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價格戰白熱化!A股四大快遞巨頭7月單票收入跌幅超20%
摘要
【價格戰白熱化 A股四大快遞巨頭7月單票收入跌幅超20%!誰能笑到最後?】最新財務數據顯示,儘管受益於「宅經濟」,但快遞業內部競爭激烈。日前,順豐控股、圓通速遞、申通快遞和韻達股份四家頭部公司發布的7月份運營簡報顯示,其7月份快遞服務單票收入同比降幅均超20%,順豐控股、韻達股份快遞服務單票收入環比下降,圓通速遞持平,申通快遞小幅增長。(中國證券報)
最新財務數據顯示,儘管受益於「宅經濟」,但快遞業內部競爭激烈。
日前,順豐控股、圓通速遞、申通快遞和韻達股份四家頭部公司發布的7月份運營簡報顯示,其7月份快遞服務單票收入同比降幅均超20%,順豐控股、韻達股份快遞服務單票收入環比下降,圓通速遞持平,申通快遞小幅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同質化嚴重是快遞業價格戰的重要原因。電商的深度介入,既加劇了快遞行業的競爭,也加速了行業整合。
另一方面,順豐股價今年以來累計大漲93.62%,已創2017年2月上市以來的新高,最新總市值達3263億元,兩市排名第29名。
電商介入加速行業整合
7月份,韻達股份、圓通速遞、順豐控股、申通快遞營業收入環比均出現下滑,對應環比分別下降14.83%、9.46%、7.13%和6.98%。
「『6·18』購物節促銷刺激了快遞公司6月份業務量的增長,而7月是快遞行業的淡季,快遞單數量有所回落。」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韻達股份表示,7月單票收入同比下降,主要系公司持續推進貨品結構優化,快遞單票重量下降,進一步降低單票的資源成本和收入。基於當前快遞市場的發展,公司在部分區域採取合理的市場策略。
與「三通一達」定位差異明顯、主打中高端路線的順豐控股,7月「成績單」依舊亮眼——速運物流業務單月實現營業收入113.67億元,同比增長36.25%,單月業務量為6.36億票,同比增長72.36%;供應鏈業務單月實現營業收入6億元,同比增長30.72%。
業內人士表示,順豐維持較高的業務量增速,主要得益於其自身獨立的業務體系以及差異化競爭優勢。自有機隊的建設保障了快遞運送的時效性,使公司在中高端商務運輸市場處於絕對的龍頭地位。同時,公司不斷強化產品創新,時效產品、特惠專配產品及其他新業務的高增長,助推了順豐業務量維持在較高水平增長。
價格競爭或持續上演
一位快遞業資深人士認為,快遞服務主要有兩大核心要素,一是運送的時效性和穩定性,二是物品的破損率。「三通一達」以陸運為主,時效性差別不大。在貨物運輸的包裝、搬運等方面也沒有明顯差異。「客戶選擇哪家發貨,就完全看價格以及當地網點分布情況了。」
近年來,阿里系通過戰略入股方式與多家快遞公司深度互動,還同時成立了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整合快遞資源。
阿里巴巴對快遞業的介入,也給其他電商帶來了不小威脅。近日,有京東商家表示,無法使用申通(阿里系陣營)發貨,京東向商家發出公告,禁止平臺商家使用與菜鳥驛站合作快遞發貨。
京東方面表示,京東開放平臺暫停與申通快遞的合作是因為雙方的合同已經過期,且並未就續約達成一致。申通回應稱,「接到商家和網點的反饋後,我們的業務負責人一直與京東的相關負責人保持溝通,但問題至今沒有得到解決。對方在溝通中表示,此次終止與服務質量無關。」
方正證券認為,基於電商流量的差異,中國快遞行業可劃分為菜鳥系、京騰系與順豐系三大軍團。其中,菜鳥網絡與順豐競爭的本質是戰略布局的比拼,與京東物流競爭的本質是商流的競爭,與通達則是分工明確互惠互利的合作關係。在超大的市場空間下,三大軍團各有其獨特的成長機遇。
東興證券認為,在行業進入寡頭壟斷格局之前,激烈的局部價格競爭會重複上演。從市場格局上來說,快遞行業自2019年價格戰升級以來,已經有一批中小快遞企業被淘汰出局。2020年以來,頭部企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暫時還沒有一家快遞的市佔率達到30%,意味著絕對的龍頭還沒有形成,價格戰還將延續。
順豐股價獨領風騷
順豐無疑是快遞公司中「最靚的仔」。東財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8月21日,下同),順豐股價累計大漲93.62%,股價已創2017年2月借殼鼎泰新材以來的新高,最新總市值達3263億元,兩市排名第29名。
韻達股份波動相對較大,今年以來累計下跌了11.52%,最新總市值為653億元。
圓通速遞在2月份回落後,3月下旬開始反彈,目前股價已超過2月回落時的高點,今年以來累計上漲21.24%,最新總市值為480億元。
申通快遞波瀾不驚,今年以來累計下跌15.05%,最新總市值為252億元。
在紐交所上市的百世集團今年以來累計下跌25%,最新總市值為16.06億美元。
紐交所上市的中通快遞表現搶眼,今年以來累計大漲38%,最新總市值達250億美元。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DF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