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癮機制解讀之窺私慾:我看到了明星的臥室

2020-11-14 時間戰場

記得當年狗仔王中王卓偉老師被封殺的時候,我的一個哥們兒義憤填膺,痛如失戀。發表了一堆義正言辭的言論,反對卓偉的被封殺,但了解他的人知道,他的那些義正言辭,都是繩拴雞子兒——扯蛋(淡)!他最痛的,是再也看不到「周一見」,看不見某男明星撇下還在哺乳期的老婆和女明星同遊香港,看不見某已婚女明星翹著纖纖玉指,指著小男寵大花褲衩上突兀的隆起俏笑。


在他看來,沒有卓偉的娛樂新聞,還叫什麼娛樂新聞?沒有娛樂新聞的生活,還有什麼樂趣?他的那種痛,仿佛有一萬多個尹正跪在他大雪紛飛的心裡仰天長嘯,《一剪梅》的背景音樂,循環播放......

我這個哥們兒的例子並不是極端的個案,窺探他人隱私是人類從原始社會就形成的古老特質,《人類簡史》中甚至認為,人類祖先智人之所以能擊敗尼安德特人、弗洛勒斯人這些競爭對手,主要原因就是會八卦,願意窺探別人的隱私,這讓他們的交流更頻繁,聯繫更緊密,最後形成了「團結就是力量」的效果。

法國哲學家薩特曾說過:「當接觸是不可能的情況下,窺視的欲望就佔了上風。」也就是說當沒辦法跟自己重視的人親密接觸的時候,就有了窺探這個人隱私的欲望,「原始衝動」就會被激發。

我之所以提到人類本能,想說的是窺私心態是正常心態,不是「死變態」,不犯法,也不用背負道德壓力。而人的這種窺私本能在具體分類上,又被分成「自體延伸感」和「求知慾」。

自我延伸感帶來的窺私心態,是指把窺私對象當成了自己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典型就是流量明星、小鮮肉的「私生飯」。這些人因為把偶像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想了解偶像的一切,像刨祖墳一樣窺探著偶像的私生活,也玩命地幹預著偶像的私生活。要知道偶像愛吃什麼,偶像喜歡什麼顏色,偶像多大腳。偶像公布戀情了?怎麼行!去把偶像女朋友罵死!


因為求知產生的窺私心態更加普遍,是窺私心態的「主流」。私生飯是把窺私對象當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偶像身上發生的一切他們都能「感同身受」,偶像成功,會欣喜若狂,偶像出事,會痛徹心扉,偶像宣布戀愛,會想死!而因為求知產生的窺私心態就完全不會有這種感受,這些人對明星八卦的態度是純粹的吃瓜,他們只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不會被帶節奏,清楚這些明星跟自己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所以說起來明星的緋聞都是「她真離婚了?肯定早就離了,瞞著不說。」「他是真出軌了!臭不要臉。」求知的窺私心態,只會從了解、談論這些明星緋聞裡得到快樂,是看熱鬧不怕事大。而不管是哪一種原因引發的窺私心態,都會讓人上癮,使人忍不住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以王卓為代表的的狗仔們,就是在這些人的窺私慾望的花園裡,開出的豔麗花朵。套用郭德綱的話說,這些窺私心態待滿足的人,就是狗仔們的衣食父母。

依靠人們的窺私心態豐衣足食的還不只是狗仔,連報業大亨默多克都是憑藉狂挖名人隱私的小報起家的。沒錯,默多克就是「鮮肉粉碎機」鄧文迪的前夫。為了挖新聞,沒底線的跟蹤王妃黛安娜的就是他報社的記者,竊聽英國王子電話,挖隱私,也是他旗下報社員工的作為。

他就是靠著曝光名人隱私,滿足大眾的八卦熱情、窺私心態,積累下了成為報業大亨的第1、2、3、4桶金,鄧文迪大嬸也才能在日後分到那筆足夠徵服無數男人的巨額分手費,從此以母子戀為樂。如果說每個男人心裡都住著兩個女人的話,那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窺私的「小調皮」,這就像吃多了豆製品容易放屁一樣,是人類的生理本能。

