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直腸癌被稱為「傻子癌」?醫生說出原因,40歲以上要多篩查

2020-12-22 消化內科支傑華

大家一般所說的腸癌包括結腸和直腸兩種癌症,是很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腸癌已經位居癌症第三位了。針對它的辦法,依然是以腸鏡為主,積極配合腸鏡檢查,可降低發病率,提高治癒率。

人們到了中年以後,大約有百分之二十的人群會長直腸息肉,如果能及時的阻止直腸息肉,就可以阻斷直腸癌的發生。想要阻斷直腸癌的發生,通過腸鏡的檢查發現,繼而可達到預防和治療的效果。

直腸癌經常被別人成為傻子癌,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直腸癌是最容易預防的癌症,原來大部分的直腸癌都是由直腸息肉慢慢轉化而來,因此我們只要在它沒有發生癌變之前及時的控制住,並且及時的切除息肉,就能有效地避免直腸癌的發生。很多醫生專家都把它叫做「傻子癌」,仔細想想也是很有道理的。

大部分都是源於直腸息肉,其次息肉的生長速度都是比較緩慢的,從生長出來變成息肉,在慢慢的轉變為直腸癌,這個速度至少需要十年才能完成。另外想要發現這個息肉和直腸癌也是非常的簡單的,在30-40歲之間最一次腸鏡檢查就可以了,可以觀察到整個大腸,如果有腸息肉出現,直接把它切除就好了。以後定期複查,基本上就不會得直腸癌了。即便在早期發現了直腸癌,也並不需要開刀做手術,直接在腸鏡下就可處理。

所以說,腸鏡檢查既可以治療又可以預防直腸癌的發生。特別是40歲以上的人群一定要及時的做腸鏡檢查,以便於及時的預防。

主要原因在於,直腸癌早期是可以沒有症狀的!

這就很容易讓人忽視,早期的直腸癌基本沒有什麼症狀,因為很小,沒有出血往往不會被人發現也不會有一些異常的情況發生,等到出現一些症狀的時候,已經很不好了。正因為它隱藏得非常好,所以一經發現就已經是中晚期了,實際上那個它並不是一種非常兇險的疾病,在早期發現是很容易被治癒的。

後期直腸癌比較常見的症狀:

排便次數不同尋常了,和以前相比,變多了,大便形態突然變了。如果你原來排便是很規律的,突然發現異常的增多或者便秘,大便突然變得很細,那麼一定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是直腸癌!另外,會伴隨大便出血,一般出血量不會很多,主要是暗紅色的血液還伴有一些黏液。

在排便時,多數患者也會有裡急後重感。大家可能並不太了解裡急後重是什麼意思,如果你覺得自己的腸道並不舒服想要去廁所,但是卻拉不出東西,下身還有一種墜脹的感覺就是了。

生活中做好預防顯得非常重要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很好的睡眠,沒事也可以鍛鍊鍛鍊身體,儘量不要熬夜。另外飲食方面也要多加注意,儘可能做到多元化,可以多攝入一些水果和蔬菜,可以預防癌症的發生,平時也可以多吃一些豆製品,大豆裡面含有一些抗癌物質可以預防癌症的發生。每年一定要定期體檢,特別是40歲以上的人群一定要多篩查!

