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外第一高手姚玉忠的盜墓空間

2021-02-07 器界暴風


電影《尋龍訣》裡有句臺詞:「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其實原文出自《撼龍經》。在風水學裡,「尋龍」,尋的也不是龍,而是山的主脈。

現今,盜墓題材的小說和影視作品很受熱捧,但在真正的盜墓者看來,那都有點兒扯。姚玉忠在被捕之後,對這些風水書籍有些不屑,三十多年前他就讀過。他所涉的案子囊括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盜墓案幾個之最:單案控制犯罪嫌疑人數、追繳被盜文物數量最多的案件,打掉盜掘犯罪團夥12個,控制犯罪嫌疑人225名,追回文物2063件,價值逾5億元。被稱為「共和國涉文物第一大案」。53歲的姚玉忠是頭號主犯,12個犯罪團夥中,至少有9個和他有聯繫。大部分盜墓團夥的頭目,以前都在他手下幹過活,因此都把姚奉為「盜墓界的祖師爺」、「關外第一高手」。

從盜墓到被捕,姚玉忠都有很多傳奇色彩。


為了偵辦這起「涉文物第一大案」,公安部督辦成立了「11•26」專案組,沒想到專案組成立的這天,也是姚玉忠的生日。警方抓捕他是在凌晨3點,這是他降生的時辰;抓捕地點是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天義鎮的天義賓館。「為什麼我會選擇紅山文化盜墓?因為我是6000年前那個挖墓人的轉世,我轉世盜墓,就是想讓紅山文化重見天日。」被捕之後,姚玉忠這樣向警方「交待」。「轉世」一說不過是姚玉忠自我神化的伎倆。但坊間對於他的「神技」卻廣為流傳。甚至有網友搜集整理了「盜墓界祖師爺」的本事:祖傳的「摸金校尉」,從父親那裡學得「尋龍點穴,求風問水」的絕技;會看天象,能根據星鬥的位置、手中的羅盤在方圓百裡內確定一塊墓穴的位置。


在赤峰周邊,墓穴通常就在這樣的山中 

事實上,姚家「祖傳」的是篾匠,也就是古人常說的織席販履。1962年11月26日,姚玉忠生於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新房村,那時三年自然災害饑荒剛過,姚家住在簡陋的土房裡,家境貧困。父輩除了種地,還有編竹筐的手藝,在七個孩子裡,排行老三的姚玉忠學得最好。姚玉忠的弟弟姚玉飛說,「三哥經常把編好的竹筐,騎自行車到其他村子販賣,還倒騰過羊絨、皮子、豬鬃,那會兒屬於村裡頭腦活絡的。」那時,村裡人眼中的小篾匠「姚老三」聰明、機靈,與眾不同的是,他喜歡看書。姚玉飛回憶,有段時間,字都認不全的三哥買了一堆書回家,都是「風水、易經」之類的,天天在那看。

姚玉忠曾簡單提起,「如果在一處山脈上,左有青龍,右有白虎,上有靠,下有照,就是一個典型的風水寶地,也是適合埋葬的地方。」但別人一般找不出來這樣的地點在哪裡,姚玉忠到山上一看就能找出來。

他能自幼看風水書,成為盜墓高手,也和當地特殊的地緣文化有關。


新房村的老輩人回憶,當年姚玉忠和小孩子們在山上放牛的時候,一個孩子趴在山包這邊,耳朵貼著地面,另一個孩子在幾十步外跺腳,趴在地上的孩子能聽到土層裡傳來空洞的「咚咚」聲。孩子們當時不明白,只覺得神奇,長大了一回想,那不就是下面有古墓嘛!姚玉忠的家鄉赤峰,顧名思義,也就是「紅山」。相傳紅山原名「九女山」,遠古時,九個仙女犯了天規,西王母大怒,九仙女驚慌失措,打翻了胭脂盒,胭脂灑落此處,因此出現了九個紅色的山峰。1930年冬,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永在紅山一帶考古,發現了許多陶片和古代文明的痕跡。解放後,他為當時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尹達先生的《中國新石器文化》作序,尹達和梁思永提出,將長城南北接觸產生的這種新文化現象,命名為「紅山文化」。這意味著,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前,遼河流域出現的一個高度發達的史前文明。1971年,當地發掘出土的「紅山玉豬龍」,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龍的形象,被稱為「中華第一龍」。所以專家稱紅山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第一縷曙光」。在赤峰市博物館,標註的列有紅山文化遺址的小箭頭,幾乎遍布了整張地圖。


