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哪怕是做腸鏡,也要做肛門檢查,否則,會發生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年輕貌美的王女士最近碰到了煩心事,反覆腹瀉,解黏液膿血便,起初自己去藥店買了阿莫西林口服,不但沒好,症狀反而越來越重。
一拖再拖,弄到非常嚴重時才到醫院掛號看病。
作為接診醫生,詳細詢問完病史以後,我很溫柔地告訴她,需要做一個指檢。
指檢?抽血化驗嗎?王女士一頭霧水。
身旁的小張護士告訴王女士,可不是抽血化驗,需要脫掉褲子,做肛門指檢。
醫生,你……你的意思是,把手伸進?王女士目瞪口呆。
用專業術語,是做肛門指檢,說通俗點,就是把手指頭塞進肛門裡,爆菊花!
如果是為異性做檢查,按照規定,必須要有另一名醫務人員在場,為了避免患者尷尬,我們醫院常安排一名專業的護士在場。
王女士非常緊張,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很多成年人有洗屁股的習慣,健康又衛生,但是你敢說,很多人有找醫生做指檢的習慣嗎?
別說普通老百姓了,就連很多醫生,可能對肛門指檢也不是特別重視。
兩年前,一名反覆便血的病人找我看病,他曾在一家私立醫院做了混合痔手術,但術後便血還是沒有緩解,我為其做了肛門指檢,發現直腸處可捫及一菜花樣的腫塊,進一步完善腸鏡+活檢,明確為直腸高分化腺癌。
令人遺憾的是,因為被誤診太久,患者直腸癌已經轉移到肝臟,失去了根治機會。
再仔細詢問,發現手術者竟連最基本的肛門指檢都沒有做。
作為一名專業醫生,犯下這樣的錯誤實在太過低級。
讓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肛門指檢吧?
肛門指檢就是醫生用一個手指頭伸進患者的肛門,以檢查疾病的一種簡便易行卻非常重要的臨床檢查方法。準確的肛門指檢,大致可以確定距肛緣7-10cm的肛門、直腸有無病變和病變的性質。一般來講,肛門指檢可分為肛外指檢和肛內指檢兩部分。
肛外指檢的方法是:戴好手套後,用食指觸及肛門四周有無硬結、腫物和壓痛,有無波動感,並檢查肛外皮下有無瘻管、索條走向等。
肛內指檢即是我們常講的肛門直腸指檢。其檢查方法是:在戴好手套或指套後,在食指和肛門部位塗些潤滑油,將食指伸進直腸內的檢查。
肛門指檢不光能檢查消化科的疾病,也可以檢查婦科疾病和泌尿科疾病,所以它的姿勢還是挺多的。下圖第一種第三種和第五種比較常用。
哪些病人應該做肛門指檢?
①突然出現排便習慣改變,比如出現便秘,腹瀉,排便時間不規律;
②大便性狀改變,出現大便變稀、大便帶血和黏液;
③肛門處瘙癢、疼痛或有膿性和(或)血性分泌物;
④既往有痔瘡、大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肛裂、肛瘻、肛周膿腫病史;
⑤有大腸癌家族史;
⑥體檢發現CEA升高或糞便隱血試驗陽性;
⑦年齡超過45歲,有抽菸酗酒,進食蔬菜,水果偏少。
肛門指檢時患者痛不痛?
首先,肛門指檢時會使用潤滑油,專業的醫生動作輕柔,再加上談話分散注意力,檢查過程中只要患者理解配合,一般並無特殊不適,無需使用麻醉藥物。
可以這麼說,肛門指檢是一種用手指進行的簡單易行、無創傷的檢查,而且費用低廉。
只是因為要脫褲子,要爆菊花,很多病人還是覺得好羞羞,甚至從內心裡反感這種檢查方式,更有很多醫生覺得這種檢查麻煩,甚至嫌髒,於是放棄。
其實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肛門指檢不是陰道檢查,它安全簡單,醫生全程使用一次性橡膠手套,既衛生又安全,決不會因為檢查而傳播任何疾病。
在我們消化科的內鏡中心,每天下午都要進行30-40例腸鏡檢查,但每一例腸鏡檢查前,我們都會常規進行肛門指檢,我曾經碰到過一名患者,在一家醫院做了腸鏡,竟然也漏掉了直腸處的一個腫塊,由此看來,並不是檢查越高級越好,這取決於一個醫生的責任心。
再回到王女士身上,通過專業的解釋和操作,整個肛門指檢大約也就在3-5分鐘,王女士無任何不適,指檢排除了肛門直腸的病變,於是建議完善腸鏡,腸鏡顯示降結腸黏膜廣泛充血水腫,考慮為潰瘍性結腸炎,至此,診斷明確。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