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檢查別怕羞,可以篩查直腸癌,三類典型症狀提示癌變

2020-12-28 北晚新視覺網

說到體檢時最容易被放棄的一項檢查,直腸指診可能位居首位。一想到醫生要用手指伸進肛門,很多人都覺得身體和心理上雙重不適。但事實上,這是最簡單的篩查直腸癌的方法,篩出率近七成。

資料圖 新華社發 王鵬 作

直腸癌是指從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直腸分為高位直腸、中位直腸、低位直腸,其中低位直腸癌多見,約佔到直腸癌的70%。與結腸癌相比,直腸癌的發病率是它的1.5-2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無論是直腸癌還是結腸癌,其發病率都在逐年上升,目前結直腸癌發病率在我國所有惡性腫瘤中位於第三位,死亡率位於第五位。

三類典型症狀提示癌變

早期直腸癌是沒有特異性症狀的,當腫瘤進展影響排便或破潰時才會出現症狀。其中,有三類典型症狀值得大家注意。

一是便血。便血是直腸癌常見症狀,由腫瘤快速增殖後血運障礙引起,因腫瘤組織壞死潰破形成潰瘍而造成,便血多為鮮紅色或暗紅色。

二是直腸刺激症狀。這是由病變刺激直腸而導致的一系列症狀,包括排便習慣改變(便秘與腹瀉交替),便意頻繁、肛門下墜感和排便不盡感(老想去廁所,但每次排不淨)。

三是腸腔狹窄症狀。由腫瘤進展導致腸腔狹窄,大便變細,進行性排便困難,後期造成腸腔部分堵塞後,可出現腹痛、腹脹等不全性腸梗阻症狀。

除了上述典型症狀之外,直腸癌還可出現一些伴隨症狀。比如,體重下降及消瘦:由於腫瘤進展和長期腹痛腹脹造成消化吸收受影響,引起營養不良;腫瘤浸潤症狀:腫瘤侵犯膀胱、前列腺可導致血尿、尿頻尿急症狀,侵犯骶神經叢可導致肛門失禁、下腹部及腰骶部持續性疼痛等症狀;腫瘤轉移症狀:轉移至肝、肺、骨等部位,導致肝功能受損、黃疸、呼吸困難或骨轉移部位疼痛等。

診斷直腸癌需要做哪些檢查

有許多方式可以篩查直腸癌,其中最簡便易行且非常重要的臨床檢查方法是直腸指診。醫生用一個手指頭伸進患者的肛門以檢查疾病,一般可以檢查距肛門7釐米內直腸有沒有長東西、長的東西有沒有惡性的可能等。這裡要提醒很多去體檢的人,不要因為難為情或不適感放棄肛門檢查,因為直腸指診可以發現近70%的直腸癌。

疑似直腸癌患者要做腸鏡檢查,它可明確腫瘤位置和取活檢明確診斷。已經診斷為直腸癌的患者在手術前也要做全結腸鏡檢查,大約5%-10%的直腸癌患者為多原發癌。多原發癌又稱為重複癌,指機體的單個或多個器官,同時或先後發生2個或2個以上相互獨立的原發性惡性腫瘤,較多見於消化系統。此外,超聲內鏡可準確評估腫瘤侵犯深度和腫瘤周圍淋巴結情況。

所有直腸癌患者均應進行影像學檢查——胸腹盆增強CT和直腸核磁,以明確腫瘤侵犯深度(T分期)、淋巴結有無轉移(N分期)和遠處有無轉移(M分期),以準備評估分期,選擇合適治療方案。若遠處轉移診斷不明確,可選擇PET-CT檢查。

病理檢查為金標準,可明確腫瘤類型、分化,還可通過基因測序明確腫瘤突變情況,為藥物選擇提供證據。

患者都會做的抽血化驗主要是評估一般情況,其中腫瘤標誌物(CEA和CA19-9)對發現早期直腸癌作用有限,可用來評估腫瘤負荷和檢測術後復發。

直腸癌治療應採取個體化綜合治原則,醫生會根據患者一般狀態、疾病分期和患者意願,運用多種治療手段,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極早期直腸癌(局限於黏膜層或部分黏膜下層的腫瘤):通過內鏡下切除(ESD)可以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早期直腸癌(淋巴結無轉移):通過外科手術治療可以達到根治目的;進展期直腸癌(淋巴結轉移):通過合理運用放化療、手術和化療等治療手段,可使部分患者達到根治;晚期直腸癌:以綜合治療為主,採取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手術以及放療等多種治療手段延長患者生存期。

