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造假揭秘:25元就能買2萬個圍觀,不刷單都做不成腰部主播

2021-01-13 騰訊網

四位與刷單、數據造假行業的相關人士口述,他們當中有職業主播,在屢次被品牌主拒絕合作之後,也走上了買粉絲造假之路;有職業的刷單人,在各大直播平臺和電商平臺,「肆無忌憚」地「優化」數據。

直播帶貨的頭部主播們最近有點「鬱悶」:先是辛巴團隊,被「打假名人」王海公開點名,稱其帶貨的燕窩就是糖水;隨後,中消協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列舉了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以及李雪琴參與的一場直播帶貨涉嫌機器刷量數據造假等案例。

事後,儘管李雪琴工作室表示,李雪琴本人及其工作團隊並沒有參與任何直播運營,對直播數據統計過程也毫不知情,但直播帶貨數據造假的陰雲再次浮現出來。

2020年6月,羅永浩團隊就曾發布公告,聲稱發現不少機器刷單帳號,針對這些刷單帳號將直接進行砍單操作,並且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不僅如此,董明珠也深陷「刷單」風波,令其線下經銷商在網絡上抱怨要線上購買「任務」。雖然在事後她一再否認,回應「故事太多」,但仍難以洗脫嫌疑。淘寶大主播雪梨也被曝在直播間「刷單」,疑似數據作假,因為助理失誤忘記關閉攝像頭被推上熱搜。

漲粉、刷直播人數、刷銷售數據,買流量,上熱門,甚至平臺也變相售賣數據。四位與刷單、數據造假行業的相關人士口述,他們當中有職業主播,在屢次被品牌主拒絕合作之後,也走上了買粉絲造假之路;有職業的刷單人,在各大直播平臺和電商平臺,「肆無忌憚」地「優化」數據……以下是他們的真實故事:

文 | 蜜絲桃

編輯 | 木蒙 孫實

沒有刷單,你連腰部主播都做不了

口述人:丁李,職業刷單人

我接觸刷單行業兩年,月入萬元,每天找我刷單的客戶有幾十家,很穩定。

我們是一家刷數據的公司,為了更好的服務客戶,把刷數據分為兩種方式:機器快刷和人工刷量。機刷設定好數量就可以了,比較便宜。人工相對就貴一些,畢竟需要人工成本。

圖註:丁李給出的刷數據價格表

不同的平臺我們提供不同的服務,例如抖音粉絲均價是25元買100個粉絲,或者是可以享受基礎套餐(2萬播放+118贊+15個分享)。

我們現在和很多刷量工會都有合作。平均每個工會至少上百號人,多則上萬人,基本上一呼百應。我們對他們發布任務即可,最終由他們完成刷量。

此外,我們公司也有針對各個平臺的業務拓展,縱向發展越多,就越能滿足客戶需求。

相比很多購買軟體刷量的公司,我們有自己的工程師,所以我們也算是很認真地做數據了,

業務拓展方面,我們主要就是各種加好友私信。雖然刷量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但是對於各個平臺來說,還是要稍微避諱些。畢竟是造假,會對他們真實數據採集有影響,但他們也離不開我們,虛假數據讓平臺看起來繁榮。

每個平臺要求和「潛規則」不同,在不同階段刷量難易度也不同。比如一些平臺可能暫時完全無法刷量或者有刷量限制的,平臺還會在覺得刷量過分的情況下收緊管理的,並且嚴禁平臺外部刷量,一旦被發現,會有相應處罰。

