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佳先生似乎「消失」了很久。
在網頁上搜索他的新聞,翻到第二頁頁末,已是16年年底電影《擺渡人》的宣傳,由於沒有熱點,媒體們很少再去追問他的下落。如果不是今年6月新書《雲邊有個小賣部》出版,他的微博四五個月才更新一條……
作為一個暢銷書作家,張嘉佳說,過去2年,旅行、打遊戲、寫小說充實了自己「採菊東籬下」的一段生活。
他一個人跑到各地旅行,大晚上在微博上發表一篇千字長文,給大家推薦館子和美食。網友在下面喊話:「張嘉佳你那麼長時間去哪兒了?」演員鄧超玩笑評論:「你瘋了。」
作為興趣愛好,遊戲王者榮耀他打了8個賽季的榮耀王者段位。
在他的手機遊戲數據統計裡,英雄李白的出場次數有2000多場,英雄阿軻高達3000多場,遊戲總局數超過1萬場,職業戰隊曾來遊戲裡私信他,邀請他去打職業聯賽:「你是被寫作耽擱的電競選手。」
▲ 《雲邊有個小賣部》角色插畫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時隔5年後,他又重新有了一段安靜的時間來提筆寫字,完成新作《雲邊有個小賣部》,把38歲的張嘉佳內心最重要的情感和思考寫出。
接受「十點人物誌」採訪前,張嘉佳已經許久沒有面對媒體。他說,在這段重新屬於自我的時間裡,他開始學會重新理解自己,正視內心的矛盾和人生的失敗。
張嘉佳想去打倒,那個已經被外界完塑的人設「張嘉佳」,只成為自己。
「我和大家一樣,很普通,很普通。」緩緩吐出口中的煙霧,他又補充了一遍:「真的很普通。」
01
過氣與人氣
因為新書《雲邊有個小賣部》剛出版,面對接下來忙碌的宣傳期,張嘉佳緊張又期待。
7月中旬,在新出版的小說《雲邊有個小賣部》全國巡迴籤售會開始前一周,張嘉佳窩在北京工作室的沙發裡,靜靜地聽著工作人員在旁邊討論籤售事宜。
▲ 張嘉佳新書《雲邊有個小賣部》
他戴著一頂針織線帽,整個腦袋被包裹起來,齊肩長發從帽沿處順出,搭在胸前和背部。已蔓延到根部的白髮處在黑髮中被襯得明顯。
張嘉佳帶著點惆悵地自我調侃:「我現在身體不太好,那麼多場籤售不知道能不能跑下來。而且這幾年老了不少,估計都沒人願意來看我。」
1個月後,上海書展。
颱風剛過的天氣十分悶熱,在「張嘉佳籤售排隊處」的指示欄後,百米長隊已經排了近3個小時,還在越來越長。前來換班的保安探身望了望看不到尾的隊伍,隨口問了一句:「誰啊?那麼火。」幾個聲音同時響起:「張嘉佳。」
「我以為自己過氣了,沒想到,太紅了! 」下午5點,張嘉佳的半個身子剛從上海展覽中心友誼禮堂二樓禮廳的舞臺側面探出,臺下就一陣尖叫,他笑著走到臺前。
他沒戴帽子,頭髮用一根皮筋紮起一簇,坐在一千多平方米禮廳中間的人都能看到張嘉佳前額整片的白髮。
有點被眼前的陣仗嚇到,張嘉佳在臺上左右轉了幾個圈,想找身後的主持人來「主持大局」。然後還未等主持人開口,又自己繼續圓場:「好難得能和大家見面,有沒有想跟我聊天,我們就聊聊天、合個影好了,舉手,我下來找你。」
▲ 張嘉佳在上海書展和讀者互動
一個男孩問他:「你剛剛說《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是你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寫的,那《雲邊有個小賣部》是你的什麼時期?」
張嘉佳答:「我覺得是特別寧靜的一段時期吧,特別平淡,特別淡泊。」
一個女孩問他:「我畢業後還是很懷疑人生的,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階段?怎麼解決的?」
張嘉佳笑了笑:「這個我確實沒辦法回答,我是一個很懶散的人,最後所有的問題都是時間解決的,時間會告訴你答案。」
張嘉佳告訴女孩,人生要做的事情只有兩種:第一是你想做的,第二是你自己必須要做的,這兩種事情你不要放手。
那天的籤售會從下午5點持續到晚上10點,張嘉佳努力地配合著每個讀者的「TO籤」和合影要求,和每位站在他面前的讀者用力握手。
有籤完名的讀者在走出禮廳時交談:「你有沒有覺得張嘉佳變了一些?」
「啊,頭髮更白了?」
「不是,更可愛了。」
02
想做的和必須做的
對於張嘉佳來說,寫《雲邊有個小賣部》,就是他現在最「想做」和「必須做」的事。
