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鋒芒太露的您,小事不忍,怎麼做大事?
大家好,我是老四。今天我們和大家討論一下,小事不忍,何以成大業的智慧。歷史上有韓信忍於胯下之辱,最終受登壇之拜;張良忍於幫別人取鞋,終有封侯之容;總結起來也是十分的簡單:忍之為義,大矣!
我們經常聽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忍小事可以謀大業,這樣的說法,許多人都把重點放在了忍字這個上面,但其實最核心的部分應該是小事的小,一個人能夠隱忍,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長時間的隱忍,反而會變成一種懦弱。因此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事情的度。
《忍經》中說:「忍乃胸中博閨之器局,為仁者視也,惟寬恕二字能行之。」那麼我們該如何運用這個方法呢?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歷史小故事來講述,如何正確地利用它。
在雍正還沒有登上皇帝的寶座之前,曾經做了高達45年的皇子,在這幾十年的皇儲之爭中,雍正為了這件事情也是花費了許多精力,對於這場權力的爭奪戰,朝廷中大多數人都牽扯進來,因此,將來的皇位繼承人將會改變現在的權力形式,每一位皇子對這件事情都是煞費苦心。
當太子被廢除之後,這場爭奪戰變得愈加激烈,當時八皇子為人性情豁達,人緣較好,許多黨派都支持他,甚至許多康官員都向康熙保舉他,有的做了更過分了,甚至向他施壓。
對於這種情況,康熙是最反感的,他不能容忍別人要求他做什麼,在見到八皇子身後,竟然有如此大的勢力之後,不僅沒有立他為太子,反而免去他的爵位,令其反省。
在這場事件中,雍正發現康熙是十分敏感的,如果羽翼鋒芒反而會敗落的很快,因此他便決定通過韜光養晦的策略來獲取皇位之爭的勝利。
在這件事情之後,雍正反而表現得小心翼翼,從不將自己的心事掛漏,更沒有表現出皇位之爭的欲望,在見到雍正的做法之後,他手下的親信寫給他一書密信,提出皇位之爭的策略,但是,卻被雍正給拒絕了,雍正在回信中寫道:「語言雖則金石,與我分中無用,我若有此心,斷不如此行履也」。
但是他的內心卻是十分接受這個人的看法,並在暗中默默的準備著,但在外面的形象,他將自己打扮成天下第一閒人,經常寫一些詩集,往往都是一些嚮往田野生活,與世無爭之辭,
他通過這種方法麻痺了康熙與大多數人,然而在暗中,他卻慢默默的擴大自己的力量,建立自己的形象,謹慎地處理好自己與其他兄弟之間的關係,同時他也加強了文武百官之間的聯繫,最終,取得了皇位的寶座。
總結:越是處於劣勢,越是要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做事情要狠下功夫,如果沒有隱忍的功夫,過早的暴露自己的意圖,只會讓自己處於更加危險的地步。
雍正曾經說過一句話:「凡事只以忍好,戒急用忍,時刻莫忘」。
對於這個智謀,小夥伴們學到了沒有?如果小夥伴們有什麼更好的想法,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如果你喜歡老四的作品,可以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