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河瀨直美

2021-03-03 匯演

短短一個周末的時間,「河瀨直美電影回顧展」在上海電影博物館裡低調地開始,低調地結束。3天6場電影,在80座的藝術影院裡,場場滿座,眾人專注地看,克制地鼓掌,流露出會心的默契。這樣最好,如果換到隔壁寬敞的海上5號棚,只怕上座率顯得悽涼,或者湊熱鬧的人趁興來了,結果睡著看片,醒來鼓掌,也難免尷尬。

這樣小而用心的影展,帶有某種適宜的溫度,仿佛一聲溫柔的提醒:在這個時代,仍然存在著像河瀨直美這樣把電影當手工業作品的導演。她不介意拍一些看上去格局很小的電影,誠實地、認真地把自己的生命體驗用電影的手段表達出來。

這樣的電影,接受度一定是有限的,但是一個健康、健全的電影環境,該允許這樣獨立自我的聲音存在,一個真正多元的放映空間裡,該有這類電影的一點位置。

本次影展放映的《第二扇窗》《萌之朱雀》《殯之森》《朱花之月》《玄牝》和《塵》是河瀨直美最重要的幾部作品,除了最後兩部紀錄片,前四部劇情片都曾入圍坎城影展競賽單元。

《萌之朱雀》劇照

其中處女作長片《萌之朱雀》在1997年的坎城影展獲得金攝影機獎,那年她28歲,是這個獎項最年輕的得主,這個紀錄暫時還沒被刷新。

河瀨自幼父母離異,被交給姨婆撫養,隔代的年邁「婆婆」替代了她的缺席的母親。

婆婆和爺爺給了她一個相對完整的家庭,儘可能地規避了雙親離散給孩子帶去的傷害,她在奈良度過的童年和少女時期很少經歷風雨,但終究她成長的家庭環境不同於一般的家庭,這直接地促使她在作品裡格外地關注家庭的殘缺和家人之間的情感聯繫。

《萌之朱雀》是一部起點很高的處女作劇情片,也是河瀨所有作品中接受度最高的一部。它奠定了河瀨之後作品裡清晰的個人風格:散文化的電影語言,專注於個體的經驗和感受,關注生命和風土的聯繫。

那時的河瀨尚且沒有經歷太多的生離死別,還沒有深入地體會生死相依的關係,沒有太多哲學層面的思考野心。點到為止的《萌之朱雀》因為從容和鬆弛,恰是河瀨作品裡狀態和意境都最好的一部。

在採訪中她說到,她會選擇拍紀錄片,繼而拍劇情片是為了讓自己成長,讓更多的人分享她的感受,用影像和周遭的世界建立聯繫。

河瀨直美

在拍攝《萌之朱雀》的階段,技術層面她是很不成熟的,但她有自信,對美的感受並不依賴於技術手段,而是她所觀察到的事物與她私人曾經的體驗達成的共鳴,是因為這份內在感情的交流才創造了真正的美。

完成《萌之朱雀》之後的若干年裡,河瀨經歷了朋友的離世、父親的死亡,她看著婆婆快速地衰老,意識到她們之間巨大的年齡溝壑,另外,她自己做了母親。

《殯之森》劇照

現實中的生死體驗讓她在後來的作品裡執著於「死亡」這個命題,《殯之森》《朱花之月》《第二扇窗》幾部電影的背景與人物情境完全不同,但跨越於奈良古城和衝繩奄美大島的時空之間,在河瀨的世界觀裡,情愛、成長和新生,這些都是和死亡依傍在一起的,甚至,是「死」的土壤滋養著「生」的蓬勃。

平心而論,河瀨不能算是一個出手特別穩定的導演,比如《朱花之月》把男女的感情和奈良城的發源考古平行敘述,因為企圖心過分宏大反而失控,《第二扇窗》裡少年成長質變的戲劇化瞬間也顯得刻意,難免主題先行的嫌疑。

