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直腸癌?原來元兇還有他——骶前腫瘤

2020-11-17 澎湃新聞

痔瘡?直腸癌?原來元兇還有他——骶前腫瘤

2020-10-19 0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B超盆腔低回聲?MR考慮細胞神經瘤?直腸指檢觸及巨大腫物?讓餘先生擔憂不已的元兇到底是什麼?

一團疑雲

是此是彼?

近日,餘先生行色匆匆地來到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胃腸肛腸外科傅傳剛教授特需就診,他自述自己既沒有排便習慣的改變,身體也沒有其它不舒服,但就是10天前在外院做B超檢查時發現盆腔低回聲,此外MR檢查提示骶前直腸後可見一等T1,混T2回聲,大小50*72*91mm腫物,結腸鏡提示可見腔外壓迫。餘先生為此感到焦慮,難道自己得的是癌症?還是什麼其他的疾病?他思慮萬千,懇求傅傳剛教授一定要幫他查出自己到底患了什麼疾病!

解疑答惑

尋找真相

傅傳剛教授給餘先生安排進行了詳細查體和輔助檢測。查體發現肛門外形正常,直腸指診後壁齒線上約3cm向上可觸及巨大腫物下緣,黏膜完整。盆腔(MRI增強)顯示盆底佔位,考慮神經源性腫瘤可能。

影像照片

傅傳剛教授結合餘先生的病史、症狀、體徵、MR等,診斷明確,傅傳剛教授和周主青教授於2020.09.14共同實施腹腔鏡骶前腫瘤切除術

進行手術

拔除元兇

麻醉成功後,取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經臍孔上切口置入12mm Trocar 1隻導入腹腔鏡,下腹部廣泛粘連。骶前腫瘤約12*10*10cm。邊界清楚,質韌,遠端後壁與骶前筋膜粘連。探查見肝臟、脾臟等其他臟器未及明顯異常。於左右鎖骨中線處臍水平、左右下腹部各做小切口,置入5mm Trocar 3隻,右下腹切口置入12mm Trocar一隻。超聲刀分解粘連,超聲刀游離闌尾繫膜至根部,距離根部0.5cm切斷結紮闌尾並離斷,取出標本,殘端荷包包埋。切開乙狀結腸右側繫膜,分離結腸後間隙,銳性切開直腸右側繫膜向下分離至肛提肌,顯露兩側輸尿管,並予以保護,避免損傷。沿直腸後間隙銳性向下分離直腸繫膜至肛提肌處。顯露腫塊,沿腫塊包膜解剖分離腫塊周圍間隙,顯露並保護雙側腹下神經。終於,歷經3個多小時,傅傳剛教授將整個大的囊腫成功連根拔除。

術中標本

手術成功

解除痛苦

術後第一天查房時,傅傳剛教授表示餘先生手術非常成功,如果沒有3D腹腔鏡沒有能量外科,像這樣的患者大出血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右側動脈出血的話,切除整個骶骨會對周圍神經造成損傷,直腸再造口可能,由於現在先進的3D腹腔鏡醫療技術再結合我們術前充分充分再充分的準備,「這些原本擔心的可能」在餘先生身上並沒有發生。傷口痊癒後,他不再為此感到煩憂,並可以正常工作生活。

科普小知識

骶前腫瘤:發生在骶骨和直腸間隙的腫瘤,也稱直腸後腫瘤,是一種組織來源多樣的少見腫瘤。骶前腫瘤通常缺乏典型的臨床症狀。可能出現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肛門墜脹、排便困難或充溢性大便失禁、腰骶部脹痛或下肢疼痛、反覆發作的肛瘻或膿腫;腦脊膜前膨出可有體位性頭痛;巨大腫瘤可以導致腸梗阻,也可以導致產道梗阻,導致危及生命的難產。多數病人無明顯症狀,或缺乏特異性症狀往往不易發現,常因為CT或MRI影像學檢查發現腫瘤。

傅傳剛教授簡介

傅傳剛,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胃腸肛腸外科主任。

社會任職:美國結直腸醫師學會榮譽委員、世界大學結直腸外科醫師協會副主席、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肛腸外科醫師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業委員會經自然腔道取標本手術(NOSES)專業委員會(學組)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分會外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中西結合醫學會大腸肛門病專業委員會顧問、上海市普外專業委員會大腸肛門病學組顧問、中國抗癌學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分會常委、衛生部大腸癌規範化診療專家委員會委員、英國《Colorectal Disease》、美國《Disease of Colon & Rectum》、義大利《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中華外科雜誌》、《中華胃腸外科雜誌》、《中華普通外科雜誌》等編委。

