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EGACY的產品率先使用Dual-AMT(雙氣動式高音單元)。這款雙氣動式高音是將1英寸的超高音AMT和4英寸的高音AMT裝在同一面板上,內部磁場強度高達2 Tesla。LEGACY以前也有同時使用兩隻AMT的型號,但現在這種新式的一體化Dual-AMT在高、低延伸更好,高頻更加細緻而且與中頻段銜接得更好,同時還解決了面板邊緣的衍射效應,聲像定位更好。
●中音單元使用一隻8英寸口徑的鋁質振膜、風琴邊錐盆,該單元的磁鋼巨大,有10磅重,竟然比許多12英寸的低音單元還大。8英寸的口徑可以覆蓋較寬的頻段,而且確保有充沛的能量輸出;質輕而剛性高的鋁質振膜瞬態好,有利於清晰的中頻重播;巨大的磁鋼和風琴邊設計顯然是為了增強單元的功率承載能力、減少失真。
●音箱實際上分為兩部分。高音單元和中音單元在80-3KHz的頻段為半開放式設計,這種設計一是可以降低箱體諧振對中、高頻的影響,二是發音方式近似「偶極型」,接近於現實中的聲音傳播方式,可以帶來更真實的現場感;三是其中80-200Hz頻段的聲音以「心型」模式輻射,可以消除來自側牆的反射,降低環境對音質的影響,特別是對低頻造成的音染。
●低音部分有獨立箱體,包括1隻10英寸中低音單元和兩隻12英寸超低音單元,均來自義大利名廠B&C。底部還有1隻10英寸的無源輻射器,這實際上是結合密閉式設計和倒相式設計的優點。三隻單元各自又有獨立的音腔,進一步降低彼此間的影響。由於有低音單元、無源輻射器和倒相孔,所以Aeris的低頻其實是向三個方向輻射,以有助於改善箱體的諧振特性,這對音箱在房間內獲得良好的頻響是有幫助的。實際聆聽表明Aeris的低頻豐滿並具有很好的清晰度,衝擊力強大。說明它與眾不同的設計思路還是成功的。
●採用半主動式設計,每隻12英寸低音單元分別由500W的ICEPower功率模塊驅動,總功率達1000W。這樣做的好處一是降低反電動勢對功放的影響,二是給低音單元提供充沛的能量支持,三是用戶只要選擇中等功率的放大器驅動中、高音單元即可,既容易獲得好的效果也節省了在放大器方面的投資。
●配備了40Bit DSP處理器。這款處理器位於前級與後級之間,作用有五:一是起一個分頻器的作用,將中、高頻訊號和低頻訊號分離,分別送至各自的放大器;二是對房間的聲學特性加以修正,起一個均衡器的作用,降低房間對音質的影響;三是對超低頻加以補償,確保在頻率很低的情況下仍有充沛的能量輸出;四是便於用戶根據自身口味和環境對各個頻率進行精密調整,可以儲存多達30種的個人預置模式;五是確保左、右音箱對聆聽者具有更接近的一致性,因為成像信息是源自左、右聲道微妙的差異,小小的修正就會產生很大的改善。
餘先生是建築設計師,對高技術含量的事物總是有著濃厚的興趣,Aeris一面市就進入了他的視野,況且Aeris是一次性解決了發燒友最頭疼的兩大問題——聆聽環境和低頻控制,好聲音輕鬆可得,誰會不動心?誰料好事多磨,將30平方米的獨立房騰空、拉專線、做聲學設計,餘先生六年之後才正式將Aeris迎娶回家。在這之前,Aeris箱是早就定下來了,但在搭配時還是花了一點心思:餘先生原來覺得Aeris的兩隻12英寸低音單元有獨立內置功放驅動,中、高音單元只需用合併機就行,誰知一試HEGEL旗艦後級H30,那種君臨天下的從容大氣和不怒自威但又能駕馭一切的境界又豈是合併機可比?當下就被折服……在前級方面餘先生也做過多方比較,最後義大利GOLD NOTE P-1000憑著超越在音響元素之上的深刻感情刻畫能力而一舉俘獲他的心。