50歲後建議做結腸鏡

直腸癌能預防嗎?主要的預防措施就是避免一些高危因素,可戒菸、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和維生素的食物、減少紅肉攝入、增加運動避免肥胖和保持愉悅心情。另一項重要預防措施就是進行直腸癌篩查,早期發現直腸癌或者癌前病變,早診早治,提高治療效果。

我們建議,人們應在50歲開始做直腸癌篩查。雖然直腸癌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但死於結腸鏡檢查嚴重併發症(結腸鏡引起的腸穿孔、增加心腦血管意外等)的風險也隨年齡增長而增加。76歲至85歲人群應根據基礎疾病進行個體化篩查,85歲以上人群應停止篩查。

另外,還可根據國內的結直腸癌篩查高危因素量化問卷進行風險評估,高風險人群需根據醫生建議隨時做結腸鏡檢查。具體來說,符合以下任何1項或1項以上者,為高風險人群。

1.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

2.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惡性腫瘤病史)

3.本人有腸道息肉史

4.同時具有以下2項及2項以上者:慢性便秘(近2年來每年便秘在2個月以上);慢性腹瀉(近2年來腹瀉累計持續超過3個月,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在1周以上);黏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發生在近20年內,並在事件發生後對自己造成較大精神創傷或痛苦);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史。

總的來說,不論有沒有症狀,50歲至75歲之間有條件做結腸鏡檢查的人群,均應進行結直腸癌篩查。根據結直腸癌篩查高危因素量化問卷,被評為高風險或便潛血陽性、糞便DNA陽性的患者,需根據醫生建議隨時做結腸鏡檢查。

(原標題:肛門檢查別怕羞,可以篩查直腸癌)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李元新 徐田磊(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住院醫師)

