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決戰脫貧,是一部時代史詩

2021-01-09 新華社新媒體

決戰脫貧,是一部時代史詩

半月談評論員 張曦

「大涼山整體擺脫貧困」「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區告別絕對貧困」「中國貧困人口最多省貧困縣『清零』」……來自四川、廣西、貴州等多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相繼傳來捷報,我國所有貧困縣全部正式退出貧困序列。

久困於窮,冀以小康。中華民族徹底擺脫絕對貧困、實現全面小康的千年夢想即將實現。

在今年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期間,很多與會者都會提到這樣一組令人倍感振奮的數字:過去70年,中國減少了8.5億貧困人口,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中國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底的551萬人,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減貧奇蹟。

8月13日拍攝的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奢香古鎮景觀(無人機照片) 王純亮/攝

決戰脫貧,

是21世紀的中國在全球減貧史上書寫的責任與擔當

反貧困,是刻在中華民族血液裡的基因。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是世界上發展水平最低的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後,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黨和人民艱苦奮鬥,探索一系列改革制度創新,使中國成為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

近14億人口告別絕對貧困,這是世界發展史上最大的人權建設工程,也是一部最動聽的人權故事,是戰勝「貧困」這個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生存問題的偉大成就和輝煌典範。

從彝族古老民謠「世上的窮人多,哪一個就像我」的辛酸中傾聽歷史的回聲;從雲南哀牢山苦聰人歌謠所傳唱的「樹葉做衣裳,獸肉野草當食糧,芭蕉葉是苦聰人的屋頂,麂子的腳印是苦聰人的大路」中回眸歷史的悲愴哭喊,民族記憶裡烙下的窮根是背負在幾代中國人身上走不出的大山。

貧困有時像衣服上的頑漬,很難洗滌——1978年,我國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是2.5億,到1985年,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是1.25億。到20世紀末,仍有剛剛走出原始森林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人群,眼神中充滿對現代文明的陌生。

新中國的脫貧史,可謂一部與天地自然鬥爭、與現實命運抗爭的歷史。

改革開放後,政策的供給紅利傳導到貧困人口身上時,極大地激發了生產熱情,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使農村貧困現象大幅緩解。從解決多數人溫飽的政策扶貧,走向以提升貧困人口能力素質為目標的綜合扶貧,再到2013年至今,以消除絕對貧困為目標的精準扶貧,我國的扶貧事業沒有落後於經濟發展的腳步。

快馬加鞭未下鞍。「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減少貧困、保障民生,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全球性挑戰之一。全球命運休戚與共,「達則兼濟天下」的中國已經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向世界傳遞扶貧智慧、分享減貧經驗的重任。中國實踐、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無疑將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減貧提供重要思路。

決戰脫貧,

是社會主義制度下黨領導人民締造的浩壯史歌

2015年11月下旬,北京西長安街南側的京西賓館頗不平靜。徹夜通明的燈光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之後的首個中央會議,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此召開。規格之高,意味著扶貧開發已上升到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戰略新高度。

軍令重如山: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5年時間,7000多萬人口貧困問題,全球沒有任何先例可供學習借鑑。一旦完成,將是載入史冊的偉大功績——這將使中國提前實現聯合國提出到2030年的全球減貧目標。

隨著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最後一個貧困縣——西吉縣「摘帽」,曾被聯合國專家評價為「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的西海固終於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西海固的貧困是中國貧困問題的縮影,也是中國扶貧充分運用制度創新脫貧減貧的縮影。

承認「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需要巨大的勇氣。實在拔不掉的窮根,乾脆繞著走!30多年、6次大規模移民搬遷,123萬人從固原南部山區乾旱、偏遠地區搬遷至近水、近路的地方。「娘,讓我洗把臉吧……」直到出嫁,西吉的馬青霞才用香皂洗了有生以來最痛快的一次臉。坐在水、電、4G都通暢的安置新家回憶往事的馬青霞,不住地望著舊日土房的方向。

9月17日,寧夏固原市西吉縣西吉工業園區內的寧夏福壽康寧大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包裝枸杞深加工產品 王鵬/攝

