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白說娛S姐 原創精品,請勿轉載
在他人面前,你敢說真話嗎?在人人都是社會人的世界裡,沒有人敢於直言不諱,除了爾冬陞。
《演員請就位》播出首場,毫無懸念又上熱搜,這次話題貢獻者是綜藝首秀爾冬陞,開場便因毒舌而圈粉,他的至理名言毫無爭議成為這個秋冬的清流。
和李誠儒的「如坐針氈」不同,他輕描淡寫地指出對方致命弱點,毫不留情透過演技看出問題癥結:偶像沒本事不行,年紀大了沒人看……
和郭敬明的「存在即合理」詭辯不同,他一針見血從表面演技看透人品:不行就是不行,哪裡來的藉口……
和陳凱歌儒雅鼓勵的娓娓道來不同,他敢於真實說出他人短板散發人人都喜歡的人格魅力,成為全場最亮的焦點,正如趙薇的預防針:他很直接沒有彎彎繞繞……
爾冬陞的毒舌,成了毫無懸念的圈粉,從演技綜藝我們愛上了這個敢於說真話香港導演。在人人都崇尚看破不說破的高情商,爾冬陞成為這個世界最亮麗的導師,指點迷津;在野心欲望充斥的娛樂圈裡,爾冬陞仿佛就是一股清流的存在,但,沒有人會反感他的直接,因為講的是事實。
做電影這行的沒有傻子,個個都是人精,到這個圈子來有什麼企圖,自己究竟有多少才能,一看眼睛就知道了。
爾冬陞在參加《演員請就位》之前,便是香港出名的毒舌,正如他的犀利名言一樣,「真實」是他奉行準則,而能力是敢於真實的底氣。作為45年深耕娛樂圈的老人,爾冬陞早就透魚龍混雜的娛樂圈看透了這個職場競爭的本質。
那,這個職場真實的模樣是什麼樣子的呢?
「人情是紙張張薄,事事如棋局局新。」
自古以來,人情世故成了中國人最講究的處世之道,它代表多貴人好開路、條條道路通羅馬的典範,但發展到現在人情已經成為「不要實力多門路」的處世之道,這便有了地位不均的等級之分。
但,一個人的職業成功真的就是靠人情就能打通?《演員請就位》的開場,爾冬陞打破了市場評定的S級標準,甚至打破了靠流量就有商業價值的人情買賣。
S級新人代表的陳宥維,偶像愛豆出道就拿下《延禧攻略》大製作,也出演過古裝偶像劇《萌妻食神》、《雙世寵妃Ⅱ》,換句話說,大製作紅了的是男女主,大流量影視沒紅的恰恰是偶像明星。陳宥維代表的偶像愛豆真的能靠顏值人氣成為「演員」的標準嗎?
「你那個哭真的好尷尬,我看得很辛苦」
「你要有說實話老師指導,跟你說年紀大了沒粉絲看你了啦。」
「靠帥是短暫的,你有梁朝偉帥嗎」
爾冬陞真的是針對流量愛豆說出的偏見嗎?顯然不是,搭檔王楚然是新晉演員靠三部偶像劇成為B組成員,演技超過陳宥維但還是得到尖銳點評:
「女孩比男生稍好些,上鏡漂亮但中國有多少你這樣漂亮的?」
「最糟糕的是沒性格,就要在演技上想辦法了」
總之,在三個評委鼓勵的委婉指點中,爾冬陞一針見血指出了演員的標準:沒有真本事無法立足。別說娛樂圈更新換代很快,就連這個社會喜新厭舊太快,容顏易老又靠什麼才能成為常青樹?
