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白熱化 A股四大快遞巨頭7月單票收入跌幅超20%!誰能笑到最後?

2020-12-25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價格戰白熱化!A股四大快遞巨頭7月單票收入跌幅超20%

摘要

【價格戰白熱化 A股四大快遞巨頭7月單票收入跌幅超20%!誰能笑到最後?】最新財務數據顯示,儘管受益於「宅經濟」,但快遞業內部競爭激烈。日前,順豐控股、圓通速遞、申通快遞和韻達股份四家頭部公司發布的7月份運營簡報顯示,其7月份快遞服務單票收入同比降幅均超20%,順豐控股、韻達股份快遞服務單票收入環比下降,圓通速遞持平,申通快遞小幅增長。(中國證券報)

  最新財務數據顯示,儘管受益於「宅經濟」,但快遞業內部競爭激烈。

  日前,順豐控股圓通速遞申通快遞韻達股份四家頭部公司發布的7月份運營簡報顯示,其7月份快遞服務單票收入同比降幅均超20%,順豐控股韻達股份快遞服務單票收入環比下降,圓通速遞持平,申通快遞小幅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同質化嚴重是快遞業價格戰的重要原因。電商的深度介入,既加劇了快遞行業的競爭,也加速了行業整合。

  另一方面,順豐股價今年以來累計大漲93.62%,已創2017年2月上市以來的新高,最新總市值達3263億元,兩市排名第29名。

  電商介入加速行業整合

  7月份,韻達股份圓通速遞順豐控股申通快遞營業收入環比均出現下滑,對應環比分別下降14.83%、9.46%、7.13%和6.98%。

  「『6·18』購物節促銷刺激了快遞公司6月份業務量的增長,而7月是快遞行業的淡季,快遞單數量有所回落。」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韻達股份表示,7月單票收入同比下降,主要系公司持續推進貨品結構優化,快遞單票重量下降,進一步降低單票的資源成本和收入。基於當前快遞市場的發展,公司在部分區域採取合理的市場策略

  與「三通一達」定位差異明顯、主打中高端路線的順豐控股,7月「成績單」依舊亮眼——速運物流業務單月實現營業收入113.67億元,同比增長36.25%,單月業務量為6.36億票,同比增長72.36%;供應鏈業務單月實現營業收入6億元,同比增長30.72%。

  業內人士表示,順豐維持較高的業務量增速,主要得益於其自身獨立的業務體系以及差異化競爭優勢。自有機隊的建設保障了快遞運送的時效性,使公司在中高端商務運輸市場處於絕對的龍頭地位。同時,公司不斷強化產品創新,時效產品、特惠專配產品及其他新業務的高增長,助推了順豐業務量維持在較高水平增長。

  價格競爭或持續上演

  一位快遞業資深人士認為,快遞服務主要有兩大核心要素,一是運送的時效性和穩定性,二是物品的破損率。「三通一達」以陸運為主,時效性差別不大。在貨物運輸的包裝、搬運等方面也沒有明顯差異。「客戶選擇哪家發貨,就完全看價格以及當地網點分布情況了。」

  近年來,阿里系通過戰略入股方式與多家快遞公司深度互動,還同時成立了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整合快遞資源。

  阿里巴巴對快遞業的介入,也給其他電商帶來了不小威脅。近日,有京東商家表示,無法使用申通(阿里系陣營)發貨,京東向商家發出公告,禁止平臺商家使用與菜鳥驛站合作快遞發貨。

  京東方面表示,京東開放平臺暫停與申通快遞的合作是因為雙方的合同已經過期,且並未就續約達成一致。申通回應稱,「接到商家和網點的反饋後,我們的業務負責人一直與京東的相關負責人保持溝通,但問題至今沒有得到解決。對方在溝通中表示,此次終止與服務質量無關。」