但我覺得,這是平臺捨不得把這部分功能外包給我們賺錢,他們自己也會在直播間放成比例的機器人。

說句不好聽的話,在平臺買熱門,你知道平臺推送的粉絲是真是假?比如抖音的dou+和上熱門,不過是為了刺激大家在平臺消費。

我們為什麼會存在?因為有需求,並且便宜。我們和平臺的區別就是:平臺是自己明面作假「合理」化,而我們是背後的影子,沒法見光。

很多籤約的主播都是我的老客戶,還有一些小的mcn機構,當平臺沒有給到更多支持時也會刷一些。

有很多的各種路演、商家活動,其實根本沒人看,也會主動刷量。要不然數據太難看了。

有個叫佳佳的主播,從粉絲寥寥無幾通過數據優化成為受歡迎的腰部主播,其中離不開「優化」的功勞。畢竟是自己的職業,我們只會說是「優化」。

刷單培訓在YY上進行,直播銷量、小米手機預售、平臺註冊拉新,沒有我們刷不了的口述人:陸小爽,兼職刷單人

我兼職做刷單有半年,期間賺了四千多塊,平常主要是刷淘寶、天貓、京東、美團的單。

因為我學歷不高,只有中專文化,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家裡主要收入靠老公,我全職帶娃,但也想知道有哪些可以賺錢的私活,刷單就是我一個全職媽媽的閨蜜推薦我入行的。

如果你也想做刷單的兼職,首先要找到組織。刷單群就是最龐大的組織之一。

但是刷單群不能白白共享資源,你進群還是要交點「入會費」的。進來後會有派單主持給大家分配任務。入會費大概在200多元,能夠保證你源源不斷的單可接,也算值了。

現在淘寶刷單需求量太大,每天都有無數個店開張,刷流量、刷收藏、加購、補單等都是我們能做的。每天有人在群裡分配,我們只需要申領接活就好了。時間自由,不耽誤帶孩子。

但刷單群本身也存在真假,有的群在騙取大家入會費之後就進行了帳戶註銷,因此一定要通過熟人介紹,才會比較靠譜。

入會也分幾個等級:普通會員入會培訓是99元,黃金級會員是158元,還有鑽石級別的258元。

不同級別的會員,福利不同:

1、99元是公會的永久員工,主要發單一平臺的小廣告,引導註冊拉新,每單5元算起,沒有固定薪資,多做多得。

2、158元除了99元的內容,增加了一個刷單平臺,還要負責在放單的平臺刷店鋪的評論、好評,然後還可以5折辦理VIP進入高佣金做單群。

高佣金做單群裡面的刷單「門道」更多,可以做一些小米手機預售搶購的單子(倒手機做黃牛);如果能做夠6小時,就可以成為群管理員或者為其他入會人員進行崗位培訓。

3、258鑽石會員,除了以上兩個等級的內容,可以任選平臺負責任意6種刷單工作,一個月刷超過600單還能有2000底薪保障。

優秀員工每周還會有兩三百的獎勵,加上就是差不多3000+了,對我們這個小城市來說,兼職就有可能拿到我老公一個月的工資,很有誘惑力了。

刷單是不被各大電商平臺允許的,所以都是私下悄悄進行。我們會隱秘地在YY平臺進行刷單的語音培訓,內容大致是一些刷單規則。

一開始我還興致勃勃,後來就遇到了瓶頸。

註冊拉新的刷單佣金最划算,可以把入會會員的本金賺回來。風險最大的直播購買刷單,很多商戶直播帶貨的銷量也是靠我們刷單的,虛假購買。

大部分刷單是商家墊付,不需要我們自己墊付。但商家需要我們提供身份證正反面,如果刷太多了,商家也不會給你派新單,因為淘寶號會根據身份證信息識別出我們是職業刷單的。

我們也可以轉型為放單人,但放單人也主要是靠拉人頭,吸引新人入群來賺錢,我總感覺像搞傳銷。

刷單買粉,我是被現實所迫

口述人:瀟瀟,時尚博主&主播

刷量是直播圈內的潛規則。我有幾十萬粉絲,其中有一大半是刷的。

一開始直播是為了興趣,但粉絲實在漲得太慢了。辛苦了半天,一天只漲幾個粉絲,我感覺很沮喪,不知道何時是個頭。

這邊有很多比我入行晚、內容質量也一般的博主和KOL,忽然一夜之間有了百萬粉絲。反觀我自己,只有區區不到5萬,這讓我羨慕嫉妒恨。

在一次KOL主播的聚會上,一個博主說漏了嘴,他透露了自己的百萬量級都是做出來的。其他主播也都見怪不怪,反而因此打開了話匣子。

她們談起自己的經驗,認為適當的刷量可以刺激到粉絲。就連一些直播平臺的負責人都承認在直播間裡加入機器人只是為了優化,帶動氛圍效果。在行業裡,這叫「提高孵化效率」,做的「優化」。

