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銀菁 司幽 歐茜醫生
我們都知道,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但是絕大部分人不了解乳汁是從哪兒來的,也對乳房、泌乳原理有著各種各樣的誤解。
首先要糾正一個誤區,那就是——
胸大不大和奶多不多,
真的沒有一毛錢關係!
要說清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了解乳腺的結構。
乳腺是乳汁形成的地方,在「懷孕前」它是掛機狀態,扁扁的,而一旦接到了懷孕的信號,乳腺組織就開始旺盛地發育,積極地為產後寶寶的口糧做準備。
沒錯,孕前的乳房就是兩坨肥肉,不能用來預測產後的奶量,真正決定奶量夠不夠的,硬體看乳腺,軟體看乳汁的移出(後面會講)。
也許有人注意到了,我前面是用「懷孕前」和「懷孕後」來劃分乳腺的狀態,而不是用產前產後,這就涉及到第二個誤區——
泌乳這件事,
是從懷孕就開始準備的!
女性在剛剛懷孕的時候,乳房就悄悄地發生了變化:乳房脹滿、甚至脹痛,乳頭變得更凸出,乳暈顏色變深。這是身體在告訴你:家裡(子宮)裡來了個小客人, 餐廳(乳房)要開始準備營業啦!
整個孕期下來,乳房的罩杯一般都會增加 1~2 個 Cup。
有一些女性孕期乳房外觀和自我感覺變化不大,但她們也能成功母乳餵養。孕期對乳房變化的自我感受不能用於預測乳汁產量和母乳餵養結局。
我們可以近似地把乳房比作一個迴轉壽司店,為什麼不是其他店,看下去你就明白了。
乳腺細胞在孕 16 周就已具備合成乳汁的能力,但是由於胎盤的存在,高水平的孕激素抑制了泌乳素,就好像踩了一腳剎車,乳汁不會大量分泌。
少數孕婦從 16 周開始發現乳頭上有少量液體滲出,或者能夠看到分泌物乾燥後的結痂,有些孕婦在 26 周后有較多的分泌物出現。這些都是乳汁在孕期就合成分泌的證據。
等到寶寶呱呱墜地,胎盤跟著功成身退,孕激素減少,泌乳素一下子佔領了上風,乳汁「即將」開始大量分泌。
細心的朋友又發現了,這裡我用的是「即將」,而不是「立刻」,只是因為——
母乳親餵主要靠現吃現產!
在剛生下寶寶的前三天,媽媽們會感覺乳房不充盈,一些媽媽可能無法用手或吸奶器擠出奶來,於是就產生了「剛生完沒有奶」的誤解。
而實際上,乳房現在還處於泌乳一期,也就是「客人還沒來,不知道該上多少菜」的階段。
如果產後的第一個小時裡,媽媽和寶寶能做到「早接觸、早吮吸、早開奶」的話,接下來幾乎不用擔心「廚師」不上菜。
當寶寶吮吸乳房的時候,乳頭乳暈上面的末梢神經會收到信號,通過肋間神經傳達給下丘腦,促使垂體前葉釋放泌乳素,同時垂體後葉分泌催產素。其中泌乳素負責監督乳腺生產乳汁,催產素負責敦促乳腺把乳汁擠出去,這樣寶寶就能吃到奶了。
聰明如你,看到這裡一定恍然大悟:
完全正確,在泌乳一期,媽媽真的不必想太多,寶寶餓了,抱過來餵就是,別擔心 TA 吃不到,嬰兒的嘴可是世上最強的吸奶器,比你的手、吸奶器高級了不止一點點,就算剛開始還不太熟練,稍加磨合也能很快吃到媽媽的奶。
關聯閱讀:為什麼吸奶器不能用於評估奶量?它比寶寶的嘴差在哪兒?
這時可能有媽媽就要問了,為什麼產後的頭兩天奶會這麼少呢?這麼少的奶會不會不夠吃呢?
