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登基那一年,北宋畫壇有多野?

2021-02-13 廣東共青團

仁宗趙禎登基那一年,北宋迎來新的開篇。在這位性格寬容善於忍耐的皇帝治下,唐宋八大家登場六位,四大發明出現三項,人口佔全球40%。。。

也就在這一年,北宋畫壇風起雲湧,各路大神接踵而至——

首先是北宋達文西、指南車發明者、科學怪人燕肅;

對待科學,燕肅真的很嚴肅;

他花了十年研究海潮,歷史首次發現了潮汐規律;

因為唐代的刻漏測不準潮汐規律,於是強行升級成精準報時的蓮花漏;

又因為怕自己在海邊走丟,研究出指南針的爸爸指南車;

可能因此對造車產生興趣,陸續研製出記裡鼓車、白鷺車、鸞旗車、四望車。。。

對待畫畫,燕肅就不太嚴肅。僅僅是出於技術宅的執著,當時別人都在絹上畫畫,他非要在紙上畫;

他的畫是這樣的:

《春山圖》   北宋 · 燕肅   /   故宮博物院藏

猛地一看,有山有水,畫得不錯,山巒還有一些唐人風韻;但是專注細節,畫中滿滿的莫名其妙:

追不到的馬→

夠不著的魚

太空步樵夫

頸椎病讀書

身姿奇絕的路人

緊張對線的二人

當然,也有評價認為他的畫意境高遠、渾然天成。只不過如果你了解1022年的北宋畫壇有多野,估計會覺得他更合適搞科研。


先說體制內。

北宋傳襲南唐的建制,設立了翰林畫院,意思是說畫畫是國家大事,要有一批人才好好搞。

這批人才裡,領頭的一位與燕肅同樣姓,他可能是希望自己的文章很值錢,名叫文貴。文章貴不貴不知道,但是他的畫一定比文章貴。

· 香港蘇富比2018秋拍拍出的燕文貴畫卷(非真跡)
《溪山樓觀圖》   北宋 · 燕文貴   /   故宮博物院藏
《江山樓觀圖》   北宋 · 燕文貴   /   大阪美術館藏

這兩幅是燕文貴現存最接近真跡的畫作。一幅立軸、一幅手卷。前者看上去高山聳峙,後者看上去遼遠蒼茫,但是看燕文貴的畫,基本上只要記住兩點:

它們的目的其實都只為一個:通過造型與比例,使人感到壓力山大。

這一幅是南宋時期的《玄宗幸蜀圖》,因為前景松樹畫得特別大,雖然很寫實,但是感覺視野變得很侷促。

燕文貴的畫風,應當是受到五代時期山水超巨荊浩與關仝的影響,尤其是關仝,最喜歡畫這種形似冰箱又平又方的山峰。

《山溪待渡圖》   五代 · 關仝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他的技法也明顯受到關仝的影響,例如山石——先簡單勾勒輪廓,再用淡墨渲染,接著用短促的線條進行補充——這種用短線補充輪廓內容、形成山石質感的技法就叫做「皴法」

 關仝《關山行旅圖》與燕文貴《溪山樓觀圖》中山石皴法的對比

但是相比關仝,燕文貴還是差半截,他的畫不夠渾厚,但他的資格老,畫院裡沒有人敢說他的不是。

仁宗即位這一年,燕文貴已經在畫院呆了四十年,資格非常老。四十年前,他放棄了九品官職,毅然北漂汴京,可能是「文貴」的夢想很快破滅,但他並不氣餒,轉型街頭字畫銷售。

為什麼年輕人都要去北上廣?就因為兩個字——機會。

燕文貴的伯樂,是北宋傳奇畫師高益,他在逛街時逛到燕文貴攤前;

很湊巧,高益最初也是個街頭賣貨的,不同之處在於他賣的是藥。

更巧的是,仁宗登基幾年後,燕文貴的大弟子屈鼎領來一個其貌不揚的人:

這個叫許道寧的人才,早年浪跡江湖,看到別人長得醜就畫下來到處貼,因此經常挨揍,導致「碎衣敗面」——大概就是這樣:

