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年,明星帶貨成為說不完的各種話題與熱點,就其流量與曝光率,明星自然而然要比其他不知名的主播有著更多優勢,更多商家也都情願與明星共享資源與利潤,在很大程度上,雙方之間都能博得流量與收益。
然這一切的新鮮度也不過光景半年,在這8月之際,某商家喊出的「請明星就是被詐騙」的口號後,被擦亮眼睛的,不僅僅只有商家與投資方,更多的是廣大的消費群體的從中覺醒。
在這現今風險與利益面前,商家邀請明星直播帶貨的坑位費少則十幾萬,多則上至幾十萬,如這其中直播女王李湘坑位費用曾一度高達八十多萬,但在這最後銷售額為零的慘狀,也真真實實出現過,打水漂的商家時至今日都不忘這一「血虧」的經驗教訓。
而在這不久的前幾日,雙十一的狂歡夜下,網友們狂購熱潮後伴隨的「退貨」巨浪也照樣席捲而來,在這雙十一的第二天,某商家爆料的汪涵直播帶貨的汽車產品,退貨率高達百分之七十,當天的銷售量也不過1323臺,截至不到第二日的凌晨,網上就將近有1012臺退款數據,並這一下滑數量還在持續不斷的增長當中,汪涵也成這雙十一首位退貨率最高的明星之一。
另更讓商家感到無奈的是,汪涵的這場直播,存有大量的刷單行為,原先的銷售記錄也不過是短時間內被披上的「繁華」假象,也正因此,該商家在經這場鬧劇過後,在第二日便受到平臺發布的虛假交易的警告通知,可以說商家除支付汪涵十萬的直播坑位費用外,剩下的便是滿地的笑話與碎成一地的口碑形象。
而截至目前,汪涵一方尚未給出任何回應。
但從這幾月明星們的直播翻車現象來看,在雙方可能獲有極大收益效果外,明星直播帶貨依舊有著不可知的風險與阻礙。
並明星終究也還是一個對產品一無所知的圈外人,即使是在短時間接受專業培訓與產品授教,明星仍舊會出現各種口誤與場面失控的尷尬場面,如同連路人們都不可能信服的所有產品,都會是明星口中常提到的自己使用過很久的「最佳寶貝」。
並從現實方面來講,明星直播帶貨與當初80年代的「明星代言」本就有著同樣的字面意思,只是好奇的網友們圖一時的新鮮度,加之商家打出的「價格惠民、半價售出」的誘人旗號,總能讓雙方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另除銷售額,在這近日網友所爆料的明星直播帶貨,網友們的在線既收看率也有其水分存在。
如同與汪涵在雙十一直播帶貨的脫口秀演員李雪琴,官方所爆料的收視數據是311萬人在線觀看,但如若除出後臺「美貌」過的水分數據,真實情況在線收看的人數最高峰值也不過11萬人左右,多數網友也都是在這數據的假象誤導下,才點擊觀看。
而細想之下,這樣的神奇操作,或許已經是行內常規現象,不知情的只是被蒙在鼓裡的吃瓜群眾們。
最後,還有一點需要提及的是,早前的直播行業,多數商家也是將其當作一次試水的宣傳工具,即使是一時很難實現銷售目標,但其「曝光率」絕對是意義上的「穩賺不賠」,更是短時間內高效率提高行內知名度最直接的笨方法,與其同行競爭也在曝光率上拉開差距。
為此,明星直播帶貨只是直播行業下的另一觸角,在其餘商家紛紛效仿的情況下,明星帶貨約等於曝光率的增加這一偏見起到一時的蒙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