相關焦點

  • 肛門檢查別怕羞,可以篩查直腸癌,三類典型症狀提示癌變
    一想到醫生要用手指伸進肛門,很多人都覺得身體和心理上雙重不適。但事實上,這是最簡單的篩查直腸癌的方法,篩出率近七成。資料圖 新華社發 王鵬 作直腸癌是指從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直腸分為高位直腸、中位直腸、低位直腸,其中低位直腸癌多見,約佔到直腸癌的70%。
  • 醫生感嘆:腸癌是傻子癌,很好預防!看完你就明白為什麼這樣說
    「腸壽」人才長壽,但是近些年來得腸癌的人越來越多了,更可怕的是,多數腸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是腸癌太厲害了?醫生卻不這麼認為,可能在老百姓看來,不管是哪種癌症,只要是癌就很可怕,但醫生感嘆,腸癌是傻子癌,很好預防!為什麼這麼說?又該如何預防腸癌?
  • 43歲《黑豹》男主被結腸癌帶走:這種兇險疾病如何篩查?
    右半結腸腔大,癌腫多為潰瘍型或菜花狀癌,很少形成環狀狹窄,不常發生梗阻。便血與貧血也是右半結腸癌常見症狀,故出現「不明原因性貧血」時要留意。消化專家們成大腸癌胃「傻子癌」,是有道理的。,40歲前做一次腸鏡檢查;醫生可以非常直觀地觀察整個大腸,如果有息肉,就把它幹掉,此後定期複查就行了,基本上就不會再的腸癌。
  • 【科普】癌的早期信號!醫生呼籲:早知道能救命!
    建議: 一般而言,18歲以上的女性要學會乳房自檢,每月定期檢查一次。 40歲以前的成年女性,每年體檢除了要做外科觸診外,應每年做一次乳腺B超。 40歲以後,除了乳腺B超,還應根據個體情況,每年做一次乳腺鉬靶檢查。
  • 《黑豹》男主因癌離世,年僅43歲!這種癌在我國發病率高
    所以,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是預防大腸癌的最主要方法。常見的篩查方法有 7 個:結腸鏡、免疫法糞便隱血、糞便愈創木酯試驗、乙狀結腸鏡加免疫法糞便隱血、結腸 CT 成像(仿真結腸鏡)、多靶點糞便 DNA 檢測、單獨的乙狀結腸鏡。
  • 篩查腸癌,除了做腸鏡,還有沒有其他方法?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許多人並沒有及時行腸鏡檢查。據一份權威調查數據:在2299名已經確診的 Ⅲ 、 Ⅳ 期腸癌患者中,只有3%的人做過腸鏡;另外的97%的人,唯一的一次腸鏡,是被確診的一次;無一例外是出現了典型症狀「迫不得已」才做的腸鏡。為什麼這麼多人會漠視這個救命檢查呢?
  • 腸癌為什麼被稱為「幸運癌」?
    即便在醫學高度發達的今天,「癌」,在大多數人的潛意識裡依然約等於「絕症」,如果再加上「晚期」,那恐怕就「時日無多」了。然而在眾多惡性腫瘤裡,結直腸癌往往被稱為「幸運癌」,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
  • 結腸癌又上榜,早期篩查很有必要
    在50歲以上的人群裡,大約15%的女性和25%的男性都有這種癌前息肉。  結直腸癌的大致發展過程如下:正常腸管—息肉出現—息肉長大—息肉癌變—結直腸癌。這個過程很漫長,大概需要5~10年,如果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及時通過結腸鏡發現並處理結直腸息肉,就可以阻止結直腸癌的發生。
  • 《黑豹》主演患癌去世,年僅43歲……這種癌在中國很常見
    結直腸癌,是中國五大癌症之一,也是佔全球發病率、死亡率首位的消化系統癌症。據統計,我國85%以上的結直腸癌發現時已屬晚期,即便通過手術、放化療、靶向治療等手段,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僅12%。而幾乎所有的結直腸癌,都是由結直腸腺瘤發育而來,從癌前病變到惡性病灶有個較長的過程。
  • 趙忠祥因癌離逝,享年78歲!年過50,7種癌症容易趁虛而入
    最近幾年,因癌離世的人越來越多,就在前不久,流沙河老先生因喉癌離世,現在趙忠祥老師也沒能逃離癌症魔爪,細細想來,大家會發現身邊患癌的都有一個共性:年齡都在50歲以上。 為什麼50歲以上的人更容易得癌?
  • 直腸癌與痔瘡的鑑別
    痔瘡可發生在各個年齡段,多發生在20歲以上群體。 直腸癌的發病年齡近年來雖然有年輕化的趨勢,但總體而言對於發病人群來講,年齡呈現正態分布趨勢,主要集中在60~74歲的年齡範圍,佔總體發病人數的41.23%,而45歲以上發病的患者佔所有結直腸癌新發病例的93.28%。(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誌2017年12月)
