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之戀是今年2月2日上映的一部影片,我於前幾日和朋友一起觀看,影片由吳有音執導,趙又廷、楊子姍主演。該片改編自導演吳有音創作的同名長篇小說,講述了一對本該「絕緣」的男女在一次意外事故後被迫滯留南極的故事。電影主角們經歷了飛機墜海、躲避風暴、意外墜入冰縫等等險情,掙扎求生。今天,我們就結合電影,說說極地遇險,該如何生存。
影片一開始,便是男女主角乘坐的飛機遇到空難的情節,女主腿部受傷,男主於千鈞一髮之際救出女主,之後飛機墜入海中。
主角們收拾行裝,踏上了求生之旅。此處他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沒有留下顯眼的標記,標示出自己的去向。在野外遇險,有這麼幾個生存要素,那就是:救援、庇護所、火、水、食物。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未經訓練的人類很難在野外進行長久的生存,任何時刻,野外遇險都應把尋求救援放在第一要位。飛機遇險,地面一定會派出搜救隊,並根據飛機最後發出信號的位置進行範圍搜尋。他們可以在飛機墜海處標示出自己的去向,也可以在後來發現的小屋屋頂上席上一個布條,來引起救援隊的注意。電影中主角們完全沒有考慮到搜救隊的情況,可能是因為導演要創造一個長久的壓力環境來讓原本兩個絕緣的男女來產生愛情吧。
在離開墜機點並尋找到小屋的路上,主角們遭遇了風暴,此處他們處理的很好,在極地或高海拔積雪環境下,遇到風暴將會是致命的威脅,寒風將帶走你的體溫,人體深部溫度(直腸、食管、鼓室)低於35℃的狀態,被稱為低溫症,可直接或間接地造成死亡,如果體溫降到32℃以下,人體器官將無法正常代謝和工作。在遭遇風暴的情況下應該就地挖雪洞藏身,在人工創造的洞內無風環境中,我們身體的溫度流失被大大的減少了。但應該注意的是,外部風暴的情況下,洞口極易被掩埋,必須定期掏出通風口,否則有窒息危險。
主角們發現了被廢棄的小屋。此處不得不感嘆女主角豐富的知識及冷靜頭腦,她通過搜集小屋內食品包裝上的信息,確定出小屋所處的大致位置,並通過計劃分配食物,柴油,來做出了大致的求援計劃。絕境求生,是對人全面的考驗,在極限環境下,學識、性格、體能、習慣、人身上的一切優缺點,在這一刻將成千百倍的放大,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最後這些將成為人們生存或死亡的誘因。
在一切準備妥當之後,男主角安頓好女主,踏上了尋找考察站的亡命之旅。首先,男主在經歷冰山崩塌的時候遺失了太陽鏡,這為後文患上雪盲症埋下了伏筆。在冰山崩塌中,男主僥倖逃生,之後出門釣魚,在歸來的途中又墜入冰縫。
其實在現實中,遇到這兩種情況基本是十死無生,首先,遇到雪崩,人在衝擊下極可能發生昏迷,並深埋在冰雪之下,冰雪之中只含有少量空氣,這種情況人還沒醒就窒息死了。只有在淺埋並意識清醒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自救,那麼方法是什麼呢?最重要的,是確定方向。人在冰雪掩埋下,四面八方都有壓力的情況下,很難分辨出上下來,此處有個小技巧,那就是吐口水,口水向哪留,哪裡就是下方,既然確定了方向,加油向上挖吧。然後,我們聊聊落入冰縫。
冰縫,是冰川中隱藏的殺手,冰縫上面常常會覆蓋著一層非常薄的積雪,它被稱之為雪橋,這也正是冰縫的危險之處,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走在它上面,也不知道腳下是什麼,有時候在你腳下,可能是幾百米深的狹窄裂縫。一旦落入冰縫,人可能直接摔死或者卡在冰縫狹窄的地方被困死,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男主角在這裡能逃出升天,不得不說是情節安排,但主角身上擁有我們在極地求生時最寶貴的品質,那就是決不放棄!無論什麼情況、什麼環境、只要活著就就絕不放棄希望,只有不放棄,才可能抓住那十死無生中的一線生機。就如同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127小時中,男主角在被困巖縫,求援無望的情況下,自己截肢掉手臂逃生。美國西肯塔基大學地理學環境學教授約翰·奧爾(John All),在攀登喜馬拉雅山脈時不慎墜入70英尺(約合21米)深的冰縫中。