流程編輯:u020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直腸癌早期,有5個明顯特徵,抓住這些信號,及時檢查
    直腸癌和其他癌變的早期特點相同,患者基本都沒有典型症狀。 且由於直腸的功能和位置特殊,就算是有症狀出現,患者往往也會錯誤地認為是痔瘡類的肛周疾病,進而忽視了對直腸癌的篩查。 殊不知,當以下幾個症狀到來時,恰恰就是直腸癌發出的信號!
  • 直腸癌和痔瘡症狀那麼相像,怎麼區分?
    但痔瘡是沒有遺傳性的,也不會癌變。 如何區分直腸癌和痔瘡 由於痔瘡和直腸癌的發病部位相似,最常見的症狀都是便血,因此當有些症狀交叉或不典型時,臨床診斷常常混淆。尤其是兩種疾病並存時,檢查發現有痔瘡後,就局限於痔瘡的治療,有可能延誤直腸癌的治療。 那麼,痔瘡和直腸癌有哪些不同呢?
  • 結直腸癌有「偏愛」年輕人趨勢 專家提醒出現這些症狀應就醫
    近些年,結直腸癌的患者有年輕化趨勢,絕大部分患者是結腸黏膜長了息肉、腺瘤,經過長時間、多步驟、序慣性基因突變而發生癌變。然而遺憾的是,在此過程中出現的症狀並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往往病情一經發現就已經非常嚴重。比如楊雯,她出現便秘腹瀉交替的情況已經兩年多了,但一直沒在意,也沒去做篩查和治療。直到肚子鼓起來,能摸到包塊,並伴隨疼痛,才來醫院就診。
  • 這些不典型症狀很危險|結直腸癌...
    不到最後,大腸都不喊「痛」不典型症狀也要當心2019年杭州市戶籍全人群發病前5位的惡性腫瘤分別是:肺癌、甲狀腺癌、乳腺癌、胃癌和結腸癌。在全球,結直腸癌是第三大常見癌症。雖然聽起來很嚴重,但只要早發現早治療,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可達90%。
  • 一起關注結腸息肉這枚結直腸癌的定時炸彈
    在結直腸癌早期,病人症狀不明顯,再玩上一手「拖字訣」,發現時往往發展成了中晚期,手術機會也稍縱即逝。指導專家:廣醫二院消化內科主任 楊輝教授現在,由於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由於各種原因接受腸鏡檢查。
  • 痔瘡和直腸癌,不容易分辨,二者到底有何區別,看完你就知道了
    很多直腸癌患者在出現便血、大便異常等症狀時,首先考慮的並不是癌變,而是我國最為常見的一種肛周病「痔瘡」。隨著症狀不斷嚴重、出現疼痛感之後,患者才就醫進行檢查,然而此時的直腸癌,早已經進入了中晚期,預後效果也大大大折扣!
  • 直腸癌晚期症狀有哪些 如何治療直腸癌
    有些人就會患上直腸癌的疾病。直腸癌的檢查方式有哪些呢?得了直腸癌該怎麼辦?直腸癌的治療方法又哪些?直腸癌晚期症狀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直腸癌晚期症狀有哪些1、肛門指檢時可觸及腫塊,晚期直腸癌病人排便次數增多,排便不盡、裡急後重、便意頻繁等腫癌局部刺激症狀。這是典型直腸癌的晚期症狀之一。
  • 如果排便時有這5個異常,再羞愧難當,也要儘快去做肛門指檢!
    因為肛門是最為隱私的部位,同時也是體內廢物排出的場所,所以大家都認為其不重要,肛門指檢也不能查出疾病,再加上檢查過程非常害羞,所以寧可不查也不想用這種方式檢查。但實際上肛門指檢在臨床上有重要意義,很多疾病都可通過指檢發現,比如痔瘡、息肉、前列腺疾病、婦科疾病等。
  • 結直腸癌5年生存率可達90% 結直腸癌早期症狀有哪些
    結直腸癌5年生存率可達90% 結直腸癌早期症狀有哪些 結直腸癌5年生存率可達90%(醫說新語)「結直腸癌是可防可治的,可防的關鍵在於飲食和運動,可治的關鍵則在於早期發現。」天津市腫瘤醫院結直腸腫瘤科主任孔大陸在近日舉辦的2019年天津市結直腸腫瘤防治宣傳周上表示,目前結直腸癌的治療效果不夠理想,主要是由於發現晚,約20%-30%的患者初次就診時就已經出現轉移性病灶。如果能做到早期發現,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結直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近30年來發病率呈增長趨勢。
  • 早期直腸癌和晚期直腸癌的症狀有哪些?
    直腸癌的誘發因素很多,包括作息規律、遺傳因子等因素,如果不採取及時治療的方法,對患者的生命有嚴重影響。那麼早期直腸癌和晚期直腸癌症狀有哪些呢?我們一起簡單了解。早期的直腸癌症狀不少直腸癌患者在早期是不會出現較為明顯的症狀的,所以早期很難被患者發現。多數患者會改變排便習慣,大便形狀與性質也會發生改變。
  • 直腸癌冷凍保肛中心:懷疑有腸癌?直腸癌早期5大症狀了解一下
    可能因為夏季的到來,夏季很多腸胃病復發的原因,那些疑似直腸癌的症狀一個個的表現出來,難免會讓人有些心慌,今天,帶大家來了解下直腸癌早期的5大症狀,讓那些老懷疑自己有腸癌的有個評判標準,同時提醒大家,如果每個症狀都有的也不要過於擔心,去醫院檢查後才能確定是不是腸癌。
