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是我的全部,我什麼都不是」
喬治·吉萊斯皮(George Gillespie)
十七世紀蘇格蘭長老會有史以來最為重要,且影響力最深廣的人物之一,莫過於蘇格蘭的喬治·吉萊斯皮(George Gillespie)牧師。他是一位極有能力的改革者,他雄辯的口才與清晰的邏輯思維在「威斯敏斯特大會」上以蘇格蘭長老會牧師代表的身份,站在眾多反對長老制的牧師與議員前,進行著捍衛聖經教理的辯論。正如保羅曾言:「不要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做信徒的榜樣」,這位來自蘇格蘭的年輕人在大會上的言行如同活化了保羅對提摩太的教導。儘管一生短暫,但在蘇格蘭改革歷史中對於確認長老制的作用無人能及,在他非常有名的著作《Aaron’s Rod Blossoming》/《亞倫發芽的杖》中清晰可見長老會的聖經原理,並以紮實的聖經依據、無法駁倒的結論,向當時的眾教會闡述長老會的聖經教理,這無疑是得益於在聖安德魯大學期間受到嚴謹的教育所帶來的成果,並在修辭學與辨證學堅實的基礎上進行任一聖經教理的闡述,同時也受益於他的密友撒母爾·盧瑟福(Samuel Rutherford)的鼓勵。如同在許多教會歷史學家的口中所得出的綜合結論:「這簡直就是上帝賜給蘇格蘭長老教會的財富。」
1613年1月21日喬治·吉萊斯皮(George Gillespie)出生於(Kirkcaldy)教區,該城當時是蘇格蘭東海岸法夫郡(Fife)的一座商業城市以及前皇家堡,他的父親約翰·吉萊斯皮(John Gillespie)曾任教區牧師。約在1629年,十六歲的吉萊斯皮入讀安德魯大學,古典教育的基礎,以及修辭學便是在此大學從其年輕時就已注入心骨。難怪羅伯特·貝利(Robert Baillie,1602-1662年)將其形容為「那位卓越的年輕人」,也在現代的學者口中稱其為「年輕的才子」,這也是他能夠成為1643年威斯敏斯特大會期間,從蘇格蘭被派往英格蘭的四名牧師「羅伯特·貝利(Robert Baillie),亞歷山大·亨德森(Alexander Henderson),塞繆爾·盧瑟福(Samuel Rutherford)和喬治·吉萊斯皮(George Gillespie)」其中之一的重要原因。大會中他廣博的學識和非凡雄辯的能力在實際的辯論(長老會的聖經原理、禮拜的要素、耶穌基督作為教會唯一的君王等等)中已被充分證明,雖說那時他只有三十歲。雖如此,他卻經驗豐富、口才出眾,以對聖經嚴謹的態度展現了縝密的邏輯,甚至當時英格蘭參加大會的議員兼法學家,以及憲法學者和猶太法律專家,被稱為「多才多藝之人」的John Selden也並未能在與吉萊斯皮的辯論中有勝算的把握。當對手提出基督徒犯了違背聖經中誡命的罪,應當由國家進行法律的懲罰,而教會並沒有任何權利禁止其領受聖餐時(其背後的目的是主張君王擁有統管一切的權柄),吉萊斯皮以申命記十七12節作為有力的論述,充分證明了聖經中關於世俗法庭的審判範圍,以及教會法庭的審判範圍,以此證明了「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神的物當歸給神」,從而更為明確的闡述且捍衛了耶穌基督作為教會唯一的元首這一重要的聖經教理。這就是他在大會中167次之多的發言足以看出這位年輕人不可忽視的重要性,甚至他涉及的辯論範圍覆蓋到大會中眾多主要的內容,同時也為威斯敏斯特大會最終採取長老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正如他的同事貝利(Bailey)說:「在所有的會議中,沒有人能比吉萊斯皮更有說服力」。