《雲邊有個小賣部》講述的是雲邊鎮一個普通少年劉十三的成長故事。
劉十三自幼與開小賣部的外婆相依為命,努力讀書為了離開小鎮,追尋遠方與夢想。為了完成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劉十三拼盡全力,卻不知道,生命中更重要的親人、愛人、朋友正在離自己而去。
之所以寫這樣一個故事,張嘉佳說:「是為了自己的一些私心。」他希望能不接受一切幹擾,只寫一些自己想寫的東西。
▼點擊下方視頻,即可觀看「十點與張嘉佳對談」
張嘉佳是80後,從小由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帶大,四位長輩如今三位都已去世,只剩下92歲的外婆還在故鄉生活。
張嘉佳說,他從未後悔過什麼大事,人生重要的決定,都是自己做的。但是如今回顧過去,在和長輩的一些事情上,他會「特別後悔」。
2010年臘月,張嘉佳回家過年,和一眾親友們正在打牌。外婆偷偷把他拽到角落,指著桌上的搪瓷杯,小聲說:「你吃,酒釀,你從小喜歡吃,我自己做的。」
那時的張嘉佳急著打牌,匆忙吃了兩口,就跑掉了。外婆站在那兒,小心翼翼地把搪瓷杯蓋上。
張嘉佳記得,在返回南京的車上,他睡了一覺,醒來臉上莫名其妙有眼淚。「我應該和外婆坐在一條長凳上,笑嘻嘻地把酒釀吃完。」
離家十餘載,尤在過去幾年的起伏人生裡,張嘉佳時常會想回到那個從小生活的小鎮,握緊外婆的雙手。2016年,在從南京返回北京的飛機上,他寫了《雲邊有個小賣部》的第一章。
「書裡那麼多人物,寫了聚散離合,也寫了世間各種希望和悲傷,但我最想寫的,就是外婆。除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以外,最想讓我們都能多陪長輩一會兒。」
面對自己筆下的外婆,張嘉佳把許多內心無法言說出的脆弱與卑微,通通借劉十三表達出來了。
在張嘉佳心裡,劉十三這個角色和他筆下的其他主人公相比,是最窩囊、最無能的、最自卑的。 「他身上有我太多太多的投影,尤其是我人生失敗的投影,失敗的因素,失敗的樣子。」
張嘉佳總覺得,自己內心深處也有很多時候很無力。
▲ 張嘉佳
38歲的他,開始思考生命與死亡。
2014年和2016年,因突發心臟病,張嘉佳分別進行了兩次心臟手術。第一次心臟病發作時,他躺在送往醫院的救護車上,看著心臟顯示儀上每分鐘286下的數字,感覺「自己整個胸腔要裂開了,體內像在奏電子樂」。
同年除夕,張嘉佳的父親突然腦梗住院,手術風險極高。在手術前,張嘉佳恰巧碰到父親一個人偷偷摸摸在病房打電話給以前的領導,表示如果手術不成功的話,希望單位領導能夠對他和母親有一些生活上的照應。
張嘉佳記得,手術那天,父親受麻醉影響,半夢半醒間被推進手術室電梯。電梯門關上前,父親突然在擔架上努力地想把腰直起來,上半身插著氧氣管,然後對他揮手說:「兒子,再見了」。
那個畫面在張嘉佳腦海裡很長時間都無法刪除,甚至會常常在夢裡出現。「太可怕了。」
「所以,我今天要把我的寫作往親情上傾斜。」張嘉佳覺得,在愛情上,無論是糾葛還是問題,成功或者失敗,都終會變成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
「只有親情是植入血液的。」
03
推翻「張嘉佳體」
張嘉佳身上一直有一個人設——矯情。源於那本讓他成為千萬級暢銷書作家的情感類小說《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他用優美的文筆、充沛的情感講述了33個愛情故事。
人設伴隨5年,張嘉佳從未反駁過這樣的評價。他只是覺得,作者本來就是作品的一部分,看一部作品,需要把作者本人包容進去看的。
寫《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時,是張嘉佳人生最低谷的一段時期。因為婚姻失敗,當時他陷入了第二次重度抑鬱中,還酗酒了整一年。
「那個狀態下的我如果不矯情才怪,你說我矯情,我不但點頭支持你,我都想說太矯情了。」
那一年的張嘉佳,每天要喝一瓶伏特加,一年喝掉了朋友酒吧裡300多瓶酒,頭髮也在那一年開始變白。