  • 男星林立洋罹患結直腸癌二期,便血半年誤以為是痔瘡
    據宏雅榮邦了解,結直腸癌早期症狀極易與痔瘡混淆,所以早期篩查十分重要。  結直腸癌的癌前病變如果在早期能夠被發現,患者的治癒率非常高。但是由於篩檢癌症的結腸鏡檢查或基於糞便的檢測方式對患者來說並不方便,讓他們不能按時接受篩檢。如果發現有便血,而且出血的情況跟以前不一樣,就需要提高警惕。一旦便血不管是怎樣,最好是做肛門指檢,這樣會更加安全,要注重直腸癌的早期篩查。
  • 《黑豹》男主因為這個癌離世,做好這一點就能預防
    以下人群要重視篩查1、出現便血、腹脹腹痛,或出現大便性狀及排便習慣改變、明顯消瘦等症狀。2、有腸癌患者的直系親屬。3、曾經發現有大腸息肉的人。4、患有潰瘍性結腸炎5-10年以上。5、有診斷為遺傳性結直腸癌患者的血緣近親屬。6、曾經切除膽囊的患者;7、40歲以上的無症狀人群。1次腸鏡保5年平安結(直)腸癌從癌前病變(腺瘤)發展到惡性病灶,有一個較長的過程。
  • 醫生:多久篩查一次,要因人而異
    因為我國女性腺癌的發病率高峰是45歲到54歲之間,所以很多指南都建議把一般風險人群的乳腺癌篩查起始年齡定在40歲,也就是說從40歲開始篩查乳腺癌剛剛好。 1.40歲以下不建議篩查乳腺癌。 2.70歲以下每1~2年就可以做一次乳腺發射線。
  • 知名男演員去世...這種吃出來的病要警惕!
    很多年前,美國關於結直腸癌預防綱要中就明確指出,少吃紅肉可降低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同時,大量的研究也顯示,素食或低肉飲食可降低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另外,久坐不動不僅會導致體重超重或肥胖,也會減緩腸道蠕動,增加患癌的風險,這也不難解釋,為什麼結直腸癌患者中以肥胖者、不常運動的人居多的原因。
  • 有一種致命的粗心,叫「把直腸癌當痔瘡」,便血區別要搞清楚
    早期的直腸癌經手術後5年生存率在90%以上,但是我國直腸癌的早期確診率卻很低,只有5%-10%,有70%的患者在初診時已經是中晚期,經綜合治療後,5年生存率為50%-78%。 可見,直腸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重要性,而想要早發現,提防異常信號很重要。
  • 癌症篩查知識早知道,嚴防死守9種癌,每一條都是「救命稻草」
    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每2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2. 乳腺癌:這是女性癌症之首,是女性癌症發病率的榜首。預防乳腺癌,主要有2項檢查,即鉬靶和彩超。建議≥40歲的女性,每間隔2年就進行一次篩查。如果是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還應該縮短篩查時間。
  • 有家族史的人要小心了……
    兩個或兩個以上直系親屬患前列腺癌,相對危險性會增至5~11倍。癌症來臨前,會給你12項提示有些腫瘤很難早期發現,80%以上的癌症患者被確診時已經到了中晚期。這並非醫生無能,而是腫瘤太狡猾。早期預防尤為重要,特別要關注身體發出的12個「呼救信號」。
  • 李詠等多位名嘴因癌離世,關於癌症的真相,為了你和家人都值得一看
    按照這個數據,每分鐘會有超過8個中國人被診斷為癌症,有5個人因癌去世。但中國的癌症發病率並不在世界前列。癌症發病率排名前20位幾乎全都是歐美的發達國家,中國排在全球第70多位。「未來中國癌症患者還會越來越多。」李治中解釋,其核心原因就是癌症的最大風險因素是壽命。
  • 打垮黑豹的結腸癌 在浙江平均發病年齡僅45歲
    結直腸癌存在家族遺傳性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結直腸外科副主任劉凡隆主任醫師說,從遺傳上來看,有家族性的腺瘤病的人,到了40歲左右幾乎90%以上會得結直腸癌。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李德川主任醫師說道:「結直腸癌存在家族遺傳性,主要有癌症家庭症候群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