更重要的是:他也是個賣藥的。

許道寧很厲害,如果說燕肅是青銅,燕文貴是白銀,那許道寧就是黃金。

他的厲害不僅僅是賣藥賣進畫院,而是他畫的確實好。

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好兄弟黃庭堅是個佛系文人,從來不輕易誇人,稱讚自己的好基友蘇軾都要收著講,但是他為許道寧題的詩,誇耀之詞突破天際。那彩虹屁吹得,比如:

往逢醉許在長安,蠻溪大硯磨松煙。

——蠻溪大研,這是排場;

忽呼絹素翻硯水,久不下筆或經年。

——久不下筆,這是講究;

勢若山崩不停手。。。滿堂風物冷蕭蕭。

——行筆山崩地裂,房間像開了空調,這是氣場。

講排場,有講究,帶氣場,加上早年被打出一身好筋骨,許道寧的畫特點只有一個字:

《秋江漁艇圖》   北宋 · 許道寧   /   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藏

這是許道寧的名作《秋江漁艇圖》,如果拿遠了看,山峰像波浪一樣此起彼伏、連綿不絕。

他之所以這麼畫,是藉助錯綜的層次體現畫面的距離感,使人產生「遠」的感覺。

比如,我們看著這條溪流→

又或者看著這條溪流→

再或者看著這條溪流→

是否感到畫面仿佛向深處無限延伸,一直沒入茫茫的霧色中?

同時,畫幅的寬度也被極大地拉開,連亙的山脈擴張了視野,在能看到很「遠」的同時,又能看到很「寬」

更高明的,是他中部形狀像川香雞柳一樣的主山,幾乎完全使用垂直的線條,與橫向延伸的巒嶺形成鮮明對比;

兩種元素一衝撞,畫面又深又遠又高,咫尺之中營造出千裡之遙,令人無可挑剔。

向燕文貴引薦許道寧的屈鼎也想這麼畫,他幾乎成功了,但是很可惜,最後輸在認真上。

屈鼎只留下一幅作品傳世,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夏山圖》,當然也有很多人說這幅畫不是他的,是他老師燕文貴的。

《夏山圖》   北宋 · 屈鼎   /   大都會藝術博物院藏

屈鼎這幅畫同樣描繪了寬闊的景致、運用溪流增加深度、也設立了高大的主峰,但是看上去並不及許道寧的寬廣遼闊,因為他將畫面填充地太密集了,沒有給人留下太多想像的空間。

不過他也有自己的長項——與老師一樣,屈鼎也是細節狂魔,樹木巨小不說,還特別愛畫建築物,描繪出眾多值得仔細端詳的小細節。

比如這裡→

這裡:

還有這裡:

你只要盯著小房子看一會,再把眼光挪向主山,一定會被巍峨的氣勢震撼;

同時周圍大量山峰的簇擁,更強化了主山這種感覺,這種君臣一般簇擁的關係被認為與宋代中央集權統治有關,是北宋山水常見的風格。

屈鼎的另一位老師高克明,年紀在燕文貴和他之間,據說人很幽默。他一幅畫也沒有留下,但是因為他的名氣很大,後人在許多畫作上添他的名字作假,例如大都會收藏的《溪山雪意圖》

《溪山雪意圖》   北宋 · 高克明(傳)   /   大都會藝術博物院藏

1022年的畫院中,燕文貴接近六十歲,屈鼎三十歲出頭,高克明在他們之間,大約四十多歲,但他們的名氣加起來,也比不上畫院外的一個老頭。

他是比五代超巨荊浩關仝還要高半級、宋代三家之首、《Life》評選上一千年對人類最有影響百大人物59位、古今絕筆、百代宗師——


範寬有多厲害,這麼說吧,他在那個平均壽命三十來歲的年代,不是貴族、不走仕途、不修仙不保健、每天閒雲野鶴、痛飲沉思,活到了八十歲;

他在世時已經成為傳說,從陝西到山東的畫家,沒有誰不學他和關仝兩人的風格;從此一直至今,每朝每代所有山水畫家都無法繞開對範寬的學習。

這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山水畫之一:《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   北宋 · 範寬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幅中描繪了一座巨大的山峰,猶如豐碑一般堂堂正正地立在畫面中央;

下方則是蔥鬱的林木、婉轉的溪流、零亂的溪石。

它給人的第一感受是這座山好高,仿佛撲面而來一般。

山峰的底部隱藏在雲霧繚繞的深谷裡,所以我們既不知道它的距離、也不知道它的高度,因此覺得它高大;