《朱花之月》劇照

倒是她這些年的紀錄片拍攝,保持著尊重偶然性和不確定性的開放狀態,在《玄牝》和《塵》裡,對死亡和肉體苦難的思考,最終迎向生的開闊,是從土地、從身體裡發出的,特別女性化的聲音,既纖弱也倔強。

河瀨作品動人的地方就在這裡,她確實有話說,能用電影的方式很舒展地說出來,她明白自己「發聲」的獨特之處,能堅定地捍衛和保護自己的「獨特」。

而她堅持的方式,又是克制且本分的,她知道自己的電影屬於「反劇情」的小眾電影,市場有限,所以她的電影一直維持著很小的規模,用有限的投資和手工作坊式的小團隊,帶著對生命的尊重,也帶著對電影的尊重,每一次盡力而為地做一部完成度尚可的「小小的佳片」。

能用這樣本分、盡力的態度去做有溫度的電影,以及讓這樣的電影出現在影院裡,這些在我們今日所處的電影大環境裡,都是太難得的。

(圖片來自網絡)


輸入相應編號,回顧往期熱文

影視

0002 《大話西遊》:你以為看到了愛情,說到底不過是命運

0005 《信長協奏曲》:隔壁的「穿越劇」是這樣拍的

0007 如果陪伴是長情的告白,姜文,這一夜我們分手吧

0008 2015,這些動畫大片漂洋過海來看你

音舞

1001 總有一首神曲讓我們淚流滿面

1004 朱曉玫:今夜,獻給那些沒有機會的人

1013 李宗盛:努力愛一個人,和幸福並無關聯

1014 《我是歌手》:票走了歌后你們就等著用眼藥水催淚吧!