如果天天直播沒人看,我們自己也覺得沒動力。但我依然想按照自己的速度堅持發展下去,因為自己都是實打實的真粉,互動量也比哪些「百萬量級」要活躍得多。

後來一件事情讓我備受打擊。一個美妝品牌要求現場直播加發一條微博,據說是每小時1.5萬元的報價,直播時間一小時,對我來說,簡直是個 「大肥差」。

好朋友趕緊把我推薦上去,又拉到公關群裡,但是沒過多久卻又被「踢」了出來。

他們解釋說,品牌方要求只和50萬以上粉絲的博主合作,我當時真的特別委屈和憤怒,覺得她們太不尊重人了。當著那麼多時尚圈子裡的主播的面前被踢出群,太丟臉了。

朋友也著急,要求我刷點數據,又花不了多少錢,「你的內容可比他們強」。

雖然我之前固執地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但經過了幾次這樣的烏龍後,我諮詢了曾經私信過我的刷單人。為了數據刷得不那麼「假」,我循序漸進地下了幾十萬粉絲數據的單(小紅書的粉絲在每100個35元左右)。

每次直播開始前,我都會先打好招呼,安排好自己進直播間的水軍們,然後自己設置水軍和主播的對話內容,看起來熱鬧多了。一開始還挺尷尬,後來就習慣了,感覺直播就是一場表演。

從那以後,找我的合作方源源不斷,我從此走上了開掛的道路。這也並不影響我去直播間帶貨,因為畢竟有真粉基礎,也足夠了。

雖然我在心裡仍然暗暗唾棄那些勢利的商家和品牌方,但我獲得的實惠卻是真實的。我時常在想,如果不是他們急功近利,也就不會有人去刷單刷量了。

現在,我接觸很多的品牌公關,包括國外很多大牌的代理,連她們自己也都承認,剛開始的時候都是需要「優化」(刷量)效果,讓大家看到貌似很不錯的基礎,慢慢的量就會被帶動起來了,這是一種心照不宣的戰「術」。

世界就是這麼殘酷,不刷單你就會被淘汰

口述人:曹葳,淘寶店主、主播

我最近剛開始嘗試淘寶直播,主要是和一位主播做搭檔配合,直播兩個小時,邊吃邊賣,薏米代餐、魷魚仔、鴨脖子、葡萄酒……凡是吃的,我們都賣。

但我們發現,我們熱鬧吆喝著一晚上也就十幾單生意,銷量是真實的。但是短時間還行,長期做這種不賺錢的活,生活運營都難以保證了。如果店裡顯示沒有多少單,顧客也不會信任你。

為了想辦法提高購買力,我就針對直播的產品做了刷單的決定。我開始發動自己的親戚朋友刷單,先轉他們錢,刷完店裡的產品,錢又回到自己帳戶。

但親戚朋友也畢竟有限,我通過諮詢優化店鋪等宣傳內容,意外發現還有專業的刷單業務。我又在網上搜索刷單關鍵詞,跳出一堆關於刷單的信息和聯絡方式。

我一一進行了聯繫,但這些刷單人都很謹慎,生怕我是「臥底」來試探的,剛開始說話都跟接頭暗號似的。

經過諮詢,平均價格4-8元/單,細節價格是跟著等級變化的。比如:1心4元; 2心5 元;3心6元; 4心、5心、7 鑽都是8元/單。

我其實很擔心刷單的安全性,萬一被降權、扣分之類的可就糟糕了,店都沒法做了。但刷單人和我說,別說你的小店了,人家天貓旗艦店月銷量過萬的都保證不了安全性,但他們還不是一樣刷單?