在原始社會,我們的智人祖先關注他們的首領昨晚是不是組織了一場「多人運動」,而今天,我們對明星熱衷於「多人運動」這件事依然非常關心,對他們的時間管理方法嘖嘖稱奇。


人類這種窺私的本能,也早被人類自己看透了,所以有人處心積慮,圍繞著這種本能,設計出各種產品,讓其他人不能自拔,這些人也靠著這些產品,賺得盆滿缽滿。說到這類產品,默多克的花邊小報是鼻祖,好多英國民眾因為窺私慾的癮,養成了每天買報紙的癮,表面上是為了「漲知識」,實際上是為了吃瓜。

網絡普及之後,各大門戶網站的娛樂版代替了報紙,成為了大眾滿足窺私心態的「樂園」,娛樂版塊永遠是門戶網站瀏覽量最高的版塊。寶寶們喜歡窺私?好辦,各大門戶網站嘔心瀝血,起早貪黑,搜羅來無數明星隱私,放在頭條,讓人們一次看個夠,要是看不夠,那就是上癮了。

卓偉老師的風行工作室就是「滿足窺私產業」中的佼佼者,可謂「名利雙收」,雖然後來因為對頂綠的社會濤哥追得太狠,踩了道德紅線,導致前途盡毀,但他這個靠抖摟明星隱私發家致富的套路,還是啟發了無數人,連明星本人也成了他的「徒弟」。


明星的邏輯是這樣的:狗仔挖我的隱私滿足人們的窺私心態賺錢,那我為什麼不能自己曝光隱私直接把錢掙了呢?何必讓中間商賺差價?於是我們就看到了,有些明星一有新戲,就要來一波離婚傳聞,戀愛緋聞,而本人絕對不回應。

這一招屢試不爽,人們每天盯著熱搜看新消息,奔走相告說那誰誰這回真的離婚了!而我們喜愛的大冪冪,就是玩這種套路的頂尖高手,在正式宣布離婚之前,大冪冪的婚姻,簡直就是個迷!而離婚之後大冪冪也依然能炒作,先給你來一波情侶鞋,隨後又陪緋聞男友拍戲,這個瓜,又成功吊起了大眾的胃口,天天盯著頭條,等著看更新。

但我們的大冪冪,依然不回應,好像自己從來都不上網,不知道這一切一樣。可仔細看看那些被拍到的照片,怎麼看都不像「狗仔視角」倒像是「助理視角」。要說「走狗仔的路,讓狗仔無路可走」,下手最狠的,非大冪冪莫屬。

不過以大冪冪、大Baby為代表的這種「狗口奪食」的營銷手段門檻比較高,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到的,但這種針對窺私心態來吸引人的營銷思路,卻已經悄悄普及開了,這一點從這些年大行其道的各種明星真人秀節目就能看出端倪。

《我們戀愛吧》,看明星搞對象。《幸福三重奏》,看明星夫妻過日子。《妻子的浪漫旅行》,看明星撒狗糧。《花兒與少年》,看明星滿世界瞎逛。《中餐廳》,看BOSS黃犯傻。這些節目雖然內容不同,風格各異,但核心賣點都是一樣的,就是曝光明星那不為人知的一面。

所以在這些節目播出之後,討論的焦點也都是哪一個明星在節目裡發脾氣,聊傷心過往時的崩潰落淚,暢談從未公布的過往經歷。也許這些都是節目組事先設計好的,但即便是設計好的,也是設計如何暴露私生活、展示「最真實」的一面,目的就是迎合觀眾的窺私心態,滿足人們的窺私慾。

過去的瓜,都要跟著狗仔吃,吃得多了,難免有種「我是不是有點過分」的自我懷疑,但現在好了,明星在節目裡大大方方地展示,人們也可以正大光明地吃瓜了。


從這些真人秀綜藝裡,我們不光能看到這些綜藝節目的製作方是如何利用人們的窺私心態製作節目的,同時也能看出,窺私心態就像人們追求刺激的心態和追求快樂的心態一樣,被當成了正當的追求,不是惡趣味,更不是心理變態。這種追求不是低俗,而是通俗。