從2001年到2015年,我國通過扶貧搬遷、生態搬遷等形式搬遷了1200萬人;從2016年開始,我國又實施了1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易地扶貧搬遷,這是中外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壯舉。

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7000餘萬貧困人口的脫貧路徑漸漸清晰:2000多萬喪失勞動能力的由政府「兜底」,其餘5000萬人,則是5年來脫貧攻堅戰的重點。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貧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唯有全國從上到下總動員,採取超常規的扶貧舉措。

數以千計的扶貧成果報告充分證明,堅持黨對扶貧減貧事業的領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戰中的堡壘作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扶貧開發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的根本政治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共選派277.8萬人駐村幫扶,使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厚土埋忠骨,決勝脫貧的歷史豐碑當銘刻:770多名扶貧幹部沒能親眼看到為之奮鬥的偉大目標成為現實,犧牲在帶領群眾拔窮根的長徵中。

「一個好漢三個幫」,這一民族精神在國家重大歷史節點起到了強力助推的作用。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從舉國體制到市場要素,為了實現共同目標不惜代價地投入:

堅持舉國體制與市場功能的雙重作用。援助、援建、幫扶,320個中央單位承擔定點扶貧任務,共幫扶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東部9個省、直轄市和9個城市對口支持西部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7個重點縣。

打破藩籬,鼓勵資本、技術、企業與貧困地區對接資源。在雲南的一角,來自電商平臺的無人機在橘林中來回噴灑農藥,屏幕另一邊,來自農科院的專家遠程指導農戶接下來的種植重點內容。

我國扶貧治理的發展歷程,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側重,但根本目的始終保持一致性:始終以改善人民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為目標,始終注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中國的決勝脫貧,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幾代人前赴後繼,所有社會力量和資源全員動員,依靠人民完成的打破中國幾千年各種社會制度都解決不了的貧困難題。中國的決勝脫貧,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中國人民所締造的一部社會互助運動的浩壯史歌。

決戰脫貧,

是中國邁向全面現代化的力量之基與精神之源

在中國,「教養兼施」的傳統理念延續至今,與自力更生消滅貧困相結合,構建了注重精神扶貧的中國特色扶貧模式。精神扶貧,是扶貧開發歷史實踐的產物,以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為基礎,根植於中國傳統濟貧理念,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必扶智。如果說「養」是要實現衣食豐裕,那麼「教」則表現為通過教育教化,讓人民具有良好品性與行為。文化的貧瘠、視野的狹隘,造成貧困戶「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等福利依賴症,曾讓脫貧攻堅屢屢走回頭路。

新時代中國精神扶貧思想,進一步拓展完善了中國特色扶貧開發理論,為新時期「造血式」扶貧方式的轉變提供了行動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在脫貧進程中,我國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醫療、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務得到明顯改善。從硬體來看,貧困人口能夠更加自由享受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福利的權利;從軟體來看,家庭幸福指數、自我認同感、勞動價值觀、社會融入程度得到提升,對社會公平正義更加有信心。這些成就,歸根到底,是幹出來的結果。

2020年以後,貧困地區依然面臨著長期持續減貧的任務,以及防止脫貧人口因各種原因返貧的問題。從決戰脫貧,到「新治貧」,再帶到鄉村全面振興,不斷探索構建脫貧長效機制,我國基層發展與治理的課題也從「中年級」邁向「高年級」。

一部史詩,必然有一種精神在生發、在延續、在傳承;一部史詩,也必然有著指引後人奮發向上的價值力量。絕對貧困在中國已成為歷史,但決戰脫貧的精神力量不會成為歷史。這股永恆的精神力量必將在全面現代化的新時代繼續滋潤著中國的廣袤大地。

放眼望去,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懸崖村」廢棄的藤蔓「天梯」、雲南怒江兩岸時常「吞噬」人的溜索並未拆除,它們是脫貧的歷史「證人」,既見證著中國人民的一場偉大歷史實踐,也催動著民族復興精神在新徵程上勃發。

(完)