我忐忑不安地嘗試了第一次刷單,一共3款產品,每款50個評論,不到1000塊錢。為謹慎起見,評論內容還是我自己寫的。評價一上去,生意立刻就火熱得不得了,買家可能感覺不買就會脫銷了。

被刺激的購買者蹭蹭上漲。刷單好評創造了信任值,有時候還會被推薦,的確是個非常迅速的捷徑。我心想,只要賣得火,刷出去的錢也會賺回來的。

不光如此,我還學會了貨比三家,找到更便宜的刷手。但是之前合作過的刷手也會用,更讓人放心。

眼看著銷量漸漸不錯了,我又進了新品,最近卻遇到了直播刷量的苦惱事情。因為淘寶針對刷單管控嚴格,很多刷手都不敢給刷單。現在真的是騎虎難下,直播起來如果少了,購買數據量真的很尷尬,現在只能期盼著過段時間管控松一點。

真的不要怪我們商家浮躁,因為社會競爭就是這麼殘酷。你不刷量,也會有別人刷,時間沒有人會等得起。

相關焦點

  • 網紅曝光直播造假內幕:25元買2萬粉絲 打賞互動都提前商量好
    四位與刷單、數據造假行業的相關人士口述,他們當中有職業主播,在屢次被品牌主拒絕合作之後,也走上了買粉絲造假之路;有職業的刷單人,在各大直播平臺和電商平臺,「肆無忌憚」地「優化」數據。編者按:《親歷》欄目以口述的形式,聚焦社會、產業最新動向,由騰訊科技和優質內容創作者共同發起。近期《親歷》將持續聚焦火爆的直播帶貨行業的故事。本期作者:顯微故事蜜絲桃、木蒙。
  • 直播帶貨「泡沫」:16元買1萬觀眾,帶貨銷量能造假
    澎湃新聞記者實測發現,花費16元便可增加1萬淘寶直播間的觀看人數,2元增加1萬個點讚;百元可在抖音直播間增加1000名觀眾,花費30元可顯示「不斷去購買」的假象;20元可在快手直播間增加100觀眾,0.5元可發送自定義彈幕一條。一些代刷流量的「公司」還宣稱,除了一般以「刷單」方式提升銷量,還可以通過設置「滿減優惠券」、主帳號關聯子帳號的方式修改帶貨銷量。
  • 直播帶貨數據「注水」 5元可買3萬個點讚數
    直播帶貨數據「注水」 3萬個贊5元可買  直播帶貨日漸成為影響消費者網絡購物的方式。然而,直播帶貨流量造假、價格欺詐等問題也引發關注。記者調查發現,直播間的直播人數、粉絲點讚互動數等數據都可以花錢「刷」出來。近日,國家網信辦發布意見稿,禁止直播數據流量造假、虛假宣傳等行為。
  • 直播帶貨刷單兇猛:120元買1萬個機器粉 先刷單再退單 訂單水分達78%
    只需花70元,就可以在抖音直播中刷100個「機器粉」觀看數據,觀看時間長達2小時;在淘寶直播中,更是120元能買到10000個機器粉觀看數據;還有專門組織真人粉絲進行直播刷數據的商家,粉絲進去直播間觀看1分鐘,就能拿到5毛錢的酬勞;……「其實刷沒刷數據,挺容易就能發現,比如某主播的直播觀看人數達到20w,但實際進店轉化數卻不到
  • 直播帶貨數據「注水」 3萬個贊5元可買
    然而,直播帶貨流量數據造假、價格欺詐、退貨率高等引發的維權糾紛也層出不窮。《工人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直播帶貨市場背後隱藏著一個刷數據的黑色產業鏈條——改帶貨銷量、增加觀看人數和互動評論、點讚數都可花錢「刷」。100元買「一條龍套餐」近日,某知名主持人一場直播帶貨被曝退款率超七成,引發關注。
  • 直播帶貨,涼涼?
    隨後,其背後直播機構進行否認,事件陷入「羅生門」,但影響還在發酵。而就在11月中旬,李雪琴親歷直播帶貨造假的事件才剛剛平息。《一場李雪琴親歷的雙十一直播帶貨造假現場》一文中提到,一場科技產品類帶貨直播,數據顯示有311萬人圍觀和互動,但實際只有不到11萬真實存在,和她互動的大部分都是虛假的機器人粉絲。
