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COVID-19)突發,推翻了全球許多歷經長期鍛造而成的商業模式。但同時,也創造、放大了新的機遇。
但機遇難遇,窗口期短暫,往往轉瞬即逝。如市場晴雨表一般的「大零售行業」已然先行一步,邁過發展「拐點」,風口再難捕捉。
然而,與「大零售行業」同樣極富商業價值及增長空間的「泛娛樂行業」,卻正在浴火中歷經重塑,「願智者上鉤」。
按理說,娛樂消費支出並非「剛需」,全球範圍內的負面經濟衝擊必然會削弱其需求力度。
然而,一份有趣的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人將「線上娛樂」支出(如Netflix的訂閱費),視同水電費一般,是一項不可隨意支配和取消的支出。以2008至2009年經濟危機為例,當全球經濟萎縮1.7%時,線上線下的娛樂支出卻增長了1.5%。
正如當下,在60年一遇的庚子年中,儘管疫情肆虐,經濟重挫,但根據Facebook與艾瑞諮詢聯合發布的《2020中國泛娛樂出海洞察》報告顯示,全球頭部娛樂類App依然展現出強勁的變現能力,美國如YouTube、迪士尼家+,中國如Tik Tok、BIGO Live等,均呈現逆勢增長(如下圖1所示)。可見娛樂行業的堅挺之勢。
圖1:2019—2020年前5個月全球暢銷排名TOP 10 App
來源:Facebook與艾瑞諮詢聯合發布的《中國泛娛樂出海洞察》
同時,普華永道(PwC)在最新發布的《2020-2024年全球娛樂與媒體展望》中進行了預測,全球娛樂行業即將開啟「V型」復甦趨勢,並將在未來4至5年中穩步增長,於2024年之前實現2.8%的的複合年均增長率(CAGR)(如下圖2所示)。
圖2:2015—2024全球娛樂媒體收入及增長情況
來源:普華永道《2020-2024從全球娛樂和媒體展望》
換句話說,全球娛樂行業正歷經行業重大變革的臨界點,即將在復甦中實現重組,而洞察趨勢、乘勢而起的機遇轉瞬即逝。
那麼,無論企業體量大小,身為娛樂行業的參與者,如何精準施力,把握行業顛覆方向,再次撬動流量,將自身置於行業TOP的格局之中?
首先,不難推測,「拐點」之處依然堅挺的背後,必然藏匿著各細分領域之間的此消彼長。例如,Facebook與艾瑞諮詢聯合發布的《中國泛娛樂出海洞察》報告中就明確指出,受疫情影響,居家辦成為常態,著眼於未來,線下娛樂亟待向線上「遷移」。
如下圖3所示,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傳統的、單一形式的娛樂領域(如現下音樂會、院線電影等)的收入遭到了嚴峻挑戰。截止2020年4月,全球已取消或推遲了750多個節日,線下娛樂活動收入遭受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下降,普華永道(PwC)預測其下降率為63.8%。
圖3:2019—2024年線下娛樂活動收入情況
來源:普華永道《2020-2024從全球娛樂和媒體展望》
相反,科技及網際網路對娛樂行業的加持賦能,娛樂概念泛化,產品功能數位化,多元化,線上化漸成主要的增長趨勢(如下圖4所示)。
圖4:2020-2024年娛樂行業各細分領域複合增長趨勢
來源:普華永道《2020-2024年全球娛樂與媒體展望》
圖5:越來越多的娛樂App在一個應用程式中集合了多種功能
來源:Facebook與艾瑞諮詢聯合發布的《中國泛娛樂出海洞察》
圖6:全球用戶每周App使用時長(十億小時)
來源:Facebook與艾瑞諮詢聯合發布的《中國泛娛樂出海洞察》
然而,佔據全球免費App的下載量16.6%(僅次於美國)、在2019年全球暢銷排TOP10 App中佔據了4席的中國,其網際網路文娛的市場規模卻呈現「蹉跎不前」、「平穩不增」的趨勢(如下圖7所示)。
圖7:2018Q1—2020Q1中國網際網路文娛時長規模
來源:艾瑞諮詢,2019Q4&2020Q1《中國網際網路文娛數據發布報告》
究其原因,不過是巨頭早已完成「跑馬圈地」及「佔山頭」,泛娛樂類的各細分領域「瓜分天下」、「巨頭盤踞」之勢已穩固成型。
以短視頻為例,根據2019年QuestMobile TRUTH中國移動網際網路資料庫的數據顯示,短視頻App行業月活以逐月呈現下降確實,並且基本已由字節跳動系、及快手佔領。同樣,長視頻App領域已被愛奇藝、騰訊視頻盤踞頭部,而音樂類則為QQ音樂、酷狗音樂等。
圖8:2018年9月—2019年9月短視頻App行業月活躍用戶數
來源:2019年9月,QuestMobile TRUTH中國移動網際網路資料庫
圖9:2018年9月及2019年9月,短視頻行業典型APP用戶規模行業滲透率及總時長行業滲透率
來源:2019年9月,QuestMobile TRUTH中國移動網際網路資料庫
換言之,國內泛娛樂市場已嚴重飽和、競爭十分慘烈。而觸角靈敏的國內巨頭早已洞察此情,在流量逐漸枯竭的幾年前,便已開啟多元化開拓海外市場之旅。
圖10:國內巨頭海外泛娛樂市場投資情況
來源:Facebook與艾瑞諮詢聯合發布的《中國泛娛樂出海洞察》
既然如此,中國的非頭部娛樂企業是否還有機遇,搭上「V」字上揚之勢的末班車,順勢而起,在全球市場中分一杯羹?
