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之戀》海報
第一部在南極拍攝的故事片
《南極之戀》正在全國院線熱映
愛情類型如何在
電影工業上有所突破?
中國藝術報記者 張悅
剛剛過去的2017年內地電影市場,國產電影呈爆發之勢,佳作頻出,其中尤其以青年導演為中堅力量。新銳導演的不斷湧現,不斷呈現電影新作、佳作,打破了知名導演對於電影市場壟斷的格局,為大銀幕注入新的血液。2月2日起在全國院線上映的電影《南極之戀》改編自導演吳有音創作的長篇小說《南極絕戀》,講述了一對本該「絕緣」的男女在一次意外事故後被迫滯留南極的故事。主演趙又廷、楊子姍在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之後,南極再度相遇,在極端惡劣、毫無援助的環境下,萌生出真摯的愛情。《南極之戀》也被稱為是「一部用感情來溫暖冰冷世界的電影。」
電影《南極之戀》預告片
影片導演吳有音,在拍電影之前,浸淫廣告界多年,對視覺化講故事非常熟稔,是一位資深的廣告界「老炮兒」 ;同時他熱愛寫作,創作了多部小說;此外,他還有更重要的一層身份:中國南極科考隊隊員。這三者因素結合起來,成為促成他完成電影《南極之戀》的基礎。
電影《南極之戀》劇照
談到項目緣起,吳有音說道,「寫小說的欲望在第一次去南極的時候就產生了。那時候去極地做文化建設。我就特別想寫第一本中國南極題材的小說,因為我發現市場上關於南極的都是紀實小說,浪漫主義、虛構的類型非常少。於是一方面在南極體驗生活,一方面在為小說搜集素材。當時正好有一架智利的飛機在南極墜毀,這件事情對我觸動非常大。本質上我是個喜歡講故事愛文字的人,所以用拍電影這種形式來表達我心裡想講的故事。 」
電影《南極之戀》劇照
為什麼會選擇吳有音來執導這部大投資、大製作、大場面的冒險愛情電影,製片人曹欣首先看中的是原著小說所提供的可能性。「我一直想做與眾不同的、有價值的電影。三年前,剪輯師很偶然地推薦給我一本小說《南極絕戀》看。我從小說中看到了它所傳達的共通情感,而這個情感又是在非常獨特的環境下誕生的。這個小說的出現,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能性——愛情類型如何在電影工業上有所突破。可以說非常符合我的期待。 」曹欣認為,吳有音導演的認真與執著是非常少見的,「他多次到南北極實地考察,對真實災難情況極為了解,本身又是劇本創作者」 。
電影《南極之戀》劇照
作為唯一一部在南極實地拍攝的劇情長片,在最初是否真的去南極這件事情上,主創們還是有所猶豫的。「對於製片方來說,可控是通常第一需要考慮的。我們對在南極那種沒有後援的地方拍攝是有擔心的。整個創作過程難度都非常大。南極的冬季是不能拍電影的,去早了去晚了都不行。如果去的不對,南極冰雪融化,景色就不好看了。而導演非常堅持自己的想法,認為只有在南極取景才能還原那種真實。製片團隊非常尊重導演的選擇,於是在我們做了非常周密的研究、考察和絕對充分的準備之後,決定在南極進行實景拍攝。 」曹欣說。
如何在南極拍攝,對於任何一位導演來說都是困難的,尤其是對吳有音這樣的電影新銳導演。他形容影片拍攝就像「一場馬拉松長跑」 ,在這樣一個工業級別製作的電影面前,是不能夠意氣用事的。低溫環境和長期在戶外拍攝,對於團隊的挑戰非常大。所以必須要注意團隊成員的體力。吳有音說自己在南極野外行走四五個小時是極限,所以要更加注意劇組成員的身體情況。
電影《南極之戀》劇照