1015 既然青春留不住,願你我沒有白白受苦

文化

2001 故宮Apps玩壞了,還靠什麼殺時間

2002 這些年,復旦失去的大師

2004 如果《簡·愛》有朋友圈……

相關焦點

  • 你還不知道河瀨直美?
    直至今日,河瀨直美依然沒有脫離她的生命經驗進行電影創作。她紮根於奈良,試圖用一人一機的方式,去對抗電影的工業全球化。換言之,當國際電影的潮流是越來越快,高效精良,河瀨直美的作品則節奏緩慢,空鏡頭多,主題簡單。在我看來,河瀨直美的電影有兩個優勢。第一,她讓更多電影人知道,要忠於內心去創作,不能自我迷失。第二,她繼續實踐著,用不多的成本和不那麼複雜的預算條件,去拍攝一部藝術電影。
  • 河瀨直美與阿彼察邦
    △當代亞洲電影三傑:賈樟柯、河瀨直美和阿彼察邦我們總是期待可以帶我們做夢的電影,而對那些寫實的作品越來越無法感到滿足。
  • 【絲路光影·日本】獨立電影人河瀨直美
    ——河瀨直美河瀨直美,一個聽起來應該不陌生的名字,坎城的寵兒,1997年就憑處女作《萌之朱雀》入圍坎城電影節,獲得金攝影機獎
  • 是枝裕和與河瀨直美
    比較是枝裕和與河瀨直美是饒有趣味的。兩人不僅在相同時間段(九十年代中後期)登上國際影壇,現今也基本上成為日本電影在國際影壇的兩位代表(者從兩人的歷次參展情況便可見出)。但在觀眾的心目中,是枝裕和遠超河瀨直美。雖然以我愚見,河瀨直美的藝術水準在是枝裕和之上。一位導演的影像風格往往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但恐怕沒有哪一個比用鏡方式能更直接地揭示導演的想法與思考。
  • 當賈樟柯、河瀨直美遇見吳彥姝
    影片由賈樟柯、河瀨直美兩位中日名導聯手擔任監製,因故未能前來的兩人都發來視頻問候,河瀨直美說她認為,《又見奈良》凝視了過去的歷史,也希望能點亮共同的未來。
  • 上海電影節丨河瀨直美:真實與未知更讓我感動
    2018年,河瀨直美原定作為評委參與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評獎,最後因身體原因遺憾缺席。2020年,河瀨直美與上影節「再續緣」:本屆金爵獎官方入選片《又見奈良》,是由鵬飛編劇並導演、河瀨直美和賈樟柯兩位電影名家監製;7月28日,河瀨直美用連線大師班的形式終於見到了上海觀眾。
  • 電影學堂丨河瀨直美:真實與未知更讓我感動
    今天的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學堂,以現場連線方式請到了日本著名導演、編劇、監製河瀨直美主講。中國演員白百何作為特邀嘉賓與河瀨直美交流。河瀨直美1969年出生於日本的歷史名城奈良。河瀨直美已被任命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官方紀實電影的導演。2018年,河瀨直美原定作為評委參與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評獎,最後因身體原因遺憾缺席。2020年,河瀨直美與上影節「再續緣」:本屆金爵獎官方入選片《又見奈良》,是由鵬飛編劇並導演、河瀨直美和賈樟柯兩位電影名家監製;7月28日,河瀨直美用連線大師班的形式終於見到了上海觀眾。
  • 東京奧運會官方紀錄片導演河瀨直美:疫情讓這部奧運紀錄片主題更宏大
    大師班現場 關於疫情—— 如果不是新冠疫情,河瀨直美應該正在忙於拍攝東京奧運會的紀錄片她說,「作為演員我特別想知道,這些場景是事先設計好的,還是演員即興發揮的?」 「電影裡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鏡頭,一半是演員即興表演的。」河瀨直美直言,她對演員的要求,「準確不是唯一的」。她強調演員的生命力,「表演不僅是專業培訓出來的,更要強調生活的生命力和感受力。」
  • 河瀨直美上影大師班:願帶領亞洲的電影新人走向世界
    此外,河瀨直美自2010年起在故鄉奈良設立國際電影節,並通過周期循環式的創作模式培養扶持新人導演。本次上影節金爵獎入圍作品《又見奈良》正是奈良國際電影節的最新孵化項目,該片由河瀨直美與賈樟柯共同監製,中國青年導演鵬飛執導。
  • 河瀨直美上影大師班:願帶領亞洲的電影新人走向世界
    河瀨直美則認為自己「從性別角度上講不太突出自己的性別,但是同時作為女性美麗和堅強會滲透其中。」 她還表示:當下日本女性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影視創作的行列中,站在男性視角上來看女性的電影創作通常會充滿新意。 談及對演員的要求,河瀨直美認為「表演中要體現演員的人性」。她還表示非常歡迎演員的即興表演,因為如果把背臺詞放在首要位置,演員的心就很難打動觀眾。
  • 專訪河瀨直美:會有越來越多的女導演,過程循序漸進