  方正證券認為,基於電商流量的差異,中國快遞行業可劃分為菜鳥系、京騰系與順豐系三大軍團。其中,菜鳥網絡與順豐競爭的本質是戰略布局的比拼,與京東物流競爭的本質是商流的競爭,與通達則是分工明確互惠互利的合作關係。在超大的市場空間下,三大軍團各有其獨特的成長機遇。

  東興證券認為,在行業進入寡頭壟斷格局之前,激烈的局部價格競爭會重複上演。從市場格局上來說,快遞行業自2019年價格戰升級以來,已經有一批中小快遞企業被淘汰出局。2020年以來,頭部企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暫時還沒有一家快遞的市佔率達到30%,意味著絕對的龍頭還沒有形成,價格戰還將延續。

  順豐股價獨領風騷

  順豐無疑是快遞公司中「最靚的仔」。東財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8月21日,下同),順豐股價累計大漲93.62%,股價已創2017年2月殼鼎泰新材以來的新高,最新總市值達3263億元,兩市排名第29名。

  韻達股份波動相對較大,今年以來累計下跌了11.52%,最新總市值為653億元。

  圓通速遞在2月份回落後,3月下旬開始反彈,目前股價已超過2月回落時的高點,今年以來累計上漲21.24%,最新總市值為480億元。

  申通快遞波瀾不驚,今年以來累計下跌15.05%,最新總市值為252億元。

  在紐交所上市的百世集團今年以來累計下跌25%,最新總市值為16.06億美元

  紐交所上市的中通快遞表現搶眼,今年以來累計大漲38%,最新總市值達250億美元。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DF524)