據了解,為了跑好這場「馬拉松」 ,團隊做了事無巨細的預案準備工作,把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考慮進去,比如在南極雪地拍攝時發生火災該如何應對。這種看似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也不能因為概率微小而被遺漏。安全問題在預案準備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曹欣提到,當團隊中一旦有人受傷嚴重需要撤退的時候,救援飛機的撤退路線,甚至包括去哪家醫院快速救治都是在預案階段就經過了深思熟慮的。並且去南極之前,團隊成員都必須熟悉南極地貌地形。
提到拍攝安全問題的時候,中國南極科考隊成員、上海第十醫院主治醫師吳婷婷講述了她的看法,「南極科考站需要接待40人這麼大隊伍,確實會有很多問題。去南極科考,安全一直是很大的問題。從路程上,首先一行四十人要穿越眾所周知的魔鬼西風帶,穿越這個地方,是否有人會因為暈船等問題產生嚴重不適應,這都是需要考慮的。到了南極,各種千辛萬苦,包括產生雪盲症等等,這些果然也都在劇組成員身上發生了。 」
電影《南極之戀》劇照
說到攝製組去南極拍攝的影響時,中國氣象局極地氣象研究室主任丁明虎給出了他不同尋常的看法,「 《南極之戀》是人類歷史上首部去南極實地取景拍攝的故事長片,但這也意味著,攝製組必須在拍攝時十分注意環保等問題,一旦有不合規的行為,留下什麼,那麼所有成員國都知道是中國人做的,因為在你之前沒有人做過這件事。那麼在來年的南極條約協商國會議上會進行通報,這其實是很大風險的。但是《南極之戀》劇組的專業性非常值得稱讚,在環保方便做得很極致,也得到了其他國家科考站的歡迎。 」
電影《南極之戀》劇照
曹欣提到,在南極,除了要打精確的有準備的仗,團隊之間的配合與幫助是不可或缺的,「寒冷極端環境下,可能部門的界限並不是那麼明確,因為有困難需要大家一起幫忙。各個組都要求人員數量最低配置。但是我們還是帶了一位廚師去南極,因為在長城站的團隊都是輪流做飯的,突然多了40個人,增加的後勤工作量必須要專業的人來完成。包括設備這一塊,分到每個部門的所攜帶的器材也是儘量輕量、少量化。 」
在目前電影市場裡,票房處於5億至15億元的電影是較為缺少的。好的商業片與好的文藝片的界限要被打破,互相融合,這非常難。這得需要導演有文藝片的情懷和駕馭商業片的能力,《南極之戀》這部電影給出了很好的例子。
電影《南極之戀》劇照
站在製片人角度,曹欣認為:「對於新導演來說,我首先要看的是他創作的劇本。劇本不需要特別完整,但是需要有閃光點。你要有所表達,才有價值。年輕導演有時候會在專註上出問題,如果他一下子給我好幾個劇本,我會建議他專注做一個。機會在於你做得夠不夠,好不好。其實現在主流電影公司的大門都是打開的,如果所有的電影公司都拒絕你的劇本,那你就需要再重新審視自己的劇本。投資大小,其實也不是核心問題,關鍵在於你的東西能不能匹配應有的投資。」
電影《南極之戀》劇照
吳有音還談到了為《南極之戀》 「找錢」的過程,同時也說出了他對新導演的建議,「找錢的過程對我來說,是漫長和荒誕的。在遇到曹欣之前,一直沒有遇到懂我劇本的人,我其實有點灰心。當時我遇到的挫折比較多。曹欣問我預算是多少。我覺得以保險些的方式來拍,就提出是兩三千萬元吧。曹欣認為這個電影要往商業上做,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愛情故事。最後定的是1億元預算。而在最開始,我會把很貴的,比如企鵝之類的需要特效製作的部分在劇本階段拿掉。但是後來遇到好製片人,劇本裡好的東西就展露出來了。製片人在各個方面都對我有非常大的影響。 」
通過這個幕後故事的講述,吳有音強調了一個優秀的製片人對於新導演作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一位新導演能出好作品,一定要得益於背後工作人員們。吳有音希望所有踏上這條不太好走的電影之路的創作者要智慧地前行,尊重團隊,心懷寬廣,虛心地接受建議。
電影《南極之戀》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