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直播帶貨這一行可謂如日中天。繁榮的背後,疑似「翻車」事故頻發。日前,汪涵、李雪琴、楊天真等明星網紅因疑似刷單,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帶貨銷量數據造假,不僅誤導了消費者,也助長了行業弄虛作假的風氣。正因如此,監管出手整頓可謂是「及時雨」。
汪涵帶貨退款率超70%?
一張朋友圈散布的截圖,讓知名主持人汪涵再度挺進熱搜榜。日前,吃瓜群眾最關心的話題非汪涵直播帶貨退貨率超70%莫屬了。
事情的大概經過是這樣的:
11月6日,汪涵參加了一場直播帶貨。在這場持續了300多分鐘的活動中,汪涵為美的熱水器、雲米淨水器、德爾瑪無線吸塵器等33款商品搖旗吶喊。該活動吸引了460多萬的播放量。
然而,一張朋友圈截圖「暴露」真相。有商家繳納10萬元開播費後,當天成交了1323臺,卻遭遇退款1012臺,退款率達到了76.4%。其它商家也有類似遭遇,有的店鋪甚至收到了平臺方發出的虛假交易警告。
這事發生後,「汪涵直播帶貨退款率達76%」的話題迅速登上社交媒體熱搜榜。
針對這種疑似「刷單」行為,汪涵籤約方銀河眾星在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表示,「這是假的」,公司沒有任何虛構數據或購買流量的行為,只是幫該電商平臺帳號做一次直播執行,沒有必要去刷單,這次刷單後退單具有惡意攻擊特徵。
事情真相究竟如何,我們一起等待調查結果。這事對汪涵來說,卻令其形象蒙上一層陰影。在主持圈,汪涵絕對是為人正派、情商頗高的人設。然而,這兩年,其主持臺下的形象卻有點流年不利。直播帶貨退貨率這事暫時不表,就是前段時間那個金融產品爆雷跑路事件,也是令該品牌形象代言人汪涵的人設受損。
個人名聲接二連三地「翻車」,真心希望汪涵好好做做減法,認認真真搞主持,早日挽回自己的人設。
直播帶貨刷量亂象
因為直播帶貨銷量數據陷入輿論漩渦的,汪涵並非唯一個案。前不久,從鐵嶺走出來的當紅脫口秀演員李雪琴也被爆數據造假。
據騰訊深網報導稱,雙十一期間,李雪琴被邀參加某平臺一場直播活動。據悉,有311萬人圍觀了這場針對科技產品的帶貨直播。然而,其真實的觀眾人數僅有11萬。原來,在直播間裡和李雪蓮互動的,大部分都是虛假的機器人粉絲。
在此之前,據深燃報導稱,某護膚品品牌創始人爆料稱,本想雙十一找網紅帶貨衝一波銷量,結果包括他在內的三十多個商家,被集體刷單了,賠了夫人又折兵,花掉的坑位費和20%分傭全部打了水漂。
直播帶貨刷量亂象之下,就連「快手一哥」辛巴也未能倖免。今年618,辛巴高調回歸,出手不凡。據報導,辛巴回歸快手首場直播,總銷售額近13億元,打破了快手單人單場直播帶貨的紀錄。然而,這一亮眼數據被業內「知名打假人」嘲諷為「大型刷單現場」。
虛假的直播帶貨數據繁榮,對平臺、商家來說,無異於飲鴆止渴。好看的數據坑慘了積極備貨的商家。當退款潮來襲,商家只能默默吞下大量備貨的苦果。對消費者來說,則充滿了欺騙,失去了誠信。畢竟,吃過一次虧之後,誰還會再次上當受騙呢?
監管出手了!
面對直播帶貨行業紛繁複雜的刷量亂象,11月13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發布《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該稿圍繞直播營銷的平臺責任、信息服務內容、從業人員等多方面給出了管理意見。
針對直播間運營者和直播營銷人員,《徵求意見稿》表示,從事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不得「虛構或者篡改關注度、瀏覽量、點讚量、交易量等數據流量造假」。
雖然只是一份徵求意見稿,但這一文件對直播帶貨這一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艾媒諮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總規模達4338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戶規模將達5.24億人,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
這樣一個高增長的市場,無疑需要一個更為健康的行業生態。虛假繁榮,損害的不僅是消費者權益,也將令平臺和運營方的公信力受損。當然,過度的虛假繁榮,也有可能讓劣幣驅逐良幣,最終受損的還是整個行業。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