赤峰史前文化的分布,極為密集

對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新房村村民們來說,沒見過古董恐怕都是一件難事。

在姚玉忠生長的村莊,有時候下場暴雨,第二天到山上,就能撿到陶片、石器,運氣好的還能撿到完整的器皿,甚至是玉器。都是距今幾千年之久的老古董。

紅山文化的埋葬特點,氏族墓地一般都選擇在高山上,多為積石冢,墓地內部分區,結構為土坑豎穴或洞穴,並有束髮、佩戴項環和臂環的習俗。

幾千年下來,墓室表層土壤經過風化、開墾或水土流失,導致很多墓葬埋藏得很淺,一般只有一兩米深。

但早年村民們意識不到古董的珍貴。四十多年前,村裡人在地裡挖到一個白色的碗,平常看起來普通,但倒水進去,碗底會浮現出一條紅色的魚,後來失手把碗摔了;還有人用撿到的玉器換兩袋米麵,心裡還覺得賺了;堆砌墓地的青色磚石,肯定沒法蓋房子,村民們就把這幾千年前的磚拿回來蓋茅房……自從紅山文化的名氣變大,越來越多的人來村裡收古董,出價從最早的50塊、100塊,變得越來越高。「頭腦活絡」的姚玉忠意識到了一種比當篾匠來錢快百倍千倍的辦法——盜墓。


他不再像一個農民或者小販,而是戴上了一副金絲邊的眼鏡,衣著也改成有藝術氣息的中山裝、長褂,那張國字臉雖然不苟言笑,但談吐比以前更儒雅了。


赤峰市博物館,姚玉忠等盜墓賊也喜歡到博物館中看文物

他去有名的博物館和墓葬群「實地考察」,不知道的鄉親,還以為那段時間他迷上了旅遊。故宮、清東陵、紅山墓葬群、博物館都是姚玉忠重點考察的目標,一方面可以結合書本,研究墓穴的埋葬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多看看實物,提高鑑別能力。考察歸來,他養成了一個「爬山」的愛好。警方在後來的調查中發現,姚玉忠特別喜歡爬山,沒事兒就到附近山上轉悠,有時一轉就是一天。就在警方決定收網的前一天,姚玉忠還去山裡看了一次。「姚玉忠懂得在哪兒能找到『活土』,他能根據星象、地形和地圖,準確地找到古墓墓室的位置。我們很多次都請他來幫忙踩點兒,經他踩點兒,我們每次都能成功挖到東西。」被捕之後,二號團夥的核心成員馮傑說。一位熟悉案情的人士透露,「紅山這邊的墓,從南方來的盜墓者搞不定,不是說他們水平不行,而是不同的地方,喪葬的特點不同,姚玉忠已經把紅山墓葬的特點吃透了,所以叫他關外盜墓第一人。」一般的盜墓賊,到山上能找到墓的位置就不錯了,但姚玉忠不光能準確定位,還知道埋的是什麼身份的人,是上等階層還是平民。


