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晚年隱居在江寧,每日只是遊山玩水,寫下的這首詞更是經典

2020-12-25 塵世曉書僮

王安石晚年罷相後,並沒有回到老家江西臨川,而是選擇了在江寧隱居,這一時期儘管風光不再,沒有了以往權利,但是他心如止水,儘管偶爾傷感,但是創作出來的作品,卻又是極富感染力。早年間他希望可以通過改革變法重振北宋,當時的宋神宗也是極為欣賞他,於是有兩次拜相,又兩次罷相,開啟了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不過這場原本被宋神宗寄予厚望的變法,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也使得王安石晚年的評價褒貶不一。

宋神宗是想要借王安石之手整治朝綱,可是變法一開始就受到了很多人的阻攔,認為祖宗之法是不可以轉易而變,不過宋神宗還是堅定地支持王安石,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熙寧變法」,通過這一次變法,無論是宋神宗,還是王安石,那都是在歷史充滿了爭議。但是我們知道王安石一心為民,憂國憂民,心繫天下,是一位響噹噹的君子,只是當時的人們無法理解。

晚年後的王安石可以說是洗盡鉛華,儘管在政治上很失落,可是在文學上卻又是大放異彩,現在人們對於王安石的評價,更多的還是關注於變法,評論他的政治功績;其實在文學上,他同樣是可圈可點,無論是散文、詩歌、詞作,那都是達到了一流的水準,為此他也入選了「唐宋八大家」。而他後期的作品每一首都是別具一格,寫得很是深刻,譬如這首《漁家傲·燈火已收正月半》,那就寫得很有韻味,通篇雖然只是那麼淡淡著筆,但是生動有趣,讀來也是朗朗上口。

燈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繚亂。聞說洊亭新水漫,騎款段,穿雲入塢尋遊伴。卻拂僧床褰素幔,千巖萬壑春風暖。一弄鬆聲悲急管,吹夢斷,西看窗日猶嫌短。

詞是宋朝文學的代表,而以王安石、蘇軾、歐陽修、範仲淹、秦觀、柳永、周邦彥等人為首的文學大家,他們把詞提升到了另一個高度,達到了唐詩的水平。那這首經典的《漁家傲·燈火已收正月半》,正是描寫了正月十五過元宵節,還有自己內心的感受。所以從這首詞中,我們也最是能夠感受到王安石晚年的生活,還有他對於人生的態度。生活有的時候就是如此,經歷了轟轟烈烈,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生活的本真,畢竟這才是最真實的生活。

詞的上片正是描寫了正月十五時的景色,短短的幾句,寫得很是細膩,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每年到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時,鐘山一帶芳草如茵,到處都是綠油油的一片,樹木更是鬱鬱蔥蔥,處處都是充滿了春意,這樣的景色讓人看了之後念念不忘。由於剛剛下過了一場春雨,我騎著一頭小毛驢,翻山越嶺,無非是希望看一看秀麗的風景。

詞的下片又是寫了遊玩之後的心情,從而使得這上片和下片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唯美的山水畫卷,等到了遊玩了之後回到寺廟中,經過了這一天的遊玩,早已是累了,只好是放下紗帳,鋪好被子,在那美好的春風中入睡。但是不知道睡了多久,突然被外面悲切的濤聲所驚醒,剛剛是夢醒時分,窗外已經是一輪紅日已經開始西沉了。這幾句描寫得很是有趣,同時也寫出了不一樣的春色美景。

王安石在文學上的成就完全可以媲美蘇軾,只不過是由於他搞了一個變法,使得政治功績蓋過了文學,雖然這首《漁家傲·燈火已收正月半》看似很普通,但是整首詞意境唯美,寫得也是生動有趣,寥寥數語不僅寫出了不一樣的春色美景,另外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詞人不一樣的情懷,所以這麼一首唯美的詞作,那自然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

