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會長:世界衛生組織公布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將「遊戲成癮」列入成癮性疾病。此事很快在玩家群體中,乃至社會範圍內引發了爭議。
官方文件將於 2022 年生效。此事更是引起了大眾的高度關注,無論從業者還是專家學者,大家對這件事還未達成一致的認同。在國內遊戲研究尚不成熟的當下,探討遊戲成癮難免會有斷章取義之嫌。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覺得自己完全離不開某款遊戲?經常通宵奮戰?每次都哄騙自己再來一個回合……最後玩上五十個回合才滿足?遊戲本身帶有高度沉浸感,旨在讓玩家沉迷其中難以自拔。出色的互動設計讓人在虛擬世界流連忘返,這也意味著大量的時間隨之悄然流逝。隨著現代遊戲越來越複雜、不斷推出新內容來吸引我們的目光,遊戲所具備的「成癮」特質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多年以來,「遊戲成癮(video game addition)」一直都是個熱門話題,大家十分關注這個現象的嚴重程度和治療方法。此外,關於「遊戲成癮」是否真的屬於現代心理障礙的爭議至今還沒有一個定論。
說實話,研究人員和心理學家至今還沒有足夠的數據來解釋為何人們會過度沉迷遊戲。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鋪天蓋地的新聞報導和很多人的親身經歷,遊戲的確給許多人的生活帶來了負面影響。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們也不能無視遊戲積極的一面。遊戲讓人們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對於那些飽受壓力、抑鬱和焦慮折磨的人來說,遊戲為他們提供了解壓的天地。如今遊戲還可以被用作課堂學習的工具。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為大眾舉例了各種精神疾病。近日官方文件將「網路遊戲障礙」列入待定列表,並表示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才會給出最後的結論。這意味著當前官方還未排除這種分類的可能性,他們將在 2020 年發行的第六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給出定論。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一直都是醫療領域的權威指南,廣受臨床醫生、研究人員、健康保險公司、政府和其他專業人士的青睞。新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發布之後,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將「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視為成癮性疾病,將其列入了第 11 版國際疾病分類。世界衛生組織和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的分類方法區別不大,只是前者將「遊戲障礙」列入了精神疾病的範疇。
2019 年 5 月,第 72 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在瑞士日內瓦開幕,各國成員投票之後,該組織決定將「遊戲障礙」列入成癮性疾病。修訂後的官方文件將於 2022 年 1 月 1 日起生效。目前,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遊戲障礙」的行為模式具備下列特徵:「過於沉迷遊戲,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漸漸將遊戲視為生活的重心,遊戲比其他愛好和日常事務有更高的優先級;哪怕已經出現了負面的後果,也持續遊戲或增加遊戲時間」。
此外確診的條件有兩條:一是這類行為模式必須持續至少 12 個月的時間;二是對個人、家庭、社會生活、教育、職業和其他領域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遊戲中的開箱機制無疑是火上澆油,由於這種虛擬抽獎帶有賭博的性質,所以也被牽扯進了「遊戲成癮」的話題。開箱機制,又稱戰利品箱(Loot box),它是一種虛擬的斯金納箱(Skinner ),訓練玩家不斷地開箱,哪怕獎勵變得沒那麼豐厚,玩家也能從中獲得成就感。比利時和荷蘭等國家已經全面禁止遊戲中出現開箱機制。
而對於那些擔心自己或者親朋好友的人來說,請務必擦亮雙眼。目前有許多機構組織利用大家的不安情緒,打著治療的幌子招搖撞騙。「很多人機構披著教練和訓練營的幌子推廣自己,實際上他們的項目並沒有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維拉諾瓦大學人際關係研究實驗室的主任告訴我們雖然在很多領域都有這樣的機構,但是目前「遊戲成癮」的人群已經成為了他們的主要目標。「市面上有不少優秀、有資質的心理諮詢師,他們會基於科學理論實踐和其他方法來幫助人們。」指出,網上湧現出大量診所和脫癮治療方案,大家務必對此保持警惕,「他們就是一群騙子,編出一堆不存在的症狀來欺騙消費者的錢,或者他們會給你提供一些糟糕的治療方案和建議。」為了確保大家能得到正規有用的幫助,請務必檢查對方機構的認證證書,機構資質以及用戶評價。
龍幕遊戲公會熱愛遊戲的聚集地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你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