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全球影視推薦,訂閱我們每天都有好電影
文章底部有汁源
國產愛情片大多以青春打底、喜劇幫襯,不然就是臺式文藝小清新類型居多。
但影帝今天要分享的,是一部罕見卻非常值得稱讚的災難愛情片 ——
《南極之戀》
我一般不太去院線看華語愛情片,但衝著南極實地取景,還是去看了最近很火的《南極之戀》,沒想到除了震撼,還收穫了感動。
土豪婚慶公司老闆吳富春和高空物理學家荊如意因為一場墜機事故,被困在了毫無人間煙火氣息的南極。
在這樣荒無人煙的極地,他們面臨著嚴寒、飢餓以及各種殘酷的問題。
為了活下去,他們必須在 75 天內,在茫茫冰原上找到距離荒廢補給站 20 公裡的南極科考站。
可是荊如意在事故中斷了腿,吳富春每天都要獨自出門,進行往返 40 公裡的搜尋。
他遭遇了雪崩、墜入冰縫與海裡,還患上雪盲症,可無論距離死亡多麼近,依舊有一股信念讓他突破死神的召喚,努力活下來。
因為他知道在那個孤獨無助的小屋裡,有個人在等他回家。
極地中的愛情
在那些極度寒冷與飢餓傷痛的日子,在那些無數想要放棄撐不下去的時刻,心裡突然想到「如果我死了,她怎麼辦」,就感覺到內心充滿了力量與欲望。
這樣被需要的感覺讓他們擁有了去對抗自然、對抗生死的力量。
我們總是去追尋「到底什麼是愛情」的答案,可是這樣從陌生到相知相守,互相鼓勵給予希望,即便遭遇再多的苦難也不曾放開緊握的手,一起去披荊斬棘,不正是每個人窮極一生想要追尋的「愛」嗎?
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感情。
在那些想要放棄希望的時刻裡,荊如意借用了莊周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讓吳富春重生一絲生存的希望。
可是他說:「相忘於江湖,不如相濡以沫,直到死亡,我們都不會分開,我都會愛著你」。
當吳富春帶著救援隊前往小木屋找如意的時候,卻發生了雪崩,眼看著那個為他們遮風擋雨的木屋被吞沒在暴雪中,他大喊:
「我要回家。」
家,一個多麼溫馨的詞,一個你無論去往多遠,都會點亮著溫暖的光照亮你歸途的地方,無論身披多少傷痛與疲憊,都能夠讓你放鬆身心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家裡總會有個人,懷著忐忑不安與期待的心情,等著你回來。
那個人,就是你餘生拼盡力氣也要守護的人啊!
在如此艱難惡劣的環境裡,你不會受到任何現實因素的影響,能夠完全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在失意、疾病、遭遇困難時,遇見不離不棄的感情,這才是閃光的愛情。
匯成簡單的五個字,不過正是:「患難見真情」。
在小木屋裡,吳富春跪在地上,以空氣為戒指,說:
無論環境是好是壞,無論是富貴是貧賤,
無論你健康還是疾病,無論你剩幾顆牙,
將來是不是真的變瘸子。
荊如意,你願意在這個世界的盡頭,
接受吳富春當你的丈夫嗎?
真正的愛情,是向死而生,能夠克服各種苦難,在永恆的時光中輪迴重生的。
或許我們這一生,都不會置身在那樣極度惡劣的環境裡,也很難去體會貼近死亡的恐懼,但我們總是會遇見愛情,遇見那個能夠讓你變得更好的人。
與你相濡以沫,不離不棄,愛你如愛生命。
全球首部南極實拍的故事片
電影中,除了愛情這條主線,影片所呈現的南極絕美之景也讓人心生感慨。
看看劇組拍的劇照,張張都能當壁紙!
作為全球首部在南極實拍的劇情長片,導演吳有音的勇氣著實可嘉,這也與他「南極科考隊員」的身份緊密相關。
吳有音對南極有著深厚的感情,為了拍這部電影,他四次遠赴南極、一次遠赴北極進行實地考察。
吳有音導演
在現如今的影視圈裡,有一股不成文的風氣。
能摳圖的劇組就摳圖,能棚拍的劇組就棚拍,演員一出場,必須身後跟著幾個替身,能見到實景實地的電影是越發少了。
而吳有音卻大大不同,特意強調:「去南極拍攝的意義並不是在於在南極拍幾個鏡頭,而是給電影留下南極的 DNA 」。
在極地中拍攝的劇組
只有當場景、演員、情感都達到真實的狀態,影迷才能透過畫面來感知電影所傳達的意向與魅力。
極地氣候之艱苦,難以想像。
趙又廷起初接到劇本時,滿懷對南極的憧憬便一口應下了出演需求。
但真正拍攝後不久,他就在南極患上了雪盲症。
拍攝時,患上雪盲症的趙又廷
雪地對日光的反射率會達到將近 95% ,直視雪地正如同直視陽光,所以在極地拍攝,極有可能「暫時性失明」。
再看看凍出血痕的臉,心裡不禁心疼起 Mark 。
但遭罪的又何止是主演,整個劇組的工作人員每天都要背負幾十斤的拍攝器材,搭景、開拍。
在極地上拍攝,還要解決 40 多個人吃喝拉撒的問題,為了環保還不能留下垃圾。
如果有人想上廁所,只能用袋子將大小便裝好,再裝到基地裡的貨櫃裡,可燃的就直接燃燒,不可燃的就得帶回國處理。
桃子對電影海報上所寫的那句「愛你如生命」印象頗深。
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之下,生存變成了彼此中最迫切的渴求。
而我仍然願意,在生命面臨終結的時刻,愛你如同愛自己的生命。
愛的盡頭,不會是地球上的任何界限。
愛,是沒有極值的無限。
喜 歡 請 點 贊,愛 就 轉 發
不知道今晚看啥,就關注全球影視推薦公眾號
點擊「閱讀原文」,拿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