當然不會,因為小寶寶的胃很小,尤其是第一天,只有櫻桃大,一次只能裝幾毫升,所以——
少吃多餐就是嬰兒的正常狀態
既然寶寶一次不需要吃很多,那乳房又何必分泌太多呢?親愛的,都配套的呀。
除此之外,產後頭兩天奶不那麼多還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
1、 胎盤和乳房的工作交接需要時間。孕育寶寶和生產乳汁,靠的都是媽媽攝入的營養,在孕期,胎盤要保證營養大部分用來供給寶寶的生長發育,而產後,乳房成為營養消耗大戶,但這個交接不是在產後立刻完成的。
2、 在吃奶這件事上,媽媽和寶寶需要時間去磨合。都說吃奶是本能,但是寶寶的嗅、聞、觸碰、含接、吸吮和吞咽還是要在一次次練習中,變得更加熟練,以便下一次能更快更輕鬆地吃到奶。
3、 因為被產道擠壓的疼痛和努力來到這個世上的勞累,有的寶寶甚至會睡很久而不需要吃奶,因此一部分乳房還不能立刻迎來就餐的小客人。
綜上所述,這時候並不需要乳房分泌很多的乳汁,否則就該媽媽漲得難受了。
那既然說到漲得難受,很多媽媽一定都會想起了產後第三天那噩夢般的回憶。
下 奶 了
民間說的「下奶期」,就是泌乳二期的開始,具體的時間,有研究認為,是產後 3~8 天,也有研究認為,大部分是 36~96 小時,但 12~128 小時都有可能。
正常開啟母乳餵養的媽媽中一部分,會在這個時候感覺乳房漲得像個球,有的甚至一路漲到腋下,胳膊都放不下來那種,但也有一部分人沒有這個困擾,漲奶之痛似乎和她們沒關係,難道是後者乳汁分泌得少嗎?
我在產後病房做母乳餵養數據統計的時候,就發現一個時間點很有意思。大部分母乳餵養的媽媽在生完第 2 天的那個晚上,都會突然添加配方奶。問起理由,都說那是個 holy night,寶寶瘋狂地索取乳房、好像永遠都吃不飽,媽媽實在招架不住,不得不額外添加奶粉讓自己睡上幾小時。
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我只要在他們之間再插上一個時間,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原來寶寶的突然「不淡定」,是為了配合「下奶期」的到來啊!只要在泌乳素分泌高峰前、乳汁大量分泌前,頻繁地吮吸、積極地移出乳汁,媽媽就可以免受漲奶之苦,真是讓人感嘆大自然的設計無比貼心啊。
整個泌乳二期乳腺都在泌乳素的鞭策下瘋狂泌乳,以應對寶寶不斷增大的食量,看著寶寶掛在胸前大口吮吸吞咽,媽媽心裡也會有一股滿足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可是,從產後第九天開始,乳房進入了泌乳三期,乳汁的生產不再由泌乳素主導,而是由乳腺自發配合寶寶的需求生產,這就導致了一部分媽媽產生了新的疑惑。
再強調一次——
母乳親餵主要靠現吃現產!
在寶寶沒有吃的時候,乳腺也會減少乳汁的分泌。
所以寶寶不吃了以後,乳房會癟癟的,甚至擠不出什麼東西來,客人都走了,你一個在門口探頭探腦的路人,激不起廚師幹活的幹勁啊。
當寶寶開始吃了,乳腺會配合寶寶的需求分泌乳汁。
所以不必擔心寶寶能不能吃到奶,只要寶寶以正確的姿勢銜乳,乳腺很快就能分泌出乳汁,沒有奶陣不代表沒有奶,也許只是廚師今天強迫症發作,上菜上得比較勻速呢?
如果寶寶一直不吃奶,乳房裡就會庫存爆炸。
所以不漲奶代表供需平衡,漲奶反而可能會回奶,廚師也是有腦子的,我做一大堆你不吃,那下次我少做點好了。
反過來說,如果寶寶一直吃,或者媽媽一直擠,廚師就會意識到現在這個產量遠遠不夠,於是加快手速瘋狂生產,乳汁就會越來越多。
這也就是為什麼追奶全靠頻繁移出,而不靠雞湯魚湯骨頭湯,材料再多,客人不吃的話廚師也不做啊。
了解了這些母乳生產的知識,下次再有人懷疑媽媽奶不夠,媽媽可以有理有據地懟回去了。當然,媽媽也可以轉發本文讓更多人看到,當越來越多的人都了解泌乳原理,對媽媽的無端懷疑也就會減少了。
本文設計:萌獁
本文作者:梁銀菁 泌乳顧問&婦產科
免責聲明:本文數據更新於 2020 年 5 月 22 日。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醫療、健康、用藥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對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議,請給我們留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