紅山文化出土的碧玉雕龍,這是華夏文明最早的龍形象 

紅山有玉葬的傳統,但不是每個墓裡都能出貨,一般一個墓裡就能出兩三件玉器,大部分都是石器、陶器為主。普通的盜墓賊,挖出來石器也賣不到錢,但姚玉忠專門找能出貨的墓挖。一塊風水寶地,很多墓葬是層疊埋葬的。所以姚玉忠打盜洞,經常垂直往下打下去,然後向墓葬的地方平行挖掘,所以挖出來的東西也比其他盜墓賊多。其他的盜墓團夥,有的使用了很多高科技工具,比如「三維立體成像儀」、「金屬探測儀」,但姚玉忠不是,他的工具非常簡單:「扎子」、強光手電。扎子是一種自製的工具,由多段鋼筋拼接,攜帶方便,可以現場組裝。它比洛陽鏟性能要高,扎進土裡拔出後,通過觀察扎尖的顏色變化,可以判斷地下是否有墓葬。比很多人高明的是,姚玉忠有時會帶上一包草籽。夏秋草木生長,是他盜墓的最佳時機,臨走時,姚玉忠都會回填盜洞,以免被發現,有時會灑下一把草籽,用不了多久,挖開的土上就能長草了。


從事盜墓30多年,姚玉忠漸漸成了盜墓界的「祖師爺」。一位研究盜墓的人士介紹,據民間傳說,在中國的盜墓史上,出現過不少門派,其中最有名的是相傳曹操設立的摸金校尉,摸金校尉組成了摸金門,而後據傳還有發丘門、搬山門、卸嶺門等等,以上四者又被稱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嶺力士、發丘將軍。有「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之說。這些門派各有特點,有根據風水星象定位的,也有暴力破壞古墓的方式。而處在關外的紅山文化,以前不被重視,盜墓的人相對較少,直到姚玉忠為代表的團夥出現。他可以說是自成一派。這次被捕的12個團夥,至少有9個都跟他有聯繫,其中大部分盜墓團夥的頭目,都在他手下幹過活兒,因此才把姚玉忠稱奉為「祖師爺」。用熟悉他的人和熟悉案情的人總結,這個「祖師爺」貪、精、狠、毒。姚玉忠作案頻率非常高,從2013年到2014年的一年多裡,他們作案達200多次。


盜墓賊盜挖的盜洞 

每次去「踩點」,姚玉忠都是獨自一人,從不許別人跟隨。私下閒聊也絕口不提「踩點」的竅門。連對弟弟姚玉飛都所言甚少。在快要挖出文物時,姚玉忠會把人都支開,讓他們喝水抽菸休息,自己獨自下坑,挖開最後一層土取走文物。跟著他挖的人就連到底出了什麼東西都不知道,他說分多少就是多少。「姚玉忠不信任誰就讓誰去放風,真正參與盜掘的都是他的同鄉、親戚,挖多深他都心中有數。挖完以後,他會很仔細地回填,想盡各種方法將盜掘現場掩蓋起來,別人很難發現。」一名辦案民警說。姚玉忠狡猾,警方在前幾個月的調查中,只知道有個「老姚」的存在,說這個老姚很神,出貨很快,但沒有更進一步的細節。要不是弟弟姚玉飛被發現,姚玉忠可能更難被抓住。這種狡猾也體現在對自己的狠勁上。在之前的一次上山抓捕中,警方發現,有個盜墓賊寧可跳崖,也不願被抓,後來才知道,這個跳崖的人就是姚玉忠。跳崖摔壞了腰,姚玉忠怕警方懷疑,專門去賭場惹事找人打了一架,見人就說是賭場打架把腰打壞的。姚玉忠嗜賭如命,數十年晝伏夜出的盜墓,熟悉他的人說,姚玉忠一到晚上眼睛就特別亮,不盜墓時,晚上他們就經常聚在一起賭博,一賭就是一個通宵。盜墓雖然高明,但賭技卻不高超,甚至被人詐過。警方在調查中發現,一個瘸子曾經在賭博時出老千,讓姚玉忠下重注,輸了個精光,最後不得不抵押自己盜來的玉器。僅在河北一家地下賭場,姚玉忠就欠下7000多萬元的賭債,他來不及出售文物換錢,直接拿文物抵押,原本值100萬元的他要50萬元,甚至直接以10萬一件的價格當場抵押,鮮有贖回。