他在威斯敏斯特大會的辯論上的露面,使那些最了解他的人都為之震驚,同時也為他贏得了一個名列前茅、最有能力的政治家和學者所不及的名字——「那個卓越的年輕人」。在吉萊斯皮的學識和論辯能力每次展現之後,貝利(Bailey)都不停地喊道:「他是這個島上最聰明的人之一」。約翰·利文斯通(John Livingstone)以其睿智和冷靜的特點表示,作為蘇格蘭教會派往威斯敏斯特大會的代表之一,吉萊斯皮確實「推動了當時宗教改革的工作,並獲得了比他同時代任何人都要清晰、有力、嚴謹和冷靜的辯論天賦。」威斯敏斯特大會上看到的許多故事都在講述這位蘇格蘭年輕的牧師吉萊斯皮的辯論能力。
塞爾登(Selden)是英格蘭最偉大的律師之一,有一天他在演講中充分的闡述並捍衛當時英格蘭國王的立場,並以相當專業的法律知識進行立論之後,在場反駁的牧師們一個接一個地試圖回應塞爾登的觀點,敵對雙方目瞪口呆無言以對,都失敗了。「崛起、喬治、大丈夫」,盧瑟福對吉萊斯皮如此說道;吉萊斯皮當時拿著鉛筆和筆記本正坐在他的旁邊,盧瑟福的聲音再次響起:「崛起、喬治、大丈夫,捍衛基督用自己的血所買贖的教會。」 隨後喬治便起身站立在對手的面前……當他坐下時,據塞爾登(Selden)對坐在他旁邊的一個人說:「這個年輕人席捲了我一生數十年的學習和成果」。吉萊斯皮的蘇格蘭弟兄抓住了他的筆記本,準備保存和寄送他偉大的演講內容,但在他的筆記本中發現最顯眼的就是:「Da lucem, Domine」(主啊,求你發光!)。他們二人經常在索爾韋灣的沙灘上一起散步,那時盧瑟福從吉萊斯皮和他談論阿奎那、加爾文、胡克、埃姆斯和贊齊烏斯的那天開始就預見到了如今的這一切。
在關於職分按立的問題時,貝利說,基於使徒行傳14:23節,吉萊斯皮為了證明使徒有任職的權柄,甚至進行了幾次激烈的辯論。而這樣的內容不僅出現在吉萊斯皮《Aaron’s Rod Blossoming》一書中,其中關於按立的教導也被《耶穌如何治理教會》(改革宗出版社出版)的作者Guy Prentiss Waters在其書中所引用:「按立「是由長老會任命一個人承接教會的職務,並承認這人有權柄來履行這職務」,因此來充分闡述合乎聖經的治理權柄唯獨來自耶穌基督,並且賦予聖職的按立同樣唯獨來自耶穌基督以及祂所賦予其權柄的長老會。
當大會委員會討論關於威斯敏斯特小教理問答時提出「神是怎樣的神?」(威斯敏斯特小教理問答第三四問)這一問題時,在場的人全都沒有試圖回答這一深不可測問題的準備。他們困惑不解地要求吉萊斯皮為此禱告,當吉萊斯皮開口禱告時他說:「上帝啊,你是靈,永遠、無限,並且你的存在、智慧、權能、聖潔、公義、善良和真實是永不改變的。」結束時他一說阿們,這內容便被記錄下來,這是當今基督教教會的信條或教義中對這個無法回答的問題最合乎聖經、最神聖和最完整的答案。
因他在威斯敏斯特大會上的知識和對真理嚴謹的態度而享有盛譽,並於1648年7月12日在愛丁堡舉行的會議上當選為蘇格蘭教會大會主席。在本次大會上,制定了一些有利於並允許有關改革工作的盟約法令。吉萊斯皮被任命為與英國議會及其大會籤署宗教統一條約的牧師之一。但此時他的健康也正在逐漸衰退……當吉萊斯皮躺在愛丁堡的病床上時,枕頭上的他充滿了刺痛的表情,這是上帝最好的僕人和最成熟的聖徒經常遇到的情況。他的老朋友聖安德魯斯神學院教授在信中曾經讚譽吉萊斯皮的成就,而吉萊斯皮形容他十年的侍奉「只是片刻」。吉萊斯皮拒絕因他的侍奉而受到任何的讚譽,他用最後的力氣微聲回答那些讚譽他的人說:「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無法與基督相比;基督是我的全部,我什麼都不是」。於同年12月17日吉萊斯皮因患肺結核去世。
本文旨在簡明扼要通過歷史介紹
威斯敏斯特大會期間蘇格蘭長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