除上述三件器材外,餘先生在訊源方面也下了功夫。他是以PC配合Weiss DAC 202解碼器播放各種無損格式音樂文件,目前收藏量已達15T。為獲得盡善的效果,他在主機的配置上非常投入:華碩TUF Z390 PLUS GAMING主板、INTEL I7 9700K八核CPU、海盜船DDR4 320016G內存、海盜船AX1600i電源、西數2*12TB企業級硬碟……主機下面加有給落地箱避震用的「聲美力」PX 5板,並用一萬多元的GOLD NOTE Lucca Extra電源線給主機供電。為了獲得良好的電源質量,餘先生除拉音響專線外,還使用了MS HD POWER E-01旗艦濾波器。按照餘先生的經驗,在牆插和濾波器之間那條「總線」是非常重要的,它對整套系統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總線」素質的提升,系統的受益將是全面的。以他的親身經歷為例,他原先的注意力是放在每件器材插在濾波器上的電源線身上,而在「總線」這個環節只使用了一般線材。一個偶然的機會,有位資深發燒友提醒他「總線」非常關鍵,餘先生就試著換上美國Stage III Concepts(銀聖)TRYDENT(三叉戟)電源線,哇,整套系統音質瞬間躍升,光是音場突然間拉深、拉寬的效果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值得留意的是,餘先生這套系統使用了多款GOLD NOTE線材,除上述的Lucca Extra電源線外,還有Siena Extra音箱線、用在解碼器和前級之間的Firenze Extra訊號線以及給H30供電的Lucca Magnifico旗艦電源線。GOLD NOTE線材音樂味濃鬱而富有內涵,聲音寧靜、飽滿、潤澤,很符合他對音樂美感的理解。當日我去到餘府,略作寒暄即作深入聆聽。幾首熟悉的曲目過後,我認為餘先生的系統表現已達到很高的水準,因為Aeris是一對高素質而又很容易出效果的Hi-End箱,放大器也成名已久、有著上佳的口碑。我唯一的要求是希望結像更凝聚一些,為次我先將聆聽位置稍往後移,大約定在房間縱向(餘先生的系統是擺在短邊)長度2/3的位置上,因為這個位置的低頻駐波是最小的,低頻對中高頻的幹擾少了,那麼音場的透明度就會增加。然後我再把Aeris的高音單元精確對準聆聽者的雙耳,因為Aeris是一對指向性很強的音箱,會將儘量多的直達聲投射給聆聽者,同時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側牆不良反射聲的影響,減少側牆反射的影響同樣有利於結像。經過這些微調再重新聆聽剛才的曲目,OK,大功告成!下面就是這套系統的精彩演出。聆聽毛阿敏演唱的《呼喚》時,我竟發現一個簡單的吐字,Aeris都能刻畫細緻入微,其中竟蘊藏著這麼多層次的豐富變化!一般的「小」系統根本聽不到這些微妙之處,兩者在音樂表現力方面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可以說,Aeris的高解析力是全部用在對演唱(奏)者的情感刻畫上,相比之下某些對手只會在高頻方面做文章。總之,用這套大系統再去聽熟悉的唱片,您肯定會發現怎麼此刻的內容量會突然增加了?!下面是一段古箏的現場錄音,演奏者為呂宏望先生,他是中國古琴專業委員會會員、廣州市音樂家協會古琴研究會會長,也是餘先生的好友。此刻古箏的演奏是幾乎可以透視的,呂宏望在順應弦的張力、控制弦音的變化,以及勾、託、挑、抹、按、滑、揉、顫等手法都可以盡收眼底。