醫療特色:結直腸癌的診斷、傳統開腹與3D腹腔鏡微創手術以及綜合治療,尤其在低位直腸癌的保肛和局部晚期、復發性結直腸癌的手術方面成績卓越,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在國際上首創「直腸拖出式經括約肌間吻合器切除吻合術(PISTA)」,」3D腹腔鏡結直腸腫瘤腹部無切口切除術」等,使結直腸手術更加微創,術後快速康復,低位腸癌保肛率明顯提高,絕大多數患者避免做永久性人工肛門,術後局部復發率明顯降低。另外在結腸鏡診斷和治療方面有較深的造詣。是國內PPH手術治療重度環狀脫垂痔的開拓者之一;在慢性頑固性便秘、直腸脫垂等疾病的診治方面有較深的造詣。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後「股」之憂別把直腸癌當痔瘡
    核心提示: 前桌球男單冠軍莊則棟近日因直腸癌在北京病逝,腫瘤有兩年時間曾被當成痔瘡治療,最近,喬女士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她便血已經有兩年時間,當成痔瘡治療,一直不見好。   前桌球男單冠軍莊則棟近日因直腸癌在北京病逝,腫瘤有兩年時間曾被當成痔瘡治療,最近,喬女士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她便血已經有兩年時間,當成痔瘡治療,一直不見好。在醫生建議下,經過結腸鏡檢查,才發現自己患的並非痔瘡,而是直腸腫瘤。「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在臨床上已經發生了多例。」
  • 直腸癌與痔瘡的鑑別
    直腸癌早期和痔瘡的症狀有一些相似之處,有不少直腸癌患者在發病早期以為自己得的是痔瘡,未予以治療,等到症狀嚴重了才來就診,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間。由於痔瘡和直腸癌的發病部位相近,兩者也都有便血的表現,故患者容易混淆,那麼今天就來談一下直腸癌與痔瘡的鑑別。
  • 直腸癌和痔瘡症狀那麼相像,怎麼區分?
    因為便秘或憋便會使腹壓增高,直腸部充血,痔靜脈曲張,甚至可導致直腸黏膜與肌層分離脫出,肛管隨糞便下移,久而久之容易發生痔瘡。但痔瘡是沒有遺傳性的,也不會癌變。 如何區分直腸癌和痔瘡 由於痔瘡和直腸癌的發病部位相似,最常見的症狀都是便血,因此當有些症狀交叉或不典型時,臨床診斷常常混淆。
  • 有一種致命的粗心,叫「把直腸癌當痔瘡」
    手指一伸進去,我的心就涼了一半,食指前段碰到一個塊狀的硬腫物,退出時,食指手套前段留有淡淡的血跡,我基本可以肯定這就是直腸腫瘤。後來經過腸鏡檢查和活檢,確診是腺癌。詢問患者,她說這是她第一次做腸鏡,直到大便帶血,還一直以為是痔瘡,可惜,現在已經耽誤了。
  • 直腸病變不容忽視,提醒:早晚期直腸癌的症狀,一旦出現及早檢查
    直腸是人體腸管的最後一段,與肛門連結,檢查發現有直腸病變時,覺得害怕,認為是直腸癌,其實不然,直腸的一些疾病都稱之為直腸病變,通常檢查結果顯示直腸病變之時,還需要做進一步檢查,並不一定是直腸癌,也有可能是直腸息肉和痔瘡等,那麼真是直腸癌的話,早晚期身體會有哪些表現症狀呢
  • 出現便血,是痔瘡還是直腸癌?專家教你如何區分,趕緊學習了
    痔瘡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疾病種類,有「十人九痔」的說法,雖然說隨著社會的發展,痔瘡的發病率不像原先那麼高了,但是也是時常發生的。痔瘡有一個典型的症狀就是便血,而直腸癌有一個典型症狀也是便血,這樣就會導致兩個疾病經常被人們弄混。如果明明是直腸癌,卻按痔瘡去治的,就會導致癌症被拖延,造成嚴重後果。
  • 大便出血,是痔瘡還是直腸癌?2個關鍵辨別點,一看就懂
    核心提示:在國內有句老話「十人九痔」,說明了痔瘡在我國發病的普遍性,痔瘡是肛腸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曾做過一項覆蓋31省、市、自治區的中國肛腸疾病流行病學調研,結果顯示18歲以上的國民,痔瘡的患病率為49.14%。 46歲的陶女士,2個月前發現自己便血,於是在老家醫院做了門診痔瘡手術。
  • 經常排血便,30歲患者差點沒救,如何區分直腸癌和痔瘡是關鍵
    由於患者有痔瘡,以前也會偶爾會發生便血情況,所以此次就醫想查查是不是內痔。不得不說,這位患者相當幸運,在進行痔瘡排查的時候,通過指診發現他肛門內,直腸前壁3釐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塊質地較硬,且形態不規則的腫塊,初步懷疑是直腸腫瘤,為了確診病情,立即建議患者做腸鏡和病理檢查。