相關焦點

  • 快遞公司的「多事之秋」:資本狂掃貨,誰能搭上金主超車?
    疫情陰霾下,快遞公司依然賺得盆滿缽滿,但伴隨不斷下滑的單票收入以及陣營割裂,下半年也預示著更多未知。巨頭加碼「下半身」:阿里和圓通的一盤棋阿里對於圓通的大手筆增持,引發一陣資本狂歡。消息官宣後的9月2日,圓通股價收盤上漲10%,旗下港股上市公司圓通速遞國際股價上漲超259%。
  • 單月日均創收5億:快遞行業收入集體爆發 申通快遞卻掉隊了
    從A股快遞業上市企業來看,順豐控股的業務量及收入繼續一騎絕塵,11月份速運物流業務營業收入為146.42億元,同比增長30.91%。供應鏈業務營業收入7.31億元,同比增長35.37%。二者合計收入達153.73億元,創單月收入歷史新高,每天創收超過5億元。順豐控股無論是收入水平還是同比增速,都遙遙領先於通達系。
  • 順豐、中通連續多月股價大增 快遞行業的「戰國時代」正在來臨
    作為較早從疫情中復甦的企業,快遞股今年持續受到二級市場的追捧。相關數據顯示,截至7月2日,在美上市的中通快遞累計漲幅超過60%,A股上市快遞股中,順豐控股以近50%的漲幅領跑。根據全球主要快遞企業披露的2019財年業績顯示,順豐超越日本快遞巨頭YAMATO(雅瑪多)成為全球專業快遞企業四強已成定局。順豐在2019年度營業收入達到了1121.93億人民幣,超出雅瑪多1068億元人民幣營收,確立了成長型藍籌的市場形象。
  • 極兔因「蹭網」被多家快遞巨頭封殺?快遞價格戰何時迎來終結?
    自去年開始,快遞行業價格戰全面打響後,不少「通達系」基層網點和基層快遞員的收入直接受到影響,多個城市頻頻爆出網點停工、罷工的消息。近日,陝西西安有網友發現小區內一名快遞員正暴力摔快遞,並拍下視頻發布到網上,引發熱議。11月4日下午,圓通官方微博回應稱,當事人為圓通西安一加盟網點的業務員。
  • 「通達系」5月單票價格普跌逾30% 快遞市場規模之戰再添懸念
    雖然三家公司在第二季度業務量實現疫情緩解後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單票價格跌幅普遍超過30%。此外,快遞市場爭奪依然激烈,在申通「捨命狂奔」後,圓通也逐漸開啟狂奔模式,5月業務量增幅今年首次超過韻達,也為2020年通達系的市場規模之爭增加了懸念。
  • 剖析中通快遞三季報:價格戰下毛利率降至20%,發力海外仍逃不出阿里...
    隨著通達系內部的價格戰逐漸白熱化,中通近年來一直通過壓縮單票收入以擴大包裹量,進而取得比競爭對手們更大的優勢,毛利數據自然也就跟著下降。歷年財報數據顯示,中通2016-2019毛利率分別為35.1%、33.27%、30.47%和29.9%,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已經降至25.1%。
  • 快遞價格戰兇猛 加盟商叫苦不迭
    來源:國際金融報作者:汪建君「價格戰一直在打,今年尤其猛烈,我們加盟商的日子是真不好過!」7月25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實地走訪上海一家圓通速遞加盟網點,該網點負責人李善良(化名,下同)對記者表示。江蘇崑山一名韻達加盟網點的老闆陳維同樣對記者感嘆:「現在快遞非常難做,我準備下個月把店關了,不做了。」
  • 快遞巨頭接連倒下,最大對手只剩下「老冤家」
    在電商走進千家萬戶的時候,快遞作為電商生態鏈中必不可缺的一環,也搭上了這條"快車道"。一眾快遞公司成為了時代的"弄潮兒",隨著競爭日益激烈,快遞之間的競爭也進入了白熱化。而在這場"戰役"之中也有快遞巨頭接連倒下,當然其中的原因也多有區別。
  • 快遞公司11月經營數據出爐,價格戰持續 機構:行業將加速出清
    12月18日晚間,圓通速遞、申通快遞、韻達股份及順豐控股等快遞公司披露了11月份的經營數據。圓通速遞(600233)、韻達股份(002120)、順豐控股(002352)的快遞業務收入保持正增長,而申通快遞(002468)在業務量增長的同時,業務收入出現同比下降。此外,圓通速遞、韻達股份的單票收入紛紛下降,快遞價格戰持續。
  • 京東物流赴港上市傳聞背後:快遞企業密集屯糧、價格戰加劇
    今年1月,王振輝曾表示,2019年京東物流的外部收入佔比超過40%,超預期完成了收入和利潤目標。據媒體報導,京東物流在2017年正式獨立後有兩個明確的目標:到2022年京東物流收入超過1000億元、外部收入佔比超過50%。 根據京東最新財報,今年前三季度,京東物流業務及其他服務營收為104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73%。
  • 兩空調巨頭半年報出爐:疫情影響下毛利率普降 美的空調收入趕上格力
