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主持人帶貨翻車!!!
購物狂歡的餘溫尚未散去,火熱的帶貨直播行業卻被爆出醜聞。
最近,知名主持人汪涵帶貨翻車的消息,廣受關注。
11月13日,一名商戶在朋友圈發消息稱,11月6日,該公司店鋪參加銀河眾星直播機構旗下藝人汪涵專場直播。開播費10萬,當天成交1323臺,退款1012臺,退款率76.4%,ROI(投資回報率)僅為0.3。此外,直播過程中,由於有大量多臺退款單的刷單行為,還受到了平臺方的虛假交易警告。
就是這樣一條朋友圈,引出了「汪涵帶貨數據造假」的內幕。
從該商戶的曝光細節來看,時間、地點、人物、交易明細、數據一應俱全、有理有據,不像是故意找茬或者刻意抹黑。
隨後,汪涵籤約的直播公司銀河眾星出面回應,該商家並非品牌方工作人員,並指出公司方並不存在虛假刷量的行為,至於直播過程中的刷單行為,很可能是被人惡意攻擊了。
值得注意的是,銀河眾星並沒有否認刷單行為的存在。問題在於,到底是誰在刷單?
其一,銀河眾星否認自己刷了單,因為汪涵只是替電商平臺做一次電商執行,沒有和商家直接接觸,收的是平臺服務費,所以沒必要刷單。
其二,可能是該店家競爭對手刷的單,為的就是擾亂該店家此次售賣的效果。
其三,可能是汪涵的競爭對手刷的單,目的是搞臭汪涵直播帶貨的名聲。
據悉,汪涵當晚直播觀看兩位460萬,共推薦30多件家電,其中包括奧克斯、小熊電器等知名品牌的旗艦店和授權專賣店。記者調查發現,部分賣家表示當晚直播正常,同時也有賣家表示退貨率超過了70%。
由此可見,只有部分品牌出現訂單刷量,但又不是某一個品牌,所以品牌競爭對手刷量的概率並不大,因為這本身對品牌也不會造成實質性傷害。反而,更有可能是汪涵的競爭對手刷單,藉此搞臭汪涵帶貨名聲。
截止目前,銀河星眾和直播平臺並沒有給出結果。到底是汪涵被人坑了?還是該商家被人坑了?都是後話!更關鍵的是,帶貨刷單爭議背後的直播刷單灰產!
「銷量不過億,不好意思發戰績。」
猶記得雙11啟動當天凌晨,李佳琦和薇婭直播間累計觀看數都超過了1.5億。再加上其他直播間成千上萬的人數,估計中國得有一大半人大半夜啥也不幹,就盯著直播買東西了。
直播帶貨火不假,但絕沒火到半夜幾億人守著的程度!
明眼人都知道,數據是假的。但對直播行業來說,真假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把錢搞到自己的口袋?數據,既是給品牌方看的,也是給觀眾看的。那麼既然是給外人看的,自然要把數據做得漂亮點。
造假產業鏈,應運而生!
目前,直播刷單造假產業前主要分為兩大部分:
其一,刷單機構。
刷單機構主要提供刷單業務,具體業務包括觀看量、點讚、評論、購買。操作方面,分為機器和人工。價格方面,機器更便宜,5分鐘1萬人氣,只需要10塊錢;人工相比較貴,平均3毛一人,1萬進店人數金額高達3000。跟機刷相比,真人價格貴了300倍。對比下來,更多商家會選擇機刷。
其二,刷單軟體開發公司。
刷單機構做的是中遊生意,在他們上遊,是專門做刷單軟體開發的公司。這些公司的業務模式很簡單,開發相關軟體,然後同主播和mcn機構合作,提供從軟體到數據操作的整套服務。此外,這些公司還把軟體賣給中遊的刷單機構,並不是每一個機構,都有技術團隊做軟體開發。
總之,從刷單機構到軟體開發公司,做的都是直播造假的生意。
然而,直播造假生意真有好做嗎?
對此,一位經營直播刷單軟體的商家表示:「從十月三十號開始,整個雙十一期間我們的機器都爆滿,想要找到空出來的非常難。」另外,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從主播到mcn機構,很少有不刷量的。
由此種種可見,在直播行業,數據造假已然是公開的潛規則!但公開和存在並不代表合理,當一個行業充斥著虛假,即使它看起來再怎麼繁榮,終究也只是一團泡沫,總有被戳破的一天!
虛假繁榮,總會有幻滅的一天。
早在7月份,央視就曝光,「直播數據造假」亂象。報導中指出,「增加兩萬觀看量外加15個真人互動,總共只需53元。」此外,記者也對商家和刷單機構進行了相關調查,發現數據造假盛行。
與此同時,6月24日,中國廣告協會發布《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國內第一個關於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的專門規範於7月正式實施,主要針對的便是商家、主播、mcn機構以及平臺。
規範中明確指出,禁止刷單、數據造假等行為;主播入駐平臺,也應該提供真實有效的個人身份信息;網絡直播平臺也應該提供商家、主播信用評價獎懲等信用管理體系。
然而,小半年過去了,直播帶貨依舊處於風口,數據造假產業和現象似乎並沒有得到大規模整治。
本質上,無論是主播、mcn機構,還是直播平臺,都希望數據做得漂亮一點,直播的風颳得再猛烈一點。主播和機構通過造假,吸引更多的品牌,賺更多的佣金;平臺方則希望通過漂亮的數據,吸引更多人來直播,以及更多的人來看直播。
直播造假的風潮中,直接損害的是商家、品牌以及消費者的利益。但長遠來看,對主播以及mcn機構,乃至平臺的直播生態、整個直播行業,都會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規範數據造假的規範,指望主播和mcn機構自檢,基本上沒太多可能,還是需要外力規範。
一方面直播平臺要加大監管,提高技術打擊造假行為。比如,快手方面就通過數據手段全鏈路布防,監控刷人氣、刷單行為,一旦發現,不僅會清除數據,還是對帳號進行處罰。
另一方面,國家監管層面,需要加大對造假行為的相關條例規範和處罰。11月13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就《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20年11月28日。
任何一個行業,在發展早期,難免都會遇到各種問題。規範之下,才能有健康的生態,得以持續發展。
作者: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