    日本女導演河瀨直美(資料圖)鳳凰網娛樂訊(採寫/小鳳)日本導演河瀨直美帶著新片《光》來到坎城參加主競賽單元的角逐,這是這位頗受坎城青睞的嫡系第五次入圍主競賽單元。這次重回主競賽的河瀨直美信心滿滿,她在發布會上直言要將《光》獻給所有熱愛電影的人,並坦承這是一份寫給電影藝術的情書。而首映放映結束後,全場觀眾連續三次的持續掌聲,也證明了這個電影誕生地的國度對於河瀨直美的喜愛。電影《光》講述了永瀨正敏扮演的男主角在逐漸失明的過程中,遇到了水崎綾女飾演的女主角,兩人開啟了一段尋找「光」的旅程。
  • 坎城入圍河瀨直美《晨曦將至》曝預告
    時光網訊 坎城常客、日本導演河瀨直美執導的新作《晨曦將至》發布正式預告。該片入圍了今年的坎城電影節片單,並將於10月23日在日本公映。  該片根據直木獎獲獎作家辻村深月小說改編,真實描寫了不孕症、養子等敏感話題。
  • 東京奧運會紀錄片導演——河瀨直美,她的文學真諦
    今天要來與我們分享自己心靈之書的人,是現任東京2020年奧運會官方紀錄片導演河瀨直美。河瀨直美 電影導演  Naomi Kawase在日本奈良縣出生長大的導演河瀨直美,著有代表作《萌動的朱雀》、《螢火蟲》、《沙羅雙樹》、《澄沙之味》等。曾獲第5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獎、第6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 河瀨直美《光》:一首寫給自己的光影之詩
    河瀨直美幼時父母離婚,由祖父的姐姐撫養成人,小時候她便走遍奈良周圍的深山老林。這個遭遇創作瓶頸期的職場女人,有點像是河瀨直美的投射,作為在電影界中不多的女導演,她的工作和作品肯定也受到了很多的非議,就是《光》這部影片出來,雖然入主了獲得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位,但是觀眾的評價卻呈現兩極。美佐子的經歷就像曾經的河瀨直美,儘管努力卻不被認可,這是對現今女性在職場的不易提出的一層思考。
  • 河瀨直美:我所有的影片拍攝都是順場拍,按照劇本拍
    有人說,日本電影界最傑出的女性導演必然是河瀨直美。河瀨直美,1969年出生在日本奈良。作為日本關西文化的代表城市,奈良保留著古都的歷史風貌,也是承載河瀨直美藝術成就的搖籃。她說:「奈良是我永恆的繆斯。」在河瀨直美幼時,雙親離異,各自遠走他鄉。
  • 《又見奈良》入選東京電影節 河瀨直美賈樟柯護航
    《又見奈良》入選東京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1905電影網訊近日,第3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正式揭曉入圍影片,由河瀨直美中日頂級團隊保駕護航 上影節展映斬獲不俗口碑《又見奈良》聚集了中日頂級電影人,由河瀨直美和賈樟柯擔任監製,鵬飛導演自編自導,廖本榕、陳博文、鈴木慶一分別在攝影、剪輯和配樂上對影片進行雕琢。
  • 河瀨直美《澄沙之味》新預告 秦基博獻聲主題曲
    河瀨直美《澄沙之味》新預告 秦基博獻聲主題曲 時間:2015.04.0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夏澤 分享到:
  • ...無障礙電影|河瀨直美|尾崎美佐子|盧米埃爾兄弟|永瀨正敏|坎城...
    ——河瀨直美《光》1走進「光」的世界片名:《光》導演:河瀨直美編劇:河瀨直美主演:永瀨正敏/水崎綾女/藤龍也/神野三鈴...答案就是日本導演河瀨直美。然而,令人十分驚訝的,是她與這束光純屬偶遇。2015年,河瀨直美導演的作品《澄沙之味》上映,因對生活細膩感人的表現,本片以5億日元總票房,成為河瀨直美最賣座的電影,影片也因此有機會進入日本的無障礙電影院面向盲人放映。於是,當《澄沙之味》的盲人版劇本遞到了河瀨直美手上時,這讓她打開了全新的世界,她感嘆到:「原來還有跟自己一樣了解這部電影的人存在。」
  • 河瀨直美上影節大師班分享 贊白百何像深津繪裡
    作為日本知名導演,河瀨直美多次入圍坎城國際電影節,並在近年和賈樟柯聯手監製了新人導演鵬飛的作品《又見奈良》。大師班上,白百何就女性身份與河瀨直美交流,表示,自己在工作中並不把男性和女性分得那麼清楚,因為大家都是電影人。該場大師班以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邀請河瀨直美導演分享自己的創作經驗,並讓白百何以特別嘉賓的身份嚮導演提問。
  • 《又見奈良》首映 河瀨直美與賈樟柯隔空送祝福
    導演鵬飛、演員吳彥姝、英澤和張巍出席活動,監製河瀨直美與賈樟柯「隔空」送祝福。導演鵬飛感謝大家的喜愛並分享了創作初衷:一開始就決定拍反戰題材來展現人性的光輝,了解到很多遺孤母親生前願望就是去日本再見見孩子,看一眼他們的故鄉,想以電影的形式幫她們「圓夢」。在片中,由吳彥姝飾演的中國奶奶遠赴日本奈良尋找失聯多年的日本遺孤養女,在二代遺孤小澤和退休警察一雄的幫助下踏上漫漫尋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