  • 東營區人民醫院肛腸科舉行直腸癌篩查義診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趙心培 通訊員 成敏敏 東營報導直腸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其發病率高居不下,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確診往往是進展期,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東營區人民醫院肛腸科對直腸及周圍疾病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同時配備高清電子直腸鏡檢查系統,結合發病率日漸高升的情況,現推出直腸癌篩查義診活動來惠益廣大民眾。注意事項:活動期間免掛號費、電子直腸鏡檢查費、肛門鏡檢查費、直腸指檢費。
  • 直腸病變不容忽視,提醒:早晚期直腸癌的症狀,一旦出現及早檢查
    直腸是人體腸管的最後一段,與肛門連結,檢查發現有直腸病變時,覺得害怕,認為是直腸癌,其實不然,直腸的一些疾病都稱之為直腸病變,通常檢查結果顯示直腸病變之時,還需要做進一步檢查,並不一定是直腸癌,也有可能是直腸息肉和痔瘡等,那麼真是直腸癌的話,早晚期身體會有哪些表現症狀呢
  • 體檢查出肛門息肉,有癌變可能嗎?肛腸科醫生:需要分情況處理
    定期體檢是對人們的身體健康負責任的一種方式,而在體檢的時候發現任何的異常,都可能會使得人們有擔心,尤其是檢查出身體某些部位有息肉,因為息肉可能就是癌症的先兆。在進行肛腸科檢查的時候,很多人會發現自己有肛門息肉的問題,這種息肉是肛門部位受到糞便或者是肛門部位的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而產生的一種腫塊。肛腸科醫生說,一般人們的肛門部位長出的息肉,都是良性的腫瘤,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肛門部位的息肉,一經發現之後,若是能夠及時治療,是不會癌變的,大家不需要擔心。
  • 男星林立洋罹患結直腸癌二期,便血半年誤以為是痔瘡
    ,還以為只是痔瘡,後來做腸道檢查,才發現已罹患直腸癌第二期尾近第三期。據宏雅榮邦了解,結直腸癌早期症狀極易與痔瘡混淆,所以早期篩查十分重要。  結直腸癌的癌前病變如果在早期能夠被發現,患者的治癒率非常高。但是由於篩檢癌症的結腸鏡檢查或基於糞便的檢測方式對患者來說並不方便,讓他們不能按時接受篩檢。如果發現有便血,而且出血的情況跟以前不一樣,就需要提高警惕。一旦便血不管是怎樣,最好是做肛門指檢,這樣會更加安全,要注重直腸癌的早期篩查。
  • 了解結直腸癌 對自身健康負責
    那麼,導致結直腸癌的病因是什麼、它有哪些症狀,又該如何預防和治療呢?1月5日,記者採訪了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駐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外一科專家王帥奇,請他進行了解答。1月5日,記者在區中西醫結合醫院看到,該院健康體檢科門前有不少人正排著長隊準備接受結直腸癌免費篩查。
  • 大便發現這3種症狀,或是直腸癌來襲,還沒發現的你要重視
    直腸癌作為發病率較高的腸道惡性腫瘤,在影響健康的過程中也會引發各種不良症狀,特別是排洩糞便時糞便明顯的變化,需要儘早到醫院檢查,明確是否有直腸癌在影響身體健康。否則錯過了疾病的信號,某些小的疾病不重視,任由疾病發展之後癌變形成,治療難度增大之外患者的生命健康會受到影響。
  • 《黑豹》男主因結腸癌離世,……這個檢查能預防
    結直腸癌也稱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據2018年癌症數據顯示,目前結直腸癌發病率已上升至我國惡性腫瘤第二位死亡率也高居第五位。早期結直腸癌症狀並不明顯,它就像是一個「沉默的殺手」,能在人們體內隱藏數年不被察覺。於是,很多患者得癌而不知,等到出現明顯異常才到醫院就診。研究顯示,約90%的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
  • 直腸癌自檢方法,當大便出現這4個情況,趕緊看醫生檢查
    1、便血 便血是直腸癌的典型症狀之一,但常被誤認為痔瘡引起的,事實上痔瘡和直腸癌引起的便血是有區別的,前者是排便後出血,後者是血和糞便混在一起排出。 1、肛門觸診 肛門觸診是一種簡便、有效的直腸癌診斷方法,通過觸摸直腸周圍的腸壁,看是否有壓痛和腫塊,腸腔是否狹窄,如果發現腫瘤,需要進一步檢查,以了解腫瘤的大小、形狀和性質,以及腫瘤的生長位置。如果腫瘤表面凹凸不平、潰爛、周圍黏膜發生改變,則說明腫瘤發生惡變。
  • 為什麼直腸癌被稱為「傻子癌」?醫生說出原因,40歲以上要多篩查
    針對它的辦法,依然是以腸鏡為主,積極配合腸鏡檢查,可降低發病率,提高治癒率。人們到了中年以後,大約有百分之二十的人群會長直腸息肉,如果能及時的阻止直腸息肉,就可以阻斷直腸癌的發生。想要阻斷直腸癌的發生,通過腸鏡的檢查發現,繼而可達到預防和治療的效果。直腸癌經常被別人成為傻子癌,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