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生今世說
2019年,日本經濟實際增速最終數據是0.7%,與預期的1.1%相比,相差0.4個百分點。主要原因就是第四季度日本經濟走勢與前三季度完全相反——由前三季度的正增長,轉變成了負增長,從而使得全年的經濟增速不及市場預期。
日媒分析認為,主要是從2019年10月1日開始的「消費稅上調」使得日本民眾的消費大幅縮減,連帶著企業生產和投資也同比萎縮。加上出口不振,全球經濟下滑等因素,使得2019年全年日本經濟增速再次低於市場預期。
日本GDP已經下降至中國的35.4%
數據顯示:按當前價格計算,2019年日本GDP接近554.5萬億日元,按平均匯率折算接近5.1萬億美元(具體為50873.77億美元),約為35.095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同期中國GDP總量的35.4%(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約為14.36萬億美元)。
南生注意到,2018年中國GDP初值為13.608萬億美元,當時的日本GDP約為4.968萬億美元,日本GDP相當於中國的36.5%。但到了2019年,日本GDP已經下降至中國的35.4%,兩國經濟差距進一步擴大了。
當然了,日本的人均GDP仍佔據較大優勢——數據顯示,2019年日本人口約為1.26億,人均GDP約為4.03萬美元。同期,中國的人口已超14億,人均GDP接近1.03萬美元,僅相當於日本人均的四分之一。
而且在多個產業鏈上,日本企業仍掌握了大量核心技術。比如,超高精密儀器、數控工具機、高端光刻機、合成半導體晶圓以及其他一些新材料等。此外,日本在工業機器人、人工智慧領域也具備不少優勢。
整體來看,日本經濟雖然在全球的份額不斷縮小,在一些新興經濟領域日本企業已經不再領跑,但日本仍屬於高等發達國家,其競爭力在全球仍排在前列,居民生活水平仍處於較高水平,仍值得我們學習。
日本GDP僅相當於美國的23.7%
不久前,美國也公布了2019年的經濟數據——同比實際增長2.3%,遠高於日本的0.7%。並且美國GDP總量也上升至21.43萬億美元,相當於同期日本的4.2倍(換言之,日本僅僅相當於美國的23.7%)。
2019年美國人口約為3.286億,人均GDP超過6.5萬億美元,也比日本人均高了約2.5萬美元。南生注意到,在20多年前(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GDP一度接近美國的7成,日本人均GDP要比美國人均高很多,但現在卻「全部低於美國了」。
對此種經濟現象,不少經濟學家稱之為「失去的20年」。並認為,當前日本經濟與20年前相比並未發生根本改變,仍以傳統產業為主。而美國的產業結構卻發生了很大變化——蘋果、谷歌、Facebook、亞馬遜等一大批新興IT產業興起,以及持續發展的金融業,始終引領全球經濟熱點,擴大了與日本的差距。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