讓人喜聞樂見的節目和明星八卦,成為了很多人生活中的娛樂調劑,明星的花邊新聞、生活秘聞,這些話題在人們的生活裡開出了一朵朵快樂的小花,帶給了人們樂此不疲的上癮感受。如果說明星綜藝只是投觀眾所好的娛樂節目,那人們的窺私心態,也只是人們為自己設定的娛樂項目而已。人間不值得,觀望一下別人的生活,笑笑也就過去了。


相關焦點

  • 王源抽菸被錄像:你的「窺私慾」,比香菸更害人
    我為自己這次不妥當的行為進行反省。」靠販賣明星私生活,滿足大眾窺私慾來賺錢,早就成為一門生意。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陳冠希找人修電腦,結果電腦裡面私密照被販賣,成為轟轟烈烈的「豔照門」。當時網上反對聲一片,很多人說,這種實驗,就是為了滿足一些人的窺私慾。
  • 德雲社的真人秀滿足公眾的「窺私慾」
    師徒之爭就像是在觀看一場大規模的吃瓜群眾撕心裂肺的場面。相聲不同於其他行業,他是高度選擇性和嚴格的資歷。在這個節目中,相聲說話者之間不僅有battle的專業battle,而且還有嘉賓人的私人互動,這讓公眾「窺私慾」滿意,也明白他們的私人關係是什麼樣的形式。
  • 準新郎為滿足窺私慾 趴在地上偷拍女廁所(圖)
    另據法制網【準新郎為滿足窺私慾趴在地上偷拍女廁所】監控拍攝的位置是鹹陽市一大廈的公共衛生間,一名男子趴在一扇門下鬼鬼祟祟,左顧右盼,然後進了男廁所。之後,劉女士在如廁時突然看到擋板外閃光燈一閃,她立馬意識到遇到了偷窺色狼。原來,男子之前的奇怪舉動是在踩點。
  • 韓劇《宮》(Princess Hours):華麗背後隱晦的亂倫味道和平民窺私慾的膨脹
    《宮》:華麗背後隱晦的亂倫味道和平民窺私慾的膨脹                      (文:火神紀)
  • 一支視頻增粉50萬,「素人訪談」爆火只因迎合了用戶的窺私慾?
    這也讓觀眾對該內容類型的真實度打上了大大的問號。 「我是史別別,想把我知道的北漂故事分享給你看」。她專注講述北漂人的故事,其中或心酸苦楚,或熱血沸騰,她的帳號儼然是一個小型的北京青年奮鬥圖鑑。 在@史別別的鏡頭中主人公很少出鏡,多是一些空鏡和記錄生活日常鏡頭的拼接,視頻內容可看性不強,但卻強化了故事的可聽性,強敘事風格給了觀眾更完整的聽覺體驗,更有空閒沉浸下來思考,這也讓觀眾的反饋更加積極,帶來了超強互動性。
  • 「我被性癮折磨了20多年」:性成癮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
    「我很痛苦,我被折磨了20多年,可就是停不下來。」雖然鮮為人知,但跟菸癮、酒癮一樣,世界上還有一種癮叫「性癮」,世界上不只有胡先生深受它的折磨。性癮——一個吞噬欲望的「魔鬼」性成癮,也叫性癮、嗜性、性上癮。
  • 創意天馬行空 心動發行3D視差解謎遊戲《籠中窺夢》
    開發周期之長在意料之中 大家好,我們是OPTILLUSION的周棟和陳一加。目前依然是我們兩人合作開發《籠中窺夢》。 《籠中窺夢》從原型開發到現在已經歷時一年多了,這開發時間在獨立遊戲中算得上比較久的。其實這也在我們預期之中。
  • 那些曾經遊戲成癮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在心理學家看來,「物質成癮」沒有問題,但「行為成癮」的定義卻略顯模糊。比如說,尼古丁的本質就在於讓人上癮。如果一個人有菸癮,他會變得反覆無常:一方面極度渴望抽菸,另一方面努力戒菸,就算知道未來有可能會反彈。但當絕大部分的玩家在享受《堡壘之夜》的同時,自己的生活質量也並沒有受到影響的時候,「遊戲成癮」這個說法是否真的成立呢?
  • 半元機制銀幣之王:新疆四錢