相關焦點

  • 紀錄片:記錄決戰脫貧攻堅偉大史詩
    原標題:【節目評論】紀錄片:記錄決戰脫貧攻堅偉大史詩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3月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要重點宣傳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宣傳各地區各部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的新舉措好辦法,宣傳基層扶貧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艱苦奮鬥的感人故事。
  • 抓住新時代基層黨建的「牛鼻子」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作者:於樂  「要深入推進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激勵引導廣大幹部勇於擔當、凝心聚力投入脫貧攻堅的戰鬥,重視在脫貧攻堅一線考察、識別幹部,著眼實戰加強脫貧攻堅幹部培訓。」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陳希出席電視電話會議並講話。
  • 樺南縣:決戰脫貧攻堅 趕好時代大考
    10月16日,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樺南縣專場,圍繞「決戰脫貧攻堅、趕好時代大考」這一主題,佳木斯市委常委、樺南縣委書記魯長友,樺南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梁慶民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和公眾關心的問題。
  • 半月談|精準二字,是脫貧之戰的寶貴遺產
    精準二字,是脫貧之戰的寶貴遺產半月談評論員 字強2020年底,中國脫貧攻堅迎來全面收官。即將迎來全面勝利的脫貧之戰,將給我們留下怎樣的遺產?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指引下,黨中央、國務院分別出臺文件,對精準扶貧工作模式的頂層設計、總體布局和工作機制等方面做了詳盡規制,其中明確「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即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 《決戰的時刻——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特別節目》CCTV-17今晚黃金...
    《決戰的時刻——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特別節目》通過奮進獎、貢獻獎、奉獻獎、創新獎、 組織創新獎五個獎項「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表彰對象為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多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聚焦脫貧攻堅重點任務,減貧帶貧事跡突出、成效顯著,群眾認可、社會公認,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以及在脫貧攻堅中表現突出,創新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脫貧成效,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肯定的先進單位。
  • 決戰貧困 圓夢小康 《決戰的時刻——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特別...
    為了這個諾言,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奔赴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戰場:總是佔滿泥土的雙腳,是他們向貧困宣戰的見證;筆記本上彎彎曲曲畫著的地圖,是他們決戰貧困的作戰圖;不等不靠、主動脫貧,是他們直面貧困的姿態;擼起袖子加油幹,是他們與貧困搏鬥的制勝法寶……在這場戰役中,有多少黨員幹部,成了鄉親們的主心骨,有多少大學生,返鄉當起了帶頭人,又有多少貧困戶,脫貧致富不再是夢
  • 【決戰完勝脫貧攻堅】南鐵溝村的脫貧密碼
    【決戰完勝脫貧攻堅】南鐵溝村的脫貧密碼 2020-12-25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獨山縣召開學習貫徹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
    3月13日,獨山縣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暨獨山縣脫貧攻堅工作新進人員扶貧政策業務知識培訓會。副縣長劉毅主持培訓會,縣政協副主席、縣扶貧辦主任張德蘭作培訓講解。培訓中,張德蘭緊緊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獨山脫貧攻堅成效和任務、脫貧攻堅掛牌督戰、提升扶貧幹部攻堅服務能力等四個方面,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詳實的工作實例,對獨山脫貧攻堅取得成就、面臨困難和挑戰、目標任務及黨對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領導等內容,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講解。
  • 時代偉業的詩性表達——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評論綜述