右邊細線一般的飛泉反襯出山峰的雄壯,使人在潛意識中感受到它的巍峨。

如果放大細節,能看到近處的山徑上有一隊人馬在前進;

這時不妨閉上眼睛,

想像自己正趕著驢隊,

穿行在參天巨樹之下,

四周溪石錯落,

流水聲從遠處傳來,

此刻舉頭一望——

一片雲霧中,比自己高大百萬倍的山峰巍峨聳峙。

仁宗登基時,範寬已經是七十歲的老人了,但根據史料記載,他在天聖年間仍然十分活躍,晚年的作品愈發渾厚,用墨越來越濃重。範寬的「寬」並非他的本名,而是由於他性情寬厚而時人稱道,這一點與仁愛的仁宗趙禎仿佛心有靈犀。

《臨流獨坐圖》   北宋 · 範寬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仁宗的寬厚持續了四十一年,之後陸續又有郭熙、文同、崔白、以及大名鼎鼎的蘇軾相繼登場,但他們直到英宗之後的神宗一朝才真正大放光芒、展盡才華。

至於宋仁宗,則伴隨著北宋的唏噓與感慨,獨自走向歷史的彼岸。

來源:中華珍寶館

編輯:星

相關焦點

  • 宋仁宗有王凱好看嗎?這裡有一組藏於臺北故宮的北宋9位皇帝畫像
    宋太祖趙匡胤,北宋開國皇帝,在位16年(960—976)。他一生最大的貢獻和成就在於結束了自唐末五代十國以來的混戰局面,建立了大宋王朝。畫中的宋太祖八撇胡,微胖,幞頭,黃袍,朱帶,正襟危坐,不怒自威。宋太宗趙光義 ,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祖的弟弟,在位21年(976—997)。
  • 宋仁宗發起的慶曆新政,看上去轟轟烈烈,卻只堅持了一年多
    正在熱播的古代傳奇電視劇《清平樂》,將1000年前的北宋王朝真實地還原給廣大觀眾。由王凱飾演的宋仁宗,一定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
  • 「清平樂」中千古一帝的宋仁宗,林語堂評語:明君!
    最近有王凱,江疏影領銜主演的的電視劇《清平樂》豆瓣評分8.2分,該電視改編自《孤城閉》 。以宋仁宗的一生為線索,講述了北宋皇帝趙禎從少年登基逐漸把控朝政到殫精竭慮,愛國愛民的故事;宋仁宗情感的抉擇和喜怒哀樂。歷史上的宋仁宗天性仁孝,對人寬厚,喜怒不表於外。執政時期,名臣才子輩出,是中國古代史上著名的經濟文化盛世。
  • 《清平樂》:終於宋仁宗在正位當上了主角,這次只看他表演
    《清平樂》,主要講述宋仁宗趙禎自登基後,「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操心」的帝王生活。因此以北宋時期為背景的《清平樂》,也算是給觀眾換了個口味,不用再看花盆鞋。那麼看的觀眾多,所引發的熱評也就多,歸納了一下:--服裝--妝容--道具獲得好評,歷史的真實性和所用典故,以及各種細節讓觀眾倍感欣慰,誰都怕看那種不符合史實的偽歷史劇,觀眾的尷尬症隨時引發。接下來我也聊聊這部劇,在《清平樂》中重溫北宋歷史。
  • 從宋仁宗白月光陳氏看北宋宮廷獨特養女制度
    ,但是在電視劇中他的初戀、「白月光」卻只有一個,那就是被他親手送出宮的陳氏。閻士良先恭敬地問了仁宗是否真有納陳氏女為後的事實。在得到肯定答案之後,他告訴宋仁宗,陳子城雖是京中的富戶,卻是「大臣家奴僕之官也」,如果宋仁宗娶了奴僕的女兒為皇后,「豈不愧見公卿大夫邪」?
  • 《知否》中的趙宗全,原型是北宋的哪位皇帝?