答案是肯定的。
先從市場需端來看。
雖然國內巨頭已先行開啟海外市場的探索,然而海外市場的需求依然強勁,未被滿足。
如下圖10所示,隨著發展中國家的電信基建逐步建成完善,特別是東南亞、中東地區,消費者對App的需求也呈現出增長之勢(如下圖11所示)。
圖11:2019年各國App下載總量變化,iOS & Google Play
來源:Facebook與艾瑞諮詢聯合發布的《中國泛娛樂出海洞察》
其次,著眼國內供給優勢。
擁有豐富的產品技術經驗、及成熟的商業模式的中國泛娛樂企業,到底可以將哪些類型的產品輸出海外?進軍這些潛力型國家釋放能量?為海外需求提供高效的解決方案?同時攫取巨大收益?
根據擁有全球用戶全生命周期數據的Facebook的洞察,我們可將泛娛樂行業分為以下四類,其出海熱度及難度分別如下:
短視頻和視頻直播(UGC)出海熱度極高、難度較低。但隨著更多巨頭的加入,短視頻出海者的機遇逐漸減少;
相對而言,長視頻(PGC)的出海熱度極低,因為只有具備高質量IP的國內頂尖在線視頻才具備出海的信心,出海難度屬於中等。
約會類App(陌生人社交)由於需求旺盛,呈現出難度低、且熱度較強的趨勢;
相較而言,熟人社交猶豫文化習俗差異的制約,出海壁壘較高,相對地,熱度也較低。
音樂、在線播客、音頻直播等出海熱度均較低,但所面臨的國際競爭更小。
網絡小說和漫畫,由於文字翻譯較為便利,因而出海門檻較低;
社區與「熟人社區」相似,則由於本土文化的限制,出海有一定難度,且熱度也較低。
最後,再從收入情況分析。
根據Facebook及普華永道在全球範圍內的洞察,雖然在2020年娛樂行業廣告收入有所下降(如下圖12所示),但廣告收入變現依然主流,將於2020年之後逐步復甦,與市場同步呈「V」字型復甦。
圖12:2016-2024全球娛樂與媒體消費收入及廣告收入增長情況
來源:普華永道《2020-2024年全球娛樂與媒體展望》
同時,直播正迅速成為重要的盈利方式(如下圖13所示)。
圖13:變現方式:廣告變現依然主流,直播正迅速成為重要的盈利方式
來源:Facebook與艾瑞諮詢聯合發布的《中國泛娛樂出海洞察》
然而,毋庸置疑,廣告的投入力度必然依賴App內流量的體量,而在流量見頂的國內娛樂行業,廣告收入增長也難以有可觀的突破,甚至有可能呈下降趨勢。以中國在線視頻市場為例(如下圖14所示),廣告收入的佔比份額呈現出逐年遞減的趨勢。
圖14:2018Q1—2020Q1中國在線視頻市場收入結構
來源:艾瑞諮詢,2019Q4&2020Q1《中國網際網路文娛數據發布報告》
總結而言,海外需求帶「哺」,掘金之路待「挖」,中國非頭部「泛娛樂」企業乘勢而追、轉衰為盛的一條捷徑,正是出海。
問題是,出海機遇雖迫在眉睫,但現實卻障礙重重。如各國國情、制度、法律法規、技術匹配、通信基建條件差異等等,均是中國企業出海常常難以跨越的實際考驗(如圖15、圖16所示)。
圖15:在海外市場因合規問題遭遇困擾的典型案例
來源:Facebook與艾瑞諮詢聯合發布的《中國泛娛樂出海洞察》
圖16:多國頒布隱私條例詳情
來源:Facebook與艾瑞諮詢聯合發布的《中國泛娛樂出海洞察》
因此,對於擁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及產品經驗的中國泛娛樂企業而言,尋找一個同樣擁有成熟的海外落地實戰經驗的大型科技企業,作為進軍海外的「加速器」,也許是一個明智的抉擇。
例如,在全球範圍內擁有用戶超22.3億用戶(用戶體量佔全球人口的1/4)的Facebook,在海量信息的支持下,不僅熟知各地域文化習俗、法律合規、還能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精準把握具有「地域」特徵的用戶畫像及定位企業用戶需求。
同時,Facebook也已成功協助諸多本土泛娛樂企業(如CastBox、Blued)成功落地海外市場,並設計新型變現商業模式(如下圖17、圖18所示)。
圖17:CastBox出海經歷
來源:Facebook與艾瑞諮詢聯合發布的《中國泛娛樂出海洞察》
圖18:Blued出海經歷
來源:Facebook與艾瑞諮詢聯合發布的《中國泛娛樂出海洞察》
那麼,在「加速器」的幫助下,中國泛娛樂企業能夠獲得哪些行業結構性變革的洞察,以及獲得哪些高效出海的幫助?
如果你感興趣,歡迎繼續閱讀下方長圖,了解Facebook及其對中國泛娛樂行業的洞察,及出海建議。你將了解到——
l 如何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企業, 並且加強在當地的存在感;
l 如何具備快速響應和轉型的能力, 來應對當地監管機構、競爭對手、用戶,以及技術革新帶來的新挑戰;
l 如何加大對更具潛力的娛樂細分領域的探索,不斷嘗試產品差異化道路,等等。
點擊此處或掃描長圖底部二維碼,即可獲取Facebook與艾瑞諮詢聯合發布的《2020中國泛娛樂出海洞察》報告。