《甄嬛傳》裡,甄嬛開場第一集就說過「以色事人能有幾時好」,真正讓人難以忘記擁有辨識度的並非靠出眾家庭背景和妖嬈裝扮,也不是靠人氣和外貌徵服他人,用的就是日積月累的實力。
靠實力說話,打臉不被看好,這是爾冬陞透過流量愛豆告訴我們的社會真相:
幫你把握機會的,不是人情,是能力。
趙麗穎農村出身,沒學歷沒包裝,單槍匹馬靠一人之力跑龍套7年,在《鎖清秋》裡扮演丫鬟文雁,被安以軒稱讚真漂亮,但她把一手爛牌打成王炸靠的是顏值嗎?趙麗穎的圓臉質疑,讓她不靠微整靠本事拿下《陸貞傳奇》女主,讓她保持持久影響力的也不是漂亮外形,而是《花千骨》般持久的貢獻力。正是這樣的本事,讓她退隱生育後仍舊拿下白玉蘭獎提名,當人人都害怕中年危機,她活出了別人羨慕的模樣。
底層能力,就是趙麗穎能夠從龍套演員裡脫穎而出的本事。反觀現在成為高人氣明星的成功史,我們就能明白靠本事說話才是被人挖掘的硬實力!
什麼樣的人能夠逆襲成功?
馬雲一語點破其中奧秘:「一個有出息的人樂觀向上,一個有出息的人保持好奇心,一個有出息的人遇到困難不指責他人,政界商界的成功者都是如此。」那非成功的人會是怎樣的?
在《演員請就位》裡,爾冬陞差評第三個人的是張大大。張大大和王智挑戰高難度爆款大劇《我和我的祖國》, 很多人都驚訝主持人出身的張大大怎麼會有實力來到演員請就位,陳凱歌認為要給新人多試演的機會,但什麼都不知道的爾冬陞單純從演戲本身出發,實事求是:
「你的眼神就是沒眼神」
「你的樣子就像小偷」
張大大把張譯飾演的高遠演繹得截然相反,同樣通過口罩表達眼神,同樣只在公交車的局限場景,張大大活生生的將人物內心戲演成了不耐煩表情劇,而張譯的眼神上了熱搜拿下最佳男主角提名。
趙薇認為高難度的角色難為張大大,陳凱歌認為角色本身已經超過他的實力,張大大自己也覺得拿到角色後掉頭髮的焦慮,唯獨爾冬陞直言不諱指出詬病:
不行就是不行,不要找藉口。
張大大仿佛沒有聽見,在第二輪演講裡他認為分次等組的成員沒有選擇權利,而S組成員擁有更多機會,導演最後的一句話給了響亮耳光:這個圈子就是金字塔,優秀的人擁有更多,腰部的人只能仰望。
遇到困難沒有化解困難,全怪罪劇本與他人,本身就不具備成功人士的標配品格,自然張大大的藉口沒有挽回毫無實力的真相。你說他缺少機會嗎?陳凱歌給了他全場唯一的試演機會,想看看他本身其他潛力,在機會面前他低等實力沒有抓住。
「不要給我機會,我一定會抓住。」這個耳熟能詳的話成了趙麗穎成功的座右銘,當張大大把主持人職業做到瓶頸力求跨界挑戰,而成功的人在專業領域沉下心來打磨,這就是爾冬陞一語點醒夢中告訴我們社會的現實:
成功的人,從不找藉口。
孔子常說,做人就要「吾日三省吾身」,古人講究自省無非是提醒自己浮躁社會裡學會沉下心來打磨,反省自己得失,才能力挽狂瀾扭轉乾坤。
爾冬陞的做人哲學讓人柳暗花明又一村,所有人都秉持看破不說破的大道理,唯獨爾冬陞給了中年焦慮的倪虹潔安慰劑:轉型拿下主動權。
早在1985年邵氏停產無戲可拍的黃金5年,爾冬陞就已經明白演員就是吃青春飯的職業,想要突破瓶頸就要自己創造未來抓住主動權,很多人打著熱愛演員幌子邊吐槽邊繼續,而爾冬陞靠兩次沉浮創作《新不了情》等現實主義題材大片,捧紅的視後影帝不計其數,在60年代香港他的導演水平名列前茅。
當演員,一百個人都未必能有一個出挑,既被動,又要講運氣,又要講觀眾緣。
他用一己之力創造第二個職業,這個勇氣和實力並非人人都能做到,這份成功我認為是堅持。成功的人都是24小時掰開48小時用,努力與堅持為結果奮鬥,這就要求自身定力和能力的考驗,只有耐得住寂寞才有柳暗花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