    先來說說劇中的老皇帝,也就是宋仁宗趙禎。縱觀仁宗一朝,真可謂名人輩出。隨便列舉幾位便有司馬光、王安石、蘇軾、歐陽修、包拯、範仲淹等等大才,宋仁宗也是民間口耳相傳「狸貓換太子」中的主人公。《宋史》中,對於宋仁宗的評價特別高。在位四十二年之間,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士。
  • 電視劇《清平樂》4月7日開播,譜寫宋仁宗的盛世芳華
    《清平樂》劇情圍繞北宋的家國天下展開,講述了「第一仁君」宋仁宗趙禎從少年登基逐漸把控朝政到殫精竭慮愛民治國的故事,也展現了在風起雲湧的朝堂背後,仁宗的情感抉擇和喜怒哀樂  該劇以宋仁宗的一生為線索,用細膩的筆觸勾勒出北宋仁宗時代經濟繁榮、名士輩出的清明盛世,在劇中,楊玏、喻恩泰、劉鈞、馮暉、張本煜等飾演的名士團再現北宋文人的儒雅氣度,小演員肖添仁飾演小趙宗實(宋英宗),續寫北宋的時代盛景。同時又以不同以往的視角展現了古代背景下,趙禎無法逃脫的常人喜樂和女兒徽柔公主的命運悲劇。  敬請鎖定4月7日,宋仁宗的盛世芳華,等你來見!
  • 崔白,開啟北宋畫風的領軍人物
    劇中,宋仁宗趙禎在政事之餘也作畫習書,善書法,史稱其「天縱多能,尤精書學」,而其愛女福康公主亦自幼學畫,並且受到了畫家崔白的指授。這不僅影射了北宋宗室雅好丹青的風尚,也反映了崔白的藝術地位。    崔白,字子西,自公元1000年,就發現了崔白的活動記載。在進入翰林圖畫院之前,已經頗有名氣,多次受命參與與皇家有關的繪事活動,但他當時的身份還是民間畫家。
  • 宰相嘲笑宋仁宗沒有兒子,宋仁宗心裡委屈,回宮抱著皇后痛哭
    《道德經》有一句話:「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北宋年間,有一位宰相,曾以這句話為自己取名,此人就是張知白。《宋史》曾經評價張知白、李迪、王曾、杜衍四人為「賢相」,張知白不僅剛正不阿,而且說話耿直,哪怕面對皇帝,他也一吐為快。有一次,竟然把宋仁宗懟得萬分委屈,跑到後宮中和曹皇后抱頭痛哭。
  • 宋仁宗的影視宇宙,扒一扒《清平樂》裡的彩蛋
    看一看隔壁朝鮮的燕山君,撫養他長大的是貞顯皇后,其生母尹氏因為殺害與成宗有關係的宮女並弄傷成宗臉被賜死(熟不熟悉?歷史總是在不斷重演,之前的宋仁宗郭后被廢的導火索也是抓傷仁宗)。燕山君即位後知道真相,當年賜死尹氏的相關人士全部都遭到誅殺,已死之人更是被破棺碎骨,史稱「甲子士禍」。
  • 為避諱,宋仁宗發明一新諡號,成讀書人最高追求,北宋共有九個半
    為何背誦默寫天團成員諡號大部分都有「文」所謂諡號我們來個通俗點的比喻,就好比你生下來是一張白紙,這一輩子做的每件事都是在紙上寫出的答案,至於這張卷子完成的如何,那就要等你死後別人給你打分了,打的這個分也就是諡號。高分者流芳百世(上諡),低分者遺臭萬年(下諡)。
  • 《清平樂》|從宋仁宗趙禎喜歡的蜜餞果子,淺談北宋時的零食小吃
    配圖來自網絡《清平樂》講述的是北宋第四任皇帝宋仁宗——趙禎的故事,說起這位宋仁宗,有人可能不太了解,但是一說起「狸貓換太子今天我不說宋仁宗趙禎的那些朝堂之事,主要說一說北宋時期的民間煙火氣——零食小吃,說起這個,很多人馬上就要流口水了,在我們當今社會,物質極大豐富,啥樣的零食都有,甜的、鹹的、酸的、辣的,軟的、硬的、脆的,剝皮的、帶皮的等五花八門,可在遙遠的宋代,人們日常都有那些零食呢?
  • 王凱《孤城閉》即將上線,一代仁君宋仁宗帶你領略北宋國風文化
    並且王凱在演技上是很有實力的,主演的電視劇在口碑上和收視上都非常好。即將上映的電視劇《孤城閉》,大家相信也已經期待很久了。《孤城閉》是由王凱領銜、正午出品的古裝傳奇劇,以北宋為背景,在風起雲湧的朝堂之事與剪不斷理還亂的兒女情長之間,還原了一個複雜而真實的宋仁宗。