    不過,格力電器宣布擬每10股派現10元(含稅),派現額將超59億元。從兩巨頭的半年度財報來看,美的空調收入在上半年已經趕超格力。從渠道上看,今年上半年美的加大對線上、線下市場的進攻,而格力方面也以線上直播掀渠道變革。受此影響,上半年無論是格力還是美的,空調的毛利率均出現下滑。美的空調收入趕超格力實際上,上半年家電市場整體步履蹣跚。
  • 11月快遞公司成績釋出,價格戰繼續打響
    數據來源:富途牛牛相對於順豐控股的正向表現,收入出現下滑的申通快遞在其間跌幅最大,全年累計跌幅超過44%。四大快遞上市公司業務量增速數據來源:華創證券從單票收入上看,雖說基於進入11月旺季,快遞網絡臨時人工和運力成本有所上漲,疊加各快遞總部調整中轉、派費政策等利好,快遞終端價格呈現了一定的企穩回升,使得單票收入在本月降幅整體有所收窄(行業整體單價為9.86元,同比下降11.83%),但
  • 快遞業「價格戰」持續升級
    作者:李沐遙作為較早從疫情中復甦的企業,快遞股今年持續受到二級市場的追捧。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6月29日收盤,在美上市的中通快遞累計漲幅高達61.83%,而A股上市快遞股中,順豐控股以近50%的漲幅領跑。而如果將時間聚焦到今年「618」期間,圓通快遞則「一馬當先」。
  • 滬指創5個月最大跌幅!五糧液等多隻龍頭股放量跌停,更有期指烏龍...
    釀酒板塊跌勢尤為慘烈,整個板塊跌幅接近9%。醫藥板塊個股大面積跌停,多隻科創板醫藥股跌幅超過10%。前幾日一路調整的銀行板塊今天相對抗跌,四大行A股跌幅均不到1%。總的來看,兩市全天呈普跌態勢,超過200隻個股跌停。
  • 快遞行業瘋狂廝殺,不就是錢嗎?犯得著如此無底線?
    本文將對今年的量價情況進行回顧,並對明年進行展望,最後,我們將著重分析價格戰的成因以及誰更可能在價格戰中勝出。今年1、2月份營收增速仍與業務量增速保持一致,到了3月份開始,營收增速開始落後於業務量增速,約落後10%,三季度開始,保持在20%左右。換句話說就是,今年三季度以來,物流行業整體的每件快遞的收入約同比下降了兩成。
  • 上門取件晚點,包裹10天仍未寄到……快遞價格戰下末端承壓
    11月7日晚,許女士在淘寶上選擇以上門取件的方式退貨,預約的取件時間是下午1點至3點,平臺顯示正常下單。11月8日早上9點,快遞員接單成功,顯示已在上門取件途中。許女士也成功收到簡訊,稱快遞員會在約定時間上門。然而一直到下午5點,快遞員才致電聯繫,稱「太忙了沒時間上門,能不能放在門衛?」
  • 內需強勁復甦 四大快遞巨頭十月「戰績」赫赫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內需強勁復甦 四大快遞巨頭十月「戰績」赫赫來源:上海證券報11月18日晚間,順豐控股、申通快遞、圓通速遞和韻達股份相繼披露10月快遞業務主要經營數據從整體情況看,4家公司10月份的快遞業務收入和快遞業務量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3家公司的業務完成量同比增長超過50%。亮麗的快遞業務數據,折射出10月以來中國內需的強勁復甦。從快遞業務收入來看,10月份同比增速最高的是順豐控股,單月實現營業收入120.58億元,同比增長34.22%。
  • 快遞企業激烈競爭成壓垮基層營業網點的最後一根稻草
    快遞企業激烈競爭成壓垮基層營業網點的最後一根稻草 2020-12-15 08:27:08 來源:中國青年報 眼下,劉喜祖面對近30萬元的罰款,被停工號的20名員工,以及車後箱還沒派送完的快遞無可奈何
  • 網點不堪重負 降費罰款成壓垮基層快遞點的最後稻草?
    眼下,劉喜祖面對近30萬元的罰款,被停工號的20名員工,以及車後箱還沒派送完的快遞無可奈何,「把你推到湖中間了,你還想回頭?」  「價格戰讓快遞行業走向可承受的極限」  從2019年5月開始,因順豐率先降價掀起的第一輪行業價格戰尚未平息,今年2月以來,由於全國公路免收通行費、油價下跌,快遞成本進一步下降,各快遞公司為了爭奪市場,掀起了一輪更為激烈的價格戰。日益慘烈的價格戰一步步地擠壓著二級加盟商和快遞員的利潤空間。
  • 百世快遞頻現站點老闆跑路 配送慢、包裝損壞成投訴重災區
    被卡在快遞點的包裹一直沒有收到快遞的李海多次查詢物流信息,發現快遞到達上海寶山區百世快遞一站點之後,物流信息一直沒有更新。很顯然,快遞遲遲沒收到,因為在最後一公裡被卡住了。一位百世快遞湖南加盟商就表達了百世快遞獎懲制度的不滿:「就以公司在轉運中心丟件為例,誰攬件誰賠,公司不承擔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