《雲邊有個小賣部》剛上架售賣一個星期時,張嘉佳在網上看到一個評論:「張嘉佳的文筆好像被老天收回去了,他文字上的才華全部都在《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那本書裡面了。」
張嘉佳解釋道,此舉有無心之處,也是故意為之。
單從情感宣洩的角度講,張嘉佳覺得,這幾年雖然經歷了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成功、電影《擺渡人》的質疑,但對他而言都只是小處挫折。
有個前輩曾和他戲言:「張嘉佳,你上次寫出《全世界》是離婚加抑鬱症,想超過它的話你只能得愛滋病了。」
而在自己可操縱的範圍內,與親情有關的故事,與死亡和告別相關的情緒,張嘉佳只想用白描的手法去講述,拿最樸素簡練的文字來刻畫。
在他看來,《雲邊》一書不需要像《全世界》那樣整本書花團錦簇,不需要這個時代所謂流傳的金句,不需要炫技。
再者,張嘉佳想要去自己推翻「張嘉佳體」的寫作方式——「我有一個朋友,他有什麼樣的一個故事」。
▲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張嘉佳/著
從《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大火之後,質疑的同時,很多短篇小說都開始模仿此書的寫法。
2016年左右,這樣題材的小說在泛濫之中也又了許多抨擊之聲。前不久,出版社的人告訴張嘉佳,這幾年在新概念作文大賽,中學生們的作文也全都是這個格式。
「要不是我是那本書的作者,我都開始抨擊它了。」張嘉佳覺得,太多的仿製品已經開始幹擾讀者傳統的閱讀理念,大家沒有辦法判斷這是一個真實故事,還是一個編造的案例。
他也開始覺得反感。有一天看到一個網友留言:「張嘉佳是這個世界上朋友最多的人。」他自己也笑了。
張嘉佳希望「用《雲邊有個小賣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稍微擰一下大家寫作的方向。」
「您這樣算是自己推翻自己嗎?」「十點人物誌」問他。
「文學需要多樣性,希望這個格式就到此為止了。」
04
"我愛你們"
鮮少發微博的這一年多,張嘉佳卻時常在字裡行間內表露,「我逐漸被時代拋棄了,因為跟不上了。」
3年前,在接受採訪時,張嘉佳曾提到,他認為作家分為三種:一種是屬於上個時代,一種是打通兩個時代,一種是屬於這個時代。那時候他說,他覺得自己是屬於這個時代的作家。
再次面對這個問題時,張嘉佳表示,2013年到2016年時,他覺得自己和時代的契合度是非常高的,那時的他能夠理解網友們的情感和情緒。
但現在,他無奈開玩笑說,自己也想去學託馬斯全旋,但最多也只能做到買幾件潮牌穿。現在的潮流是嘻哈、街舞,他也玩不了。
「我都快40了。青春早就過時了。」
▲ 《雲邊有個小賣部》角色插畫
6月份的時候,張嘉佳在上海做了一次體檢,體檢報告出來的時候,他整個人像被雷劈了一樣。
「我的體內現在沒有生長激素,衰老會比別人快好幾倍。」醫生告訴他,一般人要到60至65歲時,體內的生長激素才會消失。「難怪我這幾年覺得自己老得特別快。」
他花了很長的時間來接受這個體檢結果,接受後又表現出了自己的樂觀。
「我至少是熱愛這個世界,熱愛生活的,我憑著熱愛就能很快樂的活下去。」
《雲邊有個小賣部》發布當天,張嘉佳曾發了一個微博稱:「我們是要向前走的,回不去的念念不忘,留不住的都有理由,一切不動聲色。在大家各自奔波的時光中,我能陪著走一段,很榮幸。」
上海書展的籤售會上,面對臺下的上千名觀眾,他又再次表達了這樣的情緒。
「我是張嘉佳,我寫書並不是要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一座豐碑,我寫書就是希望讓落淚的人有一個手掌,去替他擦掉眼淚。希望在未來,只要我還在,我就寫一些東西,陪大家度過漫長的歲月吧。」
「謝謝你們來,我愛你們。說吧,說,你們也是愛我的。」
留言有獎
看過張嘉佳的故事你有什麼感想?
他的文字是否陪你走過一段難忘歲月?
歡迎在文章末尾留言分享
參與話題,留言區點讚前五的小夥伴將獲得由湖南文藝出版社提供的張嘉佳的新書《雲邊有個小賣部》1本,截止時間:8月27日下午5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