    在陳吉茂來看,這枚錢幣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半元機制銀幣之王。通過陳吉茂、林憲章兩位臺灣同好前輩的解讀,可以讓我們進一步揭開新疆錢幣的神秘面紗。1980年前後,忽然大量新疆古錢、銀幣流到香港,數量之多,超乎想像。這批新疆錢幣百分之八十被我等同行搬回臺灣,少量流往日本,新疆錢幣的市場價格一下從雲端跌到谷底,但也颳起了一股新疆錢幣的研究風潮,箇中翹楚,首推林國明先生。林兄之新疆銀幣版別藏品數量,多達千種,1987年老夫將其所有新疆研究、集藏刊印出書,書名:新疆金銀幋圖說。
  • 我的孩子玩電子遊戲成癮怎麼辦?
    窗外傳來小孩的哭聲,哭聲裡還夾雜著某位老爸的大聲批評:「我說過讓你把Pad放下!我是不是已經警告過你好幾次了?早飯也不吃,每天都磨蹭遲到!」這段鬧劇持續了大概半小時,別說小孩什麼心情了,我心情都不好了。而這件事的起因,就是「Pad」。換句話說,就是網絡和電子設備。
  • 當遊戲成癮,他逃學、摔東西、打人……戒除網癮有多難?
    他不停不休,手指在鍵盤「揮斥方遒」,一旦有人破壞「王者之夢」,男孩憤怒異常,大吵大鬧。萎靡!原本成績優異的周明,總是低頭,眼神飄忽不定,躲躲藏藏,為了網遊,他想休學。 ……在貴州省第二人民醫院成癮醫學中心,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家長悲愴:怎麼戒掉遊戲癮?把孩子還給我! 成癮醫學中心主任覃穎認為:杜絕上癮,做到早發現。
  • 為什麼明星的私生活那麼受關注,這其中的樂趣到底在哪?
    尤其對於娛樂圈和明星賴以生存的粉絲經濟來說,明星的私生活也是明星獲得熱點、眼球的一種方式,是新聞和市場價值的一部分。第很多人對明星都有一定的崇拜心理,尤其對於一些追星族而言,對於自己喜歡的明星更是崇拜得不得了。因為喜歡他們,崇拜他們,所以對他們的私生活會更加關注。
  • 《我和我的經紀人》:明星們不為人知的職場生活
    觀眾對明星各個維度的生活總是有好奇心的,真人秀的盛行滿足了他們的窺私慾,但節目上挖掘的大多是明星生活中的樣子,至於他們在職場上是如何營業的,則鮮有曝光
  • 遊戲成癮:說不清道不盡的終極難題
    龍會長:世界衛生組織公布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將「遊戲成癮」列入成癮性疾病。此事很快在玩家群體中,乃至社會範圍內引發了爭議。官方文件將於 2022 年生效。此事更是引起了大眾的高度關注,無論從業者還是專家學者,大家對這件事還未達成一致的認同。在國內遊戲研究尚不成熟的當下,探討遊戲成癮難免會有斷章取義之嫌。
  • 星際之門之窺鏡項目
    &、星際之門之窺鏡項目白兔子在電影《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白兔子
  • 明星也是普通人,請大家機智追星。
    明星代拍產業鏈他們並不像粉絲一樣愛護偶像,在意偶像的形象,也不如粉絲好管理。但他們手中拿著相機、手機,影響著明星的曝光度和個人形象。粉絲也要理性追星,花多少錢氪金都是個人自由。但因為粉絲窺私慾導致的代拍泛濫,嚴重打擾到明星們的生活,也不是處處為愛豆著想的粉絲們願意看到的吧。
  • 島國深夜真人秀,不只滿足你的窺私慾
    這些節目沒有流量明星,但透過鏡頭,我們卻能從中看到最真實的人情冷暖。《人間世》第二季因此,不少小夥伴看完後,都希望我能再多分享一些類似的良心節目。那麼今天就滿足大家的要求,講一部來自島國的高分真人秀——《可以跟著去你家嗎?》
  • 印媒:內部人士揭露寶萊塢毒品泛濫,許多頂級明星嚴重成癮
    據《今日印度》報導,在一名前保鏢談到了演員蘇薩·辛格·拉其普特對「查拉斯」(大麻濃縮物)和大麻成癮之後,《今日印度》進行的一項更深入的調查顯示,整個寶萊塢可能正在遭受毒品的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