被警方查繳的文物 

儘管如此,姚玉忠仍然覺得「賭場才是最真實的地方」。警方查證,2014年11月初,在姚玉忠的授意下,一伙人還將駕車回家的馮傑控制在車內,拉到凌源和寧城交界的一僻靜處,威脅、毆打,迫使他交出自己經營的文物店鑰匙,搶走了8件紅山玉器。馮傑是另一個盜墓團夥的核心人物,以前曾是姚玉忠親密的合作夥伴。從眾多同案供詞上看,馮傑對姚玉忠憑星象和山川走勢分金定穴的本事描繪得最生動。也是他,無意間放大了姚玉忠的神話。對同行和合作者下毒手,一是因為姚玉忠缺錢用,二是馮傑的團夥在盜墓的地盤上觸犯了他的利益。


姚家兄弟這一代恰逢「玉」字輩,沒想到他們和「玉」結下了因果——根據紅山文化的獨特特點,追回的2063件文物中,很大一部分是玉器。「文物的價值,不光體現在文物本身,一塊玉,怎麼擺放的,是放在腰上,還是戴在脖子上,擺放的位置如何,都有講究,但盜墓賊破壞之後,這些都沒法還原了。所以希望姚玉忠能夠把當年盜墓的現場還原出來,這些對於研究文化都有很大價值。」一位考古專家說。


2016年4月14日,遼寧省朝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姚玉忠因犯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搶劫罪,倒賣文物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但姚玉忠並不打算認帳。被捕之後,他對於很多事情都不承認。直到現在,在姚玉忠的老家,一位姚家親戚甚至沒有意識到這是犯法的事,「姚玉忠被抓,太可惜了,他的本事就是能看山,這個現在的人想學都沒地方學。」姚玉忠沒有把盜墓的技術「祖傳」給兒子,但一些痕跡已經輻射到後代的生活裡——正在讀大學的兒子學的是瓷器鑑定專業,在兒子書櫃裡的夾層中,還放進了一些遼代的青銅器。

2016年5月1日,在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新房村,曾經擁有上億身家的姚玉忠的老宅前,他的母親守在門前。


赤峰寧城縣新房村姚玉忠的家

老宅顯得有些破敗。門口兩邊,是瓷片拼成的對聯,「龍遊四海財運到,鳳飛萬裡送寶來」。

問起姚玉忠的情況,這位82歲的母親連連擺手,「不知道,從沒聽說過這個人。」

文章為每日人物(ID:meirirenwu)原創,尊重原創,侵權必究。

母親節獲獎的童鞋趕緊來領取獎品嘍,回復我們您的手機號和微信ID,詳情點獲獎名單


學區房丨天津爆炸丨活人出殯丨愛人同志丨引力波丨天才之死丨買房丨女童保護丨趙麗華丨詩歌之王丨李根丨餘秀華丨柯潔丨陳年丨算命村丨棗糕王丨學渣班丨盲女殺夫丨同志婚姻丨川師大殺人案丨地震寶寶丨長江刀魚丨暴食症 | 陳忠實 | 俞敏洪 | 秦昊 | 大柳樹鬼市 丨北大屠夫

