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需要信仰和精神力量,堅定不移地堅持自己的信仰令人欽佩。華萊士臨刑前響徹天際的那一句「Freedom——」讓人熱淚盈眶,為他悲慘的遭遇而唏噓,更為他的血性,為他堅毅如鐵的精神而驚嘆。
——網友評論
"
影片講述了13-14世紀英格蘭國王愛德華為了加強中央的統治權,能讓貴族效忠皇室,在全國範圍內頒布了一項允許「英國貴族在蘇格蘭享有結婚少女的初夜權」的法令。
伊莎貝拉是一個有遠見果敢的王妃,自然知道這樣一項殘酷法令會遭到蘇格蘭人民的反抗。
故事中主角的父親馬索華萊士便是蘇格蘭起義軍的領袖,但是在對抗蘇格蘭宮廷中不幸犧牲。只留下幼小的兒子威廉華萊士。
白駒過隙,時間一晃很多年。幼小的威廉華萊士也變成了翩翩少年,飽讀詩書的他,無論是文治武功還是人生閱歷,在他父親好友的教導下都有所成就。年輕的華萊士自然不會遵守這樣荒唐的法令。回到家鄉的他,本想與傾心所愛的梅倫共度安靜時光,過一過田園牧歌般的生活,做一個不問世事的平民。
然而,剛剛結婚的妻子被英兵擄去,遭到迫害。被逼的華萊士,在村民的擁戴中揭竿起義,一個「英雄之後」終於爆發。
憤怒的華萊士一發不可收拾。擊敗了前來圍剿的英軍,令蘇格蘭貴族議會封為爵士,蘇格蘭護國公。然而,這只是蘇格蘭貴族假意與華萊士結盟的幌子,他們從來只是為自己的著想,從沒有為廣大百姓,為國家擔心。英王愛德華為了收買華萊士,派王妃伊莎貝拉前去和談,結果可想而知。
和談間隙,不管百姓死活的英王愛德華,聯合了愛爾蘭和法軍共同包圍了華萊士,典型的人前一套,背後一套。回到家的伊莎貝拉王妃急忙送信給華萊士,告知情況。
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英勇的華萊士從容領兵迎戰。混戰中,偶然間發現蘇格蘭貴族與英王勾結,內憂外患的他,受到沉重打擊。
另一方面,伊莎貝拉王妃在與華萊士的交往中,被英勇的華萊士吸引,焦急的來到華萊士的駐地表白,兩人從此墜入愛河。
多次被擊潰的英軍再次前來求和,明知是全套的華萊士,為了能讓百姓安居樂業,依然前去愛丁堡和談。最後被抓,被判死刑。就義前高呼「自由」,直到最後一刻都還在為人民的自由而憤喊。
"
戰鬥,你可能會死去;逃跑,或許能苟且偷生,年復一年,直到壽終正寢。你們,願不願意用那些苟活的日子,去換一個機會,這是僅有的機會,那就是告訴敵人:你們或許能奪走我們的生命,但是,你們奪不走我們的自由。
"
這是電影中,華萊士為了鼓舞士氣,進行的一段精彩演講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9的影片由梅爾·吉勃遜導演,雖然影片中有些許不太合理的地方,比如:「伊莎貝拉公主在1308年前從未到過英格蘭,因此她也不可能到英格蘭去警告華萊士即將到來的福爾柯克役。」
但這些不影響《勇敢的心》斬獲各大獎項。在第6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勇敢的心》榮獲最佳影片等五大獎項,梅爾·吉勃遜也通過此片拿到最佳導演獎。
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主角人物原型在英國歷史上是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國外媒體評價:《勇敢的心》是一部充滿了激情、政治、浪漫、道德的古裝史詩電影。拍攝這樣一部電影對於任何一個導演來說都是一個挑戰和考驗。但是導演梅爾·吉勃遜在這部電影裡表現出了非凡的能力,他成功地推出了這樣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義和政治內涵的影片。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