    《大地頌歌》把十八洞村精準扶貧這樣一幕寫在中華大地上的生動時代史詩搬上舞臺,變成觀眾對這段歷史的藝術記憶,交出了一份湖南脫貧攻堅的藝術答卷。中國音樂家協會副秘書長熊緯認為,《大地頌歌》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用文化書寫歷史,用藝術記錄時代的精準之策,展示了脫貧成果,體現了湖南人民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對黨的感恩之情,是現實題材和扶貧題材的優秀力作。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傅謹指出,十八洞村脫貧攻堅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縮影,也是一個重要象徵。文藝工作者有義務有責任表現這個重大事件。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講好脫貧攻堅故事 --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
    以此鮮明時代主題為題材的電視劇,必然會受到廣泛關注與討論。該劇與張藝謀導演的劇情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同名,僅看劇名很容易聯想到關於農村與貧困的故事,具有極強的代入感,讓觀眾產生一種尋根問底如何「一個都不能少」的想法和衝動。
  • 視頻|《賓弄賽嗨》實力「出圈」 用音樂舞蹈史詩講好普洱脫貧攻堅...
    《賓弄賽嗨》以音樂舞蹈史詩的形式,展現了普洱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精神風貌和感人事跡,是普洱人民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的藝術表達,是展示成果、堅定信心的文化體現,是歌唱祖國、感恩社會的群眾心聲。  活動現場。
  • 「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主題紀錄片《脫貧在行動丨阿媽的...
    「決戰脫貧攻堅
  • 「原創」聚焦「九力」決戰脫貧攻堅
    」,決戰脫貧攻堅,取得較好成效。聚焦脫貧攻堅原動力,決戰脫貧攻堅。促進扶貧與扶志並行,物質脫貧與思想脫貧同步,最大限度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原動力,決戰脫貧攻堅。聚焦掛鈎幫扶親和力,決戰脫貧攻堅。多層次全方位開展脫貧攻堅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有效提升各級幹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素質和能力。三是借力攻堅。以「雲南省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基地」建設為抓手,深化騰衝市與知名高校的戰略合作,加強滬滇人才合作、教育部掛鈎滇西扶貧等人才合作,積極藉助優勢,為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脫貧攻堅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烏蘭察布市大六號鎮豐裕村駐村幹部...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烏蘭察布市大六號鎮豐裕村駐村幹部劉龑 2020-12-23 1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古浪縣廣大幹部熱議《決戰的時刻 —— 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特別獎...
    古浪縣廣大幹部熱議《決戰的時刻 —— 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特別獎節目》 2020-10-18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萬太興之興 ——一個決戰脫貧攻堅的縮影
    中國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5 年來,全國超過5000萬人擺脫絕對貧困,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的4.5%下降至2019年的0.6%。如同一個見證,閆五小的命運流變也將被寫進這場盛大的歷史段落裡。而他身後被沙漠封鎖的小村莊萬太興,從「貧窮的代名詞」到農民人均收入過 3 萬,如同一個小目標,最終匯入中國減貧的宏偉目標之中,成為新時代一個微小而閃亮的註腳,以及中國決戰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逃離」萬太興萬太興村,隸屬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簡稱達旗)中和西鎮,是當地人口中的「梁外」。
  • ...決戰脫貧攻堅」主題歌曲徵集活動優秀作品MV展示:《脫貧進行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由河北省文聯、河北省音樂家協會主辦、河北新聞網承辦的「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歌曲徵集活動以「歌唱祖國、禮讚英雄」為主題,號召、組織、動員廣大音樂工作者立足河北,立足全面決勝小康、決勝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
  • 鹹陽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脫貧成果展演活動舉行
    鹹陽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脫貧成果展演活動舉行 時間:2020- 鹹陽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脫貧成果展演活動舉行 10月13日,鹹陽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脫貧成果展演活動在大秦劇院隆重舉行,總結脫貧攻堅鹹陽篇章,宣傳擺脫貧困鹹陽成就,傳播決戰決勝鹹陽聲音,講述幸福小康鹹陽故事,營造「止滑促升
  • 鑄強黨建引擎 決戰脫貧攻堅——自治區派駐科右前旗脫貧攻堅工作...
    脫貧攻堅進入決戰倒計時,越是最後攻堅,越要保持一鼓作氣的勁頭;越是勝利在望,越要發揚一往無前的精神。自治區派駐科右前旗脫貧攻堅工作總隊堅持「全黨抓扶貧、重點抓產業、關鍵抓項目」工作思路,繃緊弦、拉滿弓,鑄強黨建引擎 決戰脫貧攻堅,為高質量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 【決戰脫貧在今朝】一個都不能少
    【決戰脫貧在今朝】一個都不能少 2021-01-09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