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亂世買黃金,盛世買房產!房產的確在近20年成為人們投資的最重要標的。有不少圈內的明星未雨綢繆,通過投資房地產,不但實現了資產的保值,更實現了階層的飛躍,養老更不會是問題。今天盤點一下演藝圈裡的「樓王」們。
80年代諧星的典範,電影的良品率高,上座率也高,是當年電影票房的保證。而吳耀漢理財就倆字:買樓!圈內人稱:買樓狂魔
八十年代籤約德寶公司的三年裡,他拍了十一部電影,每次拿到片酬第一件事就是去買樓,結果三年裡買了11棟別墅,是的,11棟!隨著年齡增長,喜劇電影的集體走下坡路,吳耀漢坐擁多套優質物業,當然能坦然面對事業的停滯,過上了無憂無慮的生活,抱得外國美人歸。吳耀漢如今步入晚年,多種疾病纏身,得益於當年投資方面的積累,也能從容面對。
周星馳,由「星仔」到「星爺」,不僅積累了影圈的不倒口碑,更是利用在電影上賺了錢通過投資房地產賺到了大錢。
周星馳出生在香港的窮人區,早年父母離異,生活極度窮苦。也許因為年幼的經歷,讓周星馳對財富顯得特別的渴望和珍惜。在娛樂圈逐步開創出自己的「無釐頭」門派後,財源滾滾來。周星馳賺了錢就會去置業,對於買樓非常狂熱,以至於曾經因為錯過買房時間,而向母親抱怨。
從1990年在中環買入第一套房產,到2004年開始買入地皮。周星馳這些年置辦房產獲利將近15個億。成為娛樂圈的「樓王之王」。周星馳的買房心得:買房最重要就是地段,好的地段雖然貴,但是你賣脫手的時候,就會有人排隊買!
周星馳在後期成立「星輝」後,電影出品頻率很低,也沒有影響生活的品質,房地產不斷升值,讓周星馳明顯放慢對於電影產業的投資,一兩年出品一部電影。最近傳出周星馳對賭協議失敗,要靠豪宅抵押籌資,只能說好在手裡有房,不然真的「唔知點算!」
秦祥林曾是臺灣紅的發紫的「常任小生」,在三廳電影時代,和秦漢、林鳳嬌、林青霞三人合稱「二秦二林」。他和林鳳嬌、林青霞拍的文藝片,就是票房的保證,發行方只要能拿到片子,就保證能賺。
70年代過後,秦祥林回香港發展,拍了一系列的「福星」喜劇片,開拓新戲路。他知道不可能一輩子演小生,但又不想演老生,決定離開圈子。1989年,移居美國,投資房地產,畢竟這是他在香港時就頗內行的。
初到美國,就遇上經濟大蕭條。當時大約有一百萬美金身家的秦祥林買入了30個單位的大樓收租,又買了購物中心經營。熬過頭五年後,租金越來越多,貸款越還越少,收益進入正向值發展。
現在秦生活衣食無憂,有空就旅行,完全不用擔心養老資金壓力。他做「包租公」為了節省維修費,居然又自學了物業維修,要知道美國請人修理物業,可是天價。
說起投資房地產,什麼狂魔、樓王,對於費玉清來說,都是小弟弟。他才是買樓買到瘋狂的代表人物。
費玉清外號「小哥」,成名於70年代的臺灣,是當年叱吒歌壇的「金鐘歌王」!從小受父母薰陶,他深知「有土有財」的道理。早年在娛樂圈積累了資金就開始就專門找黃金地段下手買買買,他對物業的痴迷,表現在他在世界各地都有物業,只要外出巡演,拿到報酬就去當地市中心買房子。曾有個段子:費玉清有一次看到一棟房子很喜歡,就讓助理去問價,結果助理告訴他,這房子是你自己的哦。他的房子多到自己都記不清。
怪不得小哥60歲,看起來依然像40歲般年輕,果然是手裡有房,意氣風發!他在2019年1月宣布退出娛樂圈,霸氣地退出撈金娛樂圈,頭也不回地離開了,何等瀟灑。
梁朝偉作為香港影帝,不但演技好,財技更是讓人佩服,通過購買房產,已經實現財務自由。
梁朝偉生性比較內向低調,早年通過投資房地產,身家已經接近15億。劉嘉玲面對採訪,也坦言梁朝偉買房很專業,眼光很毒,幾乎每次出擊都能翻倍獲利。
這位低調的影帝,在40多歲後已經處於半隱退狀態,幾年不接一次通告,螢屏上難覓其蹤。然而即便半隱退娛樂圈,梁朝偉和劉嘉玲依然賺的得盤滿缽滿,靠著投資地產,資產曲線直線上揚,生活無憂!
房地產作為大件投資標的,並不是閉眼買入就一定能賺,凡是投資,一講時機,二是運氣,三也要靠眼光。圈內就有買房買到破產的例子:
鍾鎮濤在2002年申請破產,由於他在97之前採用高槓桿買入5個豪宅單位,適逢97亞洲金融風暴,而他融資的利率高達24%。加上前妻章小蕙是個出名的造錢能手。可以說是典型的投資失敗例子,各種因素疊加導致的。
八兩金是香港出鏡率頗為高的一個特型演員,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早年靠買物業,也是過著非常舒適的生活。但跟鍾鎮濤的軌跡差不多,也是高槓桿按揭買樓,加上老婆炒股,遇上金融風暴,樓和股全糊了!老婆就跑了,扔下他和兒子相依為命。
綜上所述,明星愛買樓,有一定的道理和穩定值。但是也要投資人本身具備投資地產的實力,例如家裡不能出現「敗家娘們兒」這類物質存在,不然資金流很快枯竭。也不能採用高槓桿,否則一旦遇上黑天鵝,採用高槓桿買入的房子,絕對拿不長。文章中所列的獲利幾倍的明星,大多採用低槓桿或者全款買入,所以持有時間很長,能抵抗系統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