他摔斷了五根肋骨和手臂,肩膀的關節已經脫位並且伴有內臟出血。他花了6個小時才從冰縫中爬出來,最後呼叫救援獲救。極端環境下,只有採用極端手段才能生存,這時候智力、勇氣、毅力、缺一不可。
此時,因男主角長久未歸,女主認為他已經死在了外面,發電機剛好停電,嘗試啟動未果的情況下,決定自殺,在即將死亡的時候,男主歸來。繼續出門尋找考察站,在雪地中長久行走的男主角終於患上了雪盲症,雪盲症是由於雪地反射大量的紫外線對眼角膜和結膜上皮造成損害引起的炎症,在野外將極大的影響視力,導致迷失方向。預防方法很簡單,就是減少紫外線的射入量,可以用紗巾蒙眼、可以帶墨鏡,可以製作簡單的防雪盲眼鏡。
雪盲症的痊癒也並不困難,只要脫離強紫外線環境,修養兩三天就好。
之後女主患上了壞血病,壞血病是由於人體長期缺乏維生素C造成的。維生素C是膠原蛋白形成所必需的,它有助於保持間質物質的完整,壞血病是一種急性或慢性疾病,特徵為出血,類骨質及牙齒鬆動。成人表現為齒齦腫脹、出血,皮下瘀點,關節及肌肉疼痛,毛囊角化等,長期可致人死亡。維生素C大量存在於蔬菜水果中。
在大航海時代,壞血病被稱為「出血病」,由於不能及時補充新鮮的蔬菜水果,壞血病簡直就是船員們的噩夢,幾次壞血病的爆發,都導致了船上超過三分之二船員喪命。在電影中,極地沒有水果蔬菜的情況下,該如何補充維生素呢?答案很血腥,那就是獵殺企鵝和海豹,並且喝生血,吃生肉。動物的生肉和血液中含有大量多種維生素。而經過烹飪後的肉中,維生素大量流失。
因紐特人喜食生肉,因此可以在沒有水果蔬菜的環境下依然不患上壞血病。
最後,男主終於找到了考察站,並帶領救援隊返回小屋。卻看到小屋被一場雪崩深埋雪下,返回考察站的男主角終於想起兩人曾挖了一個墳墓,於是急忙前往,終於發現女主角就躺在那裡。結尾採用薛丁格的女主的方式,即不知死活的女主角躺在男主角的懷裡,沐浴在南極極夜絢爛的極光中。
整個電影分為兩條線索,愛情線和求生線。其中求生線可圈可點,愛情線平平無奇,綜合來看,南極之戀這部電影除了求生亮點突出外,其他方面乏善可陳。我在這裡重點說了電影的求生線,現在簡單的說一下愛情線。主角們在危難間相依為命,這本是愛情產生的基礎,但男主出門遇險,一心回家,女主卻絕望自殺的斷橋如此狗血,更有帶來救援的男主回到小屋卻看到發生雪崩,這種莫名其妙的情節強行餵毒。可以這麼說,愛情線沒有逃出國產愛情爛片一貫的套路,情節生硬,乏善可陳。
這裡有一個小知識帶給大家:在高壓高危險環境中,很容易產生愛情,阿瑟·阿倫指出愛情實質上是心理機制和生理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當我們面對自己的心儀對象之時,都會出現心跳加速、供血緊張、呼吸急速等狀況,這是我們內心緊張所帶來的正常的生理反應。久而久之,這樣的生理反應就被我們下意識地認為是「愛情」到來的表現,把心跳等同於了動心,這就是著名的戀愛吊橋理論。加拿大溫哥華北部的千山萬壑中有一座卡皮蘭諾吊橋,建在湍急的河流之上的230英尺的空中,非常危險。
當我們站在吊橋上時,也會出現上述這些反應。此時人們很容易記住這種感覺,並把它和身邊的人聯繫起來,產生心動的感覺。這裡有什麼啟示呢,那麼如果你喜歡一個妹子,就帶她去玩過山車,相信一趟下來,你們之間的關係會有轉變。我曾經帶著一個妹子爬上學校大樓高塔的最頂端,於夜色之中俯瞰萬家燈火。最後她成了我的前女友....
祝願大家永遠不需要用到這些求生技巧。這是我發表的第一篇影評,請多多提出意見和建議,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