  • 男星林立洋罹患結直腸癌二期,便血半年誤以為是痔瘡
    據臺灣媒體報導,曽出演《小李飛刀》的51歲男星林立洋透露罹患直腸癌第二期尾接近第三期,並笑稱術後休養傷口如「坐月子」,他透露這半年經常發現大便帶血
  • 有一種致命的粗心,叫「把直腸癌當痔瘡」,便血區別要搞清楚
    上個月開始,小王有大便帶血的情況,由於以前患有痔瘡,小王以為是痔瘡復發,只是塗抹痔瘡膏,並未過多在意。然而痔瘡膏效果並不好,便血情況還是經常出現,淅淅瀝瀝的,總不見好。 小王妻子勸他到醫院檢查,醫生建議做腸鏡,小王還滿不在乎:「只是痔瘡,有必要做腸鏡嗎?」在醫生和妻子的堅持下,小王不情不願地接受了腸鏡檢查。
  • 痔瘡的「人生三問」!
    我還有救嗎? 有的症狀聽著很嚇人,患者很慌張,實際上是不了解肛腸疾病,且聽老孟跟你一一道來…… 五大類常見肛腸疾病: 第一類:混合痔、肛裂、肛周膿腫、肛瘻、肛乳頭肥大等多種疾病; 第二類:腫瘤性疾病,如結直腸癌,結直腸息肉,黑斑息肉症候群等
  • 痔瘡和直腸癌,不容易分辨,二者到底有何區別,看完你就知道了
    醫生我不過是有痔瘡而已,為什麼讓我去做腫瘤篩查?醫生我僅僅是痔瘡便血,為什麼就成了直腸癌了,是不是診斷錯了?近些年,隨著我國人平均壽命增長、飲食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等因素影響,腸癌也進入了高發期,它在我國癌症排行榜上排名為前五位,每年新被確診的「大腸癌」患者達到了近30萬人,這其中以直腸癌的病發率最高!
  • 又有一例50歲女子把便血當痔瘡,最後被診直腸癌,兩者便血有區別
    最近又有一例42歲的女子,把便血當作是痔瘡,一直沒有進行治療,3年後被診斷為直腸癌。42歲的張女士身體一直都很好,但是一年前開始出現大便帶血,她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便一直以為是普通的痔瘡,就沒有去醫院進行正規診斷治療,可是上個月中旬,一直認為的「痔瘡」突然發生了變化——便血的顏色開始加深量加大,而且經常腹瀉。於是張女士就去醫院進行檢查,結果被診斷為直腸癌。
  • 以為是痔瘡便血,沒想到是最惡性的腫瘤,沒堅持半年就去世了
    50歲的李阿姨最近出現便血,肛周瘙癢,肛門周圍還有黑色的色素沉著,她以為是痔瘡,沒有引起重視,去醫院一檢查,居然是最惡性的腫瘤,後悔莫及。李阿姨半年前出現便血的症狀,沒有引起重視,她一直以為痔瘡,最近越來越嚴重,還出現肛門周圍瘙癢,實在是很難受。她看了我的科普視頻,便血除了痔瘡,還有可能是直腸癌,她趕緊去醫院檢查。
  • 直腸癌晚期症狀有哪些 如何治療直腸癌
    有些人就會患上直腸癌的疾病。直腸癌的檢查方式有哪些呢?得了直腸癌該怎麼辦?直腸癌的治療方法又哪些?直腸癌晚期症狀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直腸癌晚期症狀有哪些1、肛門指檢時可觸及腫塊,晚期直腸癌病人排便次數增多,排便不盡、裡急後重、便意頻繁等腫癌局部刺激症狀。這是典型直腸癌的晚期症狀之一。
  • 直腸癌患者真的不能保肛?
    -大便失禁,尿血:當直腸癌侵襲骶神經叢,患者會出現大便失禁,腰腹處有痛感,侵襲前列腺和膀胱的話,患者有尿頻尿血的症狀。 臨床上治療直腸癌的方法 治療直腸癌的方法有手術切除、化療、放療這三種主要方法。
  • 痔瘡和直腸癌的區別就看這2點,別再混淆了
    很多年輕人總以為癌症是老了以後的事情,殊不知,在我國,直腸癌發病率現在已經是處於居高不下的狀況。相信有不少的直腸癌患者,初次出現便血時都會將其當成是痔瘡,其實痔瘡和直腸癌的便血是有區別的,大家要注意區分,不要再混淆了。
  • 長期便血,一查已是直腸癌晚期!若出現「3多3痛」儘早去醫院查查
    便血、大便次數增多,肛門疼痛等是痔瘡的典型症狀,很多人覺得這種病要不了命,而且隱私部位,往往自行處理,隨便吃點藥了事。殊不知,這些症狀並不是痔瘡獨有,直腸癌同樣有類似的症狀!前不久,就有這樣一個新聞:23歲男子長期便血,由於症狀單一,以為是痔瘡犯了,年輕的他沒把這太當回事。
  • 被痔瘡耽誤的腸癌!不起眼的大便異常,竟是大腸癌導致的!
    被痔瘡耽誤的腸癌女性患者,65歲,長期便血,一直認為是痔瘡,半年前加重,一個月前開始出現腹痛。一直自用痔瘡栓治療,及時便血加重半年也未重視,腹痛一個月,實在難以忍受才來就醫!病理結果未出,如圖,看到腸腔裡那菜花一樣的照片,99%是癌了。臨床上,腸癌被誤認為是痔瘡的病例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