  • 《清平樂》宋仁宗的光輝業績
    對內 仁宗在位期間起義叛亂有史料記載高達30-40多起,其中不少是兵變,包括北宋最大的兵變貝州王則兵變外交 外交是軍事的延伸,軍事不利,外交肯定好不起來。因為軍事太差,害怕遼人南下,所以仁宗主動增加對遼歲幣。因為軍事太差,無法承擔2線戰鬥,所以北宋增加對西夏歲幣,面子上叫做賞賜。再看看內政民生人口的增加在古代來說是對皇帝業績考察的一種直觀的數據,那麼這位不折騰的宋仁宗的業績合格嗎?
  • 歷史小劇透:《清平樂》中的男主宋仁宗,開創了盛世的糊塗皇帝
    ,那就是耳熟能詳的「狸貓換太子」,而這宋仁宗趙禎就是當初那個被換的狸貓太子。 第二,與群臣的「糊塗」關係 宋仁宗趙禎是年少登基,朝政也一直是由劉太后一手把持,因而對於許多的政事也有些糊塗,等到他正式親徵後,這朝堂之上的許多大事也基本是聽大臣的,這樣的君臣關係找遍歷史都難尋呀!
  • 《清平樂》|宋仁宗後宮的那點事兒
    ,宋仁宗趙禎的前朝後宮的故事。只有一點難能可貴就是極大的還原了宋朝的歷史風貌,服裝,道具,妝容等都極大的貼合著宋朝原有的樣子,細節上的精良考究很大程度上展現出來了北宋之美,這也是比較吸引眼球的地方。《清平樂》,宋仁宗後宮的那點事兒
  • 《清平樂》未出場的太后,偷偷給宋仁宗吃螃蟹,仁宗叫她「小娘」,敬...
    例如,唐高宗李治臨終前留下遺詔: 遺詔太子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資治通鑑》) 唐高宗李治擔心太子李顯太年輕,讓「天后」武則天來輔佐李顯。而宋真宗駕崩時,宋仁宗年僅13歲,所以宋真宗讓皇后劉娥來輔佐宋仁宗,尊劉娥為皇太后。
  • 宋仁宗16個孩子12個夭折,只有4個長大,是先天不足還是死於非命
    可是宋仁宗是當朝皇帝,而且他統治的時代是北宋最繁華鼎盛的時代。皇子和公主平時有專門的奶娘、宮女照顧,生病了有太醫院的太醫隨時可以看診。物質很豐富,照顧很周到,太醫院的醫術也是全國一流。為什麼還有那麼高的夭折率呢?有人認為,這裡面有陰謀。皇子和公主的夭折並非自然死亡,而是有人謀害。很多人懷疑是曹皇后的謀害導致了皇子和公主驚人的夭折率。
  • 《清平樂》:寬仁厚道的宋仁宗是如何過好他那可悲的一生的
    而故事的主人公更是以寬仁厚道聞名的宋仁宗,他那一生滿是悲劇和遺憾,那麼,關於這個宋仁宗的可悲一生,又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狸貓換太子》故事背後,是宋仁宗不能盡孝的真相宋仁宗其實除了《清平樂》還有另一個文學作品有過敘述,那就是《狸貓換太子》,在《狸貓換太子》的文學作品中,宋仁宗本做不了皇帝,是因為不能懷孕的劉太后當時耍花招才讓宋仁宗成功的做了皇帝。實際上,這個故事背後的真相是非常接近故事本身的。
  • 談談宋英宗和宋仁宗的愛恨情仇
    趙宗實劇照趙宗實第一次收養入宮的悲慘經歷宋仁宗本人生有3個兒子和13個女兒,但是在早年宋仁宗的子嗣卻很稀少,幾乎沒有生育兒子,直到登基16年後,即景祐四年(1037年)五月初九日,宋仁宗才有了第一個兒子趙昉,為美人俞氏所生,但是趙昉出生的當天就去世,這使得宋仁宗的心裡十分恐慌,害怕自己沒有子嗣,於是就把趙宗實抱養在宮中,當時的趙宗實年僅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