  • 直播數據造假成風:售價5元、銷量2萬,銷售額卻能破千萬
    簡直是直播電商的東風下衍生的「周邊」福利。 而在直播帶貨的銷量統計上同樣存在很多貓膩,有從業人員透露,一張手機貼膜,事先提高標價,標為100元,帶貨時5元賣出,賣出2萬張,再找人刷單8萬張,對外宣稱銷量10萬張。然後按照100元來算銷售額,如此一來銷售額輕鬆過千萬元。
  • 揭秘直播帶貨局中局:先交錢佔坑位 刷流量帶節奏套路多
    先交錢佔坑位 成會員刷流量帶節奏套路多 揭秘直播帶貨局中局  「這裡面的肉真是多啊,肉塊又大,真是超值啊。」多次溝通後,一家直播帶貨公司稱交納坑位費後,就可以在其公司的帳號中進行直播帶貨,並給記者設計了商品的發展路徑。「直播帶貨不能著急,可以在直播間做半年的直播帶貨,有了積累和口碑後,品牌做得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把品牌賣掉。然後再找下一個風口,再做下一個品牌。到時候你多開心。」  一名曾通過此種方式帶貨的商家表示,兩三千元並不多,跟許多大主播動輒幾十萬的費用相比算是九牛一毛。
  • 起底直播刷單:1288贊+88條真人評論+10萬播放=30元
    經手過上千個網紅帶貨案例、深諳網紅運營的一位MCN機構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記者近日多方調查採訪了解到,在火爆的直播帶貨背後,像劉先生一樣「高坑位費低銷售量,商家不賺反虧」的直播間案例不在少數。同時,主播帶貨之後,部分退貨率高達50%以上,也讓商家們叫苦不迭。理想和現實巨大反差背後,屢禁不止的刷單「灰產」正在重新活躍,直播間粉絲、點讚、人氣、評論皆可刷。
  • 內幕:30元買10萬播放量,直播退貨率達90%
    據業內人士透露,增粉100隻要8元、「1288贊+88條真人評論+10萬播放」只要30元……僅靠一個刷單軟體,粉絲評論、互動、銷量甚至發言的間隔時間,都可以隨意設置。 刷單已經是行業內的普遍現象了。沒有刷單,你連腰部主播都做不了。
  • 一場李雪琴親歷的直播帶貨造假現場:311萬觀眾真實數不到11萬
    ,這場主要銷售數碼產品的帶貨直播,最終在311萬人群的圍觀和粉絲對李雪琴依依不捨的道別中結束。一位經營直播刷量軟體的商家對《深網》表示,他公司開發的「雲控」刷量軟體在雙十一期間需求非常大,每天有幾百萬的流水,相當於大半年的業務量,而購買者既有中小主播,也有知名帶貨網紅。直播帶貨的刷量黑產一直存在,雙十一成了這些黑產「衝業績的最佳時候」。
  • 被困住的底層帶貨主播:一天直播13小時,3人圍觀也得播
    「有時候30秒出一單,一單賺2塊錢,是很開心的事。」 9月份之前,張墩煌一個月的到手收入僅幾千塊錢。規律直播後,一個月能賺2萬多,如果當月能有幸碰上一個「小爆場」,收入能達到4萬多元。 這一收入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帶貨主播的平均月薪為11220元,在全行業所有崗位中,處於高位水平。
  • 直播帶貨的真相?汪涵帶貨疑造假刷單,退款率高達76.4%
    有網友表示自己看直播從來不買帶貨的東西,有網友表示汪涵被中間機構給坑了,也有網友質疑這不是那個汪涵本人吧?更有網友表示有可能明星本人不知情,這有可能是團隊工作人員的問題吧?先是「愛錢進」事件,現在又爆出來「帶貨疑造假刷單」事件,也許他該停下腳步來反思下為何會出現這種事情。公眾人物還是要學會愛惜自己的羽毛。