相關焦點

  • 關外第一高手,盜上百個古墓,被判死刑時大喊:我能打開秦始皇陵
    導語:關外第一高手,盜上百個古墓,被判死刑時大喊:我能打開秦始皇陵我們知道,在各種小說以及影視劇中盜墓賊的盜墓技術以及古墓的場景被描繪得神乎其神,但在實際生活中的盜墓賊是怎樣的呢?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被稱為中國盜墓界的「祖師爺」、「關外第一高手」的盜墓賊,看看這個現實版的「摸金校尉」最後的結局怎麼樣?這個赫赫有名的盜墓賊就是姚玉忠,盜墓30年,他夥同自己夥伴通過盜墓得到的文物價值高昂,他因此也身價5億。據悉,姚玉忠會看風水、會看天象和墓葬,這些技能有的是從父親那裡學來的,也有的是自己看書學的。憑藉這些技能,他開始了自己的盜墓生涯。
  • 現實版摸金校尉,中國最大盜墓案主犯,盜墓三十年,人稱祖師爺
    被稱為「共和國涉文物第一大案」。 53歲的姚玉忠是頭號主犯,12個犯罪團夥中,至少有9個和他有聯繫。大部分盜墓團夥的頭目,以前都在他手下幹過活,因此都把姚奉為「盜墓界的祖師爺」、「關外第一高手」。
  • 此人盜墓30年,從未失手,唯一的遺憾是沒盜秦始皇的陵墓
    盜墓,是進入他人墳墓,作出不問自取的行為。提起盜墓,大家都會想到盜墓的祖師爺曹操。在三國時期,曹操為了籌措軍餉,突發奇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這也就是考古界人士為什麼常說「漢墓十室九空」的原因。小編今天要說的這位,可以說是盜墓高手,被稱為現代版的摸金校尉。
  • 出自盜墓世家的盜墓者,涉案文物竟高達5億,這位盜墓高手是誰?
    自古以來盜墓都是被人們看作非常不好且極少有人做的事。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極為重視死後的葬禮,特別是皇室中的人,不到年紀就開始蓋皇陵,歷屆皇帝的皇陵無一不是又大又奢華,就連陪葬品也全部都是無價之寶。後來盜墓甚至演變成種職業,從找墓穴到盜墓、銷貨都有完整的體系。現在我們死後通常會火化,所以沒見過並且覺得不會有盜墓者了。但還是有盜墓者,其中最厲害的就是被稱為「現代盜墓祖師」的姚玉忠了。他會自己製作很多工具,並且用這些工具成功盜取暮雪中很多寶貝,經他手倒賣的那些文物甚至價值高達5億。
  • 「中國第一盜墓賊」有多猛?30年從未失手,被捕時對一墓仍有遺憾
    今天,筆者給大家聊一聊新中國第一盜墓賊的故事。他叫姚玉忠,來自我國內蒙寧城縣,祖上是盜墓世家,發展到姚玉忠這一代是,盜墓技術已是爐火純青。姚玉忠由於常年研究古書,再加上祖上盜墓技術的傳承,他對古墓周邊風水的研究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據說從業30多年來,就沒有他看走眼的古墓。由於有這個絕活,他也被業內人尊稱為「祖師爺」和「關外第一高手」,據說光是前來學藝的盜墓賊一直是絡繹不絕。
  • 深析古代盜墓歷史發展過程
    其中講述了很多關於盜墓的故事。盜墓這個行業古已有之,由於春秋以後一直延續到漢代的普遍的厚葬的風俗,再加上歷代統治者都按照「事死如事生」的傳統厚葬自己的親人和他們自己,所以盜墓之風一直比較盛行。作者在書中講述了盜墓的四個門派:發丘、摸金、搬山、卸嶺。這四個門派各有特長。
  • 「盜墓祖師爺」易經作案,30年狂盜5個億,落網一句話令專家羞愧
    我想一定有很多人看過有關於盜墓的小說或者是電視劇吧,今天要說的這人他叫姚玉忠是盜墓界的「祖師爺」他跟其他的盜墓賊完全不一樣,他高手中的高手,從事盜墓這個行業已經有十多年的經驗。據統計,他盜取的文物價值5個億!
  • 盜墓第一人被判死刑,看不起專家:你們打不開秦始皇陵,我能打開