相關焦點

  • 王安石經典詩詞:實用的詩,參禪的詞
    王安石在詩詞創作中,善於和政論思想密切相聯繫,強調文學首先應該為社會服務,主張文道合一,這首詩顯然就體現了這一點。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這首詩一出就引起當時文壇的轟動,歐陽修、梅堯臣、司馬光、蘇軾等人紛紛寫詩唱和,可惜都沒有超越王安石這兩首詩,《明妃曲》也成為王安石詩歌的代表作品。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 王安石: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剛開始神宗皇帝提拔他為江寧(南京)知州,很快進入朝廷,得到與神宗皇帝見面機會,並陳述自己的改革方案,得到神宗認可和讚許。二年後就被提升為參知政事(相當於三把手,副宰相),一年之後又被提為同平章事(宰相),開始大刀闊斧進行改革。
  • 人品風流:王安石與蘇軾的故事
    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湖北黃州「安置」四年,然後「蒙恩量移」河南汝州,在與其弟蘇轍同遊了一趟廬山之後,他特地繞道江寧,前來拜訪已於八年前隱居鐘山的退休宰相王安石。在完成「天下己任」之後,王安石毅然「裸退」隱居鐘山,以一生清白向歷史證明了一位政治領袖的完美品格。王安石的「終身政敵」司馬光也承認其「文章節義過人處甚多」;南宋大儒陸九淵曾經讚嘆王安石「潔白之操、寒如冰霜」;近代政論大師梁啓超,更是在其《王安石傳》中,把王安石推崇為我國「三代之下」唯一完人。我們民族的兩位巔峰偉人,終於在江寧相會了。
  • 蘇軾被貶密州,出城打獵時,寫下這首詞,開創了豪放派的先河
    蘇軾與王安石雖然曾經相識,王安石也較為賞識蘇軾的才華,但在這場表達運動中,蘇軾卻並不贊同王安石的變法,因此他也受到了被貶官的命運。一年之內他先是為了貶至於杭州出任通判,沒過多久便又被貶到密州去當地方知州。
  • 王安石與蘇東坡的恩怨人生
    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湖北黃州「安置」四年,然後「蒙恩量移」河南汝州,在與其弟蘇轍同遊了一趟廬山之後,他特地繞道江寧,前來拜訪已於八年前隱居鐘山的退休宰相王安石。  王安石三十歲的時候,在《登飛來峰》中也寫過與《題西林壁》異曲同工的詩句:「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蘇東坡來江寧這年,王安石六十四歲,還有兩年就去世了,也已經建立起自己作為歷史偉人的功業。  「王安石變法」震古鑠今。  在完成「天下己任」之後,王安石毅然「裸退」隱居鐘山,以一生清白向歷史證明了一位政治領袖的完美品格。
  •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恬然自得,耕讀傳家,詩書繼世的美篇
    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王安石病逝,享年六十六歲,獲贈太傅,葬於江寧半山園。他人生的最後十年,一直在這個號稱半山的地方度過,一直與《書湖陰先生壁》詩中的湖陰先生為鄰,並創作了十餘首讚美湖陰先生這種恬然自得,耕讀傳家,詩書繼世生活的田園詩篇。我們先來看一下這號稱半山的地方。辭相後的王安石得了一個「判江寧府」的官銜。
  • 王安石的名句「千門萬戶曈曈日」,這裡的「曈曈」是什麼意思呢?
    只是當時人們的對待事物的看法不同,才使得他一直被人誤解。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於王安石更為深入的解讀,才慢慢發現了他的價值,特別是近現代梁啓超先生還專門為他寫了一部傳記,使得人們再一次看到了他的價值。他的變法大公無私,所做的一切都是利國利民,只不過在當時觸及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才使得他被人抨擊,認為他的人品有問題。這樣的評價本身就帶著個人情緒,根本就不值得得一駁。
  • 蘇軾晚年痔瘡發作,病癒後寫下首詞,通篇唉聲嘆氣,卻越讀越喜歡
    可想而知,在南方炎熱的天氣下坐立不安,讓晚年的蘇軾吃盡了苦頭。所以當痔疾緩解之後,終於解脫的蘇軾詩興大發,意圖再行風浪,可聯想到人生種種、時光易逝,又不禁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這首頗為複雜的詞。《行香子·秋與》蘇軾昨夜霜風。先入梧桐。渾無處、迴避衰容。問公何事,不語書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 王安石寫給母親的一首詩,盡顯一片孝心,讀來當真是潸然淚下!
    無論是古代的唐詩,還是後來的宋詩裡面,那都是有無法描寫母愛的經典之作,譬如唐朝才子孟郊的一首《遊子吟》,更是成為了描寫母愛裡的千古名篇,從而感動了天下無數的遊子,那其實到了宋朝,也是有很多的詩人寫過這一類題材,畢竟母愛也是和愛情一樣,它永遠也無法寫完,並且這種情感也更加深刻。
  • 蘇軾在野外睡了一夜,醒來時在橋柱上寫下這首詞,成一首千古名作
    這段時間,他不僅在城東開墾了一塊坡地,獲得了「東坡居士」的別號,在平時閒暇之餘更是時常外出遊玩,寫下了很多經典的篇章,就像「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之語就是在此期間寫的。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詞,也是蘇軾在這段時期寫出的千古名作,下面就來和我一起走進流傳了900多年的經典。