  • 刷量系統操控的直播帶貨:90元可買500個機器粉發言帶節奏
    在他們手中,流量數據被明碼標價,90元可買500個機器粉進直播間發言帶節奏,包三個小時。使用者,大到孵化網紅的中介MCN(Multi-Channel Network多頻道網絡)機構,小到田埂上的個體果農。
  • 我們是直播刷單人:在YY語音培訓,25元換2萬播放量
    來源:大貓財經文 | 蜜絲桃來源 | 顯微故事(ID:xianweigushi)在數據為王的世界裡,大家都在買數據,不買你就比不過別人。直播帶貨經濟帶來的泡沫,讓數據流量成為衡量主播人氣的唯一標準。以下是來自四位與刷單造假行業的相關人士口述:他們當中有職業主播,在屢次被品牌主拒絕合作之後,也走上了買粉絲造假之路;有職業的刷單人,在各大直播平臺和電商平臺,「肆無忌憚」地「優化」數據……01沒我幫你刷單,你連腰部主播都做不了
  • 深網|一場李雪琴親歷的直播帶貨造假現場:311萬觀眾真實數不到11萬
    一位經營直播刷量軟體的商家對《深網》表示,他公司開發的「雲控」刷量軟體在雙十一期間需求非常大,每天有幾百萬的流水,相當於大半年的業務量,而購買者既有中小主播,也有知名帶貨網紅。直播帶貨的刷量黑產一直存在,雙十一成了這些黑產「衝業績的最佳時候」。《深網》調查發現,直播帶貨刷量的現象覆蓋了抖音、快手、淘寶、京東和拼多多等平臺,直播觀看人數、評論互動、甚至直播銷量都可以刷。
  • 網紅直播刷單調查:"1288贊+88條真人評論+10萬播放」只要30元
    找人做了三場直播,成本花了9萬,最後虧了5萬,做珍珠生意的劉先生感覺自己在找主播這件事上運氣不太好。  要說2020年最火爆的商業形式,非「直播電商」莫屬。不論是疫情的爆發催生了一個「全民直播」的新時代,還是在新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直播帶貨」成了新風口。
  • 一場李雪琴親歷的直播帶貨造假現場:311萬觀眾真實數不到11萬丨深網
    來源丨騰訊新聞深網作者丨馬圓圓 張睿  編輯丨康曉11月11日晚,當紅脫口秀演員李雪琴與楊天真等被邀嘉賓在某平臺參與了一場直播活動,這場主要銷售數碼產品的帶貨直播,最終在311萬人群的圍觀和粉絲對李雪琴依依不捨的道別中結束。李雪琴或許不知道,剛剛和她互動的大部分都是虛假的機器人粉絲。
  • 直播帶貨有多少難逃的「坑」
    「以往『雙十一』,整個天貓平臺的銷售額才兩千多億元,現在一個帶貨主播幾場直播下來就動輒幾十億元,裡面『水分』太大了。」山東臨谷電商科技創新孵化園副總經理李軍華告訴記者,以服裝銷售為例,百萬粉絲的主播,帶貨一場能賣出2萬單左右,刨除物流、人工等成本,收益並沒有很誇張。但有的主播過分誇大帶貨效果,1元活動「秒殺」的產品按原價算銷售額,打五折的商品也按原價計算。
  • 三十塊買黃金?刷單率50%?黃金直播帶貨水太深
    在前文提到的某黃金品牌代運營負責人看來,現在他們也不敢投明星主播,機構以前在其他品類直播中邀請過明星帶貨,但幾乎都翻車了。所以在黃金品類,他明確表示,不做明星直播帶黃金。他希望合作的主播可以純傭帶貨,對方不是衝著高額坑位費而來,也不止是充當一個直播間吉祥物的存在,雙方必須達成可以一起共進退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