    hi盆友們,跟小編約一波討論歷史吧,近年來從《盜墓筆記》到《鬼吹燈》,我們接觸的這種電影也很多了。說起來盜墓,他的創始人應該是曹操了,當年他為了籌集足夠的錢財,開創了摸金校尉這個官職,這個名詞我們不陌生,這可是盜墓的行家。
  • 馬未都:不要小瞧了盜墓者,一眼定穴,高手在民間
    馬未都:不要小瞧了盜墓者,一眼定穴,高手在民間
  • 比《盜墓空間》還是差了一些
    又是一個講夢境的電影,但是比《盜墓空間》還是差了一些。其實故事設計的不錯,一個科學家為了遠離現實生活的痛苦,計劃在夢境中造了一座美麗的城堡,讓那些在現實生活中殘缺的人,在夢境中過上正常人,乃至超人的生活。他差一點就成功了。其實我認為這個故事創意很好,故事情節過渡的有點硬,沒有扣人心弦的東西。有些地方影片表達的還是不明確,所以我給6.5分。
  • 日本橫濱深度文化散步:探索「關外」的庶民風景與藝術氣息
    從橫濱的「關內」走到「關外」,最可以體驗橫濱港都的發展!同時也推薦在地人才知道的關外三大在地藝術活動:黃金町藝術市集、野毛大道藝、關內外 OPEN!一起來場橫濱深度的藝術文化漫步吧!▋橫濱深度探索:從「關內」到「關外」」關內與關外,怎麼分的?
  • 《全職高手》部分殺青了,真人版楊洋從張起靈變葉修!盜墓粉都表示還適應不了!
    《全職高手》真人版楊洋從張起靈變葉修!盜墓粉表示還適應不了!
  • 被稱為西北盜墓高手,盜取文物價值達30億,將在牢中度過自己一生
    有那麼一些人,他們以盜墓為生,一旦發現哪裡有古墓,就會十分瘋狂的竊取墳墓中的各種文物。自古中國陪葬多貴重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都有厚葬的習俗,自古以來大富大貴的人家,在家人去世後都會將大量珍貴的陪葬物品一起埋葬,不管是皇家貴族還是商界大咖,這時候不僅會講規模比較龐大的墳墓,同時在墳墓中會放置大量珍貴的隨葬品。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一種習俗,造就了一種職業的出現——盜墓。
  • 《盜墓筆記》內地第一部盜墓題材類電影
    盜墓當然不是我國特有的,但是老外不會如此坦率,他們把這種行為叫尋寶。自從史匹柏的《奪寶奇兵》開了新好萊塢後期「尋寶」電影的先河,此類電影就從未衰退過,其間被重複提及的有《盜墓迷城》系列、《國家瑰寶》系列和遊戲改編的《古墓麗影》,以及近年依據丹布朗同名小說改編的《達文西密碼》等幾部。
  • 金庸先生筆下,各省第一武功高手分別是誰?
    那麼,在金庸先生筆下,每個省的第一武林高手是誰呢?北京:蕭峰《天龍八部》男主角蕭峰,雖然由河南喬三槐夫婦撫養長大,但他本是契丹人。蕭峰的身世被揭穿之後,到了遼國,成了南院大王。而他所在的南京,就是現在的北京。因此,蕭峰在這裡做官,應該算是北京第一高手了。
  • 《密道追蹤之陰兵虎符 》《密道追蹤》盜墓初體驗,挺爽噠
    盜墓小說在民間火了七八年,那些在無盡的探險路上尋找文明寶藏的故事,描繪出一個又一個詭異的地下世界,引出無數書迷和影迷的期待,等著盼著盜墓文化能早日搬上大銀幕,以更直觀更刺激的形式產生更酸更爽的體驗。出人意料,兩大鼻祖《鬼吹燈》《盜墓筆記》的電影版仍然在緊鑼密鼓的製作中,倒是並列為三大之一的新書《密道追蹤》搶攤登陸,成為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盜墓小說改編電影。對於熟悉盜墓小說的朋友來說,《密道追蹤》雖然比不上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兩位大家的奠基之作,卻也是芸芸眾書中的頂級精品,自去年開始連載,便多次刷新網絡閱讀紀錄,風頭就眼前來說可謂一時無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