餘先生聽過呂宏望的現場演奏,說當時正是這種感覺。不過,正當我陶醉於這個錄音時,餘先生突然又插了一句——「通過Aeris,我覺得呂宏望的功力比起龔一來還是稍遜一籌。」我欲知其中奧妙,餘先生說道古箏的琴音是否動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啞音」的處理,也就是在一個琴音剛彈出而下一個琴音又未出現時,演奏者對這短暫的「空」是如何處理的。中國傳統文化講究留白、言不欲盡,所以在沒有彈出音符、僅靠餘韻所營造出來的境界,可謂平淡之處見功力,才真正印證演奏者的水準。Aeris厲害的地方就在於能將古箏演奏者對「空」的處理手法揭示出來,將聽似平淡無奇的音符卻讓聆聽者回味無窮……在眾多的柴可夫斯基小協的版本當中,柯崗是我的最愛,就表現力而言無出其右,悽美得銷魂蝕骨,卻又最為凝重深刻,盪氣迴腸之際卻又不乏悠遠、細膩。餘先生又拿出奧伊斯特拉赫的版本,他的技巧自是無可挑剔的,單獨聽也挺好,但通過Aeris,兩者在柴小協這部作品上的差距便顯露無遺:奧伊斯特拉赫的演繹偏浪漫、溫馨,那種緊扣心弦的「揪心」程度不夠,不似柯崗般大氣深邃。對此餘先生也有同感。當然,這並不是說奧伊斯特拉赫的演繹不好,只是在柴小協這部具體作品上略遜柯崗幾分,這就像弗雷德曼演奏的《流浪者之歌》被奉為經典,但若論柴小協的演繹,他和上述兩位大師還不是一個層次。Aeris總是能將這些微妙的差異明明白白地展現在我的面前。再播阿什肯納奇彈奏的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Aeris對鋼琴的表現力更顯大型音箱的優勢,只「見」一架大的三角鋼琴橫陳於眼前,琴腔共鳴之豐富、十指在黑白鍵上跳舞的情景、以及大鋼琴特有的激情和凝重感等等,這些都是「小」系統表現不出來的。《Tutti!》track 5《火鳥》選段中的大鼓形體碩大而凝聚,一敲下去就會產生強烈的能量反彈!Aeris的低頻下潛很深,要知道它可以平直地延伸到18Hz哦。當「小」系統還在糾結於低頻量感究竟夠不夠的時候,Aeris的鼓聲已經可以像自由落體般地一捶到底了,這就是全頻帶、全方位的真實低頻體現!再播track 8布魯克納《第九交響樂》「諧謔曲」,我猛然發覺弦樂群的勾弦動作被放大了許多倍,樂隊成員活生生地展現在我的面前;銅管樂器能量像巨浪般洶湧撲來,但大聲壓下沒有絲毫火氣,依舊渾厚順滑;定音鼓則威嚴、堅毅,大開大合,當連續的猛擊出現時,在我面前浮現的是一艘巨輪正威風凜凜地乘風破浪、勇往直前!餘先生自言不是發燒友,他購入高級的音響器材只為更好地欣賞音樂。下一步他還將購入ROCKNA解碼器、GOLD NOTE PSU-1000外置電源(供前級用)、「聲博士」的擴散板等。雖然有好器材,但餘先生近二十年來風雨不改堅持到星海音樂廳現場欣賞古典音樂,因此也認識了許多音樂愛好者。有了現在這套以Aeris為首的大系統之後,餘先生感覺比他們要幸福得多,因為他比同好們多了一個更深入、全面了解指揮大師和著名交響樂團歷史錄音的機會。對此,他是這樣說的:「你也許有機會聽到尾高忠明指揮NHK的現場演奏,但在聆聽萊納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錄音則可能永遠是一個遺憾。」敬請點擊「閱讀原文」
關注微信公眾帳號「視聽發燒網」,獲取更多更新快音響資訊。
添加微信號:sthificom 或掃描下圖二維碼進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