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扶貧路上
一路艱辛一路汗水
海珠區扶貧幹部
風雨無阻礙 砥礪前行
今天G仔要給大家講述的
海珠扶貧故事主人公
一位是用心用情為群眾謀福利
譜寫原創歌曲為大家鼓勁加油的駐村書記
一位是跨越千裡
守護幫扶地區百姓健康的白衣天使
他們在扶貧路上
留下了哪些感動?
一起去看看
「館長書記」成扶貧「行家裡手」
原創歌曲傳遞奮發力量
在駐村之前,陳宇華作為區文化館長,日常負責文化館管理工作,駐村後他每天吃住在村,從一名文藝工作者「跨界」成為地地道道的扶貧幹部、駐村第一書記。
談起這位「館長書記」,村民江啟春讚不絕口:「聽說陳書記在廣州是文化館長,是文藝工作者,沒想到在扶貧工作上也是行家裡手。」
江啟春一家收入來源主要靠種植蜜柚,以前因為種植技術不足、銷路不暢加上家裡小孩上學開銷大,被認定為貧困戶。
陳宇華了解到這一情況後,邀請農業專家到村指導、傳授種植蜜柚技術,並解決養護蜜柚的資金需求,同時利用「精準扶貧網」、「朋友圈」、「微信群」等網絡手段,拓寬蜜柚的銷售渠道。現在江啟春一家人均年收入接近4萬元,還蓋起新房,家庭實現脫貧,生活越來越有幸福感和滿足感。
一年半時間,陳宇華見證了山村面貌的改變,也經歷了扶貧工作的辛苦,他萌發利用自己作曲專業優勢,創作一首歌曲獻給駐村扶貧幹部的想法。
於是他聯繫了自己的搭檔、海珠區文化館副館長申思,兩人在工作之餘相隔兩地分工合作,反覆打磨修改,終於完成了這首駐村扶貧幹部的歌曲——《幸福同路》。
歌詞從一個扶貧幹部的角度出發,講述了他在駐村扶貧工作中的所見、所聞、所想,展示了扶貧幹部與大家共同建設新農村的決心和期望。歌曲節奏明快,律動十足,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
在海珠區扶貧幹部和當地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大埔縣茶陽鎮黨坪村42戶130名貧困人口實現醫療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等全覆蓋,貧困戶全部脫貧,村裡還建設村道1.945公裡、路燈80盞、垃圾收集點9個,解決出行難和垃圾遍地問題,同時新建標準化衛生站和綜合性文化服務站,滿足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海珠區派駐大埔縣駐村的35名第一書記,來自醫療、教育、文化、農業農村、街道社區中心等不同行業,大家運用各自的職業特長,在不同的崗位滿懷激情、揮灑著汗水,用行動為幫扶地區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築坦途。
黨徽上的亮光
給予扶貧力量
朱文靜,是海珠區婦幼保健院婦產科的一名婦產科醫生。
今年11月初,她接到醫院通知,將被派駐福泉市第一人民醫院進行為期一個半月的技術幫扶。當時她心裡還是有些忐忑,擔心經驗不夠,又擔心上有老,下有小,先生能否應付?……一個個問題不斷充斥著她的腦海,但她想到自己是共產黨員,必須有不畏困難、迎難而上。
11月16日,她踏上去往貴州的列車,沒想到,到達的第二天就遇到一例有高危因素的孕婦患者病例。
「朱老師,這裡來了一個34+周,血壓158/93mmHg的孕婦,你來指導一下如何處理會更好一點,好嗎?」福泉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主任叫住了她。朱文靜尋聲望去,見一個體型肥胖,全身有浮腫的孕婦站在面前。妊娠期高血壓是產科較為高發的病例,孕期的嚴密觀察及妥善處理對於病情的發展非常重要,她建議開展疑難病例討論,「我們非常需要的!」醫院產科醫護同仁回答道。
技術幫扶
當天晚上朱文靜就認真將教學資料和重要文獻進行了歸納整理,把疾病相關診療指南相關知識點梳理成教學PPT。第二天她和大家一起重溫了「教科書式」的教學查房,並針對患者病情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慢性高血壓並發子癇前期診斷非常明確,已孕34+周了,建議提前結束妊娠。」
當天下午在產兒科充分合作下,朱文靜順利完成了在福泉市第一人民醫院的第一臺剖宮產手術。
朱文靜深知單純依靠理論課來傳授知識,知識吸取也不充分。在產科幫扶的日子裡,朱文靜和產科醫護人員還對產科合併症「產後大出血」及「子癇」分別進行了實地演練。朱文靜一邊不斷修改劇本,把場景變真實,一邊耐心跟大家探討,幫助當地醫護同行在練的過程更加熟悉流程。
扶貧工作即將結束,朱文靜說,這次幫扶的經歷讓她畢生難忘,雖然辛苦但卻踐行了初心,那就是一切為了人民的健康。
海珠人脫貧攻堅勇擔當
濃濃關懷暖人心
點讚!
原標題:《海珠扶貧特寫: 以歌勵志 愛心守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