行處罰。

某中小企業SAAS服務機構負責人對《深網》表示,直播帶貨成為了當下最熱門的風口,但是也滋生了很多黑色產業鏈,主播除了在自己「人氣」上「注水」外,同時也刷單成風,甚至有些「刷單」公司宣稱直播帶貨的GMV也可做修改,真成了「銷售不過億,不好意思發戰績」的虛假繁榮,專業人士對「注水」現象,在技術方面其實是很好分辨的,這種刷單行為只是自欺欺人罷了。

「我們看到行業裡面一些頭部主播不惜冒著帳號被封禁、拉黑的風險給直播數據注水,背後是資本市場的角逐,頭部網紅與腰部、尾部網紅形成兩極分化,讓整個行業陷入癲瘋的病態。但是,我相信這種瘋狂期過後,直播帶貨終將會走健康成長的軌道之上。」

(文中小C、丁某、林某等為化名)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深網|一場李雪琴親歷的直播帶貨造假現場:311萬觀眾真實數不到11萬
    來源:騰訊新聞深網 作者:馬圓圓 張睿 編輯:康曉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期間,當紅脫口秀演員李雪琴等被邀嘉賓在某平臺參與了一場直播活動,這場針對科技產品的帶貨直播,最終在311萬人群的圍觀和粉絲對李雪琴依依不捨的道別中結束
  • 一場李雪琴親歷的直播帶貨造假現場:311萬觀眾真實數不到11萬
    月11日晚,當紅脫口秀演員李雪琴與楊天真等被邀嘉賓在某平臺參與了一場直播活動,這場主要銷售數碼產品的帶貨直播,最終在311萬人群的圍觀和粉絲對李雪琴依依不捨的道別中結束。李雪琴或許不知道,剛剛和她互動的大部分都是虛假的機器人粉絲。一位全程參與此次直播的工作人員告訴《深網》,當天結束時311萬的觀眾中,只有不到11萬真實存在,其他觀眾人數都是花錢刷量,而評論區與李雪琴親切互動的「粉絲」的評論,絕大部分也是機器刷出來的。
  • 李雪琴回應爭議:對某直播運營方刷數據行為毫不知情
    騰訊新聞作者 馬關夏  11月21日晚,當紅脫口秀演員李雪琴在某短視頻平臺,回應了此前直播帶貨引發的爭議。李雪琴表示,那場直播她是作為嘉賓參加的,主要工作是和嘉賓網友互動,他和團隊不參與任何直播間的數據運營。  深網|一場李雪琴親歷的直播帶貨造假現場:311萬觀眾真實數不到11萬  「前幾天我參加了一場某平臺的直播,後來網上說那場直播刷量了,正常11萬刷到了300多萬,我第一時間就聯繫平臺了解情況,並且讓他們解決好這個問題。
  • 汪涵、李雪琴之後,楊坤也翻車了?直播帶貨120萬被指實際成交4萬,商家已報警
    後,越來越多的明星以及各路網紅的直播銷售量都有出現不真實的情況。為了當上楊坤的帶貨嘉賓,三家商家給出的坑位費(商家請主播帶貨一次性支付的服務費,以佔據直播中的一個「坑」)從10萬到13.5萬不等,其中一家還給出了楊坤銷售額20%的佣金。但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滿心期待的直播帶來的並不是銷售奇蹟,而是大面積的「翻車現場」。
  • 網絡直播和直播帶貨再出新規,直播帶貨亂象何時休
    隨著網絡直播進入網絡直播帶貨的2.0時代,各種潛在的負面信息也開始逐漸顯露。國家相關部門和各大平臺也正在積極不斷的制定各種相應的網絡直播和直播帶貨規範來應對。
  • 汪涵帶貨退貨率高達76.4%,李雪琴直播互動實際只有11萬
    近日,直播帶貨數據造假又又又又添一員大將。沒錯,就是馬桶臺的知名主持人汪涵先生。在11月6日,汪涵直播帶貨,開播費10萬元,當天成交1323臺,退款1012臺,退款率高達76.4%,引發社會關注。針對這一情況,很多人質疑汪涵是通過「科技手段」對直播間帶貨的商品進行了刷量,但其籤約方表示自己沒有進行這種行為,是因為受到了未知來源的「攻擊」,目前平臺正在調查是誰在做「刷單後退單」的惡意攻擊。
  • 汪涵直播帶貨「翻車」?網信辦出新規:對數據造假嚴厲打擊
    鈦媒體APP註:明星直播帶貨「翻車」已經不再是新鮮事。近日,知名主持人汪涵一場直播帶貨被爆退款率超七成,引發社會關注。11月6日汪涵直播帶貨,當天總直播時長為5小時31分43秒,播放量為460.3萬,期間共上架33款商品,包括美的熱水器、雲米淨水器、德爾瑪無線吸塵器、TCL液晶電視機等。
  • 汪涵直播費用10萬退貨率超高,李雪琴直播被曝有三百萬假粉
    ,號召力也有點尷尬了,尤其是退款率這麼高,算是「直播翻車」了,而且這樣的成績引發了對明星直播帶貨的巨大爭議。,看起來現場有311萬的網友和粉絲圍觀,可以說人氣很高了,但根據全程參與直播的工作人員透露,當天311萬的觀眾中,只有不到11萬是真實數據。
  • 我來說說直播帶貨數據造假的事
    但直播帶貨看似繁榮的背後,數據造假的亂象也愈演愈烈。 前段時間主持人汪涵帶貨的東西直接就上了熱搜。事情是這樣的: 雙十一期間的汪涵給某品牌做直播,一天的開播費用是10萬。本來商家想借用汪涵的名氣,在直播帶貨中打開銷路,但最後的結果是,當天汪涵帶貨1323件,退款就達到了1012件,佔比76.4%,所以被商家投訴了。