  • 李清照晚年寫下一首悽美之作,字裡行間透露出憂愁傷感,直擊人心
    李清照的一生可以說是「大喜大悲」的一生,少女時期的李清照家境富裕、生活榮華,才有了李清照許多帶有「閨情」的詞作,成婚後的李清照一開始也算得上濃情蜜意、舉案齊眉,晚年卻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為此寫下了許多傷感的詞作。
  • 王安石早年最經典一首詩,每一句都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北宋時期的文壇可謂是群星璀璨,這一時期誕生了無數的名家,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要數歐陽修、蘇軾、王安石、秦觀、柳永、範仲淹、李清照等人,在這些人中很顯然王安石的文學成就是被低估了,現在只要提到王安石,可能大家都會想到變法,反而是忽略了他在文學上所做出的貢獻,其實他的成就完全可以比肩蘇軾
  • 王安石的一首南鄉子,寓悲壯於閒淡之中,最後兩句更充滿禪意
    王安石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他不僅擅長詩詞歌賦,而且也精於散文創作。荊公寫詩非常注意遣詞造句,經常反覆琢磨一個字,甚至廢寢忘食,只為精益求精。王安石還喜歡創作集句作品,就是將別人的詩句摘選一些,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其實集句需要很深厚的文學功底,不僅要熟讀詩書,而且還要善於取長補短,進行再創造。
  •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老人,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慶曆二年進士,授籤書淮南判官。嘉祐三年,提點江東刑獄,上仁宗「萬言書」,主張「改易更革」,但未被採納。神宗熙寧二年,拜參知政事,設制置三司條例司,頒布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章事。
  • 王安石最經典一首詞,句句絕美顯大家風範,最後一句千年無人超越
    她曾寫過一篇名為《論詞》的議論文,在文中她做了一回「毒舌」,一連批了6位詞壇大佬,晏幾道、黃庭堅、秦觀、賀鑄、曾鞏一個都沒放過,其中最慘的是王安石。李清照是這樣評價王安石的: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漢,若作一小歌詞,則人必絕倒,不可讀也。翻譯出來的意思是:王安石和曾鞏二人,雖然文章有西漢之風,但是寫起詞來,要把人笑死啦,根本沒法兒讀!
  • 千年才女李清照,寫下這三首詞,雖冷門,可訴盡女子柔情
    她的詞大多談及男歡女愛,今天這三首冷門詞也都訴盡女子柔情,堪稱婉約派的佳作。第一首:《念奴嬌·春思》這首詞的譯文如下:天空在颳風下雨,蕭條的庭院之中層層院門又緊閉著。春天柳樹即將冒新芽,而花朵也要盛開了。寒食節就快到了,又到了令人煩躁的時節。我琢磨奇怪的韻律並寫下詩詞,一扶頭,酒也醒了,心裡不知道是什麼滋味。
  • 在宋代詩壇詞壇上,王安石是怎樣的存在,他的詩詞有什麼特點
    」大文豪蘇軾讀完王安石的這首詩後,注目良久,感嘆道:「此老,野狐精也。」王安石的這首六言詩,確實寫得很有神韻,在宋詩裡也可以算得上是一首清新之作,宋詩裡也很少有這樣的作品。這首詞境界高遠,有尺幅千裡,縱覽古今之氣概。通篇正如詞中所寫的時令一樣,透著晚秋時的清肅寥廓,此詞初看雄健,但靜靜體味,卻能感覺到,此時的王安石心中,浸染著秋涼葉落後的惆悵之情,無奈之情。此詞寫於王安石二次罷相後,正在閒居金陵時。他的心境正如詞中樣的蒼涼失落。
  • 王安石觸景生情,寫下感人肺腑的詩,表達出對女兒滿滿的思念
    在多數人心目中,父親都不輕易表達對兒女的愛,但無可否認,父愛跟母愛一樣偉大,只是父親所表達愛的方式比較委婉,不是那麼直接,在背後給予孩子最無私、
  • 王安石最經典的五首七絕: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他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詩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這首詩寫於變法初期,王安石聯想到變法伊始的新氣象,有感創作了此詩,主要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以抒發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2、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 辛棄疾晚年放飛自我,寫下一首搞笑至極的戒酒詞,真讓人笑出眼淚
    然而,他在文學世界裡,卻不斷以北伐作為動力,爆發出了非常動人的力量,寫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經典詞作,諸如《青玉案》《醜奴兒》《破陣子》等等。    到了晚年,或許是有感於時日不多,北伐無望,辛棄疾更是將身心完全沉浸在文學世界裡,將它作為現實世界中所受傷痛的一種慰藉。晚年的辛棄疾非常富有,擁有很多很多土地,也養了很多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