  • 中消協點名李佳琦、李雪琴直播帶貨問題 二人都回應了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2日電 近日,中消協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其中列舉了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以及李雪琴參與的一場直播帶貨涉嫌機器刷量數據造假等案例。對此,李佳琦及李雪琴方面相繼回應。
  • 直播帶貨的真相?汪涵帶貨疑造假刷單,退款率高達76.4%
    先是「愛錢進」事件,現在又爆出來「帶貨疑造假刷單」事件,也許他該停下腳步來反思下為何會出現這種事情。公眾人物還是要學會愛惜自己的羽毛。這應該不能全怪帶貨主播,質量好的東西應該不會有這麼多退貨的。而最近大紅大紫的李雪琴被邀請參與某直播活動,也被網友爆料,現場的活動中看起來似乎有311萬的觀眾,但其實真正的觀眾只有不到11萬。
  • 直播帶貨,涼涼?
    文丨謝東霞 鍾微編輯丨葉麗麗來源丨連線Insight(ID:lxinsight)直播帶貨陷入了一場危機。兩場直播的主人公被中消協點名批評。 最近備受關注的「汪涵直播帶貨退貨率超70%」事件,是發生在三周前的直播,商家曝出汪涵直播坑位費達10萬,但ROI(投資回報率)僅為0.3。
  • 直播數據造假成風:售價5元、銷量2萬,銷售額卻能破千萬
    簡直是直播電商的東風下衍生的「周邊」福利。 而在直播帶貨的銷量統計上同樣存在很多貓膩,有從業人員透露,一張手機貼膜,事先提高標價,標為100元,帶貨時5元賣出,賣出2萬張,再找人刷單8萬張,對外宣稱銷量10萬張。然後按照100元來算銷售額,如此一來銷售額輕鬆過千萬元。
  • 中消協發布「雙11」報告,點名汪涵、李佳琦、李雪琴直播帶貨翻車
    中消協20日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觀看人數吹牛、銷售數據「注水」等「影響力」指標的造假,已經形成一條產業鏈。同時,惡意刷單、花式踢館、虛假舉報等同業競爭也汙染了直播生態。在列舉典型案例時,特別點出汪涵直播帶貨翻車疑雲、李雪琴親歷直播帶貨造假、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等典型案例。
  • 汪涵帶貨被指「造假」,明星直播屢「翻車」,監管出手整頓
    眼下,直播帶貨這一行可謂如日中天。繁榮的背後,疑似「翻車」事故頻發。日前,汪涵、李雪琴、楊天真等明星網紅因疑似刷單,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月6日,汪涵參加了一場直播帶貨。直播帶貨刷量亂象因為直播帶貨銷量數據陷入輿論漩渦的,汪涵並非唯一個案。前不久,從鐵嶺走出來的當紅脫口秀演員李雪琴也被爆數據造假。
  • 李雪琴回應被中消協點名:造假的事絕對不會幹
    20日,中消協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通過對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發現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並點名汪涵、李雪琴直播帶貨「翻車」和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等。
  • 李佳琦回應直播帶貨新規 三大舉措嚴打直播行業亂象
    針對直播行業中頻發的種種亂象,近日監管部門出臺系列規範直播帶貨的意見和規定。這對於電商主播們是否有影響呢?11月27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李佳琦回應直播帶貨新規,他認為帶貨主播應該對消費者負責,對團隊嚴格規範。
  • 汪涵帶貨竟造假刷單?被商家曝花10w請他直播,退款率近80%
    看來雙十一過後,商家們也是一地雞毛,數據造假害死人啊!網友們紛紛表示沒想到知名度這麼高的汪涵也需要造假刷單來獲取流量,號召力也有點尷尬了,尤其是退款率這麼高,算是「直播翻車」了,而且這樣的成績引發了對明星直播帶貨的巨大爭議。
  • 李佳琦直播間虛假宣傳被罰款,直播帶貨亂象叢生
    直播帶貨數據造假直播帶貨行業發展迅速,從艾媒數據中心公布的直播帶貨數據顯示,2017年直播電商規模在190億元,2018年增長到1330億元,2019年迅速增長到4338億元,2020年預計將達到9610億元。直播帶貨增長速度讓人驚訝。
  • 汪涵直播帶貨「翻車」!退貨近80% 更有網紅直播100%退貨 國家監管...
    311萬粉絲僅11萬真實觀眾「雙十一」剛過,許多電商平臺與網絡直播的頭部主播紛紛曬出亮眼數據。但是根據騰訊深網報導,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期間,當紅脫口秀演員李雪琴等被邀嘉賓在京東平臺上參與了一場直播活動,這場針對科技產品的帶貨直播,數據顯示這場直播活動有